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癌痛形成过程中小鼠脊髓水平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3和5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任炳旭 顾小萍 +2 位作者 刘成龙 王丹 马正良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361-365,共5页
目的:研究骨癌痛形成过程中脊髓水平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3和5(mGluR3和mGluR5)的表达变化。方法:将C3H/HeNCrlVr雄性小鼠88只,随机分为11组:C组为正常对照组;S4、S7、S10、S14、S21组分别为假手术后4d、7d、10d、14d、21d的假手术组;T4... 目的:研究骨癌痛形成过程中脊髓水平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3和5(mGluR3和mGluR5)的表达变化。方法:将C3H/HeNCrlVr雄性小鼠88只,随机分为11组:C组为正常对照组;S4、S7、S10、S14、S21组分别为假手术后4d、7d、10d、14d、21d的假手术组;T4、T7、T10、T14、T21组分别为接种NCTC 2472纤维肉瘤细胞术后4d、7d、10d、14d、21d的肿瘤组。各组小鼠在相应时间点用热辐射刺激仪测定缩足潜伏期(PWL),随后处死大鼠,取腰膨大脊髓标本,分别应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研究mGluR3 and 5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PWL值(15.92±1.65 s)相比,肿瘤组小鼠的PWL值(4d:13.24±1.02s;7d:11.30±1.09s;10d:9.12±0.54s;14d:7.79±0.77s;21d:6.36±0.59s)随着时间的推移呈进行性下降趋势,脊髓组织mGluR 3和5 mRNA及蛋白表达逐渐增加(P<0.05);而假手术组小鼠的PWL值(4d:13.33±1.44S;7d:11.28±0.61s;10d:15.47±2.46s;14d:15.69±1.98s;21d:15.68±1.68s)仅在术后4d、7d这两个时间点有所降低,并伴有脊髓mGluR 3和5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肿瘤组小鼠PWL值和脊髓mGluR 3和5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术后4d、7d这两个时间点没有明显差异,但在术后10d、14d、21d时间点肿瘤组小鼠PWL值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假手术组,同时脊髓组织mGluR 3和5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在骨癌痛形成过程中脊髓水平mGluR3和5受体激活可能是机体自身调节痛信号转导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疼痛 脊髓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5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及脊髓水平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任炳旭 季永 +6 位作者 孙大鹏 金琳芳 肖寒 李国君 唐季春 惠夏 杨定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mGluR5拮抗剂MTEP对骨癌痛小鼠热痛觉过敏及脊髓水平IL-1β、IL-6、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C3H/HeNCrlVr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①MTEP+Tumor组:癌痛组从第14 d开始鞘内注射MTEP150nmol,qd,共7次;②生理盐水+Tumor组...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mGluR5拮抗剂MTEP对骨癌痛小鼠热痛觉过敏及脊髓水平IL-1β、IL-6、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C3H/HeNCrlVr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①MTEP+Tumor组:癌痛组从第14 d开始鞘内注射MTEP150nmol,qd,共7次;②生理盐水+Tumor组: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代替MTEP;③MTEP+Sham组:用等剂量MTEP给予假手术组;④生理盐水+Sham组: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予假手术组;⑤正常组:正常饲养21d。应用热辐射刺激仪测定缩足潜伏期(PWL)。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mRNA表达。结果:各组小鼠术前基础P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与正常组相比,骨癌痛组PWL明显降低(P<0.05),假手术组P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 d,和正常组相比,MTEP+Sham组、生理盐水+Sham组PWL和脊髓IL-1β、IL-6、TNF-α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Tumor组PWL(6.18±1.29)s明显低于正常组(15.91±1.65)s(P<0.05),脊髓IL-1β、IL-6、TNF-α表达则高于正常组;MTEP+Tumor组(9.39±1.94)s PWL高于生理盐水+Tumor组,脊髓IL-1β、IL-6、TNF-α表达则低于生理盐水+Tumor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mGluR5拮抗剂抑制脊髓水平表达释放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可能是其抗癌痛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脊髓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5 白介素-lβ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代偿过程中I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在前庭内侧核中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亚民 孔维佳 +1 位作者 刘俊 胡钰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33-435,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单侧迷路破坏术后前庭内侧核(medialvestibular nuclei,MVN)内I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group I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GluR1)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8只,分为迷路破坏组(20只)和对照组(8只),前者破... 目的观察单侧迷路破坏术后前庭内侧核(medialvestibular nuclei,MVN)内I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group I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GluR1)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8只,分为迷路破坏组(20只)和对照组(8只),前者破坏单侧迷路,对照组手术方式相同但保持迷路完好。单侧迷路破坏术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存活时间(术后12h、36h、7d、30d)两组动物MVN内mGluR1的表达变化。结果单侧迷路破坏术后可诱导同侧MVN区I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mGluR1减少,术后12h最少,术后36h开始增加,至术后7d和30d后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侧和术侧的变化趋势相同。结论单侧迷路破坏术后可诱导MVN区I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mGluR1减少。初级前庭传入或中枢前庭神经元的静息放电降低可能与I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mGluR1减少有关,但其在前庭代偿中的作用尚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代偿 前庭神经内侧核 大鼠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促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在小剂量氯胺酮保护抑郁大鼠电休克后学习记忆功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大为 任力 闵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48-1254,共7页
目的·探讨Ⅰ型促代谢性谷氨酸受体(groupⅠ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Ⅰ型mGluR)调节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介导的突触可塑性在小剂量氯胺酮保护抑郁大鼠改良电休克(modifi... 目的·探讨Ⅰ型促代谢性谷氨酸受体(groupⅠ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Ⅰ型mGluR)调节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介导的突触可塑性在小剂量氯胺酮保护抑郁大鼠改良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shock,MECS)后空间学习记忆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对2~3月龄Sprague Dawley(SD)大鼠,应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抑郁模型。取10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另取30只抑郁大鼠随机分为D组、M组、KM组。C组不予实验处理;D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行伪MECS处理;M组腹腔注射丙泊酚,KM组腹腔注射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10 mg/kg),之后分别行MECS处理。应用糖水偏好实验评估抑郁状态;Morris水迷宫检测空间学习记忆功能;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细胞膜NMDAR1、mGluR1、mGluR5蛋白表达。另取36只抑郁大鼠随机分为6组:DE组、m1E组、m5E组,DE'组、m1E'组、m5E'组。DE组、DE'组脑片灌流单纯人工脑脊液;m1E组、m1E'组脑片灌流含有mGluR1阻断剂的人工脑脊液;m5E组、m5E'组脑片灌流含有mGluR5阻断剂的人工脑脊液。检测DE组、m1E组、m5E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以及DE'组、m1E'组、m5E'组NMDAR介导的场电位(fEPSPNMDAR)。结果·实验处理后,与D组比较,M组和KM组糖水偏好百分比升高(P<0.05),逃避潜伏期(escape latency,EL)延长(P<0.05),目标象限空间探索时间(space exploration time,SET)缩短(P<0.05);与M组比较,KM组EL缩短(P<0.05),目标象限SET延长(P<0.05)。与D组比较,M组和KM组NMDAR1、mGluR1、mGluR5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M组比较,KM组NMDAR1、mGluR1、mGluR5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DE组比较,m1E组和m5E组LTP降低(P<0.05)。与DE'组比较,m1E'组和m5E'组fEPSPNMDAR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可能通过上调抑郁大鼠MECS后海马组织细胞膜NMDAR和Ⅰ型mGluR表达,增强NMDAR激活状态同时上调LTP,减轻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电休克 学习记忆功能 Ⅰ型促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突触可塑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钠和地塞米松对大鼠神经细胞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免疫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宋秀祖 朱家祥 +3 位作者 刘庆莹 朱长庚 童逸龄 魏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4-126,221,共4页
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的抗痫效应 ,分别用成年大鼠以及培养的新生大鼠的神经细胞 ,在经谷氨酸钠和地塞米松处理后 ,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1(m GL U R1)免疫反应性的变化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发现 :... 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的抗痫效应 ,分别用成年大鼠以及培养的新生大鼠的神经细胞 ,在经谷氨酸钠和地塞米松处理后 ,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1(m GL U R1)免疫反应性的变化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发现 :经谷氨酸钠致痫处理后 ,大鼠海马 CA1区以及培养的神经细胞的 m GL UR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多 ,平均光密度值增加 ;再经地塞米松处理后 ,m GL UR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则较致痫组减少 ,平均光密度值减少。上述改变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 :地塞米松可以抑制谷氨酸钠诱发的癫痫发作 ,其作用途径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 m GL 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地塞米松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 癫痫 神经细胞 免疫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参与新生鼠离体延髓脑片呼吸节律性放电的调节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奇辉 李国才 +2 位作者 方芳 吴中海 焦永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13-1816,共4页
目的探讨Ⅱ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在延髓离体脑片基本节律性呼吸放电调节中的作用。方法以改良Kreb's液恒温灌流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03d)离体延髓脑片标本,稳定记录与之相连的舌下神经根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RRDA)后,第一组分别... 目的探讨Ⅱ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在延髓离体脑片基本节律性呼吸放电调节中的作用。方法以改良Kreb's液恒温灌流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03d)离体延髓脑片标本,稳定记录与之相连的舌下神经根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RRDA)后,第一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Ⅱ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的特异性激动剂2R,4R-4-aminopyrrolidine-2,4-dicarboxylate(APDC)(10、20、50μmol/L),观察各浓度舌下神经根RRDA的变化;第二组给予特异性拮抗剂(2S)-α-ethylglutamicacid(EGLU)(300μmol/L),观察舌下神经根RRDA的变化;第三组先给予50μmol/LAPDC持续灌流10min后再给予50μmol/LAPDC+300μmol/LEGLU灌流10min,观察各时间点舌下神经根RRDA的变化。结果单独给予APDC后,呼吸周期和呼气时程延长、吸气时程缩短、吸气放电积分幅度降低,且有浓度依赖性;单独给予EGLU后,呼吸周期及呼气时程缩短,对吸气时程和放电积分幅度没有影响,且APDC的作用可以被EGLU部分逆转。结论Ⅱ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参与了哺乳动物基本呼吸节律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延髓 舌下神经根 呼吸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的慢性中枢性疼痛与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志芳 戴红 +2 位作者 肖忠新 高秀来 景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08-911,F0005,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慢性中枢性疼痛(chroniccentralpain,CCP)与脊髓背角Ⅰ组Ⅰ型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mGluR1)的关系。方法:选取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A组)、假手术组(B组)、脊髓损伤后无CCP组(C组)和脊髓损伤后CCP组(D组)。取...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慢性中枢性疼痛(chroniccentralpain,CCP)与脊髓背角Ⅰ组Ⅰ型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mGluR1)的关系。方法:选取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A组)、假手术组(B组)、脊髓损伤后无CCP组(C组)和脊髓损伤后CCP组(D组)。取4组大鼠T13和L2脊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其脊髓背角mGluR1含量的变化。结果:脊髓损伤的16只大鼠中,9只出现了CCP(D组),发生率为56.25%。D组T13和L2节段脊髓背角的mGluR1含量与C组比较呈显著性增加(P<0.05),与A组和B组比较呈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C组与A组和B组比较呈显著性增加(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WADE法建立的脊髓损伤后CCP大鼠模型适用于脊髓损伤后CCP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mGluR1参与了脊髓损伤后脊髓中枢兴奋性升高的过程,与脊髓损伤后CCP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中枢性疼痛 WADE法 脊髓背角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及其在疼痛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郑继宏 陈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5-129,共5页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是一个新的G 蛋白相关受体家族 ,各类亚型在分子生物学特征、神经药理学特征和中枢神经系统分布方面有所不同。根据其序列的同源性程度可将其分为三组。近来的研究证实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在痛信息传递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第二信使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阻断mGlu3受体通路对脑胶质瘤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坤 杨辉 +3 位作者 周伟 张春青 树海峰 王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701-1706,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亲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3(mGlu3)特异性拮抗剂LY341495阻断受体通路后对脑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生物学特性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培养人脑胶质瘤干细胞以及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激动剂组,拮... 目的探讨应用亲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3(mGlu3)特异性拮抗剂LY341495阻断受体通路后对脑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生物学特性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培养人脑胶质瘤干细胞以及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激动剂组,拮抗剂组,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CD133表达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β-catenin、c-myc等mRNA和蛋白表达,观察裸鼠移植瘤生长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拮抗剂组GSCs增殖率和进入S期的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且呈时间依赖性;在分化培养基条件下,拮抗剂组GSCs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明显,Nestin阳性细胞减少而GFAP阳性细胞增多(P<0.05);mGlu3拮抗剂干预后,诱导β-catenin、c-myc等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对照组比较,拮抗剂组裸鼠移植瘤生长速度及肿瘤体积明显降低(P<0.05)。结论药物阻断mGlu3受体通路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GSCs以及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并促使GSCs由去分化状态转向分化状态,此过程可能经由Wnt/β-catenin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胶质瘤干细胞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细胞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触后支架蛋白Preso在颅脑冲击伤诱导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紫萱 张卓媛 +6 位作者 刘丹 李田晶 廖丹 张敏 葛俊苗 罗鹏 李新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8-184,共7页
将36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3.5 MPa颅脑冲击伤(blast-relat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bTBI)组、4.5 MPa bTBI组、5.5 MPa bTBI组、4.5 MPa bTBI+生理盐水组(bTBI+SA组)、4.5 MPa bTBI+小分子多肽组(bTBI+TAT-FERM组),... 将36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3.5 MPa颅脑冲击伤(blast-relat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bTBI)组、4.5 MPa bTBI组、5.5 MPa bTBI组、4.5 MPa bTBI+生理盐水组(bTBI+SA组)、4.5 MPa bTBI+小分子多肽组(bTBI+TAT-FERM组),每组6只;将12只Preso^(-/-)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和4.5 MPa bTBI组,每组6只。对小鼠进行bTBI造模,完成后常规饲养2周,4.5 MPa bTBI+生理盐水组和4.5 MPa bTBI+TAT-FERM组在bTBI造模后每天通过尾静脉给药1次,连续给药5 d。与对照组相比,3.5 MPa bTBI组小鼠焦虑抑郁行为改变不显著;4.5 MPa bTBI和5.5 MPa bTBI组小鼠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样症状。与对照组相比,4.5 MPa bTBI组Preso/mGluR1复合体形成增加,使用TAT-FERM可阻断Preso与mGluR1的相互作用,可在不改变Preso/mGluR1复合体组成分子蛋白表达的情况下抑制Preso/mGluR1复合体形成,并且改善bTBI所导致的PTSD症状。bTBI促进Preso/mGluR1复合体形成是bTBI诱致PTSD症状的重要分子病理机制,通过阻断Preso与mGluR1相互作用可减轻bTBI对PTSD的影响,进而为治疗bTBI相关的PTSD提供了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冲击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 突触后支架蛋白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小分子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铅暴露对发育脑海马第Ⅱ组mGluR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颜崇淮 徐健 +1 位作者 余晓刚 沈晓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B10期1-4,共4页
目的 研究铅暴露对发育脑海马第Ⅱ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mGluR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培养3d的原代胚鼠海马神经元中加入氯化铅暴露3周,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不同程度的铅暴露对胚鼠海马神经元第Ⅱ组mGluRs基因表达的影... 目的 研究铅暴露对发育脑海马第Ⅱ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mGluR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培养3d的原代胚鼠海马神经元中加入氯化铅暴露3周,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不同程度的铅暴露对胚鼠海马神经元第Ⅱ组mGluR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胚鼠海马神经元铅暴露后,第Ⅱ组mGluRs基因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铅暴露水平不同,诱发的基因表达变异情况亦不同。结论 铅暴露引起发育脑海马第Ⅱ组mGluRs基因的上调可能是其影响学习记忆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铅暴露 发育 脑海马 第Ⅱ组 MGLURS 基因表达 聚合酶链反应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通过调节mGluR1介导的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的生长与凋亡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萍 冯吉 +2 位作者 杨荟敏 谷利 张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2-340,共9页
血清因子能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凋亡,但是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通过细胞培养基中血清存在与否,研究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1)介导的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激酶B(PKB/AKT)通路的活化及其对细胞生长与凋亡的影响.在过量表达mGluR1的HE... 血清因子能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凋亡,但是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通过细胞培养基中血清存在与否,研究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1)介导的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激酶B(PKB/AKT)通路的活化及其对细胞生长与凋亡的影响.在过量表达mGluR1的HEK293细胞中,血清饥饿促进了mGluR1对ER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细胞凋亡剂STS应激损伤时,受体激动剂DHPG可降低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凋亡.在大鼠胶质瘤细胞中,与过表达mGluR1的HEK293细胞的结果相反,血清有助于mGluR1对ERK,AKT通路的活化作用;STS应激损伤时,内源性mGluR1的活化抑制了细胞凋亡.结果表明:血清中存在的细胞因子,通过细胞中表达水平不同的mGluR1受体,调节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从而调控细胞生长与凋亡.本文可能揭示了一种血清调节细胞生长与凋亡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mGluR1)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蛋白激酶B(PKB/AKT) 凋亡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