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摄食暴露富砷贝类后小鼠体内砷形态化合物的代谢分布
1
作者 冉茂霞 莫晓 +5 位作者 张晓莹 史永富 叶洪丽 黄冬梅 李思曼 方长玲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2,共9页
通过连续14 d的小鼠摄食贝类暴露实验以获得砷在生物体中的累积、代谢、转化情况。结果表明膳食暴露14 d后,小鼠摄入的总砷最终约70%以粪便形式排出。总砷在各脏器/组织中的蓄积为胃(0.26~0.54μg·g^(-1))>肠(0.12~0.42μg·... 通过连续14 d的小鼠摄食贝类暴露实验以获得砷在生物体中的累积、代谢、转化情况。结果表明膳食暴露14 d后,小鼠摄入的总砷最终约70%以粪便形式排出。总砷在各脏器/组织中的蓄积为胃(0.26~0.54μg·g^(-1))>肠(0.12~0.42μg·g^(-1))>脾(0.031~0.162μg·g^(-1))>肾(0.06~0.12μg·g^(-1))>肝脏(0.049~0.091μg·g^(-1)),在其余脏器/组织中的蓄积不明显(0.016~0.065μg·g^(-1));食物中的砷甜菜碱(AsB)在暴露14 d后约有46%以粪便形式排出,而二甲基砷(DMA)约有576%排出,DMA排出的量远远高于从食物中摄入的量,表明小鼠体内发生了砷的甲基化反应;在各脏器/组织中,仅在肠道中检出砷酸盐(AsⅤ),而蓄积含量(0.0054~0.0116μg·g^(-1))很低,在其余脏器/组织中的蓄积主要以砷胆碱(AsC)(0.0011~0.06124μg·g^(-1))、AsB(0.0031~0.0979μg·g^(-1))和DMA(0.0012~0.0070μg·g^(-1))为主,而这几种砷普遍被认为是低毒的。因此,正常膳食贝类引起的砷健康风险属于低关注级别。本研究有助于揭示人群日常摄食富砷贝类后砷在生物体内的累积分布及其代谢转化情况,同时也为人群正常摄食贝类的砷健康风险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形态 小鼠 代谢分布 摄食暴露 贝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蒺藜总皂苷灌胃大鼠体内海柯皂苷元的代谢与分布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原国 瞿伟菁 +1 位作者 杨乃乙 蒋子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6期927-931,共5页
采用HPLC-UV和LC-MS方法相结合测定分析了海柯皂苷元在蒺藜总皂苷灌胃Sprague-Dawley(SD)大鼠体内不同器官组织分布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大鼠胃肠中蒺藜总皂苷中有部分海柯皂苷水解为海柯皂苷元;在从6到32 h灌胃蒺藜总皂苷的大鼠肝脏中... 采用HPLC-UV和LC-MS方法相结合测定分析了海柯皂苷元在蒺藜总皂苷灌胃Sprague-Dawley(SD)大鼠体内不同器官组织分布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大鼠胃肠中蒺藜总皂苷中有部分海柯皂苷水解为海柯皂苷元;在从6到32 h灌胃蒺藜总皂苷的大鼠肝脏中可检测到海柯皂苷元的存在,证明有一定量海柯皂苷元从大鼠胃肠道吸收进入体内;对于海柯皂苷元检测,API-MS检测方法较UV方法有更高的灵敏度,且有好的专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总皂苷 海柯皂苷元 RP-HPLC-UV LC-UV-NS 大鼠 代谢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鲁斯假丝酵母分批发酵生产甘油的代谢流分布 被引量:24
3
作者 唐军 蔡水洪 叶勤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63,共6页
采用Candida krusei 分批发酵生产甘油,在碳元素平衡基础上作代谢流分析得知,典型生长阶段(6~12h)形成菌体流量较大,占50%以上,且有12%的乙醇流量,甘油流量较小;典型生产阶段(48~54h)甘油流量增大为42%, 菌体和乙醇流量为0, 有11%的... 采用Candida krusei 分批发酵生产甘油,在碳元素平衡基础上作代谢流分析得知,典型生长阶段(6~12h)形成菌体流量较大,占50%以上,且有12%的乙醇流量,甘油流量较小;典型生产阶段(48~54h)甘油流量增大为42%, 菌体和乙醇流量为0, 有11%的有机酸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didakrusei 分批发酵 代谢分布 甘油 发酵法生产 克鲁斯假丝酵母 碳硫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乙酸耐受株的代谢流分布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志敏 叶勤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8-251,268,共5页
通过在基本培养基中的连续培养 ,比较了大肠杆菌耐乙酸突变株 JL3碳源基本代谢流量分布与出发株 JM1 0 1的差异 ,发现随比生长速率的增大 ,两者进入磷酸戊糖途径的碳流增加 ,进入三羧循环的碳流减少。在相同的比生长速率下 ,突变株 JL3... 通过在基本培养基中的连续培养 ,比较了大肠杆菌耐乙酸突变株 JL3碳源基本代谢流量分布与出发株 JM1 0 1的差异 ,发现随比生长速率的增大 ,两者进入磷酸戊糖途径的碳流增加 ,进入三羧循环的碳流减少。在相同的比生长速率下 ,突变株 JL3中分配于磷酸戊糖途径的碳流所占比例高于 JM1 0 1 ,在比生长速率 0 .62 6h-1 时 ,JL3进入磷酸戊糖途径的碳流占摄入碳流的 33.2 %,而 JM1 0 1只占 9.0 %。计算得到 JL3和 JM1 0 1关于 ATP的最大菌体得率为 1 0 .2 g/mol和 5 .68g/mol,维持系数为 64.5 mmol/( g·h)和 82 .3mmol/( g·h) ,表明 JL3的能量代谢效率高于 J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乙酸耐受株 代谢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浓度对杂交瘤细胞代谢通量分布的影响
5
作者 张淑香 李东晓 +3 位作者 朱明龙 张旭 谭文松 张嗣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128-3134,共7页
将代谢工程理论应用于动物细胞的流加培养过程。通过构建代谢网络模型,研究了杂交瘤细胞从动态到拟稳态过程中物质和能量代谢通量的时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当葡萄糖浓度较高时,葡萄糖在乳酸生成途径和TCA循环的代谢通量分配比例分别为90%... 将代谢工程理论应用于动物细胞的流加培养过程。通过构建代谢网络模型,研究了杂交瘤细胞从动态到拟稳态过程中物质和能量代谢通量的时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当葡萄糖浓度较高时,葡萄糖在乳酸生成途径和TCA循环的代谢通量分配比例分别为90%和10%,ATP生成的比例分别为20%和60%,说明葡萄糖大部分经糖酵解途径生成乳酸,而进入TCA循环的少量部分则提供大部分的能量生成。当葡萄糖浓度降至其限制细胞生长的浓度时,进入TCA循环的葡萄糖比例逐步提高到100%,葡萄糖的氧化程度从0.6mmol.mmol-1增至4.52mmol.mmol-1,说明葡萄糖代谢逐渐从乳酸生成途径迁移到TCA循环,从无氧代谢逐渐转移到有氧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通量分布 杂交瘤细胞 流加培养 葡萄糖 TCA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代谢组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与前景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旭 王晨璨 +4 位作者 丁文静 梅曼 张玉倩 蔺宏霞 赵媛媛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4-663,共10页
空间代谢组技术是一种整合了质谱成像和代谢组学的新兴研究技术,该项技术可以获得生物组织中大量已知或未知内源性代谢物分子的结构、含量和空间分布信息,精准定位组织中的代谢物分布,对揭示植物代谢物的合成、积累和调控机理至关重要... 空间代谢组技术是一种整合了质谱成像和代谢组学的新兴研究技术,该项技术可以获得生物组织中大量已知或未知内源性代谢物分子的结构、含量和空间分布信息,精准定位组织中的代谢物分布,对揭示植物代谢物的合成、积累和调控机理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空间代谢组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综述了空间代谢组技术在植物组织研究方面的前沿应用,探讨了空间代谢组技术在植物单细胞水平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与挑战,以期为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及空间代谢网络的调控提供新的途径,为解决农业生产、植物能源开发等领域的问题提供关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代谢组技术 质谱成像 代谢物空间分布 植物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在肉鸡体内残留与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苏蒙 薛毅 +3 位作者 赵程祥 贾曼 张宏达 陈刚 《中国兽药杂志》 2022年第3期72-79,共8页
综述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两种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在肉鸡体内残留与代谢物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究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在不同品类鸡中代谢分布与残留消除规律的异同,对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代谢产物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喹诺酮类药... 综述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两种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在肉鸡体内残留与代谢物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究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在不同品类鸡中代谢分布与残留消除规律的异同,对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代谢产物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喹诺酮类药物在不同品类肉鸡中的残留与代谢物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代谢分布 残留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氧强制振荡对L-苏氨酸发酵产率及其代谢流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黄金 谢希贤 +2 位作者 徐庆阳 温廷益 陈宁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8,共6页
为有效降低L-苏氨酸发酵过程中副产物的积累,考察了发酵过程中的溶氧强制振荡对L-苏氨酸发酵产率及其多种副产物积累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振荡行为对L-苏氨酸生物合成代谢网络的代谢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氧强制振荡工艺能够明... 为有效降低L-苏氨酸发酵过程中副产物的积累,考察了发酵过程中的溶氧强制振荡对L-苏氨酸发酵产率及其多种副产物积累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振荡行为对L-苏氨酸生物合成代谢网络的代谢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氧强制振荡工艺能够明显提高L-苏氨酸的发酵产率和降低多种抑制性产物的合成。与非振荡工艺相比,经过36h培养,细胞生物量达到29.5g·L-1,苏氨酸的质量浓度达到118.9g·L-1,而乙酸质量浓度下降到0.8g·L-1,副产的其他氨基酸也大大降低。通过代谢流分析表明,在发酵后期的一个振荡周期(30h至31h)内,与非振荡组相比,HMP途径的代谢流量由6.5提高至95.88,CO2固定反应代谢流量由45.1提高至86.1,TCA循环相对代谢流量从1.86提高至17.78,从而导致苏氨酸对葡萄糖的质量转化率从30.0%增加至57.0%。溶氧强制振荡条件下的苏氨酸发酵液中各种副产物更少,更适合今后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苏氨酸 强制振荡 乙酸 溶氧:代谢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酸杆菌的两种固定化细胞反应器发酵生产丙酸及其代谢通量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陈飞 冯小海 +2 位作者 吴波 李莎 徐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34-1041,共8页
根据构建的费氏丙酸杆菌合成丙酸的生化反应网络,利用代谢通量分析法分析了课题组构建的两种固定化细胞反应器对丙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细胞发酵可以调节葡萄糖-6-磷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丙酮酸节点处的代谢通量分布,从而最... 根据构建的费氏丙酸杆菌合成丙酸的生化反应网络,利用代谢通量分析法分析了课题组构建的两种固定化细胞反应器对丙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细胞发酵可以调节葡萄糖-6-磷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丙酮酸节点处的代谢通量分布,从而最终影响生物量和各种有机酸的合成。与游离发酵相比,两种固定化发酵方式戊糖磷酸途径通量都有显著提高,乙酸和乳酸通量均有减少。与植物纤维床反应器主要靠直接加强丙酸合成途径使丙酸产率提高了242.72%不同,多点式棉纤维床反应器发酵主要是通过琥珀酸合成途径的增强而使丙酸产率提高了56.80%。比较了相关关键酶的比活,酶活变化与代谢通量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 植物纤维床反应器 多点式棉纤维床反应器 代谢通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钒的营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卢艳敏 《饲料博览》 2002年第10期15-16,共2页
1831年,瑞典化学家Sefstrom从铁矿中发现了一种元素--钒(Vanadium).1975年Cherney从马骨骼肌中分离了Na-K-ATP酶,证实该酶抑制物为钒酸盐.
关键词 微量元素 营养研究 分布代谢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