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进化类型大豆品种光合碳代谢关键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闫洪涛 刘格 +3 位作者 杜文晴 张甜甜 崔喜艳 陈展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623,共8页
光合碳代谢是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基础的生理代谢途径,对其自身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探索大豆品种演化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和碳代谢的演化趋势,本研究以野生、半野生、半栽培和栽培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不同进化类型大... 光合碳代谢是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基础的生理代谢途径,对其自身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探索大豆品种演化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和碳代谢的演化趋势,本研究以野生、半野生、半栽培和栽培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不同进化类型大豆光合特性以及光合碳代谢关键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RuBP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在所有类型的大豆品种中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均以栽培型最高,最大值在R2期,栽培型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RuBP羧化酶活性分别为24.2μmol·m^(-2)·s^(-1)、99.9 mg·g^(-1)和4.5μmol·g^(-1)·min^(-1)。碳代谢相关酶活性也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淀粉合成酶、ADPG焦磷酸化酶和UDPG焦磷酸化酶活性最大值均出现在R2期,栽培型大豆品种的蔗糖合成酶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品种,分别较野生、半野生、半栽培品种高203.4%、67.8%、49.2%和192.5%、142.4%和131.1%。各类型大豆叶片碳代谢相关酶活性,在V2和R2期与Pn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在R4、R6和R8期与Pn无显著相关性或呈负相关,随着大豆品种的演化,叶片光合碳同化能力改善,其中RuBP羧化酶、蔗糖合成酶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增强幅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大豆品种选育及高光效利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光合速率 RUBP羧化 代谢关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及盐碱胁迫对葡萄砧木幼苗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利 李惠 +11 位作者 韩燕 杨国伟 孙庆华 朱自果 韩真 陈广霞 马玉姣 吴玉森 刘锴 王超萍 李秀杰 李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04-2117,共14页
【目的】探究盐胁迫与盐碱复合胁迫对葡萄砧木幼苗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影响。【方法】沙培试验以‘5BB’葡萄砧木幼苗为材料,设置3个营养液处理,分别为对照(不添加盐、碱),盐胁迫(0.20 mol/L NaCl溶液)和盐碱复合胁... 【目的】探究盐胁迫与盐碱复合胁迫对葡萄砧木幼苗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影响。【方法】沙培试验以‘5BB’葡萄砧木幼苗为材料,设置3个营养液处理,分别为对照(不添加盐、碱),盐胁迫(0.20 mol/L NaCl溶液)和盐碱复合胁迫(0.10 mol/L NaCl溶液+0.10 mol/L NaHCO_(3)溶液)。幼苗处理14天时,取样测定干鲜重、根系形态、SPAD值、钠钾离子含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硝态氮、铵态氮和总氮含量,分析^(15)N利用率和氮吸收同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相比,盐碱复合胁迫显著降低了葡萄砧木幼苗总鲜重和SPAD值。盐胁迫与盐碱复合胁迫叶片中Na+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50、2.50倍,根系中分别是对照的1.68、1.79倍,且根中Na+含量高于叶片中Na+含量。盐碱复合胁迫处理葡萄叶片的K^(+)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又显著高于盐胁迫处理,对照根中K^(+)含量显著高于盐胁迫和盐碱复合胁迫。盐胁迫和盐碱复合胁迫处理降低了叶片和根部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盐胁迫和盐碱复合胁迫下叶片和根部NO_(3)^(−)含量、根部NH_(4)^(+)含量、叶片全氮含量及盐碱复合胁迫叶片NH_(4)^(+)含量、根系全氮含量均显著降低。盐胁迫和盐碱复合胁迫下调了叶片和根系中9个氮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其中,盐胁迫和盐碱复合胁迫处理叶片VvNIA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较对照降低了68.61%、92.55%,VvNIR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66.26%、81.61%,盐碱复合胁迫处理的降幅大于盐胁迫;盐胁迫和盐碱复合胁迫下葡萄叶片的VvNRT1.1、VvNRT1.2、VvNRT2.1和VvNRT2.2表达量显著下降,且盐胁迫和盐碱胁迫间4个基因的表达量差异显著;盐碱复合胁迫下的葡萄根系VvNRT1.1和VvNRT1.2表达水平以及盐胁迫与盐碱复合胁迫下根系VvNRT2.1和VvNRT2.2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K^(15)NO_(3)同位素标记试验结果表明,盐胁迫和盐碱复合胁迫条件下葡萄砧木幼苗^(15)N利用率分别较CK显著降低了63.83%、75.95%。【结论】盐胁迫和盐碱复合胁迫降低叶片和根系中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下调氮吸收同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减少叶片和根系中NO_(3)^(−)、NH_(4)^(+)及总氮的含量,影响葡萄砧木幼苗的^(15)N利用率和葡萄的生长发育。盐碱复合胁迫对葡萄幼苗氮素代谢的不利影响,以及对葡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甚于盐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砧木幼苗 盐碱胁迫 代谢关键酶 ^(15)N利用率 代谢相关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ABA对冬小麦越冬期呼吸代谢关键酶与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丽杰 苍晶 +5 位作者 李怀伟 于晶 王兴 王健飞 黄儒 徐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72,共8页
为探讨外源ABA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幼苗呼吸代谢的影响,以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冷敏感品种济麦22为材料,测定和分析了小麦三叶期叶面喷施ABA(浓度10-5 mol.L-1,剂量为每4m2喷施1L)后越冬期叶片和分蘖节在低温胁迫下碳水化合物含量、糖... 为探讨外源ABA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幼苗呼吸代谢的影响,以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冷敏感品种济麦22为材料,测定和分析了小麦三叶期叶面喷施ABA(浓度10-5 mol.L-1,剂量为每4m2喷施1L)后越冬期叶片和分蘖节在低温胁迫下碳水化合物含量、糖酵解代谢酶及三羧酸循环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越冬期间随温度的降低,两个小麦品种的叶片和分蘖节中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先升后降;参与糖酵解代谢的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及三羧酸循环代谢酶的活性在对照叶片中均先升后降,但在分蘖节中的变化则不尽相同。外源ABA处理使低温下两个小麦品种叶片和分蘖节积累更多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并且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两个品种叶片及分蘖节中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及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尤其在最低温-25℃时明显抑制这几种酶活性的降低,这种影响在抗寒性强的东农冬麦1号中更明显;在低温胁迫后期抑制了三羧酸循环代谢酶和丙酮酸脱氢酶活性的降低,使其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外源ABA对碳水化合物积累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植株呼吸和ATP合成维持在较高水平,进而提高低温下植株存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外源ABA 呼吸代谢关键酶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化控对春玉米灌浆期穗位叶和籽粒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光彦 王庆燕 +4 位作者 许艳丽 卢霖 焦浏 董学瑞 董志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15-1223,共9页
以中单909和吉单35为材料,设置乙矮合剂和聚糠萘合剂双重化控处理,研究玉米穗位叶和籽粒中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双重化控调控玉米碳代谢的生理机制,为建立玉米高产稳产的化学调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双重化控提高... 以中单909和吉单35为材料,设置乙矮合剂和聚糠萘合剂双重化控处理,研究玉米穗位叶和籽粒中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双重化控调控玉米碳代谢的生理机制,为建立玉米高产稳产的化学调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双重化控提高了灌浆期穗位叶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尤其显著提高灌浆后期(花后50 d)蔗糖合成能力,提高灌浆前期(花后10~20 d)穗位叶蔗糖含量,降低后期(花后30~50 d)蔗糖含量。双重化控处理对玉米籽粒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较小,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活性呈升高趋势;中单909籽粒蔗糖含量灌浆前期(花后10 d)升高,灌浆后期(花后50 d)降低,花后20~40 d影响不显著,吉单35籽粒蔗糖含量花后10~20 d降低,30~40 d升高,50 d没有显著差异。双重化控处理提高了中单909和吉单35灌浆中期和灌浆中后期灌浆速率,使两品种粒重和产量均显著提高,分别比对照增产4.61%和7.78%。本研究说明,乙矮合剂和聚糠萘合剂双重化控处理可通过调控源库蔗糖代谢关键酶的活性,促进蔗糖在源端的合成和在库端的降解,从而促进碳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达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乙矮合剂 聚糠萘合剂 蔗糖 蔗糖代谢关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菜硝酸盐含量与光照度及氮代谢关键酶的相关性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永勤 冯勃 +5 位作者 徐卫红 杨芸 迟荪琳 陈序根 王正银 谢德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83-188,共6页
采用土培实验研究不同品种小白菜(低富集硝酸盐小白菜品种"揭农四号春白菜"(JN4)、高富集硝酸盐小白菜品种"香港特选奶白菜"(HKTX))硝酸盐含量与光合系统参数及植物-土壤氮代谢关键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度的增加,... 采用土培实验研究不同品种小白菜(低富集硝酸盐小白菜品种"揭农四号春白菜"(JN4)、高富集硝酸盐小白菜品种"香港特选奶白菜"(HKTX))硝酸盐含量与光合系统参数及植物-土壤氮代谢关键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度的增加,小白菜生物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与3 000 lx处理组相比较,光照度增加到6 000 lx和12 000 lx时,"HKTX"和"JN4"的地上部分干质量增加了10.51%~28.09%。随着光照度的增加,小白菜叶片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与3 000 lx处理组相比较,光照度增加到6 000 lx和12 000 lx时,"HKTX"和"JN4"的叶片硝酸盐含量降低了22.27%~43.32%,叶柄硝酸盐含量降低了8.21%~31.40%。两个供试品种小白菜叶片硝酸盐含量与净光合速率(Pn)成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6和-0.833(P〈0.01);叶片硝酸还原酶活力与硝酸盐含量成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9和-0.696(P〈0.05);叶片、叶柄硝酸盐含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2、0.726、0.676和0.796(P〈0.05);土壤硝态氮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成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和-0.832(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含量 光照度 代谢关键酶 相关性 小白菜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氮代谢关键酶与其产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越 魏自民 +1 位作者 李成 马凤鸣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55-458,共4页
不同氮肥处理的 NR和 GS与 α-氨基态氮呈线性相关 ,但不同生育期间 ,NR及叶部的 GS与 α-氨基态氮相关不显著 ,而根部的 GS与 α-氨基态氮则呈显著正相关。NR和 GS与产量及产糖量则呈二次型抛物线关系 ,即在一定范围内 ,随 NR和 GS活... 不同氮肥处理的 NR和 GS与 α-氨基态氮呈线性相关 ,但不同生育期间 ,NR及叶部的 GS与 α-氨基态氮相关不显著 ,而根部的 GS与 α-氨基态氮则呈显著正相关。NR和 GS与产量及产糖量则呈二次型抛物线关系 ,即在一定范围内 ,随 NR和 GS活性增强 ,产量和产糖量增加 ,但超过 NR和 GS的最适值时 ,二者呈下降趋势。在硝态氮作用下 ,NR与各测试指标相关性较大 ,而 GS与各指标在铵态氮处理下相关性较大 ,说明硝态氮对 NR有促进作用 ,而铵态氮对 GS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代谢关键酶 产量 质量 硝酸还原 谷氨酰胺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白菜品种硝酸盐含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NRT1表达和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彦华 杨芸 +9 位作者 徐卫红 周鑫斌 王卫中 迟荪琳 李桃 张春来 赵婉伊 秦余丽 王正银 谢德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84,共7页
采用液体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硝铵比(NO_3^-∶c(NH_4^+)分别为50∶50、75∶25和100∶0)对低硝酸盐富集品种‘香港特选奶白菜’和高硝酸盐富集品种‘揭农四号春白菜’硝酸盐含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两个品种小白菜硝酸盐转... 采用液体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硝铵比(NO_3^-∶c(NH_4^+)分别为50∶50、75∶25和100∶0)对低硝酸盐富集品种‘香港特选奶白菜’和高硝酸盐富集品种‘揭农四号春白菜’硝酸盐含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两个品种小白菜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香港特选奶白菜’和‘揭农四号春白菜’在硝铵比100∶0处理中,叶硝酸盐含量分别较硝铵比50∶50处理增加了13.2%和30.4%,叶柄硝酸盐含量增加了14.3%和4.9%。随着硝铵比的增加,小白菜叶片硝酸还原酶、谷氨酸合成酶活力呈降低趋势,亚硝酸还原酶活力呈上升趋势,谷氨酸脱氢酶活力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两个小白菜品种之间差异显著。低亲和硝酸盐转运蛋白(nitrate transporter,NRT)1基因NRT1在两个小白菜品种中均显著表达,且高富集硝酸盐品种"揭农四号春白菜"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富集硝酸盐品种‘香港特选奶白菜’的表达量。NRT1是一个定位于细胞膜上的低亲和N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铵比 硝酸盐含量 代谢关键酶 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 亚细胞定位 小白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质量浓度对凤眼蓝生长和生理指标尤其是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张迎颖 宋雪飞 +5 位作者 徐佳兵 周庆 刘海琴 王岩 张志勇 宋海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46,共8页
以NH4Cl为氮源,设置0.0、0.5、2.5、5.0、10.0、20.0和40.0 mg·L^(-1)7个氮质量浓度水平,对培养21 d后各处理组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尤其是氮代谢关键酶(包括谷氨酸脱氢酶、硝酸还原酶、亚... 以NH4Cl为氮源,设置0.0、0.5、2.5、5.0、10.0、20.0和40.0 mg·L^(-1)7个氮质量浓度水平,对培养21 d后各处理组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尤其是氮代谢关键酶(包括谷氨酸脱氢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进行比较,对这些指标与氮质量浓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对与氮质量浓度显著相关的指标和全氮含量进行Z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看,随着氮质量浓度提高,株高、硝酸还原酶活性、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全氮含量和氮增加量先升高后降低,单株鲜质量、单株干质量、全磷含量和磷增加量先升高后趋于稳定,叶绿素相对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逐渐升高,根长逐渐下降,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则波动变化。根长与氮质量浓度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氮质量浓度呈显著(p<0.05)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氮质量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干质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与氮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氮质量浓度5.0~40.0 mg·L^(-1)处理组相关指标综合评价值的总和(∑Zi)均为正值,其中,氮质量浓度40.0 mg·L^(-1)处理组的∑Zi值最高(4.91),氮质量浓度5.0和10.0 mg·L^(-1)处理组的∑Zi值较高(分别为2.55和1.29)。综合所有结果,适合凤眼蓝生长发育的氮质量浓度为5.0~40.0 mg·L^(-1),尤其是5.0~10.0 mg·L^(-1),既能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又能充分发挥植株的氮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蓝 氮质量浓度 代谢关键酶活性 相关性分析 Z分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糖源对大黄鱼生长性能及消化酶、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弋 周飘苹 +3 位作者 邱红 候迎梅 申屠基康 周歧存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438-3447,共10页
为评估饲料中糖源对大黄鱼生长性能及消化酶、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以鱼粉、小麦蛋白粉和豆粕为蛋白质源,鱼油、豆油和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葡萄糖、蔗糖、糊精、土豆淀粉、玉米淀粉和小麦淀粉分别为糖源,配制... 为评估饲料中糖源对大黄鱼生长性能及消化酶、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以鱼粉、小麦蛋白粉和豆粕为蛋白质源,鱼油、豆油和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葡萄糖、蔗糖、糊精、土豆淀粉、玉米淀粉和小麦淀粉分别为糖源,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每种试验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初始平均体重为(7.06±0.48)g的大黄鱼幼鱼50尾,以重复为单位养殖于浮伐式网箱(1.5 m×1.5 m×2.0 m)中,每天饲喂2次。结果表明: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组大黄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蔗糖和葡萄糖组(P<0.05)。葡萄糖组大黄鱼的肝体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中糖源对大黄鱼的脏体比、肥满度及全鱼粗蛋白质、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小麦淀粉、土豆淀粉和玉米淀粉组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糊精、蔗糖和葡萄糖组(P<0.05)。葡萄糖组大黄鱼的肝糖原含量最高,肌糖原含量最低。土豆淀粉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小麦淀粉、玉米淀粉和土豆淀粉的肠道淀粉酶、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蔗糖和葡萄糖组(P<0.05)。饲料中糖源对大黄鱼肝脏葡萄糖激酶(G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活性的影响显著(P<0.05),但肝脏1,6-二磷酸果糖酶(FBPase)活性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结果得出,大黄鱼对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等结构复杂多糖的利用能力要高于蔗糖和葡萄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糖源 生长性能 消化 代谢关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真菌对甜菜主要农艺性状及氮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史应武 娄恺 李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6-951,共6页
采用内生真菌F11液浸种、喷叶及灌根处理方法,调查其对甜菜栽培品种KWS2409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对甜菜氮、糖代谢关键酶即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蔗糖合酶(SS)和蔗糖磷酸合酶(SP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真菌F11菌株对甜... 采用内生真菌F11液浸种、喷叶及灌根处理方法,调查其对甜菜栽培品种KWS2409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对甜菜氮、糖代谢关键酶即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蔗糖合酶(SS)和蔗糖磷酸合酶(SP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真菌F11菌株对甜菜的含糖量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其中以灌根处理效果最好,其叶鲜重、叶绿素含量、单根重、含糖率和产糖量的平均值分别提高了66.67%、47.42%、6.96%、17.46%和25.63%。在整个生育期,内生真菌F11显著提高了氮糖代谢酶活性,其中NR和GS活力分别呈"M"型双峰曲线和抛物线型变化,而SS和GS活力呈单峰曲线变化,后期根部SS合成活力明显高于分解方向活力,生育前期SPS活力高于后期。叶丛形成期达到最高峰,说明NR、GS、SS和SPS活性的增强是甜菜含糖量升高的主要生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内生真菌F11 氮、糖代谢关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2+)对桐花树幼苗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裕红 林顺德 应朝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研究了Pb2+对桐花树幼苗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0.1~2.0 mmol.L-1Pb2+胁迫使营养液中培养的桐花树幼苗根、茎、叶的NADH-GOGAT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使根和茎的GS活性降低,而叶的GS在0.1~1.0 mmol.L-1Pb2+胁... 研究了Pb2+对桐花树幼苗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0.1~2.0 mmol.L-1Pb2+胁迫使营养液中培养的桐花树幼苗根、茎、叶的NADH-GOGAT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使根和茎的GS活性降低,而叶的GS在0.1~1.0 mmol.L-1Pb2+胁迫下活性增加高于对照,但受2.0 mmol.L-1较高浓度Pb2+抑制。无论是否有Pb2+胁迫,叶的GS活性都高于茎和根,而根的NADH-GOGAT活性始终高于茎和叶。根的GS和NADH-GOGAT活性受Pb2+胁迫抑制的程度明显大于茎、叶,Pb2+对根的初级氮代谢影响最大。MDA含量与GS和NADH-GOGAT活性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2+ 桐花树 代谢关键酶 膜脂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切口处不同根序细根内源激素与氮代谢关键酶对断根的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方春 马海林 +2 位作者 杜振宇 马丙尧 井大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34-2242,共9页
为探讨断根对杨树切口处不同根序细根的内源激素与氮代谢关键酶的作用效果,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6-2(6倍胸径两侧)、8-2(8倍胸径两侧)与10-2(10倍胸径两侧)等不同断根处理对欧美I-107杨(Populus euramericana cv.‘Neva’)切口处1~5级... 为探讨断根对杨树切口处不同根序细根的内源激素与氮代谢关键酶的作用效果,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6-2(6倍胸径两侧)、8-2(8倍胸径两侧)与10-2(10倍胸径两侧)等不同断根处理对欧美I-107杨(Populus euramericana cv.‘Neva’)切口处1~5级根内源激素与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对照(未断根)相比,10-2处理1~5级根的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与玉米素(ZT)含量变化较小,6-2处理明显降低,而8-2处理则显著升高,其中8-2处理IAA含量的平均值较CK、6-2与10-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2.89%、36.04%与21.76%。随着根序等级的增加,各处理细根的IAA含量与IAA/ABA(脱落酸)比值逐渐降低,而GA、ZT、ABA含量和GA/ABA、ZT/ABA比值逐渐升高。8-2处理1~5级根的IAA/ABA、GA/ABA和ZT/ABA比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ABA含量则明显低于其他处理。同时,不同处理细根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随根序的增加而呈递减的趋势;8-2处理1~5级根的这4种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1~2级根的GS/GDH比值最低,其中NR活性的平均值较CK、6-2和10-2处理分别高出16.05%、32.06%和16.72%。此外,8-2处理的材积生长率最高,并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材积生长率与IAA、GA、ZT、IAA/ABA、GA/ABA、ZT/ABA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NR、GS、GOGAT和GDH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综上,3种不同断根强度对杨树切口处不同序级细根的内源激素与氮代谢关键酶具有明显不同的影响作用,其中8-2处理通过调节各级细根的内源激素含量与平衡,以及增强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来提升切口处细根的活性,进而促进林木材积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I-107杨 断根 根序 内源激素 代谢关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普通白菜硝酸盐含量、土壤硝态氮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春来 杨芸 +4 位作者 徐卫红 迟荪琳 王卫中 李彦华 李桃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1-58,共8页
在人工气候培养箱条件下,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5、15、25℃)对2个普通白菜品种(低富集硝酸盐的揭农4号、高富集硝酸盐的香港特选)生物量、硝酸盐含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土壤硝态氮含量、植物-土壤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在人工气候培养箱条件下,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5、15、25℃)对2个普通白菜品种(低富集硝酸盐的揭农4号、高富集硝酸盐的香港特选)生物量、硝酸盐含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土壤硝态氮含量、植物-土壤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是2个普通白菜品种最适生长温度,香港特选和揭农4号的地上部干质量较5℃处理分别增加了23.2%和26.8%。随着温度的升高,香港特选和揭农4号叶片硝酸盐含量显著增加;与5℃处理相比,15、25℃处理的硝酸盐含量分别增加了15.0%、18.3%和6.7%、16.7%。与5℃处理相比,15、25℃处理的香港特选和揭农4号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增强;亚硝酸还原酶(Ni R)活性和土壤脲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先下降后上升。随温度的升高,香港特选土壤NO3--N含量逐渐升高,而揭农4号土壤NO3--N含量则显著降低。3种温度处理下,揭农4号叶片和叶柄中硝酸盐含量均低于香港特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白菜 环境温度 硝酸盐 代谢关键酶 土壤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对不结球白菜叶片氮代谢关键酶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惠萍 徐朗莱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62-66,共5页
研究了壳聚糖(chitosan)对氮代谢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8mg·mL^(-1)壳聚糖溶液喷洒不结球白菜叶片后,GS对NH_4^+的K_M值增大,而GDH对NH_4^+的K_... 研究了壳聚糖(chitosan)对氮代谢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8mg·mL^(-1)壳聚糖溶液喷洒不结球白菜叶片后,GS对NH_4^+的K_M值增大,而GDH对NH_4^+的K_M值变小;在酶活性检测中,GS比活性受到了抑制,而GDH比活性则被提高,GOGAT比活性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削弱了不结球白菜叶片中的氨同化过程的GS-GOGAT途径,加强了GDH途径;同时,提高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代谢关键酶 可溶性蛋白质 不结球白菜叶片 活性 谷氨酰胺合成 谷氨酸合 谷氨酸脱氢 GS GoGAT G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粳稻不同杂种优势组合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比较分析
15
作者 金正勋 张海彬 +4 位作者 沈鹏 刘海英 张忠臣 赵书宇 王露露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107,共5页
选用产量性状杂种优势有显著差异的4个粳稻杂交组合,分析分蘖期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灌浆过程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分蘖期,高亲优势正向组合的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高亲优势负向组合;在灌浆过程... 选用产量性状杂种优势有显著差异的4个粳稻杂交组合,分析分蘖期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灌浆过程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分蘖期,高亲优势正向组合的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高亲优势负向组合;在灌浆过程中,高亲优势正向组合的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叶片蛋白水解酶活性、籽粒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高亲优势负向组合。灌浆过程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千粒重,单株产量等呈不同程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杂种优势 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素水平对韭菜硝酸盐累积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16
作者 谢鑫 段立肖 +1 位作者 王俊玲 高志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4882-4886,共5页
以日光温室多年生韭菜新世纪雪韭为试材,研究了土壤不同硫磺(S)施用量对韭菜硝酸盐含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硫磺施用量的增加,韭菜叶片硝酸盐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当硫磺施用量为7.... 以日光温室多年生韭菜新世纪雪韭为试材,研究了土壤不同硫磺(S)施用量对韭菜硝酸盐含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硫磺施用量的增加,韭菜叶片硝酸盐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当硫磺施用量为7.2 kg/hm2时硝酸盐含量最低,较对照减少7.2%;韭菜产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叶绿素含量则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硫磺施用量7.2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其中NR活性和ETR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7%和25.8%;另外,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活性随硫磺施用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硫磺施用量为54.0 kg/hm2时,GPT和GOT的活性达到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2.5%和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 韭菜 硝酸盐累积 代谢关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净光合速率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对施氮量的响应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洪超 逄洪波 +4 位作者 王兰兰 李雪梅 马莲菊 张飞 李玥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82-89,共8页
选取具有高产、高抗的辽粘3号高粱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N0(0 kg/hm^(2),CK)、N1(6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4个施氮量水平,测定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4个生育期(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成... 选取具有高产、高抗的辽粘3号高粱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N0(0 kg/hm^(2),CK)、N1(6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4个施氮量水平,测定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4个生育期(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高粱叶片和籽粒的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并且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180 kg/hm^(2)范围内,增加施氮量可以提高高粱叶片和籽粒的氮代谢关键酶活性,除成熟期高粱籽粒的GOT活性外,其他生育期高粱叶片和籽粒的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在N2或N3处理下可达到最大值;增加施氮量可以提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则出现下降趋势,N2和N3处理差异不显著;与未施氮相比,施氮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高粱产量,随施氮量增加产量也逐渐增加,N2、N3之间差异不显著;经过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各生育期高粱叶片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均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除拔节期外,其他3个生育期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代谢关键酶 相关性 净光合速率 产量 施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菜硝酸盐含量与NO_3^-/NH_4^+及氮代谢关键酶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迟荪琳 杨芸 +6 位作者 徐卫红 陈序根 陈永勤 谢文文 熊仕娟 王正银 谢德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70-77,共8页
采用液体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NO_3^-与NH_4^+浓度比(分别为50:50、75:25和100:0)对10个品种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的硝酸盐含量、光合系统参数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硝铵比的增加,小白菜总干质量逐渐增加(除... 采用液体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NO_3^-与NH_4^+浓度比(分别为50:50、75:25和100:0)对10个品种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的硝酸盐含量、光合系统参数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硝铵比的增加,小白菜总干质量逐渐增加(除品种天津小白菜和大头清江白菜的总干质量随硝铵比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品种香港春秀甜白菜(236)和正旺达88的总干质量先升高后降低外),与c(NO_3^-):c(NH_4^+)为50:50比较,增幅分别为12.66%~76.88%(c(NO_3^-):c(NH_4^+)为75:25)和17.98%~95.07%(c(NO_3^-):c(NH_4^+)为100:0);小白菜叶和根中的硝酸盐含量增加,而叶柄硝酸盐含量则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小白菜硝酸盐的含量叶柄(3 882.62~5 448.81 mg/kg)>叶(2 004.86~4 146.50 mg/kg)>根(505.39~2 188.68 mg/kg)。小白菜叶片中硝酸盐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成显著负相关,而与亚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成显著正相关。小白菜叶片中硝酸盐的含量随着净光合速率(Pn)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增加而下降,随蒸腾速率(Tr)的增强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品种 硝酸盐 NO_3^-/NH_4^+ 代谢关键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甘水梨果实发育过程香气形成与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廖凤玲 汪志辉 +1 位作者 熊博 范茜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155,共4页
以爱甘水梨果实为试材,测定了果实发育成熟时期的香气成分及代谢关键酶-脂氧合酶(LOX)、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乙醇脱氢酶(ADH)和醇酰基转移酶(AAT)的活性,并对果实中香气成分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爱甘水梨果实的主要... 以爱甘水梨果实为试材,测定了果实发育成熟时期的香气成分及代谢关键酶-脂氧合酶(LOX)、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乙醇脱氢酶(ADH)和醇酰基转移酶(AAT)的活性,并对果实中香气成分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爱甘水梨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为酯类、醛类和醇类,其中,酯类物质百分含量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升高,从0.41%增加到57.05%;醛类物质百分含量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最大值为31.86%;而醇类物质百分含量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呈现"M"形的变化规律,最高达到18.28%。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酯类及醛类物质与LOX、HPL、ADH、AAT活性呈正相关,而醇类则与LOX、ADH、AAT呈负相关,与HPL活性呈正相关。研究认为,LOX、HPL、ADH、AAT是爱甘水梨果实酯类及醛类香气物质积累的主要酶类,而LOX、ADH、AAT不利于醇类物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甘水梨 果实 香气 代谢关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赤霉素对太子参块根中细胞分裂素含量及其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晨 周涛 +4 位作者 郑伟 李军 肖承鸿 龚安慧 江维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41-2147,共7页
【目的】分析外源赤霉素(GA3)对太子参块根中细胞分裂素(CTK)含量变化及其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研究太子参块根膨大发育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盆栽的太子参幼苗分成4组,其中3个处理组分别根灌150 mg/L GA3(GA3处理组)、20... 【目的】分析外源赤霉素(GA3)对太子参块根中细胞分裂素(CTK)含量变化及其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研究太子参块根膨大发育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盆栽的太子参幼苗分成4组,其中3个处理组分别根灌150 mg/L GA3(GA3处理组)、20 mg/L多效唑(PBZ)(PBZ处理组)和150 mg/L GA3+20 mg/L PBZ(GA3+PBZ处理组)激素溶液各200 mL,对照组根灌等量清水,在不同块根发育期采集块根样品。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不同处理时间太子参块根中内源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CTK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在整个块根发育期,3个处理组太子参块根中的ZR含量总体高于对照组,且呈相同的变化趋势,即从膨大初期到成熟期ZR含量均呈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说明外源GA3和PBZ均能促进ZR含量的升高。在GA3处理组中,A-IPT1基因的表达量在膨大初期较对照组高,随着块根的膨大,其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直至成熟期低于对照组;tRNA-DMATase基因的表达量在膨大初期较对照组低,随后不断上升高于对照组,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A-IPT2基因的表达量在整个太子参块根发育期略高于对照组,而CYP735A、CKX1和CKX2基因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在PBZ处理组中,A-IPT1、tRNA-DMATase和CKX2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与GA3处理组相反。GA3+PBZ处理组A-IPT2、CYP735A、CKX1和CKX2基因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他组,且与对照组的变化趋势相似。外源GA3可上调A-IPT1和tRNA-DMATase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CYP735A、CKX1和CKX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合ZR含量测定结果可推测CTK在块根膨大初期合成反式玉米素(tZ),而在成熟期合成顺式玉米素(c Z)。【结论】GA3调控CTK的合成和分解是一个动态过程,GA3抑制太子参块根膨大,可能与不同发育时期CTK的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赤霉素(GA3) 细胞分裂素(CTK) 玉米素核苷(ZR) 代谢关键酶基因 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