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表性官僚制理论评述 被引量:7
1
作者 马秀玲 赵雁海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2012年第5期116-149,181,共34页
代表性官僚制不仅是西方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也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代表性官僚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民主、平等、社会稳定与开放程度。官僚代表性程度越高,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可能会更关注社会中下层的利益,社会... 代表性官僚制不仅是西方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也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代表性官僚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民主、平等、社会稳定与开放程度。官僚代表性程度越高,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可能会更关注社会中下层的利益,社会结构就越可能趋向合理与稳定。西方关于代表性官僚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都比较丰富。然而在中国,此方面的研究很少,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研究对西方代表性官僚制的理论发展脉络、主要研究内容、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梳理与总结;追踪了其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西方代表性官僚制理论的贡献、复杂性与局限性;提出了代表性官僚制理论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性官僚制 贡献 局限性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表性官僚制 被引量:20
2
作者 Julie Dolan David H.Rosenbloom 胡辉华 《公共行政评论》 2008年第3期1-18,197,共19页
带有强烈的官僚专业化倾向、职务任期长、等级决策的现代行政国家应与代议制政府相协调。本文回顾代表性官僚制的起源与发展及与之相关的现有经验知识。我们先从与公职人员相关的代表性官僚制入手,然后探讨在公共行政中通过公共群体和... 带有强烈的官僚专业化倾向、职务任期长、等级决策的现代行政国家应与代议制政府相协调。本文回顾代表性官僚制的起源与发展及与之相关的现有经验知识。我们先从与公职人员相关的代表性官僚制入手,然后探讨在公共行政中通过公共群体和利益集团在决策中的参与来促进代表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性官僚制 被动代表 主动代表 参与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代表性官僚制理论的局限及超越——基于地区-民族匹配视角下民众对地方政府信任水平的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武俊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基于CGSS2010数据,分析地区情境中的民族代表性与地方政府信任水平间的关系,以检验并反思代表性官僚制在中国的应用与限度。研究发现,增加地区因素后,代表性官僚制的作用机制和作用强度发生了变化,不同地区情景下的汉族民众和少数民族... 基于CGSS2010数据,分析地区情境中的民族代表性与地方政府信任水平间的关系,以检验并反思代表性官僚制在中国的应用与限度。研究发现,增加地区因素后,代表性官僚制的作用机制和作用强度发生了变化,不同地区情景下的汉族民众和少数民族民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存在差异。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程度高于汉族民众;在汉族地区,少数民族民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仍然显著高于汉族民众。另外,少数民族地区汉族民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程度亦高于汉族地区民众。西方代表性官僚制对此现象不能提供合理的解释,结果证实官僚代表性程度并非是衡量代表性官僚制的唯一标尺,这意味着代表性官僚制存在可拓展的空间。为此,构建了以官僚代表性程度与利益实现程度为标尺的代表性官僚制理论,从而增强理论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性官僚制 地方政府信任 少数民族 代表性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表性官僚制:代表性与国家构建
4
作者 张晓彤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3-118,共6页
代表性是代议制相关理论乃至政治学理论的重要议题,也是官僚制与民主间张力的焦点。作为对官僚制及相关理论的一种批判性反应,代表性官僚制被赋予修正官僚制所缺失的代表性特征的重要潜力。已有相关研究表明,代表性官僚制蕴含着消极代... 代表性是代议制相关理论乃至政治学理论的重要议题,也是官僚制与民主间张力的焦点。作为对官僚制及相关理论的一种批判性反应,代表性官僚制被赋予修正官僚制所缺失的代表性特征的重要潜力。已有相关研究表明,代表性官僚制蕴含着消极代表性、积极代表性及象征代表性等潜能。这些不同代表性潜能的实现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特定公共政策联系在一起,其现实效应则提示代表性官僚制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构建可产生值得关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性官僚制 肯定性行动政策 国家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女性领导干部的晋升障碍与发展路径——基于对地厅级以上女性领导干部晋升规律的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吕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0-228,共9页
女性职业晋升的障碍存在着“玻璃天花板”与“迷宫”的争论,而现实中的“迷宫”由哪些障碍构成其实与一国国情有关。中国的女干部占干部总数的1/3,但是随着行政级别的提高,女干部的比例却不断降低。这一层层障碍导致女干部的纵向分布呈... 女性职业晋升的障碍存在着“玻璃天花板”与“迷宫”的争论,而现实中的“迷宫”由哪些障碍构成其实与一国国情有关。中国的女干部占干部总数的1/3,但是随着行政级别的提高,女干部的比例却不断降低。这一层层障碍导致女干部的纵向分布呈陡峭的“金字塔”形状。那些到达公共管理高层的女干部究竟克服了哪些困难?从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制度因素三个角度入手,通过对230名地厅级以上女干部的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1)中国的女性领导干部的成长过程须穿越层层“迷宫”;(2)中国式的“迷宫”具有不同特点,职业晋升的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障碍;(3)在行政级别较低时需要防止“粘地板”效应,在行政级别较高时需要躲过行政部门性别隔离的“玻璃墙”,在到达行政级别的高层时需要避免配额政策的执行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性官僚制 干部 性别隔离 社会性别主流化 公共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