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个体与公共之间:代理治理类型的比较历史分析
1
作者 周庆智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97,127,共18页
代理治理是一种社会组织与管理模式,它连接个体与公共并发挥协作、应责与代表的作用。代理治理的授权来源于国家,属于韦伯意义上的国家支配方式之一种,亦即在个体与公共之间维护一种国家权力支配关系。代理治理类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 代理治理是一种社会组织与管理模式,它连接个体与公共并发挥协作、应责与代表的作用。代理治理的授权来源于国家,属于韦伯意义上的国家支配方式之一种,亦即在个体与公共之间维护一种国家权力支配关系。代理治理类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也在不同的普遍性层次上展开。对传统与现代代理治理类型进行比较历史分析,关键在于揭示这种社会组织与管理模式的一般特点和历史意义,它所依据的一系列前提及其基础性原则与结构性条件,尤其要揭示这种社会治理类型的政治社会特性、秩序观念、制度机制及其矛盾与张力,以便更好地认识当下基层治理体系的一般特征、体制机制特点及其逻辑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理治理类型 个体与公共 社会组织与管理模式 比较历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理治理模式:一种统治类型的讨论——以基层政府治理体系为分析单位 被引量:25
2
作者 周庆智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0,共10页
代理治理模式揭示基层政府治理的性质,指出基层政府治理体系的核心元素是政治治理而不是科层治理,是党政统合体系与威权治理结构的多重因素作用结果。代理治理模式有三个基本特征:代理治理是政治职能与行政职能的绫合体系;代理治理与社... 代理治理模式揭示基层政府治理的性质,指出基层政府治理体系的核心元素是政治治理而不是科层治理,是党政统合体系与威权治理结构的多重因素作用结果。代理治理模式有三个基本特征:代理治理是政治职能与行政职能的绫合体系;代理治理与社会是一种统治关系;代理治理是一种多中心权威治理结构。代理治理模式的权力来源在国家,不在基层社会,向上级政府(国家)负责,与基层社会没有授权关系。代理治理模式的现代转型,应从基层政府的政治职能与行政职能的分离着手,以民主法治原则来建构基层政府的权力结构和治理体系,在行政职能上建构政府治理的公共本质,在政治职能上建构基层治理的社会授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理治理 基层政府 政治职能 行政职能 科层治理与公共性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交通双重委托—代理关系治理模型研究——基于现代服务管理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利民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8-63,共6页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作为城市基本的公共服务,是城市功能的基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社会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促进作用。拟以公共服务理论为指导,把交通服务公众评价参量植入公共服务收益模型,通...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作为城市基本的公共服务,是城市功能的基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社会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促进作用。拟以公共服务理论为指导,把交通服务公众评价参量植入公共服务收益模型,通过指标导向激励企业做出相应调整,实现城市交通服务质量的提高。以期为政府有效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合理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提供依据,这不仅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也将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服务管理 双重委托-代理 代理关系治理模型 公众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质量审计与提升负债的治理效应——基于代理成本与代理效率视角的经验检验
4
作者 廖义刚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77,共6页
以2007~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从代理成本和代理效率的视角考察了高质量审计是否有助于提升负债的治理功效。研究发现:高质量审计与短期借款之间存在协同治理效应,该效应有助于提升代理效率但无助于降低代理成本;进一步地,... 以2007~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从代理成本和代理效率的视角考察了高质量审计是否有助于提升负债的治理功效。研究发现:高质量审计与短期借款之间存在协同治理效应,该效应有助于提升代理效率但无助于降低代理成本;进一步地,高质量审计与短期借款之间的协同治理效应仅显著存在于金融发展水平高地区的上市公司中。此外,附加检验的结果显示,高质量审计有助于透过改进代理效率提升商业信用的治理功效且这一效应只在法治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上市公司中存在。上述研究结论揭示了我国当前制度环境下高质量审计提升债务治理功效的路径及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审计 债务治理代理 成本代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城市社区更趋向治理了吗——一个结构-过程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88
5
作者 吴晓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61,共10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经历了两轮改革,分别确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推出了"政社分离与合作"的局部试验。经过改革,城市基层行政组织普遍增权,社区社会组织获得有限增权。街道办事处通过&qu...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经历了两轮改革,分别确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推出了"政社分离与合作"的局部试验。经过改革,城市基层行政组织普遍增权,社区社会组织获得有限增权。街道办事处通过"上级授权、平行扩权和向下嵌入"获得了社区治理的主导权,"目标责任制"和"费随事转"成为行政组织整合居委会的新机制。总体来看,除了部分区域出现"项目制"合作治理的积极趋向以外,城市社区离治理理想仍有差距,形成了治理事务向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挤压的"沙漏型"治理结构和"代理型治理"的逻辑。下一步的社区治理改革,需要推动两个解放:把基层政府从繁重的社会事务解放出来,把社区从繁杂的行政事务解放出来,在此基础上培育和赋权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锻造一个由代理民意的政治组织、参与治理的社区组织、承担生活服务的市场组织组成的合作治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社区治理 代理治理 治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