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7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管声誉、代理成本与平台企业数字责任——制度压力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王茂福 管竹笋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9-128,共10页
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型企业作为重要载体,其数字责任履行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研究高管声誉对平台型企业数字责任履行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管声誉能够显著促进平台型企业数字责任履行,降低双重代理成... 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型企业作为重要载体,其数字责任履行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研究高管声誉对平台型企业数字责任履行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管声誉能够显著促进平台型企业数字责任履行,降低双重代理成本是重要影响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制度主义背景下的3种制度压力,即规制性压力、规范性压力及认知性压力,均对高管声誉与平台型企业数字责任履行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内部治理水平高、分析师关注程度高的企业,高管声誉对平台型企业数字责任履行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制度主义 高管声誉 双重代理成本 平台型企业 数字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任审计师沟通有效性、代理成本与审计费用
2
作者 王方 汤雪华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5,共6页
前后任审计师沟通有效性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进度安排、审计程序及审计质量等,通过削弱信息不对称,进而影响后任审计师的审计费用。基于2017—2022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供的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信息,分析前后任审计... 前后任审计师沟通有效性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进度安排、审计程序及审计质量等,通过削弱信息不对称,进而影响后任审计师的审计费用。基于2017—2022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供的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信息,分析前后任审计师沟通有效性、代理成本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建立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表明:前后任审计师沟通越有效,其后任审计师审计费用越低,且代理成本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加入产权性质作为调节变量,发现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前后任审计师沟通有效性对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更显著,且产权性质正向调节前后任审计师沟通有效性与审计费用间的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任审计师 审计费用 代理成本 产权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市场中的委托代理模型:激励合同设计与代理成本分析
3
作者 鲍磊 张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5,203,共10页
该文建立了在双边市场中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平台两边用户的交叉网络效应和平台两边市场的需求冲击对激励合同的设计和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委托人仅对代理人付出努力的一边进行激励时,代理人的最优风险分担与交叉网络效应和... 该文建立了在双边市场中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平台两边用户的交叉网络效应和平台两边市场的需求冲击对激励合同的设计和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委托人仅对代理人付出努力的一边进行激励时,代理人的最优风险分担与交叉网络效应和两边市场波动性负相关,代理成本与交叉网络效应和平台两边市场波动性正相关.当委托人对代理人没有付出努力的一边也进行激励时,代理人在平台两边的市场中都分担一定的风险,而且直接(间接)指标边的产出分享系数与间接(直接)指标边的市场波动性正相关.与单边激励合同相比,双边激励合同降低了直接指标边的最优产出分享系数,促使代理人付出更高努力水平,提高了平台利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市场 委托代理模型 交叉网络效应 激励合同设计 代理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贷长投、代理成本与重资产企业投资效率
4
作者 赵玉珍 付美琪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9,共13页
基于2010—2022年沪深A股重资产企业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模型,从代理成本与融资约束角度深入剖析短贷长投策略对重资产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短贷长投与重资产企业非效率投资显著正相关,代理成本在短贷长投与重资产企业非... 基于2010—2022年沪深A股重资产企业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模型,从代理成本与融资约束角度深入剖析短贷长投策略对重资产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短贷长投与重资产企业非效率投资显著正相关,代理成本在短贷长投与重资产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融资约束在二者之间起到调节作用,短贷长投通过增加重资产企业代理成本进而降低重资产企业投资效率,尤其是加剧了过度投资倾向,且融资约束越高,短贷长投越低对重资产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越严重。进一步研究显示:股权集中度高的重资产企业相对于股权集中度低的重资产企业能有效抑制短贷长投的负面影响;在不同机构关注度组别中,短贷长投对重资产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正向影响均存在差异,且该正向作用在低机构关注度组别中更为强烈。研究结论为重资产企业优化融资结构、强化风险管理以及高效进行投融资活动提供了新思路和实证支撑,对完善市场融资环境的监管措施、优化金融信贷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贷长投 企业投资效率 代理成本 融资约束 股权集中度 机构关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双重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莫冬燕 方芳 王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41,共12页
本文以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双重代理成本的影响。经验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双重代理成本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只有当数字化转型达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对公司治理产生积极影响。这突... 本文以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双重代理成本的影响。经验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双重代理成本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只有当数字化转型达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对公司治理产生积极影响。这突破了已有文献关于数字化转型效果的线性认知。进一步的探索性研究发现,高管货币薪酬能够平缓数字化转型与双重代理成本之间的倒U型关系且使得拐点左移,这一调节效应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相反,高管股权激励并未对二者关系产生任何显著影响。本文对现有数字化转型与公司治理研究形成了有益的补充,并对在数字化时代如何完善激励制度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双重代理成本 倒U型 高管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会关系、声誉机制与代理成本 被引量:5
6
作者 修宗峰 王洁 +1 位作者 龙姣玲 彭晓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6,共12页
以中国证券市场2004—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家(董事长或总经理)商会关系资本与企业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企业家个人声誉机制对上述关系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商会关系能够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且企... 以中国证券市场2004—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家(董事长或总经理)商会关系资本与企业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企业家个人声誉机制对上述关系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商会关系能够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且企业家商会任职层级越高、任职种类越多,抑制作用越显著;当企业家拥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政治身份以及兼任其他上市公司董事的社会身份等个人声誉时,商会关系对企业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较弱;渠道检验发现,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是企业家商会关系作用于企业代理成本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家行业协会关系、国家及省级商会关系对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在非国有企业中企业家商会关系对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丰富和拓展了关系社会资本的微观经济后果及作用机制,为深入理解商会关系文化对微观企业决策行为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会关系 集体声誉 个人声誉 代理成本 社会资本 关系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愿性环境规制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吗?——基于代理成本和社会责任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明贵 邱均远 +1 位作者 严杉 张研博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通过构建自愿性环境规制与企业融资约束理论模型,选取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究自愿性环境规制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代理成本和社会责任对自愿性环境规制与融资约束关系的权变影响。研究发现,自愿性... 通过构建自愿性环境规制与企业融资约束理论模型,选取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究自愿性环境规制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代理成本和社会责任对自愿性环境规制与融资约束关系的权变影响。研究发现,自愿性环境规制能够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一步考虑企业成熟度和盈利能力,发现其缓解作用仅在成熟企业、高盈利企业显著。分析权变影响发现,代理成本越高的企业,越难以缓解融资约束;而社会责任会通过U形调节作用影响企业融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愿性环境规制 融资约束 代理成本 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共同持股会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吗——基于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徐鹿 郭晓依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106,共9页
近几年,机构同时持股多家企业的现象在资本市场逐渐增多,学术界对其影响企业行为的探讨逐渐深入。文章以2012—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机构共同持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和传导途径。实证分析发现,机构共同持股能够抑制企业... 近几年,机构同时持股多家企业的现象在资本市场逐渐增多,学术界对其影响企业行为的探讨逐渐深入。文章以2012—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机构共同持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和传导途径。实证分析发现,机构共同持股能够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提升企业投资效率。中介效应研究表明,机构共同持股可以降低代理成本,进而促进企业投资效率提升。此外,进一步检验发现,机构共同持股对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呈现较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在融资约束高、媒体关注度低、高管不具有海外背景的企业中提升作用更明显。研究结论为企业提升投资效率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同时为政府相关部门对机构共同持股现象的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共同持股 代理成本 投资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国有大股东持股、代理成本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创新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美英 汪洁 +1 位作者 池昱洁 侯玉婷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45-153,共9页
国有企业创新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以2009—2021年沪深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考察非国有大股东持股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非国有大股东持股能促进国有控股上市公... 国有企业创新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以2009—2021年沪深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考察非国有大股东持股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非国有大股东持股能促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创新,且主要通过降低两类代理成本提高创新数量和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机构投资者,民营和外资性质的非国有大股东持股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创新的影响更显著,非国有大股东持股对行业竞争程度高、高管创新注意力低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促进效应更明显。研究丰富了非国有大股东治理效应的相关文献,为推动国有企业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非国有大股东 混合所有制改革 代理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控制质量、管理者代理成本与企业ESG表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常明珠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4-78,共5页
文章探讨了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ESG表现的关系,并从管理者代理成本角度分析其中的影响机制,还区分了产权性质下的差异化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机制能够影响企业的ESG实践,更高的内部控制质量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ESG表现;对其中的影响机... 文章探讨了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ESG表现的关系,并从管理者代理成本角度分析其中的影响机制,还区分了产权性质下的差异化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机制能够影响企业的ESG实践,更高的内部控制质量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ESG表现;对其中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管理者代理成本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更高的内部控制质量可以降低管理者代理成本,进而有助于提升企业的ESG表现;内部控制对企业ESG的作用会受到媒体关注的影响,在媒体关注程度更高时,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ESG的提升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控制质量 企业ESG表现 管理者代理成本 媒体关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投资对第二类代理成本的影响——兼论内部控制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良海 徐小玉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7,共12页
基于我国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环保投资、内部控制与第二类代理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保投资有利于第二类代理成本的降低,且内部控制对环保投资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具有抑制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环保投... 基于我国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环保投资、内部控制与第二类代理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保投资有利于第二类代理成本的降低,且内部控制对环保投资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具有抑制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环保投资能够通过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和提升ESG表现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进一步分析发现,环保投资对第二类代理成本的影响在外部监督压力大、非重污染和大股东“掏空”动机较低企业显著,且内部控制的抑制作用在外部监督压力弱和大股东“掏空”动机低组企业显著,而在其他方面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从经济后果视角揭示了环保投资所具有的公司治理功效,这对于“双碳”战略践行、公司治理效率提升以及投资者利益保护均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投资 第二类代理成本 内部控制 公司信息透明度 ESG表现 公司治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海波 曹鑫钰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2-91,共10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如何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政府及企业面对的共同课题。从非正式制度的视角,结合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如何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政府及企业面对的共同课题。从非正式制度的视角,结合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社会资本显著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融资约束和企业代理成本是企业社会资本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中介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资本的作用与企业规模、所有权以及市场外部环境密切相关,表现为在规模较小、民营、处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企业社会资本发挥的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内容,拓展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为企业在部署长期发展战略的问题上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资本 高质量发展 融资约束 代理成本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债转股实践与代理成本理论悖反的研究
13
作者 夏蜀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0-86,共7页
本文将运用詹森 (Jensen)和梅克林 (Meckling)的代理成本理论对债转股的二律悖反问题作一剖析。文章首先提出了权益的代理成本和债务的代理成本这两个基础概念 ,以此作为全文分析的理论工具。按此理论工具 ,提出和阐述了国企的权益代理... 本文将运用詹森 (Jensen)和梅克林 (Meckling)的代理成本理论对债转股的二律悖反问题作一剖析。文章首先提出了权益的代理成本和债务的代理成本这两个基础概念 ,以此作为全文分析的理论工具。按此理论工具 ,提出和阐述了国企的权益代理成本和债务代理成本 ,得出国有企业的权益代理成本从理论上讲 ,要大于债权代理成本的结论。但现实中的产权制度又决定了国企债权的代理成本与权益的代理成本在实际中都并非严格存在 ,代理成本无法作为债转股的约束条件 ,国家出于为国企脱困 ,为消除金融风险 ,实施债转股就成为必然选择。同时 ,国企经营者无须支付与债权人有关的担保成本 ,即最终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是分离的 ,债转股之后不会影响原有管理层对企业的控制权 ,因此国企的经理对债转股乐此不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理成本理论 债转股 企业资本结构理论 权益代理成本 债务代理成本 中国 金融风险 国有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投资者独立性对代理成本的影响 被引量:39
14
作者 杨海燕 孙健 韦德洪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30,共6页
本文以2006~200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根据投资目标对机构投资者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机构投资者独立性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管理层代理成本和控股股东代理成本越低,而非独立... 本文以2006~200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根据投资目标对机构投资者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机构投资者独立性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管理层代理成本和控股股东代理成本越低,而非独立机构持股对两类代理成本影响有限。在进一步考虑了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影响后,发现独立机构持股在控股股东偏好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情况下更能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表明在此情况下,独立机构对管理层自利行为有更大的监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机构 非独立机构 管理层代理成本 控股股东代理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假说的投资行为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唐雪松 郭建强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68,共7页
基于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假说,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A股)制造业1998-2003年数据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经理持股比例越低,代理问题越严重,投资现金流相关性越高。(2)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轻,代理问题越严重,投... 基于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假说,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A股)制造业1998-2003年数据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经理持股比例越低,代理问题越严重,投资现金流相关性越高。(2)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轻,代理问题越严重,投资现金流相关性越高,经理越容易建造“企业帝国”。具体表现为:国家股比例越高,投资现金流相关性越高;净资产税后利润率越高,投资现金流相关性越高;企业规模越大,投资现金流相关性越高。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解决有关代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行为 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假说 代理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代理成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6
16
作者 万里霜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82,共7页
本文针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代理成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问题,将三者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构建股权激励通过两类代理成本作用于企业绩效的传导效应模型。运用2016~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和两... 本文针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代理成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问题,将三者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构建股权激励通过两类代理成本作用于企业绩效的传导效应模型。运用2016~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和两类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能显著提升企业绩效,同时抑制两类代理成本的增长,两类代理成本在股权激励作用于企业绩效的过程起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类代理成本 第二类代理成本 股权激励 企业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师关注的治理功用研究——基于两类代理成本的考察 被引量:44
17
作者 谭雪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7-45,共9页
分析师关注会起到一定的治理作用。本文以2004-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分析师关注对公司两类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显著降低了两类代理成本,且分析师关注对两类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在“四大”审计的子样... 分析师关注会起到一定的治理作用。本文以2004-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分析师关注对公司两类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显著降低了两类代理成本,且分析师关注对两类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在“四大”审计的子样本中不显著,在“非四大”审计的子样本中显著,分析师关注可以部分替代审计治理作用;控制内生性后主要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分析还发现,分析师关注对第一类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在机构持股比例较高的子样本和非国有企业子样本中显著,在机构持股比例较低的子样本和国有企业子样本中不显著;分析师关注对第二类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不受机构持股比例及产权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师关注 第一类代理成本 第二类代理成本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券分析师跟踪与企业双重代理成本——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7
18
作者 严若森 叶云龙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3-183,共11页
本文以2003-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就证券分析师跟踪对企业代理成本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证券分析师跟踪是一把"双刃剑",其既会加剧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第一类代理成本,同时亦能降低大股东与中小股... 本文以2003-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就证券分析师跟踪对企业代理成本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证券分析师跟踪是一把"双刃剑",其既会加剧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第一类代理成本,同时亦能降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代理成本;(2)证券分析师跟踪既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亦能降低关联并购行为中的第二类代理成本,但其会增加第一类代理成本。公司治理既须重视证券分析师跟踪的积极意义,亦须正视证券分析师跟踪的失效机制,并藉此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双重代理成本。本文既提供了诠释企业代理问题的新视角,亦补充了中国情境下证券分析师跟踪之经济后果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分析师跟踪 第一类代理成本 第二类代理成本 企业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东网络能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吗?--两类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彭正银 罗贯擎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45,共18页
以中国2010年至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研究股东网络、两类代理成本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东网络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两类代理成本在股东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有部分中介效应... 以中国2010年至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研究股东网络、两类代理成本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东网络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两类代理成本在股东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有部分中介效应。同时发现,第一类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低于第二类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原因在于第一类委托代理关系中股东网络降低了股东与高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一步降低了第一类代理成本,从而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绩效;而在第二类委托代理关系中股东网络较大幅度地增加了中小股东的谈判能力,进而降低了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剥削程度,也就降低了第二类代理成本,进而也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绩效,但是第一类代理成本的降低可能小于第二类代理成本的降低。这一研究深化了股东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的认知,细分了两类代理成本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网络 第一类代理成本 第二类代理成本 创新绩效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投资者持股稳定性对代理成本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海燕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0-46,共7页
本文以2006-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持股时间的长短,将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的机构投资者划分为长期机构和短期机构,探讨了机构投资者持股的稳定性对管理层代理成本和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期和滞后期... 本文以2006-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持股时间的长短,将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的机构投资者划分为长期机构和短期机构,探讨了机构投资者持股的稳定性对管理层代理成本和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期和滞后期长期机构持股比例越高,两类代理成本越低;当期和滞后期短期机构持股对管理层代理成本没有影响,但能够降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进一步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影响长期机构降低两类代理成本的作用,即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50%,控股股东偏好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情况下,长期机构持股比例越高,两类代理成本就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股稳定性 管理层代理成本 控股股东代理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