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钱晨莹 闫文君 +1 位作者 黄燕 赵志 《临床荟萃》 2025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3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33例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者设为感染组,其余100例未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3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33例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者设为感染组,其余100例未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者设为非感染组。收集所有可能引起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33例研究对象中,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共33例,占比24.81%,其中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为16例,占比最多。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无使用机械通气、有无入住ICU、有无使用激素、有无侵入性操作、是否合并脓毒症休克及白蛋白水平等因素与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ce bacteria,MDRO)的发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住院时长≥10 d、合并脓毒症性休克是影响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若住院时长≥10 d或合并脓毒症休克时则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较大,临床实践中应加强评估,早期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代偿期 多重耐药菌 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曾斌芳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用药规律
2
作者 孙婉卿 郭峰 +1 位作者 王晓忠 曾斌芳(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曾斌芳教授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3年11月曾斌芳教授于门诊及病区诊治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例资料。应用Excel2021录入患者基本信息及诊疗内容,建立医案标准化诊...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曾斌芳教授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3年11月曾斌芳教授于门诊及病区诊治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例资料。应用Excel2021录入患者基本信息及诊疗内容,建立医案标准化诊疗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2.3.9统计药物频次、性味归经、药物功效,并进行关联规则、层次聚类、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555首,涉及中药303味,药物总频次为8276。筛选出高频药物38味。药性以平、温、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脾经、肝经居多,功效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关联规则、层次聚类分别得到15组药对和5组聚类方。复杂网络构建的中药核心组合为当归、醋鳖甲、炙甘草、柴胡、茯苓、猪苓、川芎、黄芩、白术。结论曾斌芳教授根据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毒邪稽留血分,日久正虚瘀滞的病机特点,主张于邪实正虚阶段从肝脾同调、乙癸同源论治,并将消法、清法运用于补法中,以此攻补兼施,寒热平调,可为临证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数据挖掘 中药 名医经验 曾斌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医大师王晞星分期论治失代偿期肝硬化黄疸经验
3
作者 房致永 石智尧 +2 位作者 高宇 刘懿婵 王晞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39-143,共5页
失代偿期肝硬化黄疸可归为祖国医学“黄疸病”范畴。王晞星认为,肝、胆、脾失调是其发病之根,湿、热、瘀、毒互结是其发病关键,主张分期辨治、灵活用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将其病程分为黄疸期、消退期及恢复期,黄疸期多以驱邪、退黄为主... 失代偿期肝硬化黄疸可归为祖国医学“黄疸病”范畴。王晞星认为,肝、胆、脾失调是其发病之根,湿、热、瘀、毒互结是其发病关键,主张分期辨治、灵活用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将其病程分为黄疸期、消退期及恢复期,黄疸期多以驱邪、退黄为主,治以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消退期宜疏肝健脾兼顾利湿退黄,恢复期宜健脾益气、顾护中焦,并创制及灵活运用柴胡泄热汤、逍遥散加减、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作为肝硬化黄疸不同时期的基础方,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偿期肝硬化黄疸 论治 王晞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解毒通络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吴萌萌 宋爱军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 探究益气解毒通络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至2022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7例,按治疗方案分组,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47例病人为对照组,在对... 目的 探究益气解毒通络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至2022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7例,按治疗方案分组,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47例病人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益气解毒通络方进行治疗的40例病人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程度以及病毒载量。结果 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AL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ALT、TBIL、肝脏硬度值以及HBV DN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益气解毒通络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程度及病毒载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解毒.通络方 恩替卡韦 代偿期 乙型肝炎肝硬化 疗效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唐海涛 张文华 +2 位作者 贾文玲 王凤梅 王娴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4年2月在甘肃武威肿瘤医院经TAF治疗的47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5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4年2月在甘肃武威肿瘤医院经TAF治疗的47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5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别设为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比较治疗24周和48周后两组的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化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与失代偿期组相比,代偿期组的CTP评分较低(P<0.05);治疗24周、48周后,代偿期组HBV DNA转阴率、ALT正常化率均高于失代偿期组(P<0.05);代偿期组CTP基线评分低于失代偿期组(P<0.05)。代偿期组CTP评分改善率高于失代偿期组(P<0.05)。两组CTP评分稳定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代偿期组CTP评分恶化率低于失代偿期组(P<0.05)。失代偿期组HCC、消化道出血、腹水总发生率高于代偿期组(P<0.05)。结论:用TAF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此药在治疗代偿性肝硬化方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乙型肝炎 代偿期肝硬化 代偿期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获益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皇旭 郭利伟 +3 位作者 刘文华 于丽君 孙丽华 安勇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78-82,共5页
目的观察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获益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92例初治HBV DNA阴性(HBV DNA<20 IU/mL)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者69... 目的观察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获益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92例初治HBV DNA阴性(HBV DNA<20 IU/mL)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者69例(抗病毒组)和未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者2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死亡率、HCC比例、病毒学突破(访期间若HBV DNA水平比治疗中最低值升高>l lgIU/mL,或转阴性后又转为阳性)比例及抗病毒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基于人口学特征、抗病毒方案、病毒学相关指标、生化指标、血小板、凝血功能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抗病毒治疗的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7(14.25,74.25)个月,研究期间共有5例(5.4%)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癌(HCC),13例(14.1%)死亡,8例(8.7%)出现病毒学突破。抗病毒组与对照组死亡、HCC及病毒学突破比例比较,P均>0.05;在抗病毒组中,与治疗前相比,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的白蛋白水平更高(P=0.037),其余肝功能相关指标比较,P均>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是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HR 1.128,95%CI 1.012~1.257,P=0.003),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与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发生无关(HR 0.832,95%CI 0.212~3.263,P=0.792)。碱性磷酸酶(ALP)是抗病毒治疗的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 1.018,95%CI 1.001~1.035,P=0.038)。结论HBV DNA阴性乙型肝炎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未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中获益,死亡率未降低、肝功能未改善;高水平AST和APRI是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ALP水平是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HBV DNA阴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药物 核苷类似物 代偿期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血小板比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研究
7
作者 黄健 陈佳莹 +1 位作者 林文 唐彦 《北方药学》 2024年第1期145-147,共3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疾病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抗病毒效果。方法:选取84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均为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对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42例,...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疾病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抗病毒效果。方法:选取84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均为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对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42例,恩替卡韦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LB指标值高于对照组,ALT指标、AST指标、TBil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HBV-DNA转阴率(85.71%、97.62%)均高于对照组(61.90%、80.95%),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其抗病毒效果良好,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较佳,且HBV-DNA转阴率较高,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抗病毒治疗 肝功能指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揿针联合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心病功能失代偿期合并冠心病水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棠 严国美 孙美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7期19-24,共6页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功能失代偿期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水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AECOPD肺心病功能失代偿期合并冠心病水瘀互结证的住院患者...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功能失代偿期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水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AECOPD肺心病功能失代偿期合并冠心病水瘀互结证的住院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包括消炎、解痉、利尿、化痰、改善冠状动脉痉挛、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揿针及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临床疗效、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D-二聚体、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治疗周期内额外增加呋塞米注射液剂量和雾化液使用次数。结果治疗7 d,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8.10±1.65)分低于对照组的(10.30±1.08)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略高于对照组的75%,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 d,两组患者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二氧化碳分压、D-二聚体、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53.00±6.06)mm Hg(1 mm Hg=0.133 kPa)、D-二聚体(0.82±0.14)μg/ml、NT-proBNP(801.70±130.19)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58.55±5.05)mm Hg、(1.12±0.24)μg/ml、(945.15±248.94)pg/ml,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氧合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 d,对照组LVEF(47.35±4.34)%高于治疗前的(43.90±3.97)%,有显著性差异(P<0.05),TAPSE(9.65±1.90)mm与治疗前的(9.85±1.84)mm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7 d LVEF(51.80±5.13)%、TAPSE(12.95±2.65)mm均高于治疗前的(43.15±3.15)%、(9.05±1.36)mm,且高于同期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 d内,观察组额外增加呋塞米注射液剂量(40.75±11.04)mg和雾化液使用次数(5.55±1.90)次均低于对照组的(51.50±19.00)mg、(7.25±3.11)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揿针联合中药治疗AECOPD肺心病失代偿期合并冠心病水瘀互结证作用机制有缓解气道痉挛、增强心脏收缩功能、加强利尿等作用,疗效确切,临床运用方面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肺源性心脏病功能失代偿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水瘀互结证 揿针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雷青芬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失代偿期 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移酶/血小板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杨晓曼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07-1410,共4页
目的观察γ-谷氨酰转移酶(GGT)/血小板(PLT)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入院时相关检查,包括Child-Pugh分... 目的观察γ-谷氨酰转移酶(GGT)/血小板(PLT)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入院时相关检查,包括Child-Pugh分级评估、血清GGT、PLT、GGT/PLT检测;均接受对症综合治疗并完成6个月随访。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GGT、PLT、GGT/PLT水平,探究血清GGT、PLT、GGT/PLT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GT、PLT、GGT/PLT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65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Child-Pugh B级38例,Child-Pugh C级27例,患者随访期间存活42例,病死23例。Child-Pugh C级患者GGT、GGT/PLT高于Child-Pugh B级患者,PLT低于Child-Pugh B级患者(P<0.05)。经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检验显示,GGT、GGT/PLT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r>0,P<0.05),PLT与患者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r<0,P<0.05)。病死患者入院时GGT、GGT/PLT高于存活患者,PLT低于存活患者(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GGT、PLT、GGT/PLT预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近期预后的AUC均≥0.7,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GGT/PLT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且早期检测患者GGT/PLT水平可用于预测患者短期不良预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代偿期 Γ-谷氨酰转移酶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实脾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郁脾虚证的临床效果研究
11
作者 邓静 万雯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 探究疏肝实脾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郁脾虚证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60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用恩替... 目的 探究疏肝实脾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郁脾虚证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60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接受疏肝实脾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TBil(18.0±3.5)μmol/L、AST(32.4±4.2)U/L均低于对照组的(21.9±4.2)μmol/L、(40.5±6.9)U/L,ALB(42.7±5.0)g/L高于对照组的(36.9±6.0)g/L(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的23.3%(P<0.05)。结论 在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郁脾虚证治疗过程中,疏肝实脾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以有效优化各项肝功能指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实脾丸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 肝硬化代偿期 肝郁脾虚证 肝功能指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张翌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0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究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围绕所选择的7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开展,选取时间为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分组方法参考双盲法。被分配至对照组的35例接受常规护理,被分配至... 目的:探究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围绕所选择的7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开展,选取时间为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分组方法参考双盲法。被分配至对照组的35例接受常规护理,被分配至观察组的35例在常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对各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中,在护理干预措施开展前,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情绪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在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后,两组肝功能指标、情绪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在两组中处于更低的水平(P<0.05)。在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在两组中处于更高的水平(P<0.05)。结论: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其肝功能指标,缓解负性情绪,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李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9期145-147,共3页
目的:分析给予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分析给予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5)、试验组(n=2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负性情绪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能够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失代偿期 并发症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动脉增强分数联合血清NLR、CRP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14
作者 黄凯涛 黄酋雄 +1 位作者 曾令本 林宇翔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CT动脉增强分数联合血清NLR、CRP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收治的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以死亡为终点事件,将患者分为... 目的:分析研究CT动脉增强分数联合血清NLR、CRP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收治的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以死亡为终点事件,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84)与死亡组(n=36)。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动脉增强分数及血清NLR、CRP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分析CT动脉增强分数联合血清NLR、CRP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AEF升高(OR=1.941)、H/S升高(OR=1.815)、PTA降低(OR=2.100)、ALB降低(OR=2.008)、NLR升高(OR=2.079)及CRP水平升高(OR=2.134)均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AEF、H/S、NLR、CRP水平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2、0.808、0.831、0.933、0.989,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CT动脉增强分数联合血清NLR、CRP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代偿期 CT动脉增强分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性护理联合个性化营养干预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营养状况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15
作者 柴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6期163-166,共4页
目的:研究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阶段性护理联合个性化营养干预对其营养状况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 目的:研究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阶段性护理联合个性化营养干预对其营养状况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采用阶段性护理联合个性化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的水平(66.29±5.86)g/L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1.46±5.74)g/L(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Hb)的水平(146.76±11.72)g/L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38.35±10.27)g/L(P<0.05).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7.23±1.62)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0.22±2.31)分(P<0.05).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分(7.49±1.81)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85±2.14)分(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F-36)的评分(82.15±7.12分)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28±6.75)分(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97.50%)高于对照组患者(82.50%)(P<0.05).结论: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阶段性护理联合个性化营养干预,可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其营养状况、心理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促进其恢复,属于有效护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阶段性护理 个性化营养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化瘀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汤智勤 《北方药学》 2024年第7期38-41,共4页
目的:分析补肾化瘀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8月期间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恩替卡韦胶囊,观察组(40例)在对... 目的:分析补肾化瘀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8月期间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恩替卡韦胶囊,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肾化瘀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影像学指标,肝纤维化4项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LT、AS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影像学指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纤维化指标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施以补肾化瘀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于疗效、各项临床指标及安全性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还会对患者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化瘀汤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17
作者 杨永忠 郭春平 张兰英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11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抗菌药物经验性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宁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 目的:分析医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抗菌药物经验性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宁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查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结果:8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共检出11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2株(占60.50%,以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3株(占36.1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4株(占3.36%);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15.00%),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较高(>8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00%,对红霉素、青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60.00%)。结论:医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性均较强,故临床应尽量根据其药敏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保证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偿期肝硬化 肺部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特点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继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18
作者 王青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12期1290-1293,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继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此类患者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3年7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继发感染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 目的:分析医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继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此类患者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3年7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继发感染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血液、痰液、咽拭子等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此类患者继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120例继发感染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3株(占67.26%,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8株(占28.57%,以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7株(占4.17%);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低(<20.00%),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90.00%),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80.00%);粪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替考拉宁、阿米卡星、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较低(<3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奇霉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较低(<30.00%),二者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60.00%)。结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继发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存在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在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尽量根据病原菌的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继发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特点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爽颗粒、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联合方案在改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减轻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陈思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77-579,共3页
目的:分析肝爽颗粒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及其对肝功能、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94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基础组47例... 目的:分析肝爽颗粒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及其对肝功能、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94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基础组47例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实验组48例在此基础上增加肝爽颗粒.6 m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肝纤维化程度、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基础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均低于基础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TypeⅢprocollagen,PcⅢ)、Ⅳ型胶原(TypeⅣprocollagen,Ⅳ-C)、层粘蛋白(laminin,LN)水平均低于基础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肝爽颗粒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能够有效保护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程度,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爽颗粒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肝功能 肝纤维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最佳时机探讨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笛 杨丽 +1 位作者 李良平 赵光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6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10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初始联合组、12周联合组及24周联合组,每组35例。三组均给予保肝、利尿等常规治疗,初始联合组同时给予拉米夫...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10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初始联合组、12周联合组及24周联合组,每组35例。三组均给予保肝、利尿等常规治疗,初始联合组同时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和阿德福韦酯10 mg/d;12周联合组、24周联合组先予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剂量同上),用药12、24周时检测血清HBV DNA,HBV DNA>1×103copies/m L者加用阿德福韦酯(剂量同上);均连续治疗1年。三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治疗后)检测血清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计算ALT复常率及HBV DNA转阴率,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肌酸激酶(CK)。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后血清ALT均降低(P均<0.05),血清ALB水平均升高(P均<0.05);初始联合组、12周联合组血清TBIL水平均降低(P均<0.05);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初始联合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12周联合组和24周联合组,且12周联合组高于24周联合组(P均<0.05)。治疗后初始联合组和12周联合组Child-Pugh A级患者数均多于、C级患者数均少于24周联合组(P均<0.05)。三组治疗前后血清CK、BUN、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初始治疗即应采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