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教育研究中的代价意识 被引量:4
1
作者 阎亚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1-23,共3页
代价意识对于教育研究十分重要。教育研究者应该确立这样一些代价意识 :教育发展与教育代价的关系意识 ;教育代价的性质意识 ;教育代价最小化意识。
关键词 代价意识 教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价与代价意识之我见 被引量:2
2
作者 文国伟 《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9-141,共3页
代价是标志价值付出或丧失的发展哲学范畴和价值哲学范畴。代价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层次性、程度性、交换性、必然性等特点。代价分为显性代价和隐性代价、预期代价和意外代价、有偿代价和无偿代价、有形代价和无形代价、过程代价和瞬... 代价是标志价值付出或丧失的发展哲学范畴和价值哲学范畴。代价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层次性、程度性、交换性、必然性等特点。代价分为显性代价和隐性代价、预期代价和意外代价、有偿代价和无偿代价、有形代价和无形代价、过程代价和瞬时代价、直接代价和间接代价、正常代价和非常代价 ,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代价 代价意识 代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人类代价意识的形成及其意义
3
作者 杨金刚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代价意识 人类 当代 发展中国家 关系问题 西方学者 社会问题 代价问题 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改革、代价意识与理论发展
4
作者 啸鸣 《湖北社会科学》 1988年第4期27-28,共2页
“改革需要理论,理论必须发展”这是人们久为耳熟的疾呼。然而,今天这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发展进程面对的严峻现实——深化改革中无法回避的选择。它维系着改革成败。人们在回顾和欣阅八年多来中国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之际,逐渐深深地感... “改革需要理论,理论必须发展”这是人们久为耳熟的疾呼。然而,今天这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发展进程面对的严峻现实——深化改革中无法回避的选择。它维系着改革成败。人们在回顾和欣阅八年多来中国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之际,逐渐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已进入了一个严重的转折:中国改革已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这既不是自相矛盾,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改革发展的内在运动节奏,是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艰难在于一方面改革的重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另一方面党内和人民群众对此却缺乏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价意识 深化改革 理论发展 改革发展 中国改革 发展进程 重大成就 人民群众 利益主体 运动节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低代价发展之路
5
作者 邱耕田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8,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就其可能导致的结果来看,是进步与代价的统一。高度关注现代化进程中的代价现象,提出预防并克服现代化代价的对策与思路,这应当成为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绕不过去的重要视角,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基本的追求。在世界现... 中国式现代化就其可能导致的结果来看,是进步与代价的统一。高度关注现代化进程中的代价现象,提出预防并克服现代化代价的对策与思路,这应当成为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绕不过去的重要视角,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基本的追求。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普遍的代价现象,代价学就是以发展的代价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习近平关于西方及其他一些国家现代化代价的系统而深刻的论述,为我们认识现代化进程中的代价现象提供了直接而主要的理论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对代价的不断克服中前进的,这种克服主要包括创新和纠错两种做法。走一条低代价的现代化发展之路,这应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方略,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走低代价现代化发展之路,应确立一种代价意识,形成一种关于现代化代价的精神观念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代价 代价 现代化代价 代价现代化 代价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发展代价及其调控 被引量:8
6
作者 许先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13,共6页
代价作为一种负面价值,具有价值损失性、价值转换性、价值补偿性等特点。发展通过付出代价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通过扬弃代价的方式实现发展。为了将代价减至最小限度,应当树立正确的代价意识,实施代价调控(代价预测、代价反馈、代... 代价作为一种负面价值,具有价值损失性、价值转换性、价值补偿性等特点。发展通过付出代价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通过扬弃代价的方式实现发展。为了将代价减至最小限度,应当树立正确的代价意识,实施代价调控(代价预测、代价反馈、代价抑制、代价转换、代价取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价 代价意识 代价调控 社会发展 代价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的历史代价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林艳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3-56,共4页
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在恩格斯看来,并不是一个绝对乐观主义的理想进程,而是一个包含退步循环、波折反复、代价牺牲的矛盾过程;为实现人类整体的发展和延续,人类支付了个体牺牲、阶级灭亡、环境恶化等等沉重的历史代价。
关键词 历史进步 代价 代价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社会代价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被引量:1
8
作者 毛园芳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6,共4页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实践是人类文明发展、社会历史进步的标志和里程碑,是人类经历了长期探索、付出巨大代价后的觉醒和必然选择。文章认为选取合理的发展模式,实现制度创新,提高科学的决策能力,树立正确的代价意识,是减少社会发展代价...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实践是人类文明发展、社会历史进步的标志和里程碑,是人类经历了长期探索、付出巨大代价后的觉醒和必然选择。文章认为选取合理的发展模式,实现制度创新,提高科学的决策能力,树立正确的代价意识,是减少社会发展代价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社会代价 发展模式 制度创新 决策能力 代价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发展与代价付出
9
作者 林艳梅 孙立全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2-15,共4页
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人类的代价付出史。历史代价的产生,在根本上源自于人类自身活动方式所具有的二重分裂性质,受自然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主体自身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确立起科学的、合理的... 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人类的代价付出史。历史代价的产生,在根本上源自于人类自身活动方式所具有的二重分裂性质,受自然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主体自身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确立起科学的、合理的、积极的代价意识,才能避免走入绝对乐观主义或消极感伤主义的观念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发展 历史代价 代价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的“三重意识”与逻辑进路审思 被引量:5
10
作者 满忠坤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1期3-15,共13页
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问题被提出,具有客观的事实依据和现实逻辑,规约着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的“三重意识”与逻辑进路。教育问题作为特殊的社会历史范畴,深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应重点强化主体意识、历史意识和代价意识,由此... 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问题被提出,具有客观的事实依据和现实逻辑,规约着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的“三重意识”与逻辑进路。教育问题作为特殊的社会历史范畴,深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应重点强化主体意识、历史意识和代价意识,由此构成教育质量问题研究中价值—时间—选择三位一体的方法论规范。确证教育质量内涵的本质所是,厘清教育质量评价的现实之困,探寻教育实践质量改进的路径之可能,是推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应遵循的逻辑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质量 高质量发展 主体意识 历史意识 代价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改革实践中的代价问题
11
作者 昌家立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9-11,共3页
论改革实践中的代价问题昌家立一、把握代价的实质和表现特征,正确区分代价的不同性质.是正确理解改革实践中代价问题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运动是以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必须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基础的。生产... 论改革实践中的代价问题昌家立一、把握代价的实质和表现特征,正确区分代价的不同性质.是正确理解改革实践中代价问题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运动是以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必须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基础的。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需要人们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实践 实践活动 活动主体 决策活动 代价意识 必要性与可行性 合理代价 对比分析 实践主体 生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学校管理者的战略规划策略——兼论时代对学校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被引量:4
12
作者 郝宁 刘朋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4-27,共4页
新时代学校管理者运用博弈论(AlternativeTheory)进行战略规划的具体策略包括系统思考(SystemsAnalysis)策略、专业发展(Professionaldevelopment)策略和学习型组织(LearningOrganization)策略。学校管理者在进行战略规划时,应树立教育... 新时代学校管理者运用博弈论(AlternativeTheory)进行战略规划的具体策略包括系统思考(SystemsAnalysis)策略、专业发展(Professionaldevelopment)策略和学习型组织(LearningOrganization)策略。学校管理者在进行战略规划时,应树立教育代价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管理者 战略规划 博奕论 教育代价意识 系统思考策略 专业发展策略 学习型组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能否从二律背反中走出
13
作者 洪强强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12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二律背反 历史尺度 伦理尺度 代价意识 悖论性质 悖论意识 黑格尔 “文化工业” 历史与伦理 自由与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立科学的改革观 被引量:2
14
作者 时青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3,共3页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的十年,头五年主要是在思想上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落实党的正确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当然这也是改革。至于说经济体制的改革,实际上只有五年左右的时间。农村大面积推广家庭联产承...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的十年,头五年主要是在思想上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落实党的正确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当然这也是改革。至于说经济体制的改革,实际上只有五年左右的时间。农村大面积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83年;而城市改革则是1984年才开始试点、逐步展开的。十年改革,时间不算长,但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变化是巨大的,使我们的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进入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生产迅速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改善,民族精神大解放。用生产力标准来观察形势,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国改革的方略是完全正确的;改革确实是振兴牛华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观 消极现象 观察形势 代价意识 生产力标准 一部分人 假错 理论意识 整顿经济秩序 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要振兴 中部要崛起——“促进科技工作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服务学术讨论会”侧记
15
作者 刘一光 《科技进步与对策》 1988年第4期32-,62,共2页
6月26日至28日,《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邀请中南地区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管理部门的专家、学者、管理者共40多人,云集郑州,共同探讨科技工作如何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服务的问题与对策。与会者不绕弯弯,竞相发表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气... 6月26日至28日,《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邀请中南地区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管理部门的专家、学者、管理者共40多人,云集郑州,共同探讨科技工作如何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服务的问题与对策。与会者不绕弯弯,竞相发表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气氛十分活跃、热烈。大家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着三大难题:物价上涨、知识贬值、腐败现象;解决这些难题必须要有“代价意识”。武汉大学副教授李光提出: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将不得不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冷酷现实;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在体制转换和政策波动(跟踪、反馈、调整之必然)中求生存、求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作 外向型经济 经济服务 科技进步 中南地区 思想准备 管理者 高等院校 对策 代价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开放与观念更新
16
作者 丘杉 《广东社会科学》 1987年第4期160-160,共1页
任何成熟定型的文化,都有外、中、内三层。在我们谈开放的时候,决不应忽视心理价值体系这些内层文化的对外开放。而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讲深层开放,主要是引进新观念,调整原有价值体系的问题,因为现在的价值体系,仍有不少带有封建传... 任何成熟定型的文化,都有外、中、内三层。在我们谈开放的时候,决不应忽视心理价值体系这些内层文化的对外开放。而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讲深层开放,主要是引进新观念,调整原有价值体系的问题,因为现在的价值体系,仍有不少带有封建传统的痕迹,影响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这里,我想谈几个我认为跟经济活动联系最密切的观念更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更新 对外开放 利它行为 轻商观念 价值体系 深层价值取向 经济行为 代价意识 心理价值 序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体制改革:前期评价与后期思路
17
作者 郑先炳 朱延福 +1 位作者 张中华 钟朋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987年第5期10-16,共7页
本文力求客观地评价我国八年来的金融体制改革,指出改革进展不快的根本原因是目标模糊,对社会主义经济性质认识不统一;从金融自身来检查则是缺乏代价意识和风险观念,设计改革方案的思维方式有不当之处,某些改革主体过份强调本位利益,钳... 本文力求客观地评价我国八年来的金融体制改革,指出改革进展不快的根本原因是目标模糊,对社会主义经济性质认识不统一;从金融自身来检查则是缺乏代价意识和风险观念,设计改革方案的思维方式有不当之处,某些改革主体过份强调本位利益,钳制了改革的进展。文章提出了后一段改革的基本设想:以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企业化为中心,并把加强和完善金融宏观控制与金融市场的建立健全寓于这个中心任务之中。银行企业化要解决两大问题,在机构上从“五元”走向更加多样化,真正打破专业垄断局面,造成一个自由竞争的金融环境;在职能上从政策化走向商业化,解决政企分开和经营目标问题,从而使银行在外部竞争压力和内在扩张本能的双向驱动下开展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体制改革 专业银行 金融机构 金融宏观控制 金融环境 社会主义 政策化 企业化 金融市场 代价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