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伦理:从他者型塑转向自由审美 被引量:7
1
作者 唐松林 冯誉萱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24,32,共7页
教师伦理是教师在教育世界中的人伦之理,即教师与自我、与共同体、与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之理。它在农业时代具有明显的神权型塑性质;在工业时代具有浓厚的科学型塑意味;在"互联网+"时代将走向自由审美之境。就教师与自我... 教师伦理是教师在教育世界中的人伦之理,即教师与自我、与共同体、与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之理。它在农业时代具有明显的神权型塑性质;在工业时代具有浓厚的科学型塑意味;在"互联网+"时代将走向自由审美之境。就教师与自我的关系而言,它遵循"君子儒—专业者—思想者"的嬗变;就教师与共同体的关系而言,它遵循着"同于道—同于业—同于研"的路线;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它遵循着"仰为师—从于师—朋友师"的趋势;就教师与社会的关系而言,它遵循着"敬为贤—敬为知识分子—敬为创造源"的方向。走向自由审美的教师伦理,必须从专家走向思想者;从关注知识走向关注生命;从主客分离走向心灵互融;从知识源走向创造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教师伦理 他者型塑 自由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