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仕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家隆 张云 +4 位作者 张雪兵 何欢 申卫博 王国栋 胡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0-143,147,共5页
黄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沙区,该区间河道全长725.1km,落差607.3m,比降0.084%,流域面积11.2万km2。而仕望河流域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与高原沟壑区的过渡地带,是黄河中游吴堡—龙门段西岸的1条1级支流。本文旨在通过对仕... 黄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沙区,该区间河道全长725.1km,落差607.3m,比降0.084%,流域面积11.2万km2。而仕望河流域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与高原沟壑区的过渡地带,是黄河中游吴堡—龙门段西岸的1条1级支流。本文旨在通过对仕望河流域的水沙变化的综合分析探讨而为黄河的综合治理提供一个切实可靠的依据。本文根据1970—1989年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该流域的水沙来源和降雨产流产沙关系,并结合2006—2010年的实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期该流域降雨、产流、产沙的变化情况。采用水文法分析计算了该流域水土保持、水利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通过实测资料分析计算,认为仕望河流域水量变化采用双累计曲线法分析结果比较合理,基本反映了降雨和产流产沙的内在联系。对比影响流域产流产沙的自然因素(降雨)和人为因素(水土保持措施),仕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量在总减水减沙量的占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降雨因素的的影响在逐步递减。近30a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水土保持工作,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陆续的实施对流域产流产沙的减少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仕望河 水土保持 减水减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与砂体构型——以宜川仕望河剖面长9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任奕霖 赵俊峰 +2 位作者 陈佳宇 关新 宋璟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0-319,共10页
三角洲前缘砂体作为油气重要储集体,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目前通过野外露头对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的研究较少。以沉积学和储集层构型理论为指导,结合野外露头描述和取样,综合室内分析化验与统计分析的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宜川... 三角洲前缘砂体作为油气重要储集体,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目前通过野外露头对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的研究较少。以沉积学和储集层构型理论为指导,结合野外露头描述和取样,综合室内分析化验与统计分析的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宜川仕望河剖面长9油层组的沉积特征与砂体构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仕望河剖面长9油层组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潮湿,水体为分层不强的氧化—弱还原过渡的淡水,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分流间湾等微相,长9油层组浅水三角洲前缘单砂体垂向叠置样式包括非连通式和连通式2种,侧向接触样式包括对接式和切叠式2种。地形坡度和湖平面升降共同控制的可容空间增长速率与沉积物供给速率是影响复合砂体空间发育样式的重要因素,缓坡使得河道下切能力相对较弱且具有平面交切的特征,湖平面上升和物源供给减少使可容空间增长速率与沉积物供给速率之比增大,导致砂体连通性减弱,河道—河道切叠和河道—河口坝切叠的砂体构型模式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宜川地区 仕望河剖面 长9油层组 三角洲前缘 沉积特征 砂体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残塬沟壑区土地垦殖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清至民国宜川县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晗 《历史地理》 CSSCI 2008年第1期269-284,共16页
陕北黄土残塬沟壑区是黄土高原沟壑区的一种地貌类型,也可视为由黄土高原沟壑区向丘陵沟壑区的一种过渡地貌类型。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宜川县所在区域内塬面微倾,向云岩河和仕望河呈梯状下降,沟壑切割强烈,塬面支离破碎;西南黄土梁... 陕北黄土残塬沟壑区是黄土高原沟壑区的一种地貌类型,也可视为由黄土高原沟壑区向丘陵沟壑区的一种过渡地貌类型。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宜川县所在区域内塬面微倾,向云岩河和仕望河呈梯状下降,沟壑切割强烈,塬面支离破碎;西南黄土梁状丘陵,植被生长良好,现代侵蚀轻微;而东临黄河的沿岸地区,峡谷深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 土壤侵蚀 宜川县 丘陵沟壑区 县川 现代侵蚀 地貌类型 仕望河 云岩 现代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