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颂扬盛世,尽心输诚——元代著名作家虞集仕宦生涯的一个侧面
1
作者 姬沈育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31,共4页
虞集是元代延(1314—1320)、至顺(1330—1332)间最为著名的文臣之一。而此一时期也正是元王朝因大行"汉法"、重振儒学而文治大兴的时期。虞集在其整个仕宦生涯中,始终竭尽心力为元王朝服务。他不仅作文积极宣传、热情颂扬... 虞集是元代延(1314—1320)、至顺(1330—1332)间最为著名的文臣之一。而此一时期也正是元王朝因大行"汉法"、重振儒学而文治大兴的时期。虞集在其整个仕宦生涯中,始终竭尽心力为元王朝服务。他不仅作文积极宣传、热情颂扬元王朝的一系列文治措施,而且身体力行,为元王朝的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才智;他不仅具有经世的意识和热情,而且还抱有不凡的经济之才。作为一个汉族儒士,他实际上又在努力为重建汉民族传统文化而尽心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集 仕宦生涯 歌颂盛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范督抚”田文镜的仕宦生涯及为官之道
2
作者 张清改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92-95,共4页
田文镜是清代雍正时期的"模范督抚",对雍正皇帝无比忠诚,是朝廷各项改革决策在地方的坚定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为官之道突出表现为忠诚、清廉、爱民、担当、创新等,值得后人借鉴。
关键词 田文镜 仕宦生涯 为官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括——淮南路——毕昇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瑞良 《出版科学》 1995年第3期36-36,共1页
《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公元1031~1095年)是钱塘(今杭州)人,但他和淮南路管辖区有很深的因缘。 北宋的京都在东京开封。从钱塘到开封,淮南是必经之路。沈括从入仕到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退职闲居,在三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他当过多种京... 《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公元1031~1095年)是钱塘(今杭州)人,但他和淮南路管辖区有很深的因缘。 北宋的京都在东京开封。从钱塘到开封,淮南是必经之路。沈括从入仕到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退职闲居,在三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他当过多种京官,从馆阁校勘、史馆检讨、集贤校理、知制诰、龙图阁待制直到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等职,又多次外放,当过县令、河北西路察访使,知青州、延州,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谪均州团练副使,徙秀州,晚年居润州。从地方官到京官,又从京官到地方官,沈括多次奔忙于京都和外地之间,也多次经过淮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溪笔谈》 淮南地区 毕昇 仕宦生涯 东京开封 地方官 三司使 安抚使 公元 管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姚鼐的政治思想──纪念姚鼐逝世180周年
4
作者 周中明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2-34,25,共4页
论姚鼐的政治思想──纪念姚鼐逝世180周年周中明“他们的思想基本上是和统治者一鼻孔出气的。①”当今对姚鼐等桐城派的作家政治思想的这个权威评价,难道经得起客观实际的检验么?姚鼐作为我国历史上流传时间最长、参加入数最多、... 论姚鼐的政治思想──纪念姚鼐逝世180周年周中明“他们的思想基本上是和统治者一鼻孔出气的。①”当今对姚鼐等桐城派的作家政治思想的这个权威评价,难道经得起客观实际的检验么?姚鼐作为我国历史上流传时间最长、参加入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桐城文派的集大成者,如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思想 姚鼐 四库全书 封建统治者 人生志向 人生价值取向 文字狱 辞官 仕宦生涯 阴阳刚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丁禹生政书》看丁日昌 被引量:3
5
作者 范海泉 《学术研究》 1986年第6期76-82,共7页
丁日昌(1823——1882),字禹生,又作雨生,广东丰顺汤坑人。从1854年他三十岁的时候入广东惠潮嘉道李璋煜幕起,到1882年病逝止,先后做过曾国藩、李鸿章的幕僚,做过万安知县、苏淞太兵备道、两淮盐运使、苏州布政使、江苏巡抚、福州船政大... 丁日昌(1823——1882),字禹生,又作雨生,广东丰顺汤坑人。从1854年他三十岁的时候入广东惠潮嘉道李璋煜幕起,到1882年病逝止,先后做过曾国藩、李鸿章的幕僚,做过万安知县、苏淞太兵备道、两淮盐运使、苏州布政使、江苏巡抚、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抚兼台湾学政、总督衔会办南洋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其仕宦生涯达三十年,写下大量著作,但大部分没有公开出版,尤其是包容了他大部分公牍、奏疏的著作集《丁禹生政书》,过去未刊行过,国内仅有一个抄本,现藏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此书按从政时期分编为六种,即《藩吴公牍》、《巡沪公牍》、《淮鹾摘要》、《淮鹾公牍》、《抚吴奏稿》和《抚闽奏稿》,共三十六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日昌 台湾 布政使 曾国藩 李鸿章 政书 仕宦生涯 清政府 主要内容 巡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亥杂诗》中出现的龚自珍的“落花”意识 被引量:1
6
作者 竹村则行 李惠然 朱则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55-59,共5页
1 一八三九(道光十九)年己亥四月,龚自珍结束了廿余年的仕宦生涯,暂时南下看望隐居在故乡杭州的父亲。接着,北上接取寄留在京师的眷属,又再度南下。这年十二月,为了开始新的人生,在江南昆山解下了旅装。其问半年有余的旅途之中,既有与... 1 一八三九(道光十九)年己亥四月,龚自珍结束了廿余年的仕宦生涯,暂时南下看望隐居在故乡杭州的父亲。接着,北上接取寄留在京师的眷属,又再度南下。这年十二月,为了开始新的人生,在江南昆山解下了旅装。其问半年有余的旅途之中,既有与朋友的离别,也有和熟人的重逢;既有对社会的愤懑,也有对自身的追忆,正如标题所示,龚自珍集中地吟咏杂多的感兴,由此写成了《己亥杂诗》七育绝句三百十五首。据龚自珍致其亲友吴葆晋书札说,他是用旅馆中的鸡毛笔将旅途感兴写在帐簿纸上,投在破簏中,作为草稿的。这些草稿在旅行结束之后由龚自珍亲手整理,重新编排,构成如今的《己亥杂诗》。照我看来,它的结构大致如下。(1)自其一至其二五凡二十五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己亥杂诗 道光 书札 落花 江南 仕宦生涯 中国学会 泥土 感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