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转食策略对花斑副沙鳅仔鱼和稚鱼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
1
作者
刘旭
魏杰
+2 位作者
王永明
史晋绒
谢碧文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13-117,共5页
为研究不同转食策略对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仔鱼和稚鱼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探寻其最佳转食策略,设置5个转食起始点,分别为孵化出膜后第7天(W7组)、第9天(W9组)、第11天(W11组)、第13天(W13组)和第15天(W15)组,设计5个转食过...
为研究不同转食策略对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仔鱼和稚鱼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探寻其最佳转食策略,设置5个转食起始点,分别为孵化出膜后第7天(W7组)、第9天(W9组)、第11天(W11组)、第13天(W13组)和第15天(W15)组,设计5个转食过渡时间,分别为2 d(W9-1组)、4 d(W9-2组)、6 d(W9-3组)、8 d(W9-4组)和10 d(W9-5组)。结果表明,孵化出膜23 d时,W13组试验鱼存活率最高,为83.33%,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孵化出膜11~15 d、15~19 d时,各组试验鱼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孵化出膜19~23 d时,W13组试验鱼特定生长率显著小于其余各组(P<0.05);W15组试验鱼体长和体重明显高于其余各组。W9-5组试验鱼存活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孵化出膜25 d时,W9-5组试验鱼存活率为89.30%;孵化出膜21~25 d时,W9-1、W9-2组试验鱼特定生长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W9-5组试验鱼体长和体重最大,其次是W9-4组,其余各组试验鱼体长和体重都随转食过度时间的缩短而降低。综合分析,推荐花斑副沙鳅仔鱼和稚鱼在孵化出膜13 d时开始转食,且以8 d作为转食的最佳过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
转食策略
仔鱼和稚鱼
生长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胶州湾鱼卵、仔鱼和稚鱼的分布
被引量:
20
2
作者
黄凤鹏
黄景洲
+2 位作者
杨玉玲
王宗灵
陈士群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8-473,共6页
2003年1月-2004年1月在胶州湾海域逐月进行连续13个航次的调查,对胶州湾鱼卵、仔鱼和稚鱼的种类组成、丰度和主要种类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集到的鱼卵均为浮性鱼卵。鱼卵丰度最高值出现在8月(5.02粒/m3),次之为5月(4.97粒/m3)...
2003年1月-2004年1月在胶州湾海域逐月进行连续13个航次的调查,对胶州湾鱼卵、仔鱼和稚鱼的种类组成、丰度和主要种类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集到的鱼卵均为浮性鱼卵。鱼卵丰度最高值出现在8月(5.02粒/m3),次之为5月(4.97粒/m3)。共采集到仔、稚鱼10种,隶属9科10属,优势种为刺鱼叚虎鱼、斑鱼祭和玉筋鱼。根据出现的季节和出现时间的长短,将仔、稚鱼分为暖季类群、暖季短时类群和冷季类群三种类群。暖季类群较冷季类群占有明显的优势。暖季短时类群的种数、丰度和站位出现率都比较低。仔、稚鱼的丰度、种数的季节变化显著,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份,丰度是16.34尾/m3,种数为7种,与海水月平均温度的季节变化节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鱼
卵
仔鱼和稚鱼
类群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转食策略对花斑副沙鳅仔鱼和稚鱼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
1
作者
刘旭
魏杰
王永明
史晋绒
谢碧文
机构
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13-117,共5页
基金
内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2021YB18)
内江师范学院创新团队项目(2021TD03)
重庆市科研机构绩效激励引导专项(cstc2022jxjl80009)。
文摘
为研究不同转食策略对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仔鱼和稚鱼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探寻其最佳转食策略,设置5个转食起始点,分别为孵化出膜后第7天(W7组)、第9天(W9组)、第11天(W11组)、第13天(W13组)和第15天(W15)组,设计5个转食过渡时间,分别为2 d(W9-1组)、4 d(W9-2组)、6 d(W9-3组)、8 d(W9-4组)和10 d(W9-5组)。结果表明,孵化出膜23 d时,W13组试验鱼存活率最高,为83.33%,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孵化出膜11~15 d、15~19 d时,各组试验鱼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孵化出膜19~23 d时,W13组试验鱼特定生长率显著小于其余各组(P<0.05);W15组试验鱼体长和体重明显高于其余各组。W9-5组试验鱼存活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孵化出膜25 d时,W9-5组试验鱼存活率为89.30%;孵化出膜21~25 d时,W9-1、W9-2组试验鱼特定生长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W9-5组试验鱼体长和体重最大,其次是W9-4组,其余各组试验鱼体长和体重都随转食过度时间的缩短而降低。综合分析,推荐花斑副沙鳅仔鱼和稚鱼在孵化出膜13 d时开始转食,且以8 d作为转食的最佳过渡时间。
关键词
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
转食策略
仔鱼和稚鱼
生长
存活率
Keywords
Parabotia fasciata
food conversion strategy
larvae and juveniles fish
growth
survival rate
分类号
S96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胶州湾鱼卵、仔鱼和稚鱼的分布
被引量:
20
2
作者
黄凤鹏
黄景洲
杨玉玲
王宗灵
陈士群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University of Alberta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出处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8-473,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前期研究专项--我国近海浮游植物多样性演变机理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2002CCA04900)
文摘
2003年1月-2004年1月在胶州湾海域逐月进行连续13个航次的调查,对胶州湾鱼卵、仔鱼和稚鱼的种类组成、丰度和主要种类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集到的鱼卵均为浮性鱼卵。鱼卵丰度最高值出现在8月(5.02粒/m3),次之为5月(4.97粒/m3)。共采集到仔、稚鱼10种,隶属9科10属,优势种为刺鱼叚虎鱼、斑鱼祭和玉筋鱼。根据出现的季节和出现时间的长短,将仔、稚鱼分为暖季类群、暖季短时类群和冷季类群三种类群。暖季类群较冷季类群占有明显的优势。暖季短时类群的种数、丰度和站位出现率都比较低。仔、稚鱼的丰度、种数的季节变化显著,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份,丰度是16.34尾/m3,种数为7种,与海水月平均温度的季节变化节律基本一致。
关键词
胶州湾
鱼
卵
仔鱼和稚鱼
类群
季节变化
Keywords
Jiaozhou Bay
fish eggs and larval fish
group
seasonal variations
分类号
S961.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转食策略对花斑副沙鳅仔鱼和稚鱼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
刘旭
魏杰
王永明
史晋绒
谢碧文
《湖北农业科学》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胶州湾鱼卵、仔鱼和稚鱼的分布
黄凤鹏
黄景洲
杨玉玲
王宗灵
陈士群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