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密斯特黄彩鲶仔、稚、幼鱼的生长与发育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房伟平
林永贺
+1 位作者
陈振龙
邹记兴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6-71,共6页
在水温22~24℃,pH7.0左右的人工培育条件下,对密斯特黄彩鲶(Mystus sp.)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密斯特黄彩鲶的鱼苗发育分为卵黄囊期仔鱼期(初孵至第5天)、晚期仔鱼期(第6~10天)、稚鱼期(第11~20天)和...
在水温22~24℃,pH7.0左右的人工培育条件下,对密斯特黄彩鲶(Mystus sp.)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密斯特黄彩鲶的鱼苗发育分为卵黄囊期仔鱼期(初孵至第5天)、晚期仔鱼期(第6~10天)、稚鱼期(第11~20天)和幼鱼期(第20天以后)。初孵仔鱼平均全长5.12 mm,卵黄囊体积1.63 mm3;仔鱼第3天开始摄食,第5天卵黄囊被完全吸收,鱼苗主要外部器官主要集中在晚期仔鱼阶期和稚鱼期内形成。仔鱼在饥饿状态下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出膜后第6天,为84.0%,其饥饿的不可逆点则为出膜后第8天,第8天以后即进入不可逆PNR期,至第11天绝大部分饥饿仔鱼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斯特黄彩鲶(Mystus
sp.)
仔、稚、幼鱼
生长与发育
初次摄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池养线纹尖塘鳢仔、稚、幼鱼的食性与生长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邦杰
李本旺
+5 位作者
莫介化
李春枝
黄林波
张瑞瑜
陆昌胜
黄永强
《海洋与渔业》
2007年第5期8-13,共6页
对池养仔、稚、幼鱼的摄食与生长作了较深入研究.仔鱼的混合营养期短,仅2~3 d,并处在开食期内,开口摄食率低.5日龄仔鱼全长4.31 mm,开口饵料主要为100~150 μm轮虫:稚鱼饵料为350~800 μm裸腹溞、枝角类幼体和桡足类无节幼体,并逐渐...
对池养仔、稚、幼鱼的摄食与生长作了较深入研究.仔鱼的混合营养期短,仅2~3 d,并处在开食期内,开口摄食率低.5日龄仔鱼全长4.31 mm,开口饵料主要为100~150 μm轮虫:稚鱼饵料为350~800 μm裸腹溞、枝角类幼体和桡足类无节幼体,并逐渐转为枝角类为主:后期稚鱼可驯化摄食人工混合饲料.仔、稚、幼鱼具明显的昼夜摄食节率,属晚间摄食为主的昏晨摄食型鱼类.体长与日龄呈直线关系,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其曲线回归方程为W=0.0112L3.1827,b=3.1827,接近于3,属等速生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性
生长
仔、稚、幼鱼
线纹尖塘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的跟踪观察
被引量:
32
3
作者
陈超
孔祥迪
+7 位作者
李炎璐
宋振鑫
贾瑞锦
于欢欢
翟介明
马文辉
庞尊方
刘江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5-144,共10页
本研究阐述了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简称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胚胎发育和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特征及其养殖过程中的一些难点、要点,以期为今后苗种的规模化培育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各个发育期连...
本研究阐述了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简称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胚胎发育和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特征及其养殖过程中的一些难点、要点,以期为今后苗种的规模化培育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各个发育期连续取样,系统观察并记录各发育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在水温27-28℃条件下,历时25 h 25 min孵化出膜,整个发育过程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2)在水温(27.0±0.5)℃、盐度30、p H 8的培育条件下,根据卵黄囊、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与伸缩及鳞片、体色的变化将胚后发育分为仔鱼、稚鱼、幼鱼3个时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分为前期仔鱼和后期仔鱼。初孵至孵化后4 d为前期仔鱼;孵化后5 d,仔鱼卵黄囊完全消失,成为后期仔鱼;孵化后32 d,50%的仔鱼进入稚鱼期;孵化后46 d,50%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初孵仔鱼的全长平均为(1.65±0.11)mm,发育至70 d时,幼鱼平均全长已达(75.47±0.19)mm。跟踪观察的结果发现,珍珠龙胆石斑鱼作为杂交子代,从受精到发育的各阶段均能健康正常地生长发育,且生长快速、抗病力强,具有"虎斑头、龙胆尾"的外型,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点石斑
鱼
(♀)×鞍带石斑
鱼
(♂)
胚胎发育
仔、稚、幼鱼
形态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泷六线鱼仔稚幼鱼形态发育与生长特性
被引量:
10
4
作者
胡发文
郭文
+4 位作者
潘雷
高凤祥
菅玉霞
张少春
王雪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22,共7页
2009~2011年开展了大泷六线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通过显微观察、测量、拍摄记录大泷六线鱼仔、稚、幼鱼形态发育变化,并对其生长特性、摄食习性等进行了分析。大泷六线鱼初孵仔鱼全长6.18±0.50mm(n=60)。在水温16.0±...
2009~2011年开展了大泷六线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通过显微观察、测量、拍摄记录大泷六线鱼仔、稚、幼鱼形态发育变化,并对其生长特性、摄食习性等进行了分析。大泷六线鱼初孵仔鱼全长6.18±0.50mm(n=60)。在水温16.0±0.5℃、盐度31、光照500~1000lx条件下,大泷六线鱼仔、稚、幼鱼生长呈现先慢后快再慢3个阶段:0~7d生长较为缓慢,3日龄仔鱼卵黄囊尚存,少部分仔鱼开始摄食轮虫;6日龄仔鱼卵黄囊消耗殆尽,开始摄食卤虫无节幼体,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7d后进入快速生长期;48日龄仔鱼开始进行配合饲料转化,生长速度趋缓,并逐渐稳定。依照TL=aD3+bD2+cD+d的方程式对前80日龄大泷六线鱼的全长与日龄进行回归,构建生长模型:TL(0~80)=-0.0002D3+0.0281D2-0.1557D+7.376(R2=0.9939),并根据其生长规律分别构建了0~7d、7~48d和48~80d的生长模型:TL(0~7)=0.0046D3-0.0572D2+0.3831D+6.1751(R2=0.9971),TL(7~48)=0.0005D3-0.0267D2+0.931D+2.269(R2=0.9973),TL(48~80)=-0.0001D3+0.0187D2-0.2045D+24.646(R2=0.9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泷六线
鱼
仔、稚、幼鱼
形态发育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鲻早期发育阶段鳃的超微结构及其呼吸表面积的研究
被引量:
7
5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2 位作者
谢菁
马之明
陈怡飚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57,共6页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人工繁育鲻(Mugil cephalus)早期发育阶段10、15、23、36、40和44日龄的仔、稚、幼鱼鳃结构作了观察,同时计测其呼吸表面积,探讨幼体体质量、体长与呼吸表面积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随着日龄增长,仔、稚、幼鱼的...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人工繁育鲻(Mugil cephalus)早期发育阶段10、15、23、36、40和44日龄的仔、稚、幼鱼鳃结构作了观察,同时计测其呼吸表面积,探讨幼体体质量、体长与呼吸表面积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随着日龄增长,仔、稚、幼鱼的鳃结构和功能逐渐完善,鳃丝总数随仔、稚、幼鱼全长和体质量的增加分别呈幂指数式和对数式增加;单位长度鳃小片数与体质量之比值随体质量的增长呈幂指数式增加;体质量与总呼吸面积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体质量与单个鳃小片面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可分别用二次项关系式表达。研究结果表明,鲻鳃的发育和分化是与仔、稚、幼鱼的生长、形态发育及生理功能的完善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鲻
仔、稚、幼鱼
鳃
超微结构
呼吸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牙鲆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规律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卫义
王红卫
王世恒
《黑龙江水产》
2011年第4期7-12,共6页
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节律进行实验研究。在水温15.0~17.5℃条件下,初孵仔鱼约经5~6d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经120目筛网过滤的褶皱臂尾轮虫,17~20d投喂卤虫无节幼体,21d后开始投喂桡足类直至幼...
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节律进行实验研究。在水温15.0~17.5℃条件下,初孵仔鱼约经5~6d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经120目筛网过滤的褶皱臂尾轮虫,17~20d投喂卤虫无节幼体,21d后开始投喂桡足类直至幼鱼阶段,通过对1090尾仔、稚、幼鱼的测定,统计结果得出:饵料充足时饱食个体占65.8%,日间摄食率达93.7%,10日龄后[全长大于(5.20±0.24)mm]牙鲆日间的摄食率达100%,空胃个体主要出现在10日龄前。仔、稚鱼在早晨8:00和下午16:00出现两个摄食高峰,夜间基本不摄食。幼鱼夜间摄食则比较活跃,摄食量与仔、稚鱼相比明显增加,下午16:00仍为幼鱼摄食高峰,实验结果表明,牙鲆仔、稚、幼鱼具有明显的摄食节律,呈现白天摄食为主,清晨和黄昏双高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仔、稚、幼鱼
摄食节律
摄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密斯特黄彩鲶仔、稚、幼鱼的生长与发育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房伟平
林永贺
陈振龙
邹记兴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出处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6-71,共6页
基金
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2010A013)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08DK32)
广州市白云区科技计划项目(2007-SZ-44)
文摘
在水温22~24℃,pH7.0左右的人工培育条件下,对密斯特黄彩鲶(Mystus sp.)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密斯特黄彩鲶的鱼苗发育分为卵黄囊期仔鱼期(初孵至第5天)、晚期仔鱼期(第6~10天)、稚鱼期(第11~20天)和幼鱼期(第20天以后)。初孵仔鱼平均全长5.12 mm,卵黄囊体积1.63 mm3;仔鱼第3天开始摄食,第5天卵黄囊被完全吸收,鱼苗主要外部器官主要集中在晚期仔鱼阶期和稚鱼期内形成。仔鱼在饥饿状态下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出膜后第6天,为84.0%,其饥饿的不可逆点则为出膜后第8天,第8天以后即进入不可逆PNR期,至第11天绝大部分饥饿仔鱼死亡。
关键词
密斯特黄彩鲶(Mystus
sp.)
仔、稚、幼鱼
生长与发育
初次摄食率
Keywords
Mystus sp.
larva
juvenile and young fish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ital feeding rate
分类号
S965.128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Q112 [生物学—普通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池养线纹尖塘鳢仔、稚、幼鱼的食性与生长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邦杰
李本旺
莫介化
李春枝
黄林波
张瑞瑜
陆昌胜
黄永强
机构
广东省东莞市水产研究所
出处
《海洋与渔业》
2007年第5期8-13,共6页
文摘
对池养仔、稚、幼鱼的摄食与生长作了较深入研究.仔鱼的混合营养期短,仅2~3 d,并处在开食期内,开口摄食率低.5日龄仔鱼全长4.31 mm,开口饵料主要为100~150 μm轮虫:稚鱼饵料为350~800 μm裸腹溞、枝角类幼体和桡足类无节幼体,并逐渐转为枝角类为主:后期稚鱼可驯化摄食人工混合饲料.仔、稚、幼鱼具明显的昼夜摄食节率,属晚间摄食为主的昏晨摄食型鱼类.体长与日龄呈直线关系,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其曲线回归方程为W=0.0112L3.1827,b=3.1827,接近于3,属等速生长型.
关键词
食性
生长
仔、稚、幼鱼
线纹尖塘鳢
分类号
S9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的跟踪观察
被引量:
32
3
作者
陈超
孔祥迪
李炎璐
宋振鑫
贾瑞锦
于欢欢
翟介明
马文辉
庞尊方
刘江春
机构
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
出处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5-144,共10页
基金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12DFA30360)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1BAD13B01)共同资助
文摘
本研究阐述了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简称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胚胎发育和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特征及其养殖过程中的一些难点、要点,以期为今后苗种的规模化培育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各个发育期连续取样,系统观察并记录各发育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在水温27-28℃条件下,历时25 h 25 min孵化出膜,整个发育过程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2)在水温(27.0±0.5)℃、盐度30、p H 8的培育条件下,根据卵黄囊、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与伸缩及鳞片、体色的变化将胚后发育分为仔鱼、稚鱼、幼鱼3个时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分为前期仔鱼和后期仔鱼。初孵至孵化后4 d为前期仔鱼;孵化后5 d,仔鱼卵黄囊完全消失,成为后期仔鱼;孵化后32 d,50%的仔鱼进入稚鱼期;孵化后46 d,50%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初孵仔鱼的全长平均为(1.65±0.11)mm,发育至70 d时,幼鱼平均全长已达(75.47±0.19)mm。跟踪观察的结果发现,珍珠龙胆石斑鱼作为杂交子代,从受精到发育的各阶段均能健康正常地生长发育,且生长快速、抗病力强,具有"虎斑头、龙胆尾"的外型,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关键词
棕点石斑
鱼
(♀)×鞍带石斑
鱼
(♂)
胚胎发育
仔、稚、幼鱼
形态发育
Keywords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
Embryonic development
Larvae,juveniles, young fish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分类号
S96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泷六线鱼仔稚幼鱼形态发育与生长特性
被引量:
10
4
作者
胡发文
郭文
潘雷
高凤祥
菅玉霞
张少春
王雪
机构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
出处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22,共7页
基金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大泷六线鱼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资助
文摘
2009~2011年开展了大泷六线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通过显微观察、测量、拍摄记录大泷六线鱼仔、稚、幼鱼形态发育变化,并对其生长特性、摄食习性等进行了分析。大泷六线鱼初孵仔鱼全长6.18±0.50mm(n=60)。在水温16.0±0.5℃、盐度31、光照500~1000lx条件下,大泷六线鱼仔、稚、幼鱼生长呈现先慢后快再慢3个阶段:0~7d生长较为缓慢,3日龄仔鱼卵黄囊尚存,少部分仔鱼开始摄食轮虫;6日龄仔鱼卵黄囊消耗殆尽,开始摄食卤虫无节幼体,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7d后进入快速生长期;48日龄仔鱼开始进行配合饲料转化,生长速度趋缓,并逐渐稳定。依照TL=aD3+bD2+cD+d的方程式对前80日龄大泷六线鱼的全长与日龄进行回归,构建生长模型:TL(0~80)=-0.0002D3+0.0281D2-0.1557D+7.376(R2=0.9939),并根据其生长规律分别构建了0~7d、7~48d和48~80d的生长模型:TL(0~7)=0.0046D3-0.0572D2+0.3831D+6.1751(R2=0.9971),TL(7~48)=0.0005D3-0.0267D2+0.931D+2.269(R2=0.9973),TL(48~80)=-0.0001D3+0.0187D2-0.2045D+24.646(R2=0.9998)。
关键词
大泷六线
鱼
仔、稚、幼鱼
形态发育
生长
Keywords
Hexagrammos otakii Larval and juvenile fish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Growth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鲻早期发育阶段鳃的超微结构及其呼吸表面积的研究
被引量:
7
5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谢菁
马之明
陈怡飚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出处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57,共6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B020708005
2012A020602016)
+1 种基金
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A201101D02
A201200E02)
文摘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人工繁育鲻(Mugil cephalus)早期发育阶段10、15、23、36、40和44日龄的仔、稚、幼鱼鳃结构作了观察,同时计测其呼吸表面积,探讨幼体体质量、体长与呼吸表面积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随着日龄增长,仔、稚、幼鱼的鳃结构和功能逐渐完善,鳃丝总数随仔、稚、幼鱼全长和体质量的增加分别呈幂指数式和对数式增加;单位长度鳃小片数与体质量之比值随体质量的增长呈幂指数式增加;体质量与总呼吸面积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体质量与单个鳃小片面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可分别用二次项关系式表达。研究结果表明,鲻鳃的发育和分化是与仔、稚、幼鱼的生长、形态发育及生理功能的完善同步。
关键词
鲻
仔、稚、幼鱼
鳃
超微结构
呼吸表面积
Keywords
Mugil cephalus
larval,juvenile and young fish
gill
ultrastructure
respiratory area
分类号
S917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牙鲆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规律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卫义
王红卫
王世恒
机构
哈尔滨水产良种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水生动物遗传育种和养殖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哈尔滨市鱼苗繁育试验场
出处
《黑龙江水产》
2011年第4期7-12,共6页
文摘
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节律进行实验研究。在水温15.0~17.5℃条件下,初孵仔鱼约经5~6d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经120目筛网过滤的褶皱臂尾轮虫,17~20d投喂卤虫无节幼体,21d后开始投喂桡足类直至幼鱼阶段,通过对1090尾仔、稚、幼鱼的测定,统计结果得出:饵料充足时饱食个体占65.8%,日间摄食率达93.7%,10日龄后[全长大于(5.20±0.24)mm]牙鲆日间的摄食率达100%,空胃个体主要出现在10日龄前。仔、稚鱼在早晨8:00和下午16:00出现两个摄食高峰,夜间基本不摄食。幼鱼夜间摄食则比较活跃,摄食量与仔、稚鱼相比明显增加,下午16:00仍为幼鱼摄食高峰,实验结果表明,牙鲆仔、稚、幼鱼具有明显的摄食节律,呈现白天摄食为主,清晨和黄昏双高峰的特点。
关键词
牙鲆
仔、稚、幼鱼
摄食节律
摄食率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密斯特黄彩鲶仔、稚、幼鱼的生长与发育研究
房伟平
林永贺
陈振龙
邹记兴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池养线纹尖塘鳢仔、稚、幼鱼的食性与生长
张邦杰
李本旺
莫介化
李春枝
黄林波
张瑞瑜
陆昌胜
黄永强
《海洋与渔业》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的跟踪观察
陈超
孔祥迪
李炎璐
宋振鑫
贾瑞锦
于欢欢
翟介明
马文辉
庞尊方
刘江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大泷六线鱼仔稚幼鱼形态发育与生长特性
胡发文
郭文
潘雷
高凤祥
菅玉霞
张少春
王雪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鲻早期发育阶段鳃的超微结构及其呼吸表面积的研究
区又君
李加儿
谢菁
马之明
陈怡飚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牙鲆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规律研究
王卫义
王红卫
王世恒
《黑龙江水产》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