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估言语与语言康复和教育干预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PsycINFO、ERIC、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检索时限为2018年1月至2024年5月。结果最终纳入8篇英文文献...目的系统评估言语与语言康复和教育干预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PsycINFO、ERIC、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检索时限为2018年1月至2024年5月。结果最终纳入8篇英文文献,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挪威、波兰、新西兰6个国家,涉及610例IDD儿童,来源于言语语言病理学、唐氏综合征研究、言语语言听力研究等期刊。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18年至2023年。研究对象年龄2~12岁,主要健康状况包括智力发育迟缓、孤独症、唐氏综合征。干预类型包括传统言语治疗(个体化治疗和小组治疗)、增强与替代沟通(设备辅助和手语及图卡)、家庭参与的语言训练计划(家长培训和家庭互动)、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语言学习软件和远程健康)、基于游戏的干预(互动游戏和结构化游戏)。每次15~150 min,每周1~10次,持续10~144周。康复结局体现在5个方面:增加口语表达中的词汇量;改善语言理解、符号识别和词汇理解能力;表达性语言和接受性语言能力提高;参与的游戏多样性和游戏参与水平改善,沟通率、社会交往和互动能力提高;整体语言和非语言交流能力提高。结论结合个体化治疗、家庭参与、技术辅助和互动游戏等多种方法的康复干预,对IDD儿童口语生成、语言理解、言语生成、社会交往和交流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长期的听觉、语言能力,探讨两种言语、语言测评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72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为研究对象,测试时平均生理年龄为7.88±1.24岁,平均植入年龄为2.84±1.04岁,人工耳蜗使用时长为5.03&...目的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长期的听觉、语言能力,探讨两种言语、语言测评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72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为研究对象,测试时平均生理年龄为7.88±1.24岁,平均植入年龄为2.84±1.04岁,人工耳蜗使用时长为5.03±0.52年,按植入年龄分为≤3岁组(43例)和>3岁组(29例)。分别采用普通话词汇相邻性测试(Mandarin lexical neighborhood test,MLNT)、《修订学前(学龄)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以下简称《量表》)及有意义言语使用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评估两组儿童的言语识别、言语及语言能力,分析《量表》与MUSS结果的相关性。结果72例植入儿童的MLNT识别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双音节易词85.00%±6.19%、单音节易词80.57%±6.20%、双音节难词76.56%±6.36%、单音节难词71.97%±6.85%(P<0.05);语言理解得分(72.43%±6.39%)优于口语表达得分(62.86%±7.50%)(P<0.05)。72例儿童MLNT得分与语言理解、口语表达得分均有明显相关性(r=0.746和r=0.669,P<0.05),《量表》语言理解及口语表达得分与MUSS得分显著相关(r=0.621和r=0.641,P<0.05)。≤3岁组的四类词表识别率及语言能力均优于>3岁组(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长期的言语识别及语言能力获得了明显的收益,早期植入有望获得更好的长期康复效果。《修订学前(学龄)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是评估CI儿童长期语言能力的有用工具。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系统评估言语与语言康复和教育干预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PsycINFO、ERIC、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检索时限为2018年1月至2024年5月。结果最终纳入8篇英文文献,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挪威、波兰、新西兰6个国家,涉及610例IDD儿童,来源于言语语言病理学、唐氏综合征研究、言语语言听力研究等期刊。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18年至2023年。研究对象年龄2~12岁,主要健康状况包括智力发育迟缓、孤独症、唐氏综合征。干预类型包括传统言语治疗(个体化治疗和小组治疗)、增强与替代沟通(设备辅助和手语及图卡)、家庭参与的语言训练计划(家长培训和家庭互动)、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语言学习软件和远程健康)、基于游戏的干预(互动游戏和结构化游戏)。每次15~150 min,每周1~10次,持续10~144周。康复结局体现在5个方面:增加口语表达中的词汇量;改善语言理解、符号识别和词汇理解能力;表达性语言和接受性语言能力提高;参与的游戏多样性和游戏参与水平改善,沟通率、社会交往和互动能力提高;整体语言和非语言交流能力提高。结论结合个体化治疗、家庭参与、技术辅助和互动游戏等多种方法的康复干预,对IDD儿童口语生成、语言理解、言语生成、社会交往和交流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文摘目的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长期的听觉、语言能力,探讨两种言语、语言测评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72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为研究对象,测试时平均生理年龄为7.88±1.24岁,平均植入年龄为2.84±1.04岁,人工耳蜗使用时长为5.03±0.52年,按植入年龄分为≤3岁组(43例)和>3岁组(29例)。分别采用普通话词汇相邻性测试(Mandarin lexical neighborhood test,MLNT)、《修订学前(学龄)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以下简称《量表》)及有意义言语使用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评估两组儿童的言语识别、言语及语言能力,分析《量表》与MUSS结果的相关性。结果72例植入儿童的MLNT识别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双音节易词85.00%±6.19%、单音节易词80.57%±6.20%、双音节难词76.56%±6.36%、单音节难词71.97%±6.85%(P<0.05);语言理解得分(72.43%±6.39%)优于口语表达得分(62.86%±7.50%)(P<0.05)。72例儿童MLNT得分与语言理解、口语表达得分均有明显相关性(r=0.746和r=0.669,P<0.05),《量表》语言理解及口语表达得分与MUSS得分显著相关(r=0.621和r=0.641,P<0.05)。≤3岁组的四类词表识别率及语言能力均优于>3岁组(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长期的言语识别及语言能力获得了明显的收益,早期植入有望获得更好的长期康复效果。《修订学前(学龄)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是评估CI儿童长期语言能力的有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