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合型视角叙事 被引量:6
1
作者 曹禧修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31,共6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时间为1926年9月18日,最初发表于1926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1卷第19期,后收于《朝花夕拾》,这时鲁迅已年过四十,文本明确采用成年人的视点叙事;然而作为叙事对象的故事时间却发生在童年,为了“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时间为1926年9月18日,最初发表于1926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1卷第19期,后收于《朝花夕拾》,这时鲁迅已年过四十,文本明确采用成年人的视点叙事;然而作为叙事对象的故事时间却发生在童年,为了“带露折花”,最大限度地还原童年故事的原色原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叙事 复合型 《朝花夕拾》 童年故事 写作时间 《莽原》 故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e”一词不能承受如此之重——与张斗和先生商榷兼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解读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志英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0-32,共3页
张斗和先生的《“Ade”:从无意到深意》以语码分析的方法将教学中容易忽略的一个德语词“Ade”解出了深意.解出了它与主旨间重要的情感联系.进而推论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与百草园的快乐时光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解读视角 和谐统一 读书生活 情感联系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少青 王樱林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66,共3页
【教学目标】1.研读文本,品味童真童趣。2.披文人情,把握复杂情感。3.激趣引导,尝试整本书阅读。【课前准备】阅读课文,简要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人和事,初步了解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小学六年级时学过鲁迅先生的《少年闰... 【教学目标】1.研读文本,品味童真童趣。2.披文人情,把握复杂情感。3.激趣引导,尝试整本书阅读。【课前准备】阅读课文,简要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人和事,初步了解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小学六年级时学过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以及他人的评价——《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等文章。请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整本书阅读 童真童趣 研读文本 教学设计 人的评价 阅读课文 课前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成长故事中的两种视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成人和儿童的反向叙事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家康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故事 《朝花夕拾》 回忆性散文 叙事 鲁迅 视角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细读例谈 被引量:1
5
作者 尤炜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1-43,共3页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分析具体的文本是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几十年来,中学语文范畴内的文本分析形成了一些被广泛使用的分析套路或日维度.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对中学语文教学不无好处。但是问题在于,某些套路、维度一旦形成。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学语文教学 细读 文本分析 维度 套路 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肖培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27,共5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聚焦两个特定的场景,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讲述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对于这样的一篇课文,我们需要教什么?基于散文这种文体,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作者个性化的言语形式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聚焦两个特定的场景,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讲述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对于这样的一篇课文,我们需要教什么?基于散文这种文体,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作者个性化的言语形式走进“我”的心灵世界,体会作者对这段童年生活的情感。此外,这类回忆性散文,作者在叙述的时候采用的是“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基于这一特点,我们必须让学生体会这种视角运用的妙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思考 回忆性散文 童年生活 心灵世界 言语形式 引导学生 成人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新论 被引量:2
7
作者 叶世祥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3年第2期33-37,共5页
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下简称《三味书屋》),向来争议较少,回顾半个多世纪来风云变幻的鲁迅研究史,只有一九八○年前后,陕西、福建、云南、吉林等地的一些地方刊物对它进行过一场颇具声势的争论。但现在看来,这... 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下简称《三味书屋》),向来争议较少,回顾半个多世纪来风云变幻的鲁迅研究史,只有一九八○年前后,陕西、福建、云南、吉林等地的一些地方刊物对它进行过一场颇具声势的争论。但现在看来,这场热闹一时的争论,其实争论各方在总体观点上差异并不大,基本上都认为这篇散文通过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玩耍和三味书屋读书这两种不同生活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散文 三味书屋 云南 《朝花夕拾》 周作人 陕西 吉林 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超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童年生活的延续与成长 被引量:2
9
作者 葛筱宁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6-58,共3页
鲁迅先生并未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对立起来,因为无论是在百草园,还是在三味书屋,"我"都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找或构建自己童年的快乐。所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实质上是强调了一个发展、演绎的过程,呈现了"我"童年... 鲁迅先生并未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对立起来,因为无论是在百草园,还是在三味书屋,"我"都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找或构建自己童年的快乐。所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实质上是强调了一个发展、演绎的过程,呈现了"我"童年生活的延续性,也表现了"我"童年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童年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散文纵深化教学的路径——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玲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23,共2页
散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所描写的人、事、物的分析上,贴标签式地架空分析语言,甚至拓展到生活实际大谈“形象”的教育意义。那么散文应如何教学,并做到深化呢?下面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为例试做研讨。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散文教学 纵深化 路径 初中 教育意义 生活实际 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比照结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春利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6-36,共1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比照结构山东齐鲁石化公司总校王春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从……到……”的结构形式写出了一个儿童入学前后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不同心境,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欢乐生活的心理,同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比照结构山东齐鲁石化公司总校王春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从……到……”的结构形式写出了一个儿童入学前后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不同心境,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欢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儿童 生活事件 生活环境 身心发展 齐鲁石化公司 封建教育 可批判性 梅花鹿 结构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人”应渗透在“教书”的过程中——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其勇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1,共3页
语文教育的魅力,极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育人”。但现实中,语文教学与“育人”的关联越来越小,“育人”目标的实现似乎是海市蜃楼。当语文教学被功利的应试挤占得只剩下考试和训练时。“育人”只能变异为考试成绩的简单排名,而“情... 语文教育的魅力,极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育人”。但现实中,语文教学与“育人”的关联越来越小,“育人”目标的实现似乎是海市蜃楼。当语文教学被功利的应试挤占得只剩下考试和训练时。“育人”只能变异为考试成绩的简单排名,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哪里是通过一场考试或者短时间简单的训练所能达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育人 教书 考试成绩 语文教学 语文教育 海市蜃楼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余”和“三味”考释——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研究札记
13
作者 盛文庭 《人文杂志》 1982年第5期121-121,共1页
“三味书屋”的匾额,其原刻是“三余书屋”,出于清代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梁山舟)的手笔。以后被寿镜吾祖父寿峰岚改“余”作“味”——是将“余”字挖除重新补刻的。 考“三余”典,最早出于《三国志·魏志·董遇传》,其注有引《... “三味书屋”的匾额,其原刻是“三余书屋”,出于清代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梁山舟)的手笔。以后被寿镜吾祖父寿峰岚改“余”作“味”——是将“余”字挖除重新补刻的。 考“三余”典,最早出于《三国志·魏志·董遇传》,其注有引《魏略》说:有人想拜董遇为老师,但他却不肯收授这位学生,劝其去把书本读过百遍,并进而强调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这位学生以苦于找不出这许多时间为理由做为回答。董遇告诉他说:“当以三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札记 鲁迅 肴馔 匾额 三国志 李淑 魏略 “味” 郑玄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
14
作者 郭理坝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36-37,共2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四川省南溪县第三初级中学郭理坝过渡最基本的作用是衔接上下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过渡,是从情感上衔接上下文的。一、由“现在”到“那时”的过渡,定下了赞美百草园的感情基调。“我家的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四川省南溪县第三初级中学郭理坝过渡最基本的作用是衔接上下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过渡,是从情感上衔接上下文的。一、由“现在”到“那时”的过渡,定下了赞美百草园的感情基调。“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感情基调 腊梅花 覆盆子 南溪县 “也” 四川省 感情色彩 情感变化 叫天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笑一瞋真性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形象解读
15
作者 夏熔亮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46,共3页
对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这一形象的解读,历来争议较大。李何林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作者对他“是用轻松幽默的笔调予以揭露”。①曲辰则认为作品中“对寿先生的描写丝毫没有恶... 对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这一形象的解读,历来争议较大。李何林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作者对他“是用轻松幽默的笔调予以揭露”。①曲辰则认为作品中“对寿先生的描写丝毫没有恶意”.“仅对他作了若干委婉善意的讽刺”。②张硕城认为“先生”“有点旧书生的迂腐,但是.这并没有给学生带来一点恶感,更没有在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恐惧的阴影”,相反,“以他的品行‘方正、质朴、博学’以及对学生的宽宥获得了少年鲁迅的崇敬”。③钱理群教授则认为,作者对“先生”这个人物是充满调侃意味的.无论是“对着那匾和鹿行礼”,老师拒绝回答“怪哉”一问.还是师生“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的场面,莫不如此。④依笔者来看,鲁迅先生着力刻画“先生”这一形象.着重表现童年时代私塾里浓郁的生活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先生” 形象 解读 真性情 孔孟之道 生活情趣 李何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典故注释
16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0年第6期85-86,共2页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语见《论语·述而》:“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孔子道:“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要它,它就来了。”这是孔子讲述“为仁由己”的观点的。课文引用本句及下面一些生涩难懂的古文句,都...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语见《论语·述而》:“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孔子道:“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要它,它就来了。”这是孔子讲述“为仁由己”的观点的。课文引用本句及下面一些生涩难懂的古文句,都是为了暴露封建教育的腐朽,一点也不能引起天真孩子们的兴趣。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语见清代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身体》:“可嘉者小心翼翼,可鄙者大言不惭。腰细曰柳腰,身小曰鸡肋(lèi类)。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讥人不决曰鼠首偾(fèn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孔子 封建教育 潜龙勿用 课文 引用 周易 论语 清代 仁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札记两则 被引量:1
17
作者 涂元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58-61,共4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散文名篇,它以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生动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广大读者。最近几年,不少同志撰文探讨,对我们加深理解作品帮助很大。我在学习过程中,对其中有争议的两个问题,留心揣摩,似有所得。现在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散文名篇,它以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生动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广大读者。最近几年,不少同志撰文探讨,对我们加深理解作品帮助很大。我在学习过程中,对其中有争议的两个问题,留心揣摩,似有所得。现在不嫌浅陋,写了出来就正于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现代评论派 故事 封建教育制度 散文 两个问题 思想内容 文章 丰富深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状物·对比·乐和构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札记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顺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55-57,共3页
状物,要细致入微地观察,精心贴切地描绘,只有把握事物的特点,才能维妙维肖地再现事物的神态。认真读一读鲁迅这篇文章,闭上眼睛,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写生画就展现眼前,明丽动人。“碧绿的菜畦”给我们描绘了水汪汪、绿茵茵,被整治成方... 状物,要细致入微地观察,精心贴切地描绘,只有把握事物的特点,才能维妙维肖地再现事物的神态。认真读一读鲁迅这篇文章,闭上眼睛,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写生画就展现眼前,明丽动人。“碧绿的菜畦”给我们描绘了水汪汪、绿茵茵,被整治成方成块的菜园。“光滑的石井栏”让我们仿佛看见孩子们爬在上面远眺,从上往下滑跳的情景。“石井栏”为什么会是“光滑”的?一则时间长久,二则因为“我”等常常“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 何首乌 鲁迅 皂荚树 构思 状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儿童 写生画 覆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节不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一点感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国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78-78,共1页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首尾有这样两节文字:“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首尾有这样两节文字:“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对这两个细节,人们往往不甚明了而加以疏忽,实在叫人有“遗珠弃璧”之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细节 辛亥革命 同窗 锡箔 文字 店主 朱文 父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0
作者 陈智贤 毛志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3期86-90,共5页
对旧中国反动教育制度的抨击,是鲁迅对整个旧社会进行全面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旧中国几千年的教育领域始终是孔孟之道的世袭领地,所以,鲁迅对旧教育制度的批判,也都贯穿着批孔反儒的革命精神。1926年9月写成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对旧中国反动教育制度的抨击,是鲁迅对整个旧社会进行全面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旧中国几千年的教育领域始终是孔孟之道的世袭领地,所以,鲁迅对旧教育制度的批判,也都贯穿着批孔反儒的革命精神。1926年9月写成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便是这类文章中极有代表性的一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育制度的批判 少年 孔孟之道 孔丘 儿童 批孔 覆盆子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