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物模态的还原:一个逻辑哲学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力锋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19,159,共4页
作为还原从物模态的限定条件,语句集Σ无需有非从物性句法要求,而应主要在语义上不可出现基于个体量化的实质模态使用。按照这一还原方案,唯有模型结构具有程度不同的齐次性,在模态语境下消解个体或有意识模糊个体的同一性及相互之间的... 作为还原从物模态的限定条件,语句集Σ无需有非从物性句法要求,而应主要在语义上不可出现基于个体量化的实质模态使用。按照这一还原方案,唯有模型结构具有程度不同的齐次性,在模态语境下消解个体或有意识模糊个体的同一性及相互之间的分别,坚持反基质主义准则,不约定数个可能世界间个体的同一或差异的模态理论,才能达成初衷;但这样的模态理论背离从物模态的基本语义,没有多少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物模态 从言模态 个体 模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言模态和从物模态的联系、区别及其哲学意义
2
作者 张家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59-62,共4页
从言模态和从物模态是模态逻辑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从亚里士多德的模态理论开始直到现代模态谓词逻辑进行了考察,阐明了从言模态和从物模态的联系、区别及其哲学意义,揭示了模态逻辑是一种本质主义的逻辑。
关键词 从言模态 从物模态 模态逻辑 本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态逻辑的哲学归宿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力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6-52,共7页
通过分析模态逻辑发展过程中所遭受到的来自技术及哲学方面的挑战,指出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在于:模态逻辑,特别是量化模态逻辑,在哲学上承诺了本质主义,本质主义是模态逻辑的最终哲学归宿。
关键词 模态逻辑 本质主义 从物模态 量词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谓词抽象和“弗雷格之谜”
4
作者 邓雄雁 秦波 胡泽洪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28,159,共6页
弗雷格认为"相等"问题需要考虑涵义和意谓两个因素,这个问题包含相等的必然性、同一保真替换有效性和空词项三方面的问题。这些之所以成为问题,原因在于缺乏一个有效手段对"相等"的从言和从物形式进行区分,并误认... 弗雷格认为"相等"问题需要考虑涵义和意谓两个因素,这个问题包含相等的必然性、同一保真替换有效性和空词项三方面的问题。这些之所以成为问题,原因在于缺乏一个有效手段对"相等"的从言和从物形式进行区分,并误认为内涵和外延是截然对立的。引入谓词抽象,可以穿透内涵语境,把涵义和意谓衔接起来,对模态从言和从物形式进行区分,并刻画词项的不同指称方式,从而完成对"相等"问题的三方面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雷格 相等 从言模态 从物模态 谓词抽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