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培养课程对职前教师从教准备度的贡献研究——基于效能期待的视角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宗劲 饶从满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8-88,共11页
在提升教师培养质量的背景下,探讨教师素质的养成与各类教师培养课程之间的复杂关联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效能期待的视角,以D大学作为个案,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考察了职前教师的从教准备度以及各类教师培养课程对于其从教准备度的贡献... 在提升教师培养质量的背景下,探讨教师素质的养成与各类教师培养课程之间的复杂关联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效能期待的视角,以D大学作为个案,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考察了职前教师的从教准备度以及各类教师培养课程对于其从教准备度的贡献。研究发现:职前教师对自身的从教准备度表现出较高的自信,但在一些方面仍然可以精进;职前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的高度自信并非某门特定课程的作用,而是四年的培养历程和师范大学氛围的整体影响;教师培养中与学科相关的课程以及教育实践类课程对职前教师从教准备度的贡献较大;通识教育类课程、一般教育理论类课程、教育见习对职前教师从教准备度的贡献虽然被认为较小,但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课程未能实现其预期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职前教师 从教准备 教师教育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培养课程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从教准备度的贡献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焦海艳 饶从满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8-66,共9页
探讨教师培养课程与从教准备度养成之间的关系,对于职前教师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以D大学为个案,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查了教师培养课程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从教准备度的贡献。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教师培养课程,实践类课程总体的贡献度... 探讨教师培养课程与从教准备度养成之间的关系,对于职前教师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以D大学为个案,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查了教师培养课程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从教准备度的贡献。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教师培养课程,实践类课程总体的贡献度较大,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同样具有“最重要”的贡献;微格教学具有“比较重要”的贡献;教育研习被认为“最不重要”,主要原因在于这类课程的应有功能未能实现。学科类课程、教育类课程与通识类课程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从教准备度的发展都具有“比较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教育硕士生 从教准备 教师培养课程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从教准备度调查:一种简便有效的教师培养成效评估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宗劲 饶从满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61,共7页
如何评估教师培养成效乃是当前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题。上世纪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通过教师从教准备度调查来评估教师培养成效。本研究旨在探讨该评估策略的理论基础、操作规范、优势和应用边界,以便在实践领域对其加以推广。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培养成效 教师从教准备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学生场馆学习做准备:基于馆校合作的国外职前教师教育模式探索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奥轩 李广 苑昌昊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144,共12页
在学生场馆学习结构性变革的推动下,为了化解教师场馆教育素养发展的现实需要与零散、封闭的教师教育资源供给间的矛盾冲突,域外各国开启了基于馆校合作提升职前教师场馆教育素养的模式探索。该教师教育模式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总体指... 在学生场馆学习结构性变革的推动下,为了化解教师场馆教育素养发展的现实需要与零散、封闭的教师教育资源供给间的矛盾冲突,域外各国开启了基于馆校合作提升职前教师场馆教育素养的模式探索。该教师教育模式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总体指引下,援引情境学习、互动体验、深度学习的理论资源,旨在培养具有场馆教育知识、能力与情意的专业实践者,为学生场馆学习做准备。在实践行动上,各国形成了灵活开放的系统化课程设计,开发了囊括参与前、参与中和参与后三个衔接有序又协调发力的一体化实施流程,构筑了以场馆甄选为基础、伙伴关系为核心、资金支持为保障的多主体协作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馆学习 职前教师 馆校合作 场馆教育素养 从教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西兰师范生终极整合评价的构建与挑战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庆奎 邓涛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87,I0005,共11页
对师范生进行评价是衡量其教师准备情况和保障教师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优质师资不均衡、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加深及全面的毕业生成果缺位等因素的碰撞与激发下,新西兰教学委员会要求教师教育机构在师范生毕业前对其进行终极整合评价,以实现... 对师范生进行评价是衡量其教师准备情况和保障教师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优质师资不均衡、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加深及全面的毕业生成果缺位等因素的碰撞与激发下,新西兰教学委员会要求教师教育机构在师范生毕业前对其进行终极整合评价,以实现对师范生从教准备质量的全面化的整体纵观。终极整合评价以理论、实践、教师素养的整合为核心目标,以严格的行为表现标准为衡量尺度,以复杂性原则为强力支撑,以规范化的实施步骤为重要抓手,构建起终极整合评价的总体框架。终极整合评价聚焦师范生在复杂教学情境下的真实性表现,秉持循证评价理念,强调评价组织实施的灵活性。同时,终极整合评价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如设计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实施缺乏相应支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高等教育 师范生从教准备 教师教育 师范生终极整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