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实求知:中国自主知识的生产逻辑——基于费孝通著述的分析
1
作者 陈占江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6,213,214,共14页
“从实求知”既是费孝通一生坚持的学术原则,亦是中国自主知识的生产逻辑。在知识论上,“知”既是对社会生活之“实”的选择性反映,亦对其具有建构性作用;在本体论上,社会生活之“实”既是在空间中横向扩展的有机整体,亦是在时间上纵向... “从实求知”既是费孝通一生坚持的学术原则,亦是中国自主知识的生产逻辑。在知识论上,“知”既是对社会生活之“实”的选择性反映,亦对其具有建构性作用;在本体论上,社会生活之“实”既是在空间中横向扩展的有机整体,亦是在时间上纵向延伸的垂直结构;在方法论上,“求”既是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实现平等互惠和视域融合的过程,亦是推动“实”与“知”良性互构的手段。“从实求知”所蕴含的知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是对西方现代学术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融合,为中国自主知识的生产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实求知 自主知识 生产逻辑 费孝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求知”与作为研究范式的“江村学”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友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9,共7页
我们要贴切地理解和构建认识中国社会的知识体系,用以恰当地反思和理解全球时代的中国社会及其遭遇的复杂多变的新问题,其核心在于我们如何认识中国之"实"。跟随费孝通先生的江村调查和"行行重行行"的反复论证,我... 我们要贴切地理解和构建认识中国社会的知识体系,用以恰当地反思和理解全球时代的中国社会及其遭遇的复杂多变的新问题,其核心在于我们如何认识中国之"实"。跟随费孝通先生的江村调查和"行行重行行"的反复论证,我们逐步领悟到了一种建立在"志在富民"社会诉求基础上的情怀和基于"从实求知"、"实事求是"原则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其足以使我们将之作为一种"江村学"范式来理解和学习。"江村学"的真谛是"从实求知",其意在不断地"从实"中建设能够清楚认识中国之"实"的知识体系,又在"实践"中持续推进对"实"的理解和对"从实"的验证。正是基于对"实"的扎实认知,费先生进一步严肃地提出了"文化自觉",将其思考又延伸到对世界秩序与文明进程的总体性把握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从实求知 “江村学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求知:民族教育田野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被引量:17
3
作者 孙振东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60,共5页
田野研究是民族教育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式,从实求知是民族教育田野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坚持从实求知的研究原则,要求民族教育田野研究从民族教育实际出发收集研究资料。从实求知的研究原则不排除民族教育田野研究的理论指导。从实求知... 田野研究是民族教育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式,从实求知是民族教育田野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坚持从实求知的研究原则,要求民族教育田野研究从民族教育实际出发收集研究资料。从实求知的研究原则不排除民族教育田野研究的理论指导。从实求知的原则要求民族教育田野研究以求知、求是为根本目的,走出认识论的相对主义泥沼,超越认识论上的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两极对立,在全面获得真实资料的基础上,努力进行理论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实求知 民族教育研究 田野研究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孝通的“社会学主义” 被引量:8
4
作者 刘亚秋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2-43,共12页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已历经百余年,但仍然面临一些质疑。笔者以为已有的质疑与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费先生作为中国社会学尤其是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奠基人物之一,探索其对这一问题的回应及其态度,一定程度上,可以管窥社会...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已历经百余年,但仍然面临一些质疑。笔者以为已有的质疑与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费先生作为中国社会学尤其是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奠基人物之一,探索其对这一问题的回应及其态度,一定程度上,可以管窥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同时也是思考中国社会学思想传统的一条较为有效的路径。本文通过阅读《费孝通全集》,试图梳理一些相关概念,探索费先生的社会学主义特征及其形成,阐述他对社会学的期待,回应社会学所面临的质疑并探索未来社会学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社会学主义 从实求知 务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重任而走远道——费孝通先生的治学精神与思想启迪 被引量:1
5
作者 汪丹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4,共8页
身处全球化乃至"后全球化"逆流之中的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不仅需要接过前辈知识分子"负重任而走远道"的接力棒,而且要迎面全球性"思维失效"的进退维谷,肩负起中国社会科学从"地方"走向"世界&... 身处全球化乃至"后全球化"逆流之中的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不仅需要接过前辈知识分子"负重任而走远道"的接力棒,而且要迎面全球性"思维失效"的进退维谷,肩负起中国社会科学从"地方"走向"世界"的担当。以江村研究为线索,追溯费孝通先生由青年成长为具有世界前瞻力的大师的历程,可以看到费先生接续承继了近世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学以致用"的精神世界立足点和"负重任而走远道"的思想主轴,并在"亲师取友"的知识分子生存环境中获得了"从实求知"、"志在富民"地持续不懈"行行重行行"的源动力。这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地接力与成长带来了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知识分子 学术接力 从实求知 文化自觉 知识分子的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良知”与“心态秩序”:王阳明与费孝通思想之相通及其当下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天歌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5-219,共5页
阳明学说中的“致良知”与费孝通所提出的“心态秩序”在致思路径上均强调心性的自知自觉。对比“致良知”与“心态秩序”中“自知”“自觉”“自省”等品格之间的内在关联,分析两种思想在当代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共振因素及其实践内核,有... 阳明学说中的“致良知”与费孝通所提出的“心态秩序”在致思路径上均强调心性的自知自觉。对比“致良知”与“心态秩序”中“自知”“自觉”“自省”等品格之间的内在关联,分析两种思想在当代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共振因素及其实践内核,有利于思考在当代如何谋求人类文明的共存共荣以及“大同社会”理想的实现途径。“致良知”与“心态秩序”两种思想对人性、人心的关怀,以及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共同思考具有内在关联性,不仅共同呼吁道德自觉性的回归,而且将个体“良知”的发现提升到全人类“心态”的层面上,从而为如何实现当代人类文化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良知 心态秩序 知行合一 从实求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