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计算石墨微晶中碳原子的净电荷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宝 郭华军 +2 位作者 李新海 王志兴 彭文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9-924,共6页
采用从头计算法在RHF/STO-3G水平上对石墨微晶中不同位置碳原子的净电荷进行量化计算;研究碳原子的净电荷与炭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化规律;根据石墨的结构与成键特征,将石墨表面的碳原子分为边缘碳原子与基平面碳原子。研究结果表明:在单碳... 采用从头计算法在RHF/STO-3G水平上对石墨微晶中不同位置碳原子的净电荷进行量化计算;研究碳原子的净电荷与炭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化规律;根据石墨的结构与成键特征,将石墨表面的碳原子分为边缘碳原子与基平面碳原子。研究结果表明:在单碳层及含多层碳的石墨微晶中,不同位置碳原子的净电荷数差别较大;基平面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较小,均带部分正电荷;部分边缘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较大,净电荷为负。随着平行于碳层的微晶尺寸La及垂直于碳层的微晶尺寸Lc的增大,边缘碳原子中电子云密度最大的碳原子所带的负电荷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从头计算法 净电荷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研究高岭石氢原子的位置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丹 罗泰义 +4 位作者 刘耘 朱成明 黄智龙 卢龙芳 马拥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ab initio)计算高岭石内层氢原子和外层氢原子的位置,计算出的内层氢原子平衡位置为:氢氧键与ab平面的夹角为-19.4°,氢氧键长0.098 28nm;外层氢原子平衡位置为:氢氧键与ab平面的夹角为64.4°,氢...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ab initio)计算高岭石内层氢原子和外层氢原子的位置,计算出的内层氢原子平衡位置为:氢氧键与ab平面的夹角为-19.4°,氢氧键长0.098 28nm;外层氢原子平衡位置为:氢氧键与ab平面的夹角为64.4°,氢氧键长0.101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 氢原子 平衡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新方法及应用——基于自洽场从头计算法的能量分解方案
3
作者 刘若庄 于建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4年第2期55-65,共11页
分子科学发展的过程约可分为三步:即对原子的研究、对分子的研究及对原子或分子形成的凝聚态物质的研究。为了理解和凝聚态有关的现象,人们就必需学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语言。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是了解液体和固体的结构及性质的关键;另外... 分子科学发展的过程约可分为三步:即对原子的研究、对分子的研究及对原子或分子形成的凝聚态物质的研究。为了理解和凝聚态有关的现象,人们就必需学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语言。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是了解液体和固体的结构及性质的关键;另外,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了解还可提供关于化学催化反应和生物化学催化过程机理以及关于化学反应途径的信息。在确定生物体系(例如酶)的结构和性质、能量转移、相变过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间相互作用 自洽场 分子轨道 催化过程 从头计算法 生物体系 化学催化 取代基效应 超分子 凝聚态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赝势从头计算法研究一氧化碳与卤化氢形成的氢键
4
作者 丁燕波 傅孝愿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6年第4期77-81,共5页
利用Barthelat提出的赝势价轨道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氢键络合物OC…HX(X=F,Cl,Br,I).根据氢键键能及各分量的大小得到了OC与HX问相互作用能随不同卤原子的变化规律.此外,还用微扰组态相互作用法(MP2及MP3)对OC与HF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做了... 利用Barthelat提出的赝势价轨道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氢键络合物OC…HX(X=F,Cl,Br,I).根据氢键键能及各分量的大小得到了OC与HX问相互作用能随不同卤原子的变化规律.此外,还用微扰组态相互作用法(MP2及MP3)对OC与HF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做了进一步计算,证实了OC…HF体系比CO…HF体系更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化氢 赝势 键能 卤原子 从头计算法 几何构型 组态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能 微扰 电子云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头计算法分子轨道绘图程序
5
作者 沈尔忠 王志中 江元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8年第3期298-300,共3页
在前文中,我们报道了以Slater函数(STO)和类氢函数为原子轨道基组的分子轨道绘图程序,文介绍以Gauss函数(GTO)为基组的从头计算分子轨道绘图程序,该程序可绘制各类型(s,p,d等)GTO表示的原子轨道和以STO-GTO系基组构成的各种分子轨道ψ或... 在前文中,我们报道了以Slater函数(STO)和类氢函数为原子轨道基组的分子轨道绘图程序,文介绍以Gauss函数(GTO)为基组的从头计算分子轨道绘图程序,该程序可绘制各类型(s,p,d等)GTO表示的原子轨道和以STO-GTO系基组构成的各种分子轨道ψ或|ψ|~2的截面立体图及等值图,利用从头计算的结果,所绘制的图形能很好的反映从头计算法本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图程序 分子轨道 从头计算法 Gauss函数 原子轨道 立体图 等值图 GT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铝弹性常数从头计算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章雅平 唐荣奇 赵伊君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82-85,共4页
本文报导用原子簇模型计算金属铝的弹性常数。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Al_(13)原子簇在不同晶格常数下总能由多重散射兄方法(MS—X_a)算出。采用Morse势函数对原子簇总能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然后用拟合出的势参数算出金属铝的弹性常数。我们... 本文报导用原子簇模型计算金属铝的弹性常数。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Al_(13)原子簇在不同晶格常数下总能由多重散射兄方法(MS—X_a)算出。采用Morse势函数对原子簇总能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然后用拟合出的势参数算出金属铝的弹性常数。我们的计算结果与其他理论计算值及实验值符合甚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簇 弹性常数 从头计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中晶格氢的UHF法计算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志军 彭明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9-152,共4页
对金刚石中晶格氢进行了UHF法计算 ,结果表明 ,空穴吸引 1~ 4个氢原子均可以稳定存在。空穴具有吸引较多氢原子在其周围的倾向 ,最多可以达到 4个氢原子。当空穴吸引 1个氢原子时 ,氢原子倾向于直接存在于碳晶格空穴中 ,不改变化学键... 对金刚石中晶格氢进行了UHF法计算 ,结果表明 ,空穴吸引 1~ 4个氢原子均可以稳定存在。空穴具有吸引较多氢原子在其周围的倾向 ,最多可以达到 4个氢原子。当空穴吸引 1个氢原子时 ,氢原子倾向于直接存在于碳晶格空穴中 ,不改变化学键的键长 ,即以顺磁性氢的状态存在时更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晶格氢 UHF 计算分析 氢原子 顺磁性氢 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氯酸银-苯配合物结构的重新测定和从头计算
8
作者 马辉 董玲玲 +1 位作者 刘英 吴良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61,87,共7页
在低温下对高氯酸银-苯配合物AgClO4.C6H6的晶体结构进行了重新测定,晶体属斜方晶系,空间群Cmcm(#63).晶胞参数:a=8.154 0(6)×10-10m,b=7.918(4)×10-10m,c=11.717(1)×10-10m,V=756.4(4)×10-30m3,Z=4,精度偏离因子R=... 在低温下对高氯酸银-苯配合物AgClO4.C6H6的晶体结构进行了重新测定,晶体属斜方晶系,空间群Cmcm(#63).晶胞参数:a=8.154 0(6)×10-10m,b=7.918(4)×10-10m,c=11.717(1)×10-10m,V=756.4(4)×10-30m3,Z=4,精度偏离因子R=0.023,Rw=0.050.根据该配合物晶体结构特征和从头计算的研究结果,与前人报道的结构数据进行了对比,指出两次测定在结构上的差异.据此,提出了目前在中外教科书中有关苯在与银离子配位时发生严重变形的描述有待更正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酸银-苯配合物 晶体结构 从头计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铍离子Be^+、(BeO)^+及(BeO_2)^+的从头计算研究
9
作者 戴定国 华国栋 陈念贻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89年第2期211-216,共6页
本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对Be^+、(BeO)^+及(BeO_2)^+等含铍一价正离子作了计算和研究。优选了(BeO)^+及(BeO_2)^+的平衡构型,获得了它们的能量和集居数。(BeO)^+的平衡核间距为1.43A,能量极小值为-87.96291 Hartree。(BeO_2)^+的平... 本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对Be^+、(BeO)^+及(BeO_2)^+等含铍一价正离子作了计算和研究。优选了(BeO)^+及(BeO_2)^+的平衡构型,获得了它们的能量和集居数。(BeO)^+的平衡核间距为1.43A,能量极小值为-87.96291 Hartree。(BeO_2)^+的平衡构型为[O-Be-O]^+直线构型,其中Be-O键长为1.535A,能量极小值为-161.83475 Hartree。认为该类离子能稳定存在的原因是由于Be与O之间共价键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头计算法 氧化铍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uss 80从头计算程序的移植和应用
10
作者 江明 肖鹤鸣 +2 位作者 冯蓓雷 高宝华 于恒泰 《华东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98-100,共3页
通过将原程序的程序块由52个改为12个,由FortranⅣ语言改为Fortran17语言,并将某些程序块作修改,把Gauss 80从头计算程序首次成功地移植到MV/8000计算机上.对开壳层和闭壳层体系的能量、几何构型及分子轨道定域化的计算结果符合文献或实... 通过将原程序的程序块由52个改为12个,由FortranⅣ语言改为Fortran17语言,并将某些程序块作修改,把Gauss 80从头计算程序首次成功地移植到MV/8000计算机上.对开壳层和闭壳层体系的能量、几何构型及分子轨道定域化的计算结果符合文献或实验,表明原程序的功能得以保留和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分子轨道 从头计算法
全文增补中
B、Al、La同晶取代EU-1分子筛酸性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晓娜 杨冬花 +5 位作者 武正簧 杨瑞娟 窦涛 常瑜 王凡 韩培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7-654,共8页
采用量子力学的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B、Al、La同晶取代EU-1分子筛骨架的Si后可能的存在位置,确定了与平衡电荷质子结合的骨架O位置,考察了杂原子B、La进入骨架后对EU-1分子筛Brnsted酸(B酸)强度的影响。计算所采用的26T簇模... 采用量子力学的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B、Al、La同晶取代EU-1分子筛骨架的Si后可能的存在位置,确定了与平衡电荷质子结合的骨架O位置,考察了杂原子B、La进入骨架后对EU-1分子筛Brnsted酸(B酸)强度的影响。计算所采用的26T簇模型均在DFT的BLYP方法和DNP基组下完成。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了NH3-TPD表征。能量分析表明,Al和B取代EU-1分子筛骨架最可能的位置为T(1)、T(2)、T(3)、T(6)、T(7)和T(8)位,La取代最可能的位置为T(1)、T(2)和T(8)位。B酸落位点分别为Al(1)-O(12)H-Si(2)和Al(1)-O(13)H-Si(6)位,B(8)-O(29)H-Si(10)位,La(1)-O(12)H-Si(2)、La(1)-O(13)H-Si(6)、La(2)-O(12)H-Si(1)位。与硅铝EU-1分子筛相比,B和La进入骨架会导致EU-1分子筛的B酸强度有所减弱,Al-EU-1、La-EU-1、B-EU-1三者中,Al-EU-1的B酸强度最强,B-EU-1的最弱。B和La进入EU-1分子筛骨架后,酸性减弱,弱酸量增加,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La同晶取代 EU-1分子筛 Bronsted酸 从头计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氘代甲烷振动频率和热力学性质 被引量:3
12
作者 陆春海 陈文凯 +3 位作者 廖俊生 王怀胜 汪小琳 孙颖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用密度泛函方法B3LYP/ 6 31G 对甲烷和各种氘代甲烷进行几何构型全优化 ,优化的结果与实验值吻合。用上述方法对甲烷和各种氘代甲烷分子进行了分子的振动基频和热力学性质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5种化合物的振动频率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最... 用密度泛函方法B3LYP/ 6 31G 对甲烷和各种氘代甲烷进行几何构型全优化 ,优化的结果与实验值吻合。用上述方法对甲烷和各种氘代甲烷分子进行了分子的振动基频和热力学性质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5种化合物的振动频率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最大相对偏差为 6 3% ,最小相对偏差为 1 1%。标度后振动频率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最大相对偏差为 - 2 9% ,最小相对偏差为 0 1%。分子等容热容和熵随着氘取代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 ;而总能和焓却随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氘代甲烷 振动频率 甲烷 从头计算法 热力学性质 分子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小硅化物SiXm(X—H,F,Cl;m=1─4)中平衡几何和振动频率的从头算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永芳 赵永年 于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93-198,共6页
本文使用分子轨道从头算方法,在HF/6—31G和MP2/6—31G“水平下,计算了小硅化物SiXm的平衡几何和谐振子振动频率。理论值和实验值的比较表明,对于SiHm分子,实验的键长位于HF键长和MP2键长之间,而MP... 本文使用分子轨道从头算方法,在HF/6—31G和MP2/6—31G“水平下,计算了小硅化物SiXm的平衡几何和谐振子振动频率。理论值和实验值的比较表明,对于SiHm分子,实验的键长位于HF键长和MP2键长之间,而MP2振动频率更接近于实验的振动;率。对于SiClm分子,无论是键长还是振动频率HF值和MP2值都比较接近。对于SiFm分子,处于这两类的中间情况。关联作用随着X原子的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化物 平衡 振动频率 从头计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系催化剂表面活性微区结构的量子化学计算
14
作者 冯霞 段世铎 耿志刚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73-375,共3页
采用经过修改的MOAB从头计算程序在微机上完成了样本-萘氧化制苯酐钒系催化剂的表面活性微区基本结构的量子化学计算.确定了基本单元的形式及可见结构,同时得到了体系的波函数.
关键词 从头计算法 钒系催化剂 表面结构 活性微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基汞中共轭键的EHMO计算
15
作者 罗新才 赖城明 高振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6年第5期434-435,共2页
多年来,人们对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许多实验表明,在芳基汞化合物中,存在包括汞原子在内的共轭体系。二十多年前,本文作者曾根据实验现象指出,二苯基汞Hg(C6H_(5))_(2)中存在Π_(13)^(12),并用HMO法进行了计算。但由于... 多年来,人们对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许多实验表明,在芳基汞化合物中,存在包括汞原子在内的共轭体系。二十多年前,本文作者曾根据实验现象指出,二苯基汞Hg(C6H_(5))_(2)中存在Π_(13)^(12),并用HMO法进行了计算。但由于HMO法是经验方法,需人为地选择参数,有相当大的任意性,不能确证这一结论。要更好地说明芳基汞的共轭性质,必须采用计及全价电子轨道的半径验计算法或更精确的从头计算法,但这方面的报导尚少。本文采用EHMO法对二苯基汞进行了计算,以研究其共轭键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头计算法 电子轨道 共轭体系 汞原子 共轭键 HMO 选择参数 苯基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4体系的正方形结构及能量的计算
16
作者 周奇年 芶清泉 刘锦超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279-279,共1页
自量子力学、量子化学建立以来,在原子分子领域里有许多对H4的构型、能量及反应途经的研究工作,但由于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大都是考虑组态相互作用的从头计算法,从而使问题变得十分繁难。近年来,在我国物理学家(艹勾)清泉教授的倡导下,用... 自量子力学、量子化学建立以来,在原子分子领域里有许多对H4的构型、能量及反应途经的研究工作,但由于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大都是考虑组态相互作用的从头计算法,从而使问题变得十分繁难。近年来,在我国物理学家(艹勾)清泉教授的倡导下,用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通道耦合计算方法对Hn体团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分子 组态相互作用 量子化 从头计算法 H4 耦合计算 计算 研究工作 结构划分 作用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_(2)^(+)等双原子体系的力常数计算
17
作者 戴定国 陈念贻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4年第4期571-572,共2页
力常数是分子的重要物理量.Newton等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计算分子振动力常数,结果恒偏高.若用K′=K/1.2式校正,则与实测值相符.本文报导我们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计算Mg_(2)^(+)等双原子体系力常数和有关物理量的结果.
关键词 力常数 双原子体系 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 物理量 NEWT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硝胺二聚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居学海 肖鹤鸣 贡雪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0-443,共4页
用 ab initio方法 ,在 HF/6-3 1 G* 水平下求得 N -甲硝胺二聚体势能面上 3种优化构型 ,经 MP4和 MP2校正电子相关能及校正基组叠加误差 (BSSE) ,求得分子间最大相互作用能为 -1 8.81 k J·mol- 1 .甲基内旋转对相互作用能影响较大 ... 用 ab initio方法 ,在 HF/6-3 1 G* 水平下求得 N -甲硝胺二聚体势能面上 3种优化构型 ,经 MP4和 MP2校正电子相关能及校正基组叠加误差 (BSSE) ,求得分子间最大相互作用能为 -1 8.81 k J·mol- 1 .甲基内旋转对相互作用能影响较大 .在标准状态下 ,由单体形成最稳定二聚体的自由能变化为 1 0 .0 2 k J· mol-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硝胺二聚体 分子间相互作用 从头计算法 热力学性质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大分子结构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侯新娟 杨建丽 李永旺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43-149,共7页
对文献报道的煤结构中代表性模型分子簇的局部结构进行了包括从头计算法在内的量子化学计算,得到了各种方法下的优化结构,在对煤分子的局部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电子结构进行了分析,解释了煤结构的反应性。
关键词 煤结构 反应性 优化 量子化学 从头计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的电荷转移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白续铎 张志谦 +2 位作者 封继康 谢刚 陈九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455-1458,共4页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 ,选用模型化合物对二种不同聚酰亚胺结构单元的基态和激发态的电荷分布、偶极矩和跃迁能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对聚酰亚胺荧光光谱的测定 ,探讨了二种聚酰亚胺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的差异 .结果表明 ,二种酰亚胺环在...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 ,选用模型化合物对二种不同聚酰亚胺结构单元的基态和激发态的电荷分布、偶极矩和跃迁能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对聚酰亚胺荧光光谱的测定 ,探讨了二种聚酰亚胺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的差异 .结果表明 ,二种酰亚胺环在基态时均已发生了较大的电荷转移 ,但在激发态 ,只有 4,4′-二氨三苯胺构成的酰亚胺环才发生进一步的电荷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量子化学 从头计算法 电荷转移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