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依鲁替尼纳米晶的制备工艺研究
- 1
-
-
作者
周洁
刘云
冯菊红
汪诗雨
葛燕丽
胡学雷
-
机构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4,63,共6页
-
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1CDA048)。
-
文摘
为改善依鲁替尼(IBR)的水溶性和溶出度,采用湿法介质研磨法制备了依鲁替尼纳米晶(IBR-NC),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了IBR-NC的制备工艺,并通过粒径分析、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PD)分析、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及溶出度实验对IBR-NC的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以PVP-K30-SDS为稳定剂,在物料比(IBR、PVP-K30、SDS的质量比)为10∶4∶1、IBR用量为120 mg、氧化锆珠规格为0.3 mm、氧化锆珠用量为40 g、研磨转速为150 r·min^(-1)、研磨时间为2.0 h的最优条件下,制备的IBR-NC的粒径为(224.7±5.7)nm、PDI为0.151±0.017,累积溶出率在10 min能达到99.49%,溶出效果良好,且放置90 d后依然具有良好的溶出性质。
-
关键词
依鲁替尼
湿法介质研磨法
纳米晶
累积溶出率
-
Keywords
Ibrutinib
wet media milling method
nanocrystal
cumulative dissolution rate
-
分类号
TQ463
[化学工程—制药化工]
-
-
题名格列本脲纳米片的制备及溶出度考察
被引量:8
- 2
-
-
作者
周时光
林雯
陈晨
韩亮
汪涛
-
机构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药剂科
湖北省黄石市爱康医院检验科
解放军武汉疗养院
-
出处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09-1513,共5页
-
文摘
目的制备格列本脲纳米片,并对其体外溶出度进行考察。方法采用介质研磨法制备格列本脲纳米混悬液,然后通过流化干燥工艺将其脱水干燥成固体颗粒,并制备成片剂。考察纳米混悬剂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形态。比较格列本脲纳米混悬颗粒、纳米片和原料药的溶出速率和溶出量。结果格列本脲纳米混悬颗粒的粒径为(264.4±43.5)nm,多分散系数为0.269±0.021,Zeta电位为(-37.3±4.5)m V;扫描电镜显示纳米混悬颗粒粒径均一。制备的格列本脲纳米干混悬颗粒和片剂的体外累积溶出度明显高于格列本脲原料药。结论介质研磨法制备格列本脲纳米混悬颗粒的工艺简单易行,格列本脲纳米片能显著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
-
关键词
格列本脲
纳米混悬剂
溶出度
体外
介质研磨法
-
分类号
R977
[医药卫生—药品]
TQ460.1
[化学工程—制药化工]
-
-
题名波棱瓜子木脂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
被引量:8
- 3
-
-
作者
刘肖
刘园
宋青
沈成英
袁海龙
-
机构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药学部
-
出处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85-2290,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73697,81873092)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2016ZX09101073)
北京市科委“十病十药”研发专项(Z141100002214007)
-
文摘
目的制备波棱瓜子木脂素(波棱甲素、波棱素、波棱酮、波棱内酯A)纳米混悬剂。方法微量介质研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考察研磨速度、研磨介质用量、研磨时间对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稳定系数的影响,扫描电镜下观察形态,测定体外溶出度。结果波棱甲素、波棱素、波棱酮、波棱内酯A最佳研磨速度分别为1 000、800、1 000、1 000r/min,研磨介质用量分别为4.0、4.0、5.0、5.0mL,研磨时间分别为2.0、1.0、6.0、6.0h,平均粒径小于300nm,多分散指数小于0.30(波棱甲素除外),稳定系数大于0.80。纳米混悬剂明显提高了波棱甲素、波棱酮体外溶出度。结论该方法简单、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备波棱瓜子木脂素纳米混悬剂。
-
关键词
波棱瓜
种子
木脂素
纳米混悬剂
制备
微量介质研磨法
-
Keywords
Herpetospermum caudigerum Wall.
seeds
lignans
nanosuspensions
preparation
miniaturized media milling method
-
分类号
R283.6
[医药卫生—中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