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隙-孔隙双重介质模型下的复杂裂隙岩体示踪传质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宁佳祺 冯子军 高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04-2913,共10页
为了深入研究地热储层中采灌井间的连通性及水力联系,使用COMSOL Multiphysic构造裂隙-孔隙双重介质数值模型,对深部裂隙岩体渗流及示踪运移进行模拟。分析了裂隙岩体中与主流线方向呈不同倾角的裂隙组的开度、岩体基质的扩散系数和渗... 为了深入研究地热储层中采灌井间的连通性及水力联系,使用COMSOL Multiphysic构造裂隙-孔隙双重介质数值模型,对深部裂隙岩体渗流及示踪运移进行模拟。分析了裂隙岩体中与主流线方向呈不同倾角的裂隙组的开度、岩体基质的扩散系数和渗透率对示踪剂突破曲线(breakthrough curve, BTC)的影响。结果表明:裂隙内水的对流是影响浓度运移的主要因素;随着裂隙开度增大,示踪剂运移的速率和峰值浓度增大,且示踪剂运移受裂隙开度的影响程度随裂隙组倾角增大而呈减小趋势;岩体基质扩散系数和渗透率对示踪剂的浓度时空分布影响显著;随着基质扩散系数增大,示踪剂迁移的延迟效应提高;随着基质渗透率增大,储层的压力和浓度分布各向异性降低,出口边界处的浓度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孔隙双重介质模型 示踪运移 对流扩散 突破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流体密封机理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文庆 王照彤 +4 位作者 田捍卫 莫延亮 周兆年 金志江 钱锦远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95,共10页
多孔介质模型因其准确率高,在流体密封泄漏率计算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多孔介质模型在静密封和动密封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各种多孔介质模型的建立方法及不同泄漏率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并阐明未来多孔介质模型的发展方向。... 多孔介质模型因其准确率高,在流体密封泄漏率计算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多孔介质模型在静密封和动密封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各种多孔介质模型的建立方法及不同泄漏率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并阐明未来多孔介质模型的发展方向。在静密封机理研究中,分析了基于逾渗栅格模型、统计学接触模型及毛细管束模型的多孔介质模型建立方法,并对比了Darcy方程、N-S方程和Hagen-Poiseuille方程在泄漏率计算中的应用特点;在动密封机理研究中,阐述了依据连续性方程和N-S方程建立基本模型的过程,并探讨了借助Ergun方程和Chew理论推导阻力系数的方法。Darcy方程是应用最广泛的泄漏率计算方法;N-S方程和Hagen-Poiseuille方程,因流动通道几何形状的复杂性而受到一定的限制;基于Ergun方程的方法计算泄漏率形式简洁且准确性较高,而基于Chew理论的结果适应性更广。在后续研究中多孔介质模型应聚焦于基于神经网络的泄漏率快速预测,为设计密封结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多孔介质模型 流体密封 泄漏率 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航行体通气减阻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韩意凯 傅慧萍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57,共6页
为了考虑通气装置对通气减阻率的影响,形成一种更加符合物理规律的通气减阻模拟方法,将多孔介质模型应用于通气减阻的模拟,并同时考虑重力和自由面的影响。通过对多孔介质模型中的阻尼系数、孔隙率等参数进行合理设置,成功对自由面下航... 为了考虑通气装置对通气减阻率的影响,形成一种更加符合物理规律的通气减阻模拟方法,将多孔介质模型应用于通气减阻的模拟,并同时考虑重力和自由面的影响。通过对多孔介质模型中的阻尼系数、孔隙率等参数进行合理设置,成功对自由面下航行体通气三相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得出了合理的阻力和减阻率数据。研究表明,多孔介质模型相较于传统方法,在非通气状态存在确定性的系统误差;通气状态下的定量分析则可在未来获得实验数据后,通过阻尼系数的调节来满足精度要求。多孔介质模型在通气减阻模拟上,具有优于传统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模型 通气减阻 自由面 水下航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材料层间切向熵力的连续介质模型
4
作者 朱芳艳 江进武 张田忠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8-846,共9页
层间相互作用对二维材料的界面力学行为影响显著,特别是在力热耦合环境下,二维材料搭接结构中存在层间切向熵力,可用于构筑新型纳米机械器件.基于薄板振动理论,并结合能量均分定理,构建了描述二维材料层间切向熵力的连续介质模型.该模... 层间相互作用对二维材料的界面力学行为影响显著,特别是在力热耦合环境下,二维材料搭接结构中存在层间切向熵力,可用于构筑新型纳米机械器件.基于薄板振动理论,并结合能量均分定理,构建了描述二维材料层间切向熵力的连续介质模型.该模型揭示了不同条件下由热振动梯度引起的切向熵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研究二维材料层间切向熵力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纳米器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力热耦合 切向熵力 连续介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EM方法与多孔介质模型的管式固定床反应器柱状颗粒床层特性研究
5
作者 张刚 宋斯铎 +1 位作者 朱梓瑞 刘雪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0-99,共10页
使用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元法(CFD-DEM)和多孔介质模型分别对管式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数值模拟,讨论在不同装填方式与管径比条件下,柱状颗粒床层的堆积特性与单位压降变化规律,并对比两种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和计算效率。计算结果... 使用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元法(CFD-DEM)和多孔介质模型分别对管式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数值模拟,讨论在不同装填方式与管径比条件下,柱状颗粒床层的堆积特性与单位压降变化规律,并对比两种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和计算效率。计算结果表明,混合装填方式比单一装填方式更容易使柱状颗粒床层达到稳定状态。在采用单一装填方式且管径比一定时,床层压降会随入口气速增大而增大,在实际应用中应选择合适的入口气速,以防止设备损坏。当采用混合装填方式时,床层截面压力波动显著减小20.63%,床层颗粒堆积更均匀。对比CFD-DEM与多孔介质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效率,发现当颗粒雷诺数(Re_(p))小于229时,多孔介质模型与耦合算法得到的床层压降最大偏差为6.3%;当Re_(p)从229增大到458时,床层压降的偏差随Re_(p)增大而增大,最大偏差为13.4%,满足工程误差要求。在计算效率方面,使用多孔介质模型计算所需要的时间是CFD-DEM耦合算法的1320。因此,当管径比大于16.58、Re_(p)小于458时,多孔介质模型对于柱状颗粒床层计算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颗粒 管式固定床反应器 CFD-DEM耦合算法 多孔介质模型 压降 数值模拟 管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模型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血流动力学分析中的有效性验证
6
作者 胡可 詹焱青 +2 位作者 陆信武 仇鹏 韦玲玲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4-64,共1页
目的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时,探究使用多孔介质模型模拟髂静脉压迫区域是否可以提高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使用IVCS... 目的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时,探究使用多孔介质模型模拟髂静脉压迫区域是否可以提高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使用IVCS患者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数据重建髂静脉压迫和侧支循环模型,采用多孔介质模型模拟患者髂静脉压迫区域,比较CFD分析中离散相粒子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造影剂粒子的达峰时间吻合度,分析压力梯度、壁面剪切应力,并与未采用多孔介质模型的CFD分析结果做比较。结果多孔介质模型中80%以上的离散相粒子通过侧支循环到达下腔静脉,其离散相粒子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造影剂粒子的达峰时间曲线吻合度高达92.4%。与未采用多孔介质模型的CFD分析相比,多孔介质模型中髂静脉压迫区域血流速度减小87.5%,下腔静脉与左髂静脉之间的压力梯度增高125 Pa,壁面剪切应力大于2.0 Pa的区域更多分布在侧支血管而非压迫区域。结论多孔介质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IVCS患者的静脉血流,与临床观测数据相吻合。采用多孔介质模拟髂静脉压迫区域,该区域具有更小的血流速度、更高的压力梯度以及更小的高壁面剪切应力区域。本研究为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侧支循环 下腔静脉 静脉血流 计算机断层扫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壁面剪切应力 多孔介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nssen连续介质模型的筒仓-颗粒-提拉棒系统临界深度研究
7
作者 张兴刚 崔晋秦 +3 位作者 何宁怀 汤燕 崔津赫 王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7-92,共6页
颗粒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它有许多不同于常规固体和液体的力学性质。粮仓效应是一个重要的、展现颗粒物质独特静力学性质的效应,人们从理论模型、计算机模拟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筷子提米”是一个与... 颗粒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它有许多不同于常规固体和液体的力学性质。粮仓效应是一个重要的、展现颗粒物质独特静力学性质的效应,人们从理论模型、计算机模拟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筷子提米”是一个与粮仓效应密切相关的有趣物理现象,但现有研究缺乏对此现象的定量分析,特别是对临界深度的探讨。该文先将“筷子提米”所涉及的实际系统抽象简化为由筒仓、颗粒、提拉棒构成的系统,采用粮仓效应中的Janssen连续介质模型对该系统进行静力学分析,从理论上推导出一个关于临界深度的超越方程。然后,结合实验以及该超越方程的数值解,对实验中颗粒体系的转向系数、临界深度随有关物理量的变化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转向系数在平均值1.16附近有微小的涨落;提拉棒直径不变时,筒仓直径、筒仓质量的增大会导致颗粒与筒仓的总质量增加,临界深度随之增大;筒仓直径不变时,提拉棒直径的增大会导致颗粒与筒仓总质量的减小、提拉棒与颗粒接触面积的增大,临界深度随之减小;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质 Janssen连续介质模型 粮仓效应 临界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随机介质模型方法描述孔洞型油气储层 被引量:22
8
作者 朱生旺 魏修成 +2 位作者 曲寿利 刘春园 吴开龙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0-427,共8页
孔洞型储集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在空间分布上变化剧烈,规律性差,其地球物理参数(如速度、密度、弹性参数等)在空间上的变化很难用传统的层状介质模型进行刻画。本文借助随机模型方法,研究孔洞型储层中不同孔洞尺度、分布密度与模型参... 孔洞型储集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在空间分布上变化剧烈,规律性差,其地球物理参数(如速度、密度、弹性参数等)在空间上的变化很难用传统的层状介质模型进行刻画。本文借助随机模型方法,研究孔洞型储层中不同孔洞尺度、分布密度与模型参数的关系,建立反映实际孔洞油气储层介质地球物理参数空间分布统计特征的随机介质模型,以更方便地对孔洞型油气储层进行描述,并为碳酸盐岩孔洞型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介质模型 相关函数 振幅谱 相位谱 傅氏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介质模型的改进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8
9
作者 陈可洋 刘洪林 +2 位作者 杨微 吴清岭 陈可先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4-126,131,共4页
为了更好地刻画火山岩等复杂岩性油气藏的特征,并结合这种实际地层的非均匀特性及实际地震记录自相关函数的特点,提出了根据随机过程的谱分解理论构造随机介质模型的一种改进形式的混合型自相关函数,增加了周期因子,并给出定量评价随机... 为了更好地刻画火山岩等复杂岩性油气藏的特征,并结合这种实际地层的非均匀特性及实际地震记录自相关函数的特点,提出了根据随机过程的谱分解理论构造随机介质模型的一种改进形式的混合型自相关函数,增加了周期因子,并给出定量评价随机介质局部扰动大小的两种尺度因子,该随机介质模型能够更加灵活、准确地描述随机介质。通过改变自相关长度、周期因子、均值、方差、模糊度因子5个统计量,就可制作出不同尺度下不同形式的混合型随机空隙介质模型,与此同时根据实际地震记录制作了火山岩等非均匀介质模型,进行波场分析。模拟结果显示,该介质模型能够更加灵活、方便地描述实际介质,能够有效地模拟复杂非均匀介质细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介质模型 局部自相关函数 自相关长度 周期因子 谱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刷式密封泄漏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军 晏鑫 +4 位作者 丰镇平 江生科 孔祥林 孙奇 王建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68-771,779,共5页
采用数值求解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程技术,对刷式密封内泄漏流动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数值研究.根据刷式密封的泄漏量试验数据,确定了刷丝束多孔介质的渗透率系数.利用所确定的渗透率系数,数值计算和分析了... 采用数值求解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程技术,对刷式密封内泄漏流动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数值研究.根据刷式密封的泄漏量试验数据,确定了刷丝束多孔介质的渗透率系数.利用所确定的渗透率系数,数值计算和分析了7种压比和5种径向间隙条件下的某轴端刷式密封的泄漏量和泄漏流动形态,并且与迷宫式密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压比下,刷式密封的泄漏量小于迷宫式密封;压比影响刷式密封的泄漏量,但对泄漏流动形态的影响可以忽略;径向间隙不仅影响刷式密封的泄漏量,而且影响泄漏流动形态;在相同的径向间隙下,压比越大则泄漏量越大;在相同的压比条件下,径向间隙越小则泄漏量越小.研究工作可对刷式密封在汽轮机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刷式密封 多孔介质模型 泄漏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中多介质模型的优选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黄瑾辉 李飞 +4 位作者 曾光明 袁兴中 梁婕 张钊 唐晓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6-563,共8页
综合考虑了参数不确定性、模型不确定性对风险评价结果可信度的影响差异和国内实际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中对已有模型的不当选择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相对于参数不确定性的控制,针对目标情景的适当模型选择应成为提高风险评价结果可... 综合考虑了参数不确定性、模型不确定性对风险评价结果可信度的影响差异和国内实际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中对已有模型的不当选择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相对于参数不确定性的控制,针对目标情景的适当模型选择应成为提高风险评价结果可信度的更重要环节.本研究选取了模型理论架构上符合案例情景的美国环境保护署研发的3MRA、MMSOILS和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研发的CalTOX 3个被广泛使用的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多介质模型,并与蒙特卡洛模拟相结合,载入污染厂址案例,并对特定受体进行了风险评价,由此定量分析了参数不确定性和模型选择不确定对评价结果可信度的影响程度,并通过对比3个模型的内在架构分析了不确定性的可能来源,最后总结提出了"6步综合评价模式",该模式能有效提高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可信度及经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介质模型 蒙特卡洛模拟 优选模式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模型的纤维过滤器优化模拟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小虎 张有忱 +2 位作者 李好义 丁玉梅 杨卫民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7,共5页
用CFD软件FLUENT对纤维过滤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以熔体静电纺丝纤维膜为原型,探究纤维过滤器出口位置对过滤效率的影响,从速度分布、过滤压降及颗粒分布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过滤器压降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小... 用CFD软件FLUENT对纤维过滤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以熔体静电纺丝纤维膜为原型,探究纤维过滤器出口位置对过滤效率的影响,从速度分布、过滤压降及颗粒分布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过滤器压降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小,且膜后压力随速度增大成减小趋势;对多种纤维膜对比模拟发现,侧出口模型具有死水区,且颗粒分布不均,降低了膜使用率,将出口置于容器底部可有效减缓这种缺点;下出口模型较侧出口模型更能发挥纤维多孔介质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过滤膜 多孔介质模型 出口位置 颗粒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性黄土的双参数二元介质模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卢全中 彭建兵 +2 位作者 王水林 周彬 王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3-898,共6页
裂隙性黄土可以看成是由胶结块和软弱带组成的非均质土,其变形破坏过程是土中胶结块和软弱带的变形、破损和连通过程。基于岩土破损力学理论建立了裂隙性黄土的双参数二元介质模型,并用三轴剪切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该模型能计... 裂隙性黄土可以看成是由胶结块和软弱带组成的非均质土,其变形破坏过程是土中胶结块和软弱带的变形、破损和连通过程。基于岩土破损力学理论建立了裂隙性黄土的双参数二元介质模型,并用三轴剪切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该模型能计算模拟裂隙性黄土的不同变形阶段,并能反映裂隙性黄土的脆性破损和应变软化现象,说明岩土破损力学理论对裂隙性黄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性黄土 双参数 二元介质模型 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应力各向异性结构性土的二元介质模型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恩龙 罗开泰 张树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03-3109,共7页
天然岩土材料具有结构性和各向异性。在岩土破损力学的理论框架下,建立了初始应力各向异性结构性土的二元介质模型。岩土破损力学把结构性岩土材料抽象成由胶结强的胶结块(胶结元)和无胶结的软弱带(摩擦元)组成的二元结构体,变形过程中... 天然岩土材料具有结构性和各向异性。在岩土破损力学的理论框架下,建立了初始应力各向异性结构性土的二元介质模型。岩土破损力学把结构性岩土材料抽象成由胶结强的胶结块(胶结元)和无胶结的软弱带(摩擦元)组成的二元结构体,变形过程中胶结块逐步破损并向软弱带转化。假定胶结块为横观各向同性的理想弹脆性体,胶结块破损后转化成的软弱带为可用邓肯-张模型描述的非线性弹性体。通过引入考虑各向异性影响的破损率和局部应变系数,建立了初始应力各向异性结构性土的二元介质本构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给出了模型的表现,且通过人工制备初始应力各向异性结构性土的三轴压缩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初始应力各向异性结构性土的应力-应变和体积变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结构性土 破损力学 二元介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黄土的单参数二元介质模型 被引量:8
15
作者 范文 闫芙蓉 +1 位作者 邓龙胜 熊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52-1756,共5页
为了研究裂隙黄土的结构和变形特性,在岩土破损力学理论框架基础上,把裂隙黄土视作由胶结块和软弱带组合而成的二元介质,将二元介质模型运用于裂隙黄土的研究。通过模型计算分析,得到裂隙黄土的单参数应力应变关系,并将其与三轴试验结... 为了研究裂隙黄土的结构和变形特性,在岩土破损力学理论框架基础上,把裂隙黄土视作由胶结块和软弱带组合而成的二元介质,将二元介质模型运用于裂隙黄土的研究。通过模型计算分析,得到裂隙黄土的单参数应力应变关系,并将其与三轴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将岩土材料二元介质模型应用于裂隙黄土特性的研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黄土 均匀化理论 二元介质模型 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介质模型的双聚焦计算方法 被引量:11
16
作者 狄帮让 曹卫平 顾培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双聚焦计算方法模拟了两个三维波场响应过程:一是三维波场正演过程;二是三维波场叠前偏移过程,因此双聚焦算法的关键在于波场外推。不同介质模型采用不同的波场外推方法:直接外推法适用于最简单的均匀介质模型;大步长逐层递推法适用于... 双聚焦计算方法模拟了两个三维波场响应过程:一是三维波场正演过程;二是三维波场叠前偏移过程,因此双聚焦算法的关键在于波场外推。不同介质模型采用不同的波场外推方法:直接外推法适用于最简单的均匀介质模型;大步长逐层递推法适用于层状均匀介质模型;小步长三维网格递推法适用于复杂介质模型。实际应用表明:针对复杂地质目标的双聚焦成像空间分辨率和照明强度预测,对于优化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和提高地震成像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考虑到三维正、反向波场递推的计算量极大,建议在多节点的并行机上进行复杂介质双聚焦方法的软件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模型 点散射体 双聚焦 聚焦束 波场外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形三维激电连续介质模型快速反演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海飞 柳建新 +2 位作者 郭荣文 邓小康 阮百尧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2-1218,共7页
为提高起伏地形三维激电数据的反演解释精度和处理效率,笔者开展了连续介质模型快速反演方法研究。针对起伏地形连续电性介质模型,提出了四面体单元电性参数分块线性连续变化的参数化方法。在反演中对模型参数施加光滑和背景约束信息,... 为提高起伏地形三维激电数据的反演解释精度和处理效率,笔者开展了连续介质模型快速反演方法研究。针对起伏地形连续电性介质模型,提出了四面体单元电性参数分块线性连续变化的参数化方法。在反演中对模型参数施加光滑和背景约束信息,以提高反演的稳定性和分辨率。通过采用降低反问题的维数、压缩存储线性反演方程各矩阵的元素以及将互换原理和拟牛顿法相结合的方式计算偏导数矩阵等手段,可有效地加快反演的计算速度。最后,为验证反演方法的有效性,对2例地电模型进行反演试算,计算结果表明:反演耗费时间较少,仅迭代6次拟合差便趋于稳定,反演结果能较好地刻画异常体形态,编制的反演解释软件可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地球物理 起伏地形 三维激电数据 连续介质模型 快速反演 偏导数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随机介质模型正演模拟及其波场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殷学鑫 刘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2-872,1012+830,共11页
本文通过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正演,模拟了地震波在二维弹性随机介质中的传播,得到了球面波传播的单炮记录和波场快照以及平面波自激自收记录。为了考察二维弹性随机介质的波场特征,将平面波自激自收记录分成直达波区、散射波区... 本文通过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正演,模拟了地震波在二维弹性随机介质中的传播,得到了球面波传播的单炮记录和波场快照以及平面波自激自收记录。为了考察二维弹性随机介质的波场特征,将平面波自激自收记录分成直达波区、散射波区、反射波区三个区域,并在三个区域中分别计算了能量相对值、主频、有效频带宽度三个特征量。通过研究这三个特征量与随机介质模型的自相关长度、粗糙度因子、扰动标准差等因素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直达波、散射波、反射波的能量相对值随随机介质模型自相关长度、粗糙度因子、扰动标准差以及震源主频的变化有明显的变化。直达波的主频和频带宽度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很小;散射波的主频主要受自相关长度的影响,散射波的有效频带宽度很窄,受各因素影响也很小;反射波的主频随自相关长度、粗糙度因子、扰动标准差的变化有明显的变化,而反射波的频带宽度主要受扰动标准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介质模型 弹性波正演 波场特征 自相关长度 粗糙度因子 扰动标准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模型在二次滤网内流场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军虎 马静先 +1 位作者 唐莲花 谢玲丽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8-61,共4页
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分析了二次滤网的内部流动,并利用其结果输出功能计算了滤网阻力.多孔介质模型形象地描绘出了二次滤网的内部流场,获得了该型号滤网的内部流动规律.滤网面的形状改变了流体的流动,加强筋板使局部流动复杂化... 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分析了二次滤网的内部流动,并利用其结果输出功能计算了滤网阻力.多孔介质模型形象地描绘出了二次滤网的内部流场,获得了该型号滤网的内部流动规律.滤网面的形状改变了流体的流动,加强筋板使局部流动复杂化,但同时起了导流作用.对排污工况研究发现,排污顺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滤网 多孔介质模型 内部流动 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土壤风蚀风洞湍流涡发生器设计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莹 金陶胜 +3 位作者 赵彦琳 姬亚芹 徐让书 吴丽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5-89,共5页
该文针对土壤风蚀风洞中设计湍流涡发生器模拟大气边界层的需要,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对NK-1可移动式风蚀风洞中典型农田风蚀地表风速廓线进行数值模拟,提出引入多孔介质模型的方法将原非规则几何结构的棒栅进行替代计算,... 该文针对土壤风蚀风洞中设计湍流涡发生器模拟大气边界层的需要,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对NK-1可移动式风蚀风洞中典型农田风蚀地表风速廓线进行数值模拟,提出引入多孔介质模型的方法将原非规则几何结构的棒栅进行替代计算,最终得到棒栅加粗糙元的最优分布,并通过室内风洞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风洞试验实测与模拟所得廓线的相关系数为0.974,模拟效果较理想。该方法使得计算网格数量减少,网格质量提高,节约了模拟成本,提高了计算的精确度和可信度,并且验证了用棒栅-粗糙元组合作为湍流涡发生器来模拟复现大气边界层是可行的,以期为风洞湍流涡发生装置的设计模拟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湍流 数值方法 风蚀 湍流涡发生器 棒栅-粗糙元 多孔介质模型 Fluent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