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Mach⁃Zehnder干涉法测量气体介质恢复特性的研究
1
作者 陈介夫 孙昊 +3 位作者 李刚 吴翊 高文 刘广义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9-205,共7页
在高压电器中,灭弧气体的应用十分广泛,气体的灭弧性能与其恢复特性息息相关。对于气体介质的灭弧性能测量,已有理论研究中的建模仿真方法以及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测量电子密度的手段都存在较明显的缺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文中通过Mach⁃Zehn... 在高压电器中,灭弧气体的应用十分广泛,气体的灭弧性能与其恢复特性息息相关。对于气体介质的灭弧性能测量,已有理论研究中的建模仿真方法以及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测量电子密度的手段都存在较明显的缺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文中通过Mach⁃Zehnder干涉法可以较为精确地测量出弧后各时间点的电子密度这一研究气体介质恢复特性的关键参数。同时考虑到断路器结构下新型气体介质测量成本高昂,文中设计了基于激光诱导等离子的气体介质恢复特性测量实验。通过该实验,对SF_(6)、CO_(2)和N_(2)的电子密度衰减特性进行测量,其电子密度的衰减速率特征值为SF(61)>CO(20.77)>N(20.72),并与已有结论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 Mach⁃Zehnder干涉法 电子密度 气体介质恢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头烧损对SF_6断路器介质恢复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0
2
作者 林莘 李鑫涛 +2 位作者 王飞鸣 王亮 徐建源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125-3134,共10页
为研究126 kV SF6断路器在多次切合补偿设备过程中的介质恢复特性,根据电流较小时电离不充分的特点,建立了SF6双温度电弧等离子体模型并将它应用到气流场计算中。根据多次开断过程中静弧触头的实际烧损情况,建立了灭弧室内电场及气流场... 为研究126 kV SF6断路器在多次切合补偿设备过程中的介质恢复特性,根据电流较小时电离不充分的特点,建立了SF6双温度电弧等离子体模型并将它应用到气流场计算中。根据多次开断过程中静弧触头的实际烧损情况,建立了灭弧室内电场及气流场的数学模型。采用流注理论临界击穿判据计算开关的介质恢复特性曲线并分析触头烧损对其影响。在此基础上,考虑动弧触头对静弧触头的挤压磨损,通过对灭弧室进行3维电场分析,分析了不同烧损情况对电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触头烧损对临界击穿电压的影响十分明显,当开距为67 mm时,烧损角θ=60°的临界击穿电压与无烧损情况相比降低了180%;随着θ增大,静弧触头表面的电场畸变愈加严重,当烧损角θ=80°时,静弧触头表面某点的电场强度是无烧损情况下的8.91倍。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改善SF6断路器中触头烧损对介质恢复特性影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 电弧模型 触头烧损 电场 气流场 介质恢复特性 SF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SF_6断路器冷态介质恢复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林莘 王飞鸣 +3 位作者 刘卫东 夏亚龙 徐建源 钟建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973-3980,共8页
研究了SF_6断路器操作过程冷态介质恢复特性,搭建126 k V SF_6断路器介质恢复特性试验回路,测量断路器不同开距下的击穿电压值。分析灭弧室充气压力、合闸速度、触头间电压极性对介质恢复特性和预击穿特性的影响,给出不同试验条件下的... 研究了SF_6断路器操作过程冷态介质恢复特性,搭建126 k V SF_6断路器介质恢复特性试验回路,测量断路器不同开距下的击穿电压值。分析灭弧室充气压力、合闸速度、触头间电压极性对介质恢复特性和预击穿特性的影响,给出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分闸介质强度恢复速度和预击穿时间。结果表明:断路器操作过程中相同开距下,合闸击穿电压值要大于分闸过程,断路器灭弧室结构下7mm开距内正、负极性下击穿电压值相差不大,极性效应不明显;开距大于7 mm,正极性击穿电压值大于负极性;合闸速度对合闸预击穿特性影响明显,合闸速度6.6 m/s的最大预击穿时间为1.18 ms,合闸速度4.7m/s的最大预击穿时间为2.21 ms,由此可知,提高合闸速度是控制预击穿时间的有效方法;针对126k V SF_6断路器冷态开断过程,充气压力为0.7和0.5 MPa时,分别在刚分时刻后0.5和1 ms内存在重击穿的可能,因此,针对容性小电流开断过程,应避免在此时间范围内熄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 高压断路器 介质恢复特性 击穿电压 极性效应 预击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_6高压断路器喷口中的湍流及其对介质恢复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关盛楠 王尔智 +2 位作者 刘海峰 李莉 曹云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31-35,共5页
在流体力学中,当流体遇到流路复杂的情况会产生湍流。断路器喷口的形状结构对吹弧气体中湍流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该文从宏观角度,选择不同的湍动模型,在改变喷口型面结构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湍流的产生及湍流对SF6高压断路... 在流体力学中,当流体遇到流路复杂的情况会产生湍流。断路器喷口的形状结构对吹弧气体中湍流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该文从宏观角度,选择不同的湍动模型,在改变喷口型面结构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湍流的产生及湍流对SF6高压断路器吹弧气体流动及介质恢复特性的影响。光滑喷口壁面吹弧气体的流动表现为层流;凸凹不平的喷口壁面吹弧气体的流动表现为湍流;对存在有湍流的不同喷口,湍流发展得越充分,越有利于控制超音速流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提高介质强度恢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 断路器 喷口 湍流 介质恢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砂对电磁斥力高速开断器介质恢复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袁志方 庄劲武 +2 位作者 王晨 陈搏 江壮贤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4-299,共6页
为提高电磁斥力高速开断器(HERI)的介质恢复性能,设计了石英砂灌装开断器的结构方案。搭建了包含电流回路、自然换流回路以及高压回路的介质恢复试验电路,在换流电流峰值为2.4 kA(上下波动范围<3%)、介质恢复时间为60μs、加载高压为... 为提高电磁斥力高速开断器(HERI)的介质恢复性能,设计了石英砂灌装开断器的结构方案。搭建了包含电流回路、自然换流回路以及高压回路的介质恢复试验电路,在换流电流峰值为2.4 kA(上下波动范围<3%)、介质恢复时间为60μs、加载高压为1.5 kV的电气参数条件下,完成了有、无石英砂2种方案的介质恢复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灌装石英砂后的HERI分断速度比未灌装石英砂时降低了21.2%;然而,由于灌装的石英砂可以冷却电极,且增加了开断器腔体内的压力,因此其介质恢复强度不降反升,说明灌装石英砂的HERI方案具有更好的介质恢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斥力高速开断器 介质恢复特性 石英砂 自然换流 高速摄像 分断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_6断路器空载介质恢复特性数值模拟中的耦合计算方法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连鹏 王尔智 +2 位作者 刘海峰 关盛楠 曹云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64,共6页
SF6高压断路器空载下介质恢复特性的数值模拟取决于液压操动机构的输出动力特性、开断过程中灭弧室内气流场的分布以及电场总分布。传统方法对介质恢复特性的数值模拟是先分别对上述三部分进行数值计算,然后根据三部分的数值计算结果计... SF6高压断路器空载下介质恢复特性的数值模拟取决于液压操动机构的输出动力特性、开断过程中灭弧室内气流场的分布以及电场总分布。传统方法对介质恢复特性的数值模拟是先分别对上述三部分进行数值计算,然后根据三部分的数值计算结果计算介质恢复特性。本文以介质强度的计算为纽带,将三者联系起来,首先建立了对介质恢复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的耦合方程,然后在液压机构操动力的驱动下,对每一行程步距通过耦合方程,计算每一步距下的液压操动机构的输出特性、灭弧室内气流场与电场的分布及介质恢复强度,最后求得全行程下的介质强度恢复特性。通过空载开断过电压的校核,证明所求得的介质恢复特性满足对该断路器空载开断能力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断路器 液压操动机构 介质恢复特性 开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断速度对电磁斥力高速开断器介质恢复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袁志方 庄劲武 +2 位作者 陈倩 江壮贤 陈搏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0-146,共7页
为了提高电磁斥力高速开断器的介质恢复特性,在建立电磁斥力高速开断器斥力仿真模型的基础上,优化了外部驱动电路的电气参数,获取了可以将开断速度提升至37.2 m/s的参数方案,这个速度与爆炸辅助开断速度相当。设计了包含电流回路、强迫... 为了提高电磁斥力高速开断器的介质恢复特性,在建立电磁斥力高速开断器斥力仿真模型的基础上,优化了外部驱动电路的电气参数,获取了可以将开断速度提升至37.2 m/s的参数方案,这个速度与爆炸辅助开断速度相当。设计了包含电流回路、强迫换流回路以及高压回路的强迫换流型介质恢复试验电路,完成了21.6、37.2 m/s这2种开断速度条件下的介质恢复性能分析试验,并将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另外,对介质恢复过程进行了高速摄像。试验示波图和照片说明,所提电磁斥力高速开断器斥力仿真模型是正确的,提升开断速度可以有效优化电磁斥力高速开断器的介质恢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斥力高速开断器 介质恢复特性 开断速度 高速摄像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式涡流喷口气流运动及高压SF_6断路器介质恢复特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晓明 李俐莹 +1 位作者 冷雪 赵海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36-1942,共7页
为提高高压SF6断路器中介质恢复和开断能力,提出了涡流冷却气吹技术。在高压SF6断路器中构造新型轴流式涡流喷口结构,使气体在开断过程中动能径向交换,形成沿径向温度梯度,实现高压气流能量分离。以550 k V SF6断路器为例,采用有限体积... 为提高高压SF6断路器中介质恢复和开断能力,提出了涡流冷却气吹技术。在高压SF6断路器中构造新型轴流式涡流喷口结构,使气体在开断过程中动能径向交换,形成沿径向温度梯度,实现高压气流能量分离。以550 k V SF6断路器为例,采用有限体积法,建立3维气流场物理数学模型,研究了容性小电流开断下,喷口上游构造的"X"形导流片对灭弧室内气流参数的影响。并基于流注理论,对有、无导流片结构的断路器介质恢复特性进行数值计算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导流片结构改变流体运动形态,形成大旋转曲率强旋流动,有效实现能量分离,且能延长气流滞留时间,提高气流利用效率;新型轴流式喷口结构具有更高的介质强度恢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分离 喷口 介质恢复特性 高压SF6断路器 涡流 开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_6断路器空载介质恢复特性数值模拟中的并行计算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尔智 刘海峰 +2 位作者 关盛楠 王连鹏 曹云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1-77,共7页
喷口优化设计目标函数的首取应是介质恢复特性。在喷口优化设计这一逆问题求解中,涉及到机构动力学,气流场和电场的大量计算,耗时巨大成为喷口优化的瓶颈问题,解决此问题须研究一些有效措施。本文给出了两种措施:其一是在介质恢复特性... 喷口优化设计目标函数的首取应是介质恢复特性。在喷口优化设计这一逆问题求解中,涉及到机构动力学,气流场和电场的大量计算,耗时巨大成为喷口优化的瓶颈问题,解决此问题须研究一些有效措施。本文给出了两种措施:其一是在介质恢复特性的数值模拟上采用机构动力学、气流场、电场的耦合计算;其二是在耦合数值模拟中采用并行计算技术。在并行计算的研究中,构建了以两台和三台计算机构成的并行机群系统,根据对SF6高压断路器介质恢复特性数值模拟所涉及的数值计算性质,研究了并行计算的环境问题、数据通信问题、网格剖分对并行计算的影响等问题;负载匹配及平衡与不平衡负载对计算效率的影响等问题。研究结果给出了对SF6断路器空载开断下介质恢复特性的全自动实时的数值模拟方法,为在开展喷口优化设计中采用并行计算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断路器 介质恢复特性 并行计算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空与SF6气体串联间隙的新型高压直流断路器介质恢复特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程显 杨培远 +2 位作者 葛国伟 吴启亮 李泰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393-2402,共10页
为研究不同间隙串联用于高压直流开断的介质恢复特性,分析了基于真空与SF6气体串联间隙的新型高压直流断路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得到其分压措施和'电压零休'创造方式。然后分别从固有和实际两方面研究了直流开断时真空与SF6气体串... 为研究不同间隙串联用于高压直流开断的介质恢复特性,分析了基于真空与SF6气体串联间隙的新型高压直流断路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得到其分压措施和'电压零休'创造方式。然后分别从固有和实际两方面研究了直流开断时真空与SF6气体串联间隙的介质恢复特性,采用60 k V/8μs的高压脉冲源测试其固有介质恢复特性,系统研究了不同开距/不同电流下降率时真空间隙与SF6气体间隙固有介质恢复特性,并基于试验结果理论推导了新型高压直流断路器理想介质恢复强度;通过搭建新型高压直流断路器试验样机进行了开断测试,研究了有/无'电压零休'、有/无分压措施对实际介质恢复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真空与SF6气体间隙分别为5~7 mm和25~45 mm开距时介质恢复时间分别为20μs和200μs,最终的介质恢复强度(即介质的击穿电压)可达40 kV和60 kV,可推导得出'电压零休'时间为100μs时真空与SF6气体串联间隙理想介质恢复强度可达80 kV。实际直流开断验证了'电压零休'方式和分压措施可以实现真空与SF6气体串联间隙协同开断,为新型高压直流断路器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间隙 SF6气体间隙 高压直流断路器 电压零休 介质恢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压零休”的机械式直流断路器介质恢复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显 吴启亮 +1 位作者 冯元浩 葛国伟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16,24,共8页
机械式直流断路器是高压直流开断的主要方向之一,为提升以真空开关为主开关的机械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的开断性能,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零休"原理的新型机械式直流断路器拓扑结构,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初步得到了续流支路可以为... 机械式直流断路器是高压直流开断的主要方向之一,为提升以真空开关为主开关的机械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的开断性能,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零休"原理的新型机械式直流断路器拓扑结构,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初步得到了续流支路可以为主开关创造"电压零休"时间。搭建了基于真空开关的新型机械式直流断路器的仿真模型,分析了"电压零休"受反向电流支路等参数影响规律。通过真空开关固有介质恢复特性测试得到真空开关介质恢复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续流支路可以为主开关创造0~359μs的"电压零休"时间,而固有介质恢复特性数据表明在"电压零休"时间为20~30μs以上时,真空间隙的介质恢复强度得以完全恢复。通过传统与新型机械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的试验对比,验证了电压零休原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新型机械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的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式直流断路器 介质恢复特性 真空开关 续流支路 电压零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B类感应电流快速释放装置冷态介质恢复特性计算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振祥 徐建源 +4 位作者 谭盛武 孙英杰 林莘 张佳 赵旭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42-247,共6页
针对超B类感应电流快速释放装置开断过程冷态介质恢复特性进行数值计算及分析。计算开断过程中气室内电场强度和SF6介质密度,依据流注理论,得到触头间临界击穿电压曲线,通过介质临界击穿电压与瞬态恢复电压(TRV)的对比,验证是否满足该... 针对超B类感应电流快速释放装置开断过程冷态介质恢复特性进行数值计算及分析。计算开断过程中气室内电场强度和SF6介质密度,依据流注理论,得到触头间临界击穿电压曲线,通过介质临界击穿电压与瞬态恢复电压(TRV)的对比,验证是否满足该快速释放装置冷态开断能力的要求。计算结果表明:动触头到达分闸点之后,气室内SF6介质密度基本保持不变,维持在27 kg/m3左右,而场强随开距的变化较明显,因此,电恢复过程是影响介质恢复特性的主要因素;超B类感应电流快速释放装置在冷态开断过程中,开距小于25 mm时临界击穿电压值小于TRV值,说明在此开距范围内,重击穿的可能性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B类感应电流快速释放装置 介质恢复特性 气流场 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口型面及尺寸对SF_6高压断路器介质强度恢复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关盛楠 王尔智 +2 位作者 刘海峰 王连鹏 李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1,共6页
SF6高压断路器的喷口对断路器开断过程中吹弧气体的流动特性起着控制作用,从而成为灭弧室的心脏。该文以252kVSF6断路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改变喷口喉部下游仰角、长度对灭弧室吹弧气体流动特性、介质强度恢复特性的影响;应用激波理论和... SF6高压断路器的喷口对断路器开断过程中吹弧气体的流动特性起着控制作用,从而成为灭弧室的心脏。该文以252kVSF6断路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改变喷口喉部下游仰角、长度对灭弧室吹弧气体流动特性、介质强度恢复特性的影响;应用激波理论和拉伐尔喷口中流速与截面比的关系,研究了局部"放-收"型面及2段型面对吹弧气体的控制作用及对介质强度恢复速度的影响;比较了在不同的喷口尺寸及型面下介质强度的恢复速度,得出喷口下游的型面对开断过程中介质强度恢复速度影响显著的结论。这对SF6高压断路器喷口的优化设计及灭弧室小型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断路器 喷口 激波 介质强度恢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断口真空断路器的动态介质恢复协同特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葛国伟 张众 +2 位作者 程显 廖敏夫 邹积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963-2969,共7页
多断口真空断路器的串联断口间动态介质恢复协同作用对其弧后特性、开断能力有影响。为此搭建了双断口真空断路器试验样机,进行了合成回路试验,旨在得到双断口真空断路器的动态介质恢复协同特性。研究了不同间隙、不同触头结构、不同均... 多断口真空断路器的串联断口间动态介质恢复协同作用对其弧后特性、开断能力有影响。为此搭建了双断口真空断路器试验样机,进行了合成回路试验,旨在得到双断口真空断路器的动态介质恢复协同特性。研究了不同间隙、不同触头结构、不同均压电容对动双断口真空断路器开断能力的影响,得到了不同组合方式下的开断增益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双断口真空断路器最佳的组合方式是横纵组合方式且横磁触头在高压侧,这是由于这种组合电压分布更加均匀,由于真空间隙的变化影响电压分布特性,进而得到横纵组合方式最佳的间隙配合特性。通过试验得到了不同触头结构灭弧室的组合均压电容大小对开断能力的影响,均压电容选取在500~2 000 p F为宜,且两个纵向磁场触头结构组合在同期动作下开断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断口真空断路器 动态介质恢复协同特性 开断特性 电压分布 弧后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SF_6断路器介质绝缘强度恢复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林莘 王飞鸣 +5 位作者 冯凯 隋玉秋 钟建英 徐建源 夏亚龙 庚振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6118-6125,共8页
高压SF_6断路器弧后介质恢复特性机理研究是断路器设计制造的基础性科学问题,对断路器开断、压气、绝缘等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该文基于库伦碰撞能量平衡方程与双温度电离平衡方程建立介质绝缘强度恢复数学模型,充分考虑双温度条件下电子... 高压SF_6断路器弧后介质恢复特性机理研究是断路器设计制造的基础性科学问题,对断路器开断、压气、绝缘等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该文基于库伦碰撞能量平衡方程与双温度电离平衡方程建立介质绝缘强度恢复数学模型,充分考虑双温度条件下电子与重粒子间的能量传递数学关系,动态表征带电粒子的电离与附着过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求解,给出不同电场、压强下的电子温度和密度变化曲线,求解不同工况下的击穿场强值。针对126kV SF6断路器数值计算介质恢复过程中的粒子变化与击穿电压值,分析断路器压气过程对介质恢复过程的影响,给出开断速度对介质恢复机理的作用规律。搭建断路器空载介质恢复特性动态击穿过程试验电路,测量开断过程不同开距下的击穿电压值。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该文提出的介质恢复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近,流注理论计算结果要大于试验结果。充分分析开断速度对断路器开断介质恢复特性的影响可以看出,开断速度选择9.62m/s符合断路器开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断路器 SF6 介质恢复特性 多物理场耦合 击穿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开断器的10kV/10kA介质恢复试验系统关键技术 被引量:9
16
作者 袁志方 庄劲武 +2 位作者 王晨 陈搏 江壮贤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8-173,共6页
设计了包含电流回路、自然换流回路以及高电压回路的10 kV/10 kA试验系统,用于高速开断器的介质恢复试验。分析得出了高速开断器对于试验系统提出的需求:为试品制造人工电流过零点,且在所要求的介质恢复时间内一直维持电流过零点;电压... 设计了包含电流回路、自然换流回路以及高电压回路的10 kV/10 kA试验系统,用于高速开断器的介质恢复试验。分析得出了高速开断器对于试验系统提出的需求:为试品制造人工电流过零点,且在所要求的介质恢复时间内一直维持电流过零点;电压源需要模拟灭弧熔断器的弧压;介质恢复开始后,经过指定的延时后再投入电压源。分析了电流回路的电气参数,确定了参数选取方案;提出了自然换流回路中避雷器的选型依据;总结了串联二极管组件的反向截止规律,进行了高电压回路点火球隙的性能试验。系统调试结果证实了该介质恢复试验系统具备了完成额定10 kV/10 kA高速开断器介质恢复试验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开断器 自然换流 介质恢复特性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SF_6断路器非平衡态等离子体电弧的熄弧特性 被引量:31
17
作者 王飞鸣 林莘 徐建源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73-3084,共12页
SF6高压断路器开断过程是结合电弧特性、压气特性、气流特性、电磁特性、温度特性、介质恢复特性等的多物理动态过程。为避免其熄弧重燃,考虑电弧能量对等离子体内电子温度和重粒子温度的动态作用的情况下,建立了SF6气体电弧等离子体非... SF6高压断路器开断过程是结合电弧特性、压气特性、气流特性、电磁特性、温度特性、介质恢复特性等的多物理动态过程。为避免其熄弧重燃,考虑电弧能量对等离子体内电子温度和重粒子温度的动态作用的情况下,建立了SF6气体电弧等离子体非平衡态双温度电弧数学模型。计算得出了等离子体中各粒子密度随电子和重粒子温度变化曲线,带电粒子密度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趋势,以及非平衡态等离子体电导率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通过126 kV断路器负载开断过程压气特性和气流特性计算,得到了熄弧过程中灭弧室内的压强、温度和密度分布。考虑空间电荷对灭弧室内电场分布的影响,计算了气流运动过程中的电场分布,计算了熄弧过程中介质恢复特性分布,分析了电弧等离子体熄灭动态过程中微观参数的变化情况。计算表明:1 600 A燃弧2 ms小电流电弧开断弧后0.2 ms内介质恢复平均速度为175 kV/ms,明显快于电压恢复速度37.7 kV/ms;开断速度对不同燃弧时间下的介质恢复特性有直接的影响,燃弧时间越短越容易发生重燃弧现象;燃弧时间<2 ms时,开断速度为11 m/s的击穿裕度值较大,可以保证弧后不会发生重燃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 高压断路器 非平衡态等离子体 空间电荷 耦合计算 介质恢复特性 SF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灭弧室气压特性对半自能式SF_6断路器分闸速度的优化 被引量:13
18
作者 金立军 董骁 +2 位作者 闫书佳 李水清 陈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6-781,共6页
断路器开断过程中的气缸气压会影响对电弧的吹弧效应和过零后介质特性的恢复,因此是影响断路器开断性能的重要参数。为此,以半自能式550kV SF6断路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分闸速度对气缸气压的影响。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流体力学为基本原理... 断路器开断过程中的气缸气压会影响对电弧的吹弧效应和过零后介质特性的恢复,因此是影响断路器开断性能的重要参数。为此,以半自能式550kV SF6断路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分闸速度对气缸气压的影响。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流体力学为基本原理,建立了计算灭弧室气压特性的数学模型。根据模型计算了最大分闸速度分别为8.0m/s、9.0m/s和9.7m/s时开断定开距短路电流时的灭弧室气压特性,并根据计算结果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分闸速度下灭弧室的吹弧效应和过零后介质恢复特性,据此分析了断路器的开断性能,提出该550kV半自能式SF6高压断路器最大分闸速度的最优值为9.0m/s。通过仿真断路器开断过程验证了这一结论,为设定半自能式断路器的分闸速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自能式SF6断路器 最大分闸速度 气压特性 吹弧效应 介质恢复特性 开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电容器组专用断路器开断特性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隋玉秋 李学斌 +3 位作者 赵义松 王飞鸣 程远 韩洪刚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41,46,共9页
特高压电容器组专用断路器不但要满足短路大电流的开断要求,而且要保证额定小电流开断后不发生重击穿。文中比较分析不同灭弧室结构的绝缘性能和冷态介质恢复特性,确定最佳的灭弧室结构。计算额定1.6 k A小电流短燃弧和短路40 k A大电... 特高压电容器组专用断路器不但要满足短路大电流的开断要求,而且要保证额定小电流开断后不发生重击穿。文中比较分析不同灭弧室结构的绝缘性能和冷态介质恢复特性,确定最佳的灭弧室结构。计算额定1.6 k A小电流短燃弧和短路40 k A大电流开断特性,搭建试验回路,测量不同开距下的击穿电压值。结果表明:灭弧室内引弧环结构增大弧触头间的电场值,降低冷态开断介质恢复速度和击穿裕度;屏蔽罩结构对大喷口打开后的弧触头间电场分布具有屏蔽作用;小电流电弧燃弧时间越短,击穿裕度值越小,尽量避免燃弧时间小于0.5 ms,保证弧后具有较大的击穿裕度。预测开断短路电流的最短燃弧时间为15 ms,断路器对开断短路长燃弧的稳定性较高,介质恢复速度较快。文中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由于试验击穿点存在分散性,在刚分时刻后0.5 ms内存在重击穿的可能,分闸过程应避免在此时间范围内熄弧,保证燃弧时间大于0.5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SF6 断路器 开断特性 介质恢复特性 动态击穿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流流路对高压SF_6断路器介质强度混沌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冷雪 刘晓明 +2 位作者 曹云东 韩颖 王尔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2-168,共7页
高压SF6断路器的开断性能主要取决于灭弧室内的介质恢复能力。开断过程中,气流在可变流路中呈跨音速流动,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湍流与激波,气流参数变化存在混沌特征,且灭弧室内部各气流参数在毫秒级时间与毫米级空间内气流运动行为复杂多... 高压SF6断路器的开断性能主要取决于灭弧室内的介质恢复能力。开断过程中,气流在可变流路中呈跨音速流动,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湍流与激波,气流参数变化存在混沌特征,且灭弧室内部各气流参数在毫秒级时间与毫米级空间内气流运动行为复杂多变。采用有限体积法对550k V单断口高压SF6断路器开断容性小电流情况下的气流场进行数值求解,通过改变喷口长度及型面可调控气流流路,改变气流参数时空行为;采用有限元法得到灭弧室内电场分析;基于流注理论得到不同喷口结构下灭弧室内的介质恢复特性。由于断路器开断过程中介质强度恢复存在混沌,影响断路器的开断性能,通过改变喷口气流流路可以有效调控断路器内气流参数的混沌特性,以增强介质恢复能力,提高开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断路器 混沌 介质恢复特性 喷口 相空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