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质密度反演偏导矩阵的精确计算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福平 孟宪军 +3 位作者 王玉梅 孔庆丰 慎国强 杨长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89-2195,共7页
实现反演偏导矩阵的计算是基于导数最优化反演方法的关键,然而目前的地震反演几乎都是基于Zoeppritz方程近似实现的,使计算精度和适应范围受到限制.本文利用Zoeppritz方程建立了反射系数对地层介质密度比偏导方程,导出了Zoeppritz方程... 实现反演偏导矩阵的计算是基于导数最优化反演方法的关键,然而目前的地震反演几乎都是基于Zoeppritz方程近似实现的,使计算精度和适应范围受到限制.本文利用Zoeppritz方程建立了反射系数对地层介质密度比偏导方程,导出了Zoeppritz方程矩阵元对介质密度比的导数.通过求解偏导方程获得了反射系数对介质密度比偏导数的精确计算(考虑了速度中含介质密度的问题).利用数值算例分析了反射系数对介质密度比偏导数的变化特点.本文采用直接解法求解偏导矩阵方程组,获得了快的计算速度和高的计算精度,为实现地层介质密度反演(包括大角度反演)提供了偏导矩阵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导矩阵 ZOEPPRITZ方程 介质密度反演 介质密度比 大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低介质密度)下燃油喷雾与燃烧特性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振明 刘楠 +2 位作者 欧阳光耀 周磊 聂涛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4-321,共8页
通过可视化喷雾与燃烧试验台,研究了不同海拔、低介质密度条件下燃油的喷雾和燃烧特性,并分析了各介质密度条件下不同喷射压力对燃油喷雾和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不同海拔的发动机在高、中、低3个转速工况的缸内热力边界条件下... 通过可视化喷雾与燃烧试验台,研究了不同海拔、低介质密度条件下燃油的喷雾和燃烧特性,并分析了各介质密度条件下不同喷射压力对燃油喷雾和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不同海拔的发动机在高、中、低3个转速工况的缸内热力边界条件下喷雾的发展过程中,液相贯穿距先增加然后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数值,随模拟海拔高度增加,最大喷雾液相贯穿距明显增加,海拔3,000,m以上出现撞壁现象,喷雾锥角有小幅度减小,卷吸空气体积明显增大,但燃空当量比增加;海拔从0,m升高到4,500,m,着火滞燃期增加了0.2,ms,着火位置开始远离喷嘴,燃烧重心逐渐靠近壁面区域;在相同的喷孔直径下,随喷射压力升高,油束液相达到准稳态时刻提前,最大液相贯穿距基本不变,喷雾锥角略微增加,喷雾体燃空当量比减小且在高海拔变化明显,燃烧过程的滞燃期变化不大,着火位置后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密度 燃油喷雾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密度对液固流化床粗煤泥分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旭波 郭永华 +3 位作者 张文军 胡卫新 史冰森 王见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7-120,112,共5页
针对工业上液固流化床粗煤泥分选机有效分选粒级窄,对难选煤分选效率低的缺点,开展了介质密度对液固流化床分选效果的影响研究,提出将液固流化床上升清水流改为重介质流。分别在2种上升流流量条件下对3~0.25 mm粗煤泥进行不同上升流流... 针对工业上液固流化床粗煤泥分选机有效分选粒级窄,对难选煤分选效率低的缺点,开展了介质密度对液固流化床分选效果的影响研究,提出将液固流化床上升清水流改为重介质流。分别在2种上升流流量条件下对3~0.25 mm粗煤泥进行不同上升流流速的液固流化床粗煤泥分选试验。结果表明,液固流化床分选机采用重介质流分选时可将粗煤泥有效分选粒度范围拓宽至3~0.25mm,可能偏差控制在0.05~0.10 g/cm3,在较高上升流流速下精煤灰分可降至9.85%,当要求精煤灰分不大于11%时,精煤产率提高1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煤泥分选 液固流化床 介质密度 干扰沉降等沉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满都拉—广西凭祥超长剖面地壳介质密度分布及深部结构特征探榷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谦身 滕吉文 +4 位作者 张永谦 陈石 文武 皮娇龙 马学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681-4698,共18页
通过对跨越内蒙构造带、阴山造山带、华北克拉通、秦岭造山带、扬子克拉通和华南陆内造山区等几大地质构造单元即北起内蒙满都拉、向南经陕西、越秦岭、过重庆、穿贵州、直抵南端广西凭祥全长2280km超长重力探测剖面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通过对跨越内蒙构造带、阴山造山带、华北克拉通、秦岭造山带、扬子克拉通和华南陆内造山区等几大地质构造单元即北起内蒙满都拉、向南经陕西、越秦岭、过重庆、穿贵州、直抵南端广西凭祥全长2280km超长重力探测剖面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构建了沿剖面的二维地壳密度结构模型,并详细分析了沿剖面壳内各界面与Moho界面展布的深部结构和构造特征,构划出了沿剖面主要深部断裂分布,研究分析了剖面辖区跨越的克拉通、造山带、盆山耦合带等各个不同构造单元的重力异常场、地壳密度结构、界面起伏及断裂构造分布的特征与差异.着重探讨了各构造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等整体的系统关连性.以期能对深化认识该剖面跨越地区的特异地壳结构、各构造单元的界域与关连、以及全剖面的大陆动力学研究等,提供相关重力场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满都拉 广西凭祥 重力场 地壳介质密度分布 地壳深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研磨介质球对机械研磨电镀铜镀层耐蚀性能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方华 李晔 +1 位作者 郭方松 姜赫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3-148,共6页
目的利用垂直冲击电镀装置制备机械研磨电镀铜镀层。方法在普通酸性镀铜液中分别加入玻璃球、铜球、铅球,在垂直冲击电镀装置振幅为4 mm、频率为12 Hz的情况下制备30μm的铜镀层,利用电子扫描电镜(SEM)观察镀层表面微观形貌,研究不同... 目的利用垂直冲击电镀装置制备机械研磨电镀铜镀层。方法在普通酸性镀铜液中分别加入玻璃球、铜球、铅球,在垂直冲击电镀装置振幅为4 mm、频率为12 Hz的情况下制备30μm的铜镀层,利用电子扫描电镜(SEM)观察镀层表面微观形貌,研究不同密度研磨介质球对镀层晶胞大小的影响;利用恒电位仪测量机械研磨电镀过程中的阴极极化程度,研究机械研磨电镀晶胞细化机制;利用失重法测试镀层在3.5%(质量分数)的Na Cl溶液中的腐蚀速度,研究介质球密度与铜镀层腐蚀速度之间的关系;利用电化学测试技术验证介质球密度与铜镀层腐蚀速度之间关系的一致性。结果与普通铜镀层相比,机械研磨铜镀层晶胞细小,耐蚀性较好;铅球机械研磨铜镀层晶胞最小,耐蚀性最好;铜球机械研磨铜镀层晶胞次之,耐蚀性次之;玻璃球机械研磨铜镀层晶胞最大,耐蚀性最差。结论介质球密度为(2-12.3)×103 kg/m3时,随着介质球密度的增大,铜镀层晶胞减小,耐蚀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研磨 铜镀层 介质密度 晶胞细化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控制的重介选煤介质密度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云霄 马小平 王伟波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24,共4页
针对某选煤厂原有的重介选煤系统介质密度控制以人工控制为主,从而影响控制效果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介质密度控制系统。该系统在原系统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套新的PLC和监控软件。新的PLC从原系统中的PLC中读取现场的所有数据,... 针对某选煤厂原有的重介选煤系统介质密度控制以人工控制为主,从而影响控制效果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介质密度控制系统。该系统在原系统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套新的PLC和监控软件。新的PLC从原系统中的PLC中读取现场的所有数据,并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将控制参数输入到原系统的PLC中,从而有效控制合格介质桶的出口密度。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控制效果良好,且控制方法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介选煤 介质密度 介质 模糊控制 控制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重介质悬浮液的密度和液位的控制 被引量:7
7
作者 胡娟 王振翀 王福忠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8-91,共4页
针对在重介质选煤过程中存在着时变、非线性和强耦合的控制环节,传统的控制策略并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控制的问题,采用了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建立了重介质选煤过程的控制模型,该模型主要由模糊神经控制器控制主选分流执行阀和加介分流... 针对在重介质选煤过程中存在着时变、非线性和强耦合的控制环节,传统的控制策略并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控制的问题,采用了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建立了重介质选煤过程的控制模型,该模型主要由模糊神经控制器控制主选分流执行阀和加介分流执行阀和清水阀来完成重介质选煤控制,对该控制策略进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重介质悬浮液密度和合格介质桶的液位的控制,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策略精度高,响应速度较快,可满足生产工艺的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选煤 模糊神经网络 介质悬浮液密度 合格介质桶液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介质密度调节自适应神经元控制器 被引量:5
8
作者 司书巍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共3页
文章针对选煤厂重介质密度的自动调节系统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神经元控制器。仿真比较显示 :神经元控制器的参数通过自适应不断调整 ,可以达到比PID更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 选煤厂 介质密度 自动调节 神经元控制器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时变微重力方法研究呼图壁储气库地下介质密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代芹 玄松柏 +4 位作者 陈石 艾力夏提·玉山 李杰 王晓强 李瑞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4-427,共14页
文中利用呼图壁地下储气库7期流动重力资料,采用经典平差整体计算,得到研究区域内各监测点的相对重力变化量,结合储气库注采压力的相关数据,获取该区域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与注采压力之间的响应关系图像,最后以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地表观测... 文中利用呼图壁地下储气库7期流动重力资料,采用经典平差整体计算,得到研究区域内各监测点的相对重力变化量,结合储气库注采压力的相关数据,获取该区域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与注采压力之间的响应关系图像,最后以呼图壁地下储气库地表观测的重力场动态变化数据为基础,采用地下密度变化异常体空间分布的紧凑重力反演算法模拟计算呼图壁储气库地下物质的密度时序变化及库体的形态构造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根据不同时期地下储气库注采变化量的差异,模拟计算得到呼图壁储气库地下密度变化的最佳深度约为3500m,其地下物质介质密度变化的最大值约为±0.7kg/m^(3)。不同时期的密度变化图像也可清晰地反映出该储气库内部的构造结构呈NW-SE走向,且库体内构造形态结构分布与呼图壁储气库地质构造的分布特征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图壁储气库 时变微重力 介质密度 注采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压给料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密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齐正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4-126,130,共4页
针对现有两产品重介旋流器实际分选密度和循环介质密度之间的密度差异较小的问题,利用半工业性装置,开展了分选密度影响因素的系统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结构、悬浮液性质、加重质粒度、旋流器入料压力等因素进行优化,可将有压给料两产... 针对现有两产品重介旋流器实际分选密度和循环介质密度之间的密度差异较小的问题,利用半工业性装置,开展了分选密度影响因素的系统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结构、悬浮液性质、加重质粒度、旋流器入料压力等因素进行优化,可将有压给料两产品重介旋流器的实际分选密度与循环介质的密度差可扩大到0.35g/cm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压给料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 分选密度 循环介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前馈补偿的选煤厂燃煤炉重介质分选智能控制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军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77-582,共6页
燃煤炉选煤重介分选过程中,采集到的煤泥浆含量、磁物质含量等数据可能存在误差,无法准确捕捉到煤炭的关键特征,导致重介分选过程无法克服意外扰动,控制只能采用反馈形式,控制效果较差。为此,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前馈补偿的选煤厂燃煤... 燃煤炉选煤重介分选过程中,采集到的煤泥浆含量、磁物质含量等数据可能存在误差,无法准确捕捉到煤炭的关键特征,导致重介分选过程无法克服意外扰动,控制只能采用反馈形式,控制效果较差。为此,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前馈补偿的选煤厂燃煤炉重介质分选智能控制技术。通过仪器实时采集选煤工艺介质中的煤泥浆含量、重介质密度和磁物质含量等分选参数。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识别评价煤泥滤饼含水比例,作为重介分选智能控制依据;基于历史数据和煤泥饼含水量数据,设计前馈补偿方法。通过补偿精煤灰分分选中的扰动,得到精煤灰分的分选模型,估算出合理的分选参数数值。将通过仪器采集的含量参数作为前馈输入特征,根据实时监测和估算出的分选参数数值,对输出期望数值进行动态调整。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对燃煤炉选煤重介分选过程智能控制效果好,煤泥含水量波动较小,能保证选煤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补偿 卷积神经网络 燃煤炉 选煤重介分选 介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密度反演及地层孔隙度估计 被引量:26
12
作者 石玉梅 姚逢昌 +1 位作者 孙虎生 齐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7-204,共8页
地层密度直接与孔隙度、孔隙流体类型、饱和度和骨架矿物成分有关.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讨论了油气藏储层物性参数变化引起的密度变化及密度变化对地震波速度、阻抗和振幅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完全纵波方程的全波形地震密度反演和孔隙... 地层密度直接与孔隙度、孔隙流体类型、饱和度和骨架矿物成分有关.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讨论了油气藏储层物性参数变化引起的密度变化及密度变化对地震波速度、阻抗和振幅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完全纵波方程的全波形地震密度反演和孔隙度估计方法,克服了常规地震密度反演对地震数据更多处理引起的信号畸变,提高了地震密度反演和地层孔隙度估计的精度.该方法采用波场导数的时间积分和多炮求和,对地震数据中的噪声具有比较强的压制作用.理论模型研究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对我国西部某气田实际数据处理、分析和反演,获得了地层密度和孔隙度,结果与测井基本吻合,证明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方法的有效性,从而为后续的有效储层预测和储量计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全波形反演 介质密度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oeppritz偏导方程精确解的地层密度多角度反演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福平 孟宪军 +2 位作者 王玉梅 慎国强 肖加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2-259,共8页
基于Zoeppritz方程对介质密度偏导数所建立的偏导方程的精确解,构造了多角度反演地层介质密度的反演方程,在偏导数求解过程中考虑了介质密度对波速度的影响因素,并由此实现了利用反射系数梯度精确解计算地层密度的多角度联合反演.通过... 基于Zoeppritz方程对介质密度偏导数所建立的偏导方程的精确解,构造了多角度反演地层介质密度的反演方程,在偏导数求解过程中考虑了介质密度对波速度的影响因素,并由此实现了利用反射系数梯度精确解计算地层密度的多角度联合反演.通过数值算例考察了计算方法,结果显示:反演方法对层状地层模型不论反射波是否存在相干现象均获得了较好的反演结果,反演迭代10次后计算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能够收敛到1%之内;随着反演角度的增加地层介质密度反演的精度逐步提高,反演具有自动校正能力,有快的计算速度.本方法克服了传统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基于Zoeppritz方程近似所遇到的困难,不受反演角度大小及反射界面对波反射强弱的限制,为地层介质密度的多角度包括大角度反演提供了一种新的快速有效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eppritz偏导方程 地层介质密度反演 反射系数梯度 大角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重介质选煤过程控制 被引量:16
14
作者 胡娟 王振翀 王福忠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6-119,共4页
针对重介质选煤过程存在的时变、非线性和强耦合等特征,采用模糊控制理论,建立了重介质选煤过程控制模型,该模型由模态识别器和3个模糊控制器组成,协同调节主选分流阀、加介阀和清水阀。侧重描述了模糊控制模型的结构原理、模态识别器... 针对重介质选煤过程存在的时变、非线性和强耦合等特征,采用模糊控制理论,建立了重介质选煤过程控制模型,该模型由模态识别器和3个模糊控制器组成,协同调节主选分流阀、加介阀和清水阀。侧重描述了模糊控制模型的结构原理、模态识别器和模糊控制的实现方法,并进行了工业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介质悬浮液密度和介质桶的液位,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其控制精度较高,响应速度较快,可满足生产工艺的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选煤 模糊控制算法 介质悬浮液密度 介质桶液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涡街流量计不同密度下流量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邢娟 张涛 齐利晓 《计量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5-468,共4页
利用正压法音速喷嘴气体流量标准装置,通过调节试验管道中介质的工作压力(0.23~0.5 MPa)来改变介质密度,分别在空气密度为2.774 kg/m^3、3.619 kg/m^3、4.782 kg/m^3、5.987 kg/m^3四种情况下对50mm口径涡街流量计的流量特性(仪表... 利用正压法音速喷嘴气体流量标准装置,通过调节试验管道中介质的工作压力(0.23~0.5 MPa)来改变介质密度,分别在空气密度为2.774 kg/m^3、3.619 kg/m^3、4.782 kg/m^3、5.987 kg/m^3四种情况下对50mm口径涡街流量计的流量特性(仪表系数、线性度、不确定度、流量下限)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下涡街流量计仪表系数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405%,验证了涡街流量计仪表系数几乎不受流体密度变化的影响;并发现涡街流量计的流量下限随着介质密度的增大而向下延伸,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涡街流量计 介质密度 工作压力 仪表系数 流量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在离散介质压力测量中误差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洪萍 卢博友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88-191,共4页
分析了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在测量离散介质压力时产生误差的原因,用试验的方法,建立了测量误差与介质分布密度间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 应变式压力传感器 离散介质 压力测量 误差 介质分布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弹性介质三参数同时反演
17
作者 宋海斌 马在田 张关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7,166,共8页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纵波激发、纵波和横波同时接收的两个或多个入射角平面波地震记录同时反演层状介质密度、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的有限带宽反演方法。该方法基于弹性波方程,因此能处理各种转换波和多次波。对有限带宽记录及合有噪声的数...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纵波激发、纵波和横波同时接收的两个或多个入射角平面波地震记录同时反演层状介质密度、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的有限带宽反演方法。该方法基于弹性波方程,因此能处理各种转换波和多次波。对有限带宽记录及合有噪声的数据试算表明;这一基于层剥离和优化思想的准特征带方法运算速度快、稳定性较好,并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弹性介质 平面波 有限带宽 介质密度 纵波速度 横波速度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功能梯度压电悬臂梁的解析解(英文)
18
作者 江爱民 丁皓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5-380,共6页
得到了用三个调和位移函数表达的材料特征值互不相同情况下平面压电介质通解,同时推导出压电平面有体力问题的特别解.然后,利用试凑法和叠加法研究了一系列压电梁问题解析解,包括:压电悬臂梁体力分别随z或x呈指数函数或多项式形式变化,... 得到了用三个调和位移函数表达的材料特征值互不相同情况下平面压电介质通解,同时推导出压电平面有体力问题的特别解.然后,利用试凑法和叠加法研究了一系列压电梁问题解析解,包括:压电悬臂梁体力分别随z或x呈指数函数或多项式形式变化,并通过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压电材料的不均匀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解 压电平面问题 密度功能梯度介质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介质选煤过程先进控制: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4
19
作者 张凌智 代伟 马小平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27,69,共8页
基于传统控制方法的重介质选煤过程自动控制存在能耗高、灰分含量波动大等问题,而先进控制能够改善过程动态性能,使系统运行接近最优状态。首先介绍了重介质选煤工艺流程,分析了重介质选煤过程的多时间尺度、多速率特性,并基于重介质选... 基于传统控制方法的重介质选煤过程自动控制存在能耗高、灰分含量波动大等问题,而先进控制能够改善过程动态性能,使系统运行接近最优状态。首先介绍了重介质选煤工艺流程,分析了重介质选煤过程的多时间尺度、多速率特性,并基于重介质选煤过程强非线性、多变量耦合、时变性、多干扰等因素,分析了重介质选煤过程先进控制在数学建模、运行指标跟踪控制、稳定性、关键参量精确感知等方面的难点;然后从重介质选煤过程建模、重介质悬浮液密度控制、精煤灰分控制等方面,综述了重介质选煤过程先进控制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重介质选煤过程先进控制未来的研究方向:基于大数据的重介质选煤可视化平台建设,面向重介质选煤过程的知识和数据混合驱动的智能优化与控制,产品质量与效率预测方法研究,重介质选煤虚拟实验平台搭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介质选煤过程 先进控制 智能化选煤 选煤过程建模 介质悬浮液密度控制 精煤灰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介质分选过程的多模型切换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超 戈勇 +2 位作者 高建兵 孙洪涛 张玉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31,共6页
目前重介质分选由于过程复杂、且生产过程干扰较大,具有强非线性等特点。因此,重介质分选过程的自适应控制成为生产提质增效的关键。针对重介质分选密度回路和重介质分选过程的非线性特点,提出了一种多模型切换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 目前重介质分选由于过程复杂、且生产过程干扰较大,具有强非线性等特点。因此,重介质分选过程的自适应控制成为生产提质增效的关键。针对重介质分选密度回路和重介质分选过程的非线性特点,提出了一种多模型切换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随机向量函数链接网络(RVFLN)估计系统未建模动态项,并设计了线性和非线性自适应控制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切换机制,使两种控制器切换作用,提高了系统控制性能,提升控制精度,进而增加选煤厂的经济效益。最后采用万利一矿选煤厂的实际运行数据对重介质分选密度回路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分选 自适应切换控制 介质悬浮液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