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仿生侵蚀介质对滚刀/大理岩滚动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杨康辉 吴志鑫 +3 位作者 苏叶茂 刘少锐 郑靖 周仲荣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7-126,共10页
目的对比去离子水和仿生侵蚀介质2种工况下,滚刀/大理岩摩擦副在不同法向载荷作用下的滚动摩擦磨损行为,阐明仿生侵蚀介质对大理岩破碎去除和滚刀磨损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为化学手段辅助提升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破岩效率提供参考。... 目的对比去离子水和仿生侵蚀介质2种工况下,滚刀/大理岩摩擦副在不同法向载荷作用下的滚动摩擦磨损行为,阐明仿生侵蚀介质对大理岩破碎去除和滚刀磨损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为化学手段辅助提升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破岩效率提供参考。方法表征自制仿生侵蚀介质对大理岩和H13钢滚刀的腐蚀性,基于自制滚压破岩模拟试验机研究滚刀/大理岩摩擦副的滚动摩擦磨损行为。结果仿生侵蚀介质对滚刀无明显腐蚀性,但会诱导大理岩表面产生次生裂隙和溶蚀孔,弱化岩石表面的力学性能。在法向载荷为45、75、105N时,相较于去离子水工况,在仿生侵蚀介质工况下大理岩的磨损体积分别提高了25.3%、9.3%、17.5%,滚刀破岩比能分别下降了28.3%、11.4%、20.0%。在法向载荷为45 N时,岩石表面的破坏形式主要为矿物颗粒破碎剥落。在法向载荷为75N时,岩石的去除量明显增大,表面形成了密实核。在法向载荷为105N时,岩石表面发生显著开裂和去除现象。结论仿生侵蚀介质能促进大理岩的破碎和去除,降低滚刀磨损和破岩比能。仿生侵蚀介质的作用受到岩石破坏形式的影响,在法向载荷较低时,岩石表面破坏形式以矿物颗粒剥落和密实核形成为主,仿生侵蚀介质仅作用于岩石表层,其效果有限;在法向载荷较高时,岩石表面会产生裂纹和开裂,有利于仿生侵蚀介质向岩石内部的渗透,刀具的破岩效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滚刀 大理岩 仿生侵蚀介质 滚动 法向载荷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流动性对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虞爱平 程梓宸 +3 位作者 李正康 李秀鑫 刘咏琪 陈宣东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238-3245,共8页
为探明海水流动对氯离子在混凝土中传输行为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通过配制5倍浓度人工海水模拟真实海洋环境,设置流速为0(静止)、0.21和0.42 m/s三种侵蚀工况,结合氯离子浓度测定与XRD、SEM、压汞法(MIP)等微观测试方法开展系统研究。结果... 为探明海水流动对氯离子在混凝土中传输行为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通过配制5倍浓度人工海水模拟真实海洋环境,设置流速为0(静止)、0.21和0.42 m/s三种侵蚀工况,结合氯离子浓度测定与XRD、SEM、压汞法(MIP)等微观测试方法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海水流动性在早期显著增强了氯离子在混凝土表面的吸附作用,但随着侵蚀时间的增加,这种促进效果逐渐减弱。0.21和0.42 m/s工况下的表面氯离子浓度均显著高于静止工况。此外,长期侵蚀(180 d)后,流动工况与静止工况的氯离子浓度差异逐渐减小,表明海水流动性对氯离子在混凝土内部的扩散行为影响有限。微观机理分析表明,在侵蚀过程中钙矾石和Friedel盐生成,但未观察到钙矾石结晶引起的微裂纹,说明硫酸根离子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作用较弱。此外,MIP测试显示三种工况的孔径分布相近,进一步证实海水流动性对混凝土内部反应机制的影响较小。本研究揭示了海水流动环境下氯离子的传输特征及时变规律,为海洋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与寿命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耐久性 海水流动 介质侵蚀 氯离子侵蚀 硫酸盐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区回归水中氯离子对混凝土建筑物的侵蚀机理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存东 樊建领 侯慧敏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4-26,共3页
经对我国西部高扬程灌区混凝土建筑物的侵蚀破坏的原因分析,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分析深入探究了灌区灌溉回归水中氯离子对建筑物的破坏机理,并提出了建筑物在高矿化度地下水侵蚀环境下预防氯离子侵蚀破坏的工程措施。
关键词 混凝土建筑物 破坏机理 侵蚀介质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水灌溉工程混凝土建筑物的侵蚀及修复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存东 侯慧敏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4-77,共4页
通过对甘肃景泰川和宁夏固海工程等提灌工程混凝土建筑物受高矿化度地下水侵蚀破坏的原因分析,按照减少侵蚀介质和提高混凝土抗侵蚀性的思路,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的提水灌溉工程混凝土建筑物的修复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关键词 地下水侵蚀介质 混凝土抗侵蚀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侵蚀混凝土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牛建刚 刘威亨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7-150,168,共5页
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酸性物质大量排放到大气中,酸雨区逐渐扩大,酸雨酸性也逐渐增强。此外,酸雨对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大的危害,处于酸雨区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大幅下降。该文分别综述了不同酸性侵蚀介质、不同pH值溶液、不同... 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酸性物质大量排放到大气中,酸雨区逐渐扩大,酸雨酸性也逐渐增强。此外,酸雨对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大的危害,处于酸雨区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大幅下降。该文分别综述了不同酸性侵蚀介质、不同pH值溶液、不同混凝土水胶比和不同矿物掺合料、酸雨与多因素耦合对混凝土的影响以及混凝土预防酸雨的措施,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介质 溶液PH值 水胶比 矿物掺合料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6
作者 申健 牛荻涛 +1 位作者 王艳 赵凯月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94,100,共7页
再生混凝土是目前建筑垃圾处理技术研究及推广的主要方向,并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改变了国家以往对建筑垃圾填埋的处理方式,节约了土地资源,减少山砂、石开采,符合国家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再生骨料孔隙率高于天然骨料,能显著... 再生混凝土是目前建筑垃圾处理技术研究及推广的主要方向,并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改变了国家以往对建筑垃圾填埋的处理方式,节约了土地资源,减少山砂、石开采,符合国家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再生骨料孔隙率高于天然骨料,能显著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再生混凝土自问世以来其耐久性能便备受关注。主要综述了再生混凝土抗碳化性能、抗冻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介质侵蚀等耐久性的研究现状,并对现已建立的耐久性相关模型进行了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抗碳化 抗冻性 氯离子渗透性 介质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五华河流域的化学风化与CO_2吸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超 高全洲 +6 位作者 陶贞 陈晓宏 解晨骥 林培松 张胜华 李姗迟 李元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0-258,共9页
基于对粤东五华河干流和支流水体的物理、化学组成测试数据,应用质量平衡法和相关分析法探讨湿热山地丘陵地区岩石化学风化过程对大气CO2的吸收.结果表明:五华河水体的总溶解性固体含量(77.11 mg/L)接近于世界河流的平均值(65 mg/L);离... 基于对粤东五华河干流和支流水体的物理、化学组成测试数据,应用质量平衡法和相关分析法探讨湿热山地丘陵地区岩石化学风化过程对大气CO2的吸收.结果表明:五华河水体的总溶解性固体含量(77.11 mg/L)接近于世界河流的平均值(65 mg/L);离子组成以Ca2+、Na+和HCO3-为主,可溶性Si次之.五华河流域化学径流组成主要源自硅酸盐矿物化学风化过程的贡献,碳酸盐矿物的贡献较少;大气和土壤CO2是流域内岩石化学风化的主要侵蚀介质.与同一气候带其他河流相比较,五华河流域岩石化学风化过程对大气CO2的吸收通量(2.14×105mol/(km2.a))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流域内缺乏碳酸盐岩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矿物 化学风化 侵蚀介质 五华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浆特性参数对硅酸根电迁移反应法致密化和表面涂覆效果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徐金霞 单鸿猷 +3 位作者 唐力 蒋林华 高国富 刘大智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7-132,共6页
采用硅酸根电迁移反应法致密化和表面涂覆砂浆,研究了水胶比、矿物掺和料、养护龄期和试件厚度等砂浆特性参数对被处理砂浆试件表面涂层厚度、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的减小与养护龄期的延长,砂浆试件... 采用硅酸根电迁移反应法致密化和表面涂覆砂浆,研究了水胶比、矿物掺和料、养护龄期和试件厚度等砂浆特性参数对被处理砂浆试件表面涂层厚度、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的减小与养护龄期的延长,砂浆试件生成的表面涂层增厚,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电阻率提升增大;加入掺合料的砂浆试件形成的涂层厚度和电阻率大小顺序为硅粉>矿粉>无掺合料>粉煤灰,掺硅粉与矿粉的砂浆试件电阻率出现的峰值时间早于无掺合料试件;硅粉砂浆试件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增幅大于无掺合料砂浆,而粉煤灰砂浆试件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变化不明显;砂浆试件厚度对于硅酸根电迁移反应法处理的砂浆性能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根电迁移反应法 致密化 表面涂层 砂浆 侵蚀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熔窑蓄热室格子砖的显微结构演变
9
作者 高振昕 黄振武 +3 位作者 任刚伟 常亮 刘卓峰 卫晓辉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G00期78-89,共12页
借助于SEM和XRD分析研究了玻璃熔窑蓄热室用后的几种镁质、镁铬质格子砖的显微结构变化。侵蚀介质主要是SO2/SO3、钠硫酸盐、钒氧化物、玻璃配料粉尘和熔池玻璃液蒸发物。反应生成的低熔点相可见Na2SO4(无水芒硝)、MgSO4、Na—Ca硫酸... 借助于SEM和XRD分析研究了玻璃熔窑蓄热室用后的几种镁质、镁铬质格子砖的显微结构变化。侵蚀介质主要是SO2/SO3、钠硫酸盐、钒氧化物、玻璃配料粉尘和熔池玻璃液蒸发物。反应生成的低熔点相可见Na2SO4(无水芒硝)、MgSO4、Na—Ca硫酸盐固溶体、Na—Mg硫酸盐固溶体和V—P—S化合物等。二次尖晶石和RO相含有较多的NiO和FeO成固溶体,RO相可长大到500~1000μm,导致镁砂颗粒开裂并降低砖的结合强度。新生硫酸盐、RO相和尖晶石组成的多异性表明反应过程受局部化学反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熔窑 蓄热室 镁质格子砖 显微结构 侵蚀介质 反应生成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渍土环境输电线路基础防腐蚀技术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孟振亚 王学明 +5 位作者 谢德擎 袁俊 石亮 魏鹏 姜骞 朱梦伟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30,共5页
在输电线路基础常用混凝土配合比中掺入粉体防腐剂或液体抗侵蚀介质抑制剂,系统对比各配合比混凝土的新拌性能、力学性能、吸水率性能、氯离子快速迁移系数与抗硫酸盐半浸泡性能,结合X射线衍射仪对比腐蚀产物信息,明确了各配合比混凝土... 在输电线路基础常用混凝土配合比中掺入粉体防腐剂或液体抗侵蚀介质抑制剂,系统对比各配合比混凝土的新拌性能、力学性能、吸水率性能、氯离子快速迁移系数与抗硫酸盐半浸泡性能,结合X射线衍射仪对比腐蚀产物信息,明确了各配合比混凝土试件的抗盐结晶性能,并建立了抗盐结晶性能与混凝土测试指标的联系。研究表明:掺入粉体防腐剂后混凝土的抗盐结晶性与基准组相差无几,而掺入液体抗侵蚀介质抑制剂后混凝土的抗盐结晶性则大幅度提升,源自于掺入液体侵蚀介质抑制剂后试块的吸水速率变慢,盐水很难被传输至高位、且表面挥发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输电线路基础 侵蚀介质抑制剂 粉体防腐剂 抗盐结晶性能 吸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隧道衬砌防腐蚀设计浅析
11
作者 石山 于延寿 《铁道标准设计》 2002年第4期39-40,共2页
结合工程实例 ,对侵蚀性介质中的隧道结构防腐蚀问题进行探讨 。
关键词 污水 设计 隧道衬砌 侵蚀介质 腐蚀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