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等值角度谈OF介词词组之翻译
1
作者 皮方於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98-99,共2页
英语介词of是多义词,与其构成的介词词组意义比较复杂。在翻译这类介词词组时,一定要仔细分析,透彻理解。翻译时一定要根据of前后的搭配(属于表层)和情景(与深层直接连接),才能确定其确切含义,做到等值翻译。
关键词 等值 介词词组 熔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介词词组作动词“是”的宾语
2
作者 汪树福 《汉语学习》 1985年第2期14-14,共1页
介词词组作动词“是”的宾语,可分如下四种情形: (一)“介词‘为’(了)+名词(或词组)”例如: ①调整是为了前进。(报) ②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希望新... 介词词组作动词“是”的宾语,可分如下四种情形: (一)“介词‘为’(了)+名词(或词组)”例如: ①调整是为了前进。(报) ②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鲁迅《藤野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词组 处所宾语 作动 “是” 峨眉山 鲁迅 循环圈 志愿军 作时 判断句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介词词组前的副词
3
作者 盛学森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46-46,共1页
副词是一种修饰语。主要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也可以修饰短语和整个句子。有些副词还可以作介词词组的修饰语。人们在阅读过程中屡见不鲜。在介词词组前恰当使用副词会使句意更加确切、生动形象。现举数例与读者共享。
关键词 介词词组 副词 修饰语 中学 英语 知识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至于”、“关于”不像是介词 被引量:7
4
作者 饶长溶 《汉语学习》 1987年第1期1-5,共5页
“至于”、“关于”这两个词,五十年代,一般的语法著作都算作介词(副动词)。现在,只有较少的著作如吕冀平《汉语语法基础》(1983年2月版)、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1983年4月版)还把“至于”归到介词里,而对“关于”呢,大多数著... “至于”、“关于”这两个词,五十年代,一般的语法著作都算作介词(副动词)。现在,只有较少的著作如吕冀平《汉语语法基础》(1983年2月版)、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1983年4月版)还把“至于”归到介词里,而对“关于”呢,大多数著作仍然看成介词。其实,从语法性质和功能看,“至于”、“关于”不该算作介词。 什么是介词?介词特点有哪些?不同的人对介词的理解不完全相同,我们采纳比较通行的看法。现代汉语的介词,是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前面、共同组成介词词组(介·宾词组)、作动词或形容词(结构)的修饰成分;表示对象,方式、工具、时间、处所等义的词。这个介词定义,是跟动词比较而言的,它指出了介词的特点:1、不能单独成句,组成介·宾词组一般也不能成句,介·宾词组作动词或形容词(结构)的状语;2、介·宾词组一般前面可以有助动词,可以受施事主语“管着”;3、介词一般不能带“着”、“了”、“过”,不能重叠。例如,“(你)把”,不能单独成句,“(你)把门”也不能成句,“(你)把门打开”才能成句,“把门”这个介·宾词组作“打开”的状语,“(你)把门打开”,可以说成“(你)应该把门打开”,“把门打开”受施事主语“你”管着。这是个严式介词定义,或者叫做“纯粹”介词的意义,可以用以下格式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 宾词 成句 定语 事主 作动 带宾语 织女星 介词词组 形容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份德语介词的用法区别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锦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50-157,共8页
介词在德语中不是主要词类,但是它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借助介词可以细致地表达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些复杂的关系通过它就能清楚明确地表达出来。单义的德语介词不多,大多数是多义的,而近义的和同义的又有其细微差别,有些用... 介词在德语中不是主要词类,但是它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借助介词可以细致地表达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些复杂的关系通过它就能清楚明确地表达出来。单义的德语介词不多,大多数是多义的,而近义的和同义的又有其细微差别,有些用法比较灵活。所以,介词在德语中是较难掌握的词类之一。本文就一些较常见的近义或同义的介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词组 用法比较 德语 含义 谓语动词 物质名词 表示方法 动名词 区别 火车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浒传》中一组同义介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镜芙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113-118,共6页
近代汉语介词“去”、“向”、“就”已有一些研究,但不够深入系统。本文以《水浒传》为取例对象,系统研究了这几个介词所共有的“在”、“从”义位及其受制约条件,从而指出,近代汉语的介词“去”、“向”、“就”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 近代汉语介词“去”、“向”、“就”已有一些研究,但不够深入系统。本文以《水浒传》为取例对象,系统研究了这几个介词所共有的“在”、“从”义位及其受制约条件,从而指出,近代汉语的介词“去”、“向”、“就”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去”、“向”、“就”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它们今天已趋于消失,只在某个方言中留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 汉语介词 现代汉语 义位 介词词组 同义词 汉语普通话 制约条件 方言 古代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首方位词组成分归属试探 被引量:1
7
作者 戴婉莹 《齐鲁学刊》 1982年第6期93-97,共5页
对于句首方位词组成分归属的问题,语法学界的认识还是很不一致的。如“台上坐着主席团”这类句子的结构成分就众说纷纭,说法大体有四种:“动——主”,“或主或状——动——宾”,“(准)主——动——宾”,“主——谓(动宾词组)”。推究这... 对于句首方位词组成分归属的问题,语法学界的认识还是很不一致的。如“台上坐着主席团”这类句子的结构成分就众说纷纭,说法大体有四种:“动——主”,“或主或状——动——宾”,“(准)主——动——宾”,“主——谓(动宾词组)”。推究这些分歧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三:1.方位词的词性未确定,2.析句标准不统一,3.主语、谓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不正确。如果这三个问题的认识统一了,那么,分歧便会缩小乃至消失,句首方位词组的成分归属问题必将随之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词 汉语主语 主席团 谓语 认识规律 三个问题 相互关系 意念 归属 介词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介词还是动词?——与汪树福同志商榷
8
作者 张保胜 《汉语学习》 1985年第6期26-27,共2页
《汉语学习》1985年第2期刊登了汪树福同志的文章《略谈介词词组作动词“是”的宾语》(以下简称《略谈》),我们读了之后有两点不同的看法,提出来就教于汪树福同志和广大读者。 《略谈》认为介词词组作动词“是”的宾语有如下四种情形:... 《汉语学习》1985年第2期刊登了汪树福同志的文章《略谈介词词组作动词“是”的宾语》(以下简称《略谈》),我们读了之后有两点不同的看法,提出来就教于汪树福同志和广大读者。 《略谈》认为介词词组作动词“是”的宾语有如下四种情形: (一)是+为(了)+名词(或词组)例如: 调整是为了前进。 (二)是+在+……时间名词 例如: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是在一九五○年十月二十五日。 (三)是+在+……方位词组 例如: 人们的思想原是在循环圈中。 (四)是+在+……方面 例如: 真理是在我们方面。 《略谈》列举了四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词组 “在” “是” 宾语 作动 真理 大读者 时间名词 语气副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章制度性文件语病现象分析
9
作者 王锋 兰莹 《热带生物学报》 1996年第2期24-33,共10页
运用现代汉语、公文写作基本理论,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管理文件汇编)中的语病与写作不规范现象进行归类分析,提出进一步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 公文写作 语病现象 谓语动词 制度性 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 研究生 搭配不当 介词词组 成分残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宾式动词与所带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玉杰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8-53,共6页
现代汉语中,有一种动宾式的动词,它们大多数在结构上可离可合(即所谓“离合词”),在语义上不自足,因此它们的后面仍可以带上宾语。带宾语后,这个动宾式动词内的“宾语”和动宾式动词所带的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整个动宾式动词和它所带宾... 现代汉语中,有一种动宾式的动词,它们大多数在结构上可离可合(即所谓“离合词”),在语义上不自足,因此它们的后面仍可以带上宾语。带宾语后,这个动宾式动词内的“宾语”和动宾式动词所带的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整个动宾式动词和它所带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尽相同。本文拟讨论这种语义关系。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把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的语法结构记作“动·宾内+宾外”,其中,“宾内”是动宾式动词内的“宾语”,“宾外”是动宾式动词所带的宾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宾式动词 带宾语 语义关系 处所宾语 动词性语素 动宾关系 介词词组 句子 动作行为 普通名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定语和状语的区分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陆俭明 《汉语学习》 1983年第2期12-28,共17页
1.定语和状语都是修饰成分。什么是定语?什么是状语?怎样区分这两个修饰成分?通常认为,“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状语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因此,“修饰或限制名词的成分叫作定语”,“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的成分是状语”。或者换一... 1.定语和状语都是修饰成分。什么是定语?什么是状语?怎样区分这两个修饰成分?通常认为,“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状语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因此,“修饰或限制名词的成分叫作定语”,“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的成分是状语”。或者换一种说法:“名词的修饰成分是定语”,“动词,形容词的修饰成分是状语”。上述说法似乎巳将定语和状语区分得很清楚了。其实不然。象下面一些偏正词组,中心语都是名词性词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饰语 定语 偏正词组 中心语 上中心 名词性词语 动词性词语 介词词组 性质形容词 修饰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目的连词和目的复句的今昔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崇柏 《汉语学习》 1984年第3期8-19,共12页
一、目的复句的今昔概况 1.1 现代汉语复句中表示目的关系的,人们曾把它叫做目的复句或目的句。对这种目的句,语法学界自二十年代以来,一直存在着如下三种不同看法和处理意见: 一是认为汉语中有目的关系复句,但不独立设类,而是包括在... 一、目的复句的今昔概况 1.1 现代汉语复句中表示目的关系的,人们曾把它叫做目的复句或目的句。对这种目的句,语法学界自二十年代以来,一直存在着如下三种不同看法和处理意见: 一是认为汉语中有目的关系复句,但不独立设类,而是包括在因果关系的复句里。这以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和林裕文《偏正复句》等为代表。 二是认为汉语中有目的复句并单独设类,这以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吕叔湘《语法学习》,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商务印书馆),张静主编《新编现代汉语》等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句 介词词组 “以” 独立分句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 “好” 主谓 目的句 宾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围副词在动词性谓语句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立力 《汉语学习》 1981年第5期22-27,共6页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一书,在论及表示范围的副词“都”和“只”时,正确指出:“‘都’的总括的成分总是在‘都’的前面,‘只’的限制的成分总是在‘只’字的后面。”其实,其他的范围副词也有类似的功能。我们把这种功能特征叫做范围副...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一书,在论及表示范围的副词“都”和“只”时,正确指出:“‘都’的总括的成分总是在‘都’的前面,‘只’的限制的成分总是在‘只’字的后面。”其实,其他的范围副词也有类似的功能。我们把这种功能特征叫做范围副词的作用方向。 本文试图在下列八种动词性谓语句式中考察一部分范围副词的作用方向,文内用“←”表示前向作用,用“→”表示后向作用,用“←→”表示双向作用。为了便于陈述,我们把“动词性谓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围副词 谓语句 大主语 词性 “都” “把”的宾语 “只” 小主语 介词词组 作用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于”字的用法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冠群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41-49,共9页
“于”字的使用,由来已久。在最早的书面文字甲骨文里,我们就和它相识了;在金文中,它的出现更为频繁;《诗》、《书》而后,它的活动面愈加广泛;沿至今天,它仍然组文成句,经常活跃在书面语言中,真可以说它是汉语词汇大家庭中资格最老的成... “于”字的使用,由来已久。在最早的书面文字甲骨文里,我们就和它相识了;在金文中,它的出现更为频繁;《诗》、《书》而后,它的活动面愈加广泛;沿至今天,它仍然组文成句,经常活跃在书面语言中,真可以说它是汉语词汇大家庭中资格最老的成员之一。通过对它在《诗经》中的用法的分析,可以知道它在生命的早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有些什么特色,也可以推知其上之所承,其下之所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甲骨文 用法分析 介词词组 语气助词 汉语词汇 小雅 书面语言 句子结构 宾语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咄咄怪事
15
作者 龙庄伟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61-62,共2页
健力宝被指定为第十一届亚运会专用运动饮料,其精美的易拉罐上有一则汉英两种文字印刷的说明文字: 成分:用优质泉水、葡萄糖、蜂蜜、橙汁及含钾、钠、钙、镁等原料精制而成。 INGREDIENTS: NATURAL SPRING WATER, GLUCOSE, HONEY,ORAN... 健力宝被指定为第十一届亚运会专用运动饮料,其精美的易拉罐上有一则汉英两种文字印刷的说明文字: 成分:用优质泉水、葡萄糖、蜂蜜、橙汁及含钾、钠、钙、镁等原料精制而成。 INGREDIENTS: NATURAL SPRING WATER, GLUCOSE, HONEY,ORANGE JUICE, POTASSIUM, SODIUM, CALCIUM & MAGNESIUM.健力宝的成份,就是指构成该产品的各种不同的物质。汉字说明的冒号后面应该象英文说明那样并列各种物质名称,不能把这些物质名称同介词“用”组成介词词组做“精制而成”的修饰语。只能说“本品用……精制而成”,不能说“成份:用……精制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怪事 健力宝 汉字 CALC 宾词 介词词组 运动饮料 原料精制 说明文字 “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后置状语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耀廷 《思想战线》 1988年第4期58-64,53,共8页
(一) 状语是句法结构里的一种修饰成分,也有称之为修饰语或附加成分的。①不同语法系统给状语所下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状语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②“是动词形容词性词组中心语前面的附加成分”;③(二)动词或形容词充当谓语... (一) 状语是句法结构里的一种修饰成分,也有称之为修饰语或附加成分的。①不同语法系统给状语所下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状语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②“是动词形容词性词组中心语前面的附加成分”;③(二)动词或形容词充当谓语,它前边的成分是状语”,④“状语是附加在谓语前面的,对谓语进行修饰或限制的成分。”⑤上述对状语所下的定义,一类是根据词与词的组合关系的角度,一类是根据状语与谓语的关系的角度。尽管所根据的角度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谓语结构 句法结构 后置状语 句子结构 介词词组 词语结构 语序 修饰语 句式 语法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谈“在”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凤清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60-67,共8页
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大都从动词虚化而来。但有些介词仍保留有动词的特点,于是就形成了兼类现象,如“在、到、朝、向、对、比、为”等等。其中“在”的兼类现象最为明显,使用率也最高。“在”的用法和特点,还不限于介词和动词,它还具有副... 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大都从动词虚化而来。但有些介词仍保留有动词的特点,于是就形成了兼类现象,如“在、到、朝、向、对、比、为”等等。其中“在”的兼类现象最为明显,使用率也最高。“在”的用法和特点,还不限于介词和动词,它还具有副词的性质。如“我在工作”的“在”,就既不是动词,也不是介词,而是副词。“在”的这些性质和特点,有的同志尚未完全注意到。因此,我们觉得对“在”的词性、功能及其所表达的意义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词组 副词 词性 宾语 偏正词组 名词 谓语 用法 句子成分 具体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説“临”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双宝 《汉语学习》 1982年第2期37-42,共6页
在上古,“临”的基本意思是看,而且是从高处向低处看(《诗·小雅·小旻》:“如临深渊”;成语:“居高临下”)。引伸为在上者对待在下者(《诗·大雅·大明》:“上帝临女”)。由此产生另一个意思:到,而且是在上者到在下者... 在上古,“临”的基本意思是看,而且是从高处向低处看(《诗·小雅·小旻》:“如临深渊”;成语:“居高临下”)。引伸为在上者对待在下者(《诗·大雅·大明》:“上帝临女”)。由此产生另一个意思:到,而且是在上者到在下者处,即所谓“尊适卑” (《礼记·檀弓》:“临诸侯畛于鬼神”;词语:“光临、莅临”)。《论语·为政》“临之以庄,则敬”,似乎介于看、到二义之间。“临”的第三个意思是靠近或对着(《礼记·曲礼上》:“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成语:“如临大敌、大祸临头”)。这个意思大致是由到义发展出来的。“临” 还有其他古义(如“临摹”以及读ln当哭讲的“临”等),不再列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用法 介词词组 动词宾语 动宾 法书 跟动 谓语 主语 构词形式 定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反身代词用法的语义功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澄 《外语研究》 1988年第3期38-42,共5页
关于英语反身代词的用法,转换生成语法有一条必用规则规定:同一子句中如出现两个指称相同(coreferential)的名词词组,后者须根据前者的人称和数变成相应的反身代词:(1)He saw himself in the mirror.[2]John wanted my sister to say so... 关于英语反身代词的用法,转换生成语法有一条必用规则规定:同一子句中如出现两个指称相同(coreferential)的名词词组,后者须根据前者的人称和数变成相应的反身代词:(1)He saw himself in the mirror.[2]John wanted my sister to say something about herse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身代词 名词词组 人称代词 指称 转换生成语法 用法 可预测性 介词词组 语义单位 冗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法分析中的语音标准
20
作者 赵林森 《中州学刊》 1984年第1期126-128,114,共4页
汉语语法没有严格的形态变化,再加上方块汉字不直接表音,书面语言没有按词分写的习惯,不能显示音节的变读等等,这就给汉语语法分析造成很多实际困难。这正是我国目前语法教材和专著讲述观点分歧的客观原因。能否在汉语语法分析中更多地... 汉语语法没有严格的形态变化,再加上方块汉字不直接表音,书面语言没有按词分写的习惯,不能显示音节的变读等等,这就给汉语语法分析造成很多实际困难。这正是我国目前语法教材和专著讲述观点分歧的客观原因。能否在汉语语法分析中更多地注意运用语音标准,从而减少语法分析中一些不必要的分歧,以利语法研究和教学,这是本文所探讨的中心问题。 语言是一定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形式的符号体系。语法和语音互相依存、密不可分。任何一种语言,任何一句话,如果脱离具体语言,都将无法存在,不可理解或产生误解。这是我们强调语法分析必须运用语音标准的理论根据。 目前流行的一些语法教材和专著,对运用语音标准认识还不很一致,因而对一些语言现象的分析论述也不一样。 请比较各家对词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标准 介词词组 语法分析 偏正词组 定语 语音结构 中心词 动宾 汉语语法 语法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