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经》的介词“以” 被引量:3
1
作者 罗庆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2-217,共6页
《诗经》介词“以”继承和发展了西周金文介词“以”的用法。它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凭借、对象、原因和时间等。它既可位于谓语中心语前,又可位于谓语中心语后。其宾语常常前置,有时也可省略。
关键词 诗经 介词 语法意义 语法功能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搜神记》的介词“以” 被引量:1
2
作者 郗凤岐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67-73,共7页
本文从介词“以”及其语法格式为出发点,以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为基本资料,对其中的介词“以”及“以”字介宾结构按意义和用法进行分类,并对“以”字介宾结构在动词谓语前后出现的情况进行数量上的统计、归纳、分析,从中得出如下结论... 本文从介词“以”及其语法格式为出发点,以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为基本资料,对其中的介词“以”及“以”字介宾结构按意义和用法进行分类,并对“以”字介宾结构在动词谓语前后出现的情况进行数量上的统计、归纳、分析,从中得出如下结论:1.“以”字介宾结构在先秦以后趋向前置,《搜神记》中动词谓语带宾语的,“以”字介宾结构98%前置在动词谓语前。2.表时间的“以”字介宾结构在《搜神记》中出现新特点。3.《搜神记》中出现数量较多的“把”字句的萌芽形式,即由“以”构成的固定语法格式表示处置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 前置 结构 统计 位置 萌芽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北区晋语方向介词“迎”的产生与功能扩展
3
作者 王全华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10,共13页
汉语方言中的方向介词有诸多迥异的区域化表达形式。文章以山西北区晋语“迎”为例,从共时和历时视角探讨了方向介词的语义来源和功能扩展问题,共时层面详细描写了“迎”的语义和多功能模式,历时层面集中讨论了方向介词“迎”用法的产... 汉语方言中的方向介词有诸多迥异的区域化表达形式。文章以山西北区晋语“迎”为例,从共时和历时视角探讨了方向介词的语义来源和功能扩展问题,共时层面详细描写了“迎”的语义和多功能模式,历时层面集中讨论了方向介词“迎”用法的产生和进一步功能演变。文章认为面向义动词是方向介词重要的来源之一,方向介词除了可以在方所概念内部扩展外,还可以作为语义源头扩展为非空间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向介词 “迎” 区域化表达 语义演变 功能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上下文介词消歧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明 廖希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2-232,共11页
介词结构的分析难点在于如何对介词及其结构进行有效分类,挖掘其语义信息,并对介词结构进行有效的消歧处理.为了应对这一难题,结合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技术,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和注意力机制的树递归神经网络模型,旨在解决自然语言处... 介词结构的分析难点在于如何对介词及其结构进行有效分类,挖掘其语义信息,并对介词结构进行有效的消歧处理.为了应对这一难题,结合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技术,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和注意力机制的树递归神经网络模型,旨在解决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上下文介词消歧问题.该模型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将模型注意力集中在与介词含义相关的关键信息上.首先,通过嵌入上下文解析树和上下文词向量,捕捉上下文词汇之间的语义关系.然后,采用带有长短期记忆功能的树递归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Tree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Tree-LSTM)模型为树中的每个节点生成隐藏特征,并递归地跟踪树中不同分支上的传播来计算树节点的上下文表示.最后,为了减少噪声对上下文中与介词含义相关的关键信息的影响,引入注意机制卷积神经网络(Attent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CNN),使模型专注于需要消除歧义的文档中的重要部分.这种方式使模型能够自动选择并关注与当前介词含义最相关的词汇,从而提高消歧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在Semeval 2013 Task 12词义消歧数据集上,该文提出的模型取得了88.04%的F1-score,优于现有主流深度学习模型,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 介词消歧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韵律的英语介词短语挂靠歧义消解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何享 吴明军 王青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47,共16页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口语表达的韵律线索对交际双方的语言理解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深入了解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产出的韵律线索与预期表达含义之间的相关性,本文以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情境的半开放式口语产...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口语表达的韵律线索对交际双方的语言理解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深入了解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产出的韵律线索与预期表达含义之间的相关性,本文以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情境的半开放式口语产出任务,考察在特定的情境化实验条件下,被试对英语介词短语挂靠造成的歧义句的朗读任务完成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具有对口语韵律特征与句法结构之间关系的潜在敏感性,能够通过口语的韵律停顿和音高重音实现对英语介词短语动、名词挂靠引起的歧义的消解。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英语口语韵律特征与预期含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凸显了韵律训练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为高校英语听说及阅读教学实践的开展提供了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义消解 介词短语挂靠 韵律线索 情境化语境 韵律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者介词“凭”的语义建构和情态选择
6
作者 钱坤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3,共11页
介词“凭”是介引对某一先行言行进行评价理据的言者介词,其语法意义是“择据评行”。“凭”的语义建构过程可构拟为“择据赋值—按律得常—较行验值”三步,句法组配规律为介词选择“高值条件”和“低值条件”两类宾语,分别对应“合常... 介词“凭”是介引对某一先行言行进行评价理据的言者介词,其语法意义是“择据评行”。“凭”的语义建构过程可构拟为“择据赋值—按律得常—较行验值”三步,句法组配规律为介词选择“高值条件”和“低值条件”两类宾语,分别对应“合常”和“反常”后续小句。情态选择限制是要求介词句主语言行体现“意志自由、过程自信、结果自立”的“自主性”。从方法论角度说,“凭”的语义建构和情态选择显示了介词语义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者介词 介词“凭” 语义建构 情态选择 语义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词“有关”的来源、演变及相关问题
7
作者 张彬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2,共9页
“有关”可分为动词“有关1”和介词“有关2”,“有关1”表示“涉及、有关系”,“有关2”标示话语重点,体现突显强调。“有关”本为跨层结构,在类推机制影响下重新分析为动宾结构,随着“于”的虚化脱落词汇化为“有关1”;“有关2”由“... “有关”可分为动词“有关1”和介词“有关2”,“有关1”表示“涉及、有关系”,“有关2”标示话语重点,体现突显强调。“有关”本为跨层结构,在类推机制影响下重新分析为动宾结构,随着“于”的虚化脱落词汇化为“有关1”;“有关2”由“有关1”语法化而来,主要体现在结构的重新分析和话题标记功能两个方面,其“事物关联—语篇突显”的语义演变路径具有跨语言共性。“有关1”的相关形式“有关于”已经演变为介词,“有关乎”仅相当于动词,这是使用频率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关” 介词 词汇化 语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类介词及“除”类介词框架的产生和发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昌来 朱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101,共11页
文章以历史文献为依据,考察"除"类介词和"除"类介词框架产生的时代。"除"类介词包括"除、除了、除去、除掉、除却、除开、除着"等,产生时代各不相同,从春秋战国直到现代才完成"除"... 文章以历史文献为依据,考察"除"类介词和"除"类介词框架产生的时代。"除"类介词包括"除、除了、除去、除掉、除却、除开、除着"等,产生时代各不相同,从春秋战国直到现代才完成"除"类介词的语法化历程;"除"类介词跟方位词"外/以外/之外/而外"搭配构成"除"类介词框架,各个"除"类介词框架产生的时代也从魏晋南北朝延续到当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 介词框架 语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词框架“对/对于……来说/而言”的形成和语法化机制 被引量:21
9
作者 陈昌来 杨丹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9,共7页
介词框架"对/对于……来说/而言"的前部介词"对/对于"的语法化机制是并存和降格、跨层结构和词汇双音化,后部准助词"来说/而言"语法化的机制是隐喻和相邻句位、弱化和分界消失。一方面,框架前部的"... 介词框架"对/对于……来说/而言"的前部介词"对/对于"的语法化机制是并存和降格、跨层结构和词汇双音化,后部准助词"来说/而言"语法化的机制是隐喻和相邻句位、弱化和分界消失。一方面,框架前部的"对"逐渐由动词虚化成专门表示介引事物的介词,另一方面,框架后部的"来说/而言"则由本来不是同一层面的词,变成同一层面的单词,表示对某项事物进行评价、判断。同时,原本用来介引事物进行评价的词"在"、"与"、"于"等意义或消失或弱化,那么必将出现新的结构来代替。这样,到清末民初,"对/对于……来说/而言"介词框架最终形成,框架产生的动因是由框架前后部分的特性共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框架 对/对于 来说/而言 语法化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大学生使用英语介词in的研究——基于语料库和认知分析框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马冬梅 尚砚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5-120,128,共6页
综合语料库与认知分析框架对比研究中国大学生使用英语介词in的情况,研究发现:(1)与英语本族语学生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作文中明显超用介词in,集中表现在超用in的核心意义、in最易拓展的隐喻意义(表示时间)和in的某些固定短语。(2)与... 综合语料库与认知分析框架对比研究中国大学生使用英语介词in的情况,研究发现:(1)与英语本族语学生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作文中明显超用介词in,集中表现在超用in的核心意义、in最易拓展的隐喻意义(表示时间)和in的某些固定短语。(2)与本族语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明显少用介词in较难拓展的各项隐喻意义;其使用in的固定短语缺少多样性。(3)中国学生使用介词in总体错误率不高;在所犯错误中,错误率相对较高的为in较难拓展的隐喻项错误。但是,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错误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介词IN 认知隐喻 二语习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与统计相结合的介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昝红英 张腾飞 张坤丽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52-2157,共6页
对介词用法自动识别的研究是现代汉语虚词用法知识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对比了规则方法与统计方法的优劣,提出一种规则与条件随机场统计模型相结合的介词用法自动识别算法。该算法在2000年2月-5月《人民日报... 对介词用法自动识别的研究是现代汉语虚词用法知识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对比了规则方法与统计方法的优劣,提出一种规则与条件随机场统计模型相结合的介词用法自动识别算法。该算法在2000年2月-5月《人民日报》语料的介词用法自动识别测试中,准确率比单独使用规则方法和统计方法分别提高了14.64%及5.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用法 规则 统计 条件随机场 自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介词用法的事件信息抽取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昝红英 张腾飞 林爱英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570-2574,共5页
事件信息抽取是目前信息抽取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了提高事件信息抽取的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介词用法的事件信息抽取方法。通过对介词用法的研究,掌握了不同介词用法在语言结构中的不同作用,以介词用法信息为背景,完成抽取规则编写。... 事件信息抽取是目前信息抽取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了提高事件信息抽取的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介词用法的事件信息抽取方法。通过对介词用法的研究,掌握了不同介词用法在语言结构中的不同作用,以介词用法信息为背景,完成抽取规则编写。针对规则,完成抽取系统的编写,以达到理想的抽取结果。采用郑州大学提供的语料,通过大量实验,结果准确率、召回率及F值分别达到90.88%、86.92%、88.86%,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抽取 介词用法 会议 事件元素 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MM的汉语介词短语自动识别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奚建清 罗强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2-173,182,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的介词短语界定模型,通过HMM的介词短语边界自动识别和依存语法错误校正2个处理阶段,较好地完成了对一个经过分词和词性标注的句子进行介词短语界定任务,为更进一步的句法分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试... 提出了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的介词短语界定模型,通过HMM的介词短语边界自动识别和依存语法错误校正2个处理阶段,较好地完成了对一个经过分词和词性标注的句子进行介词短语界定任务,为更进一步的句法分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试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的识别正确率达到了86.5%(封闭测试)和77.7%(开放测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介词短语 自动识别 依存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介词“on”的多义性认知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邓晓宇 邹晓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9-152,共4页
空间介词"on"的多义性是从"on"的空间意义着手,将"on"的空间意义分解为三个义素,即作为介词的"在……上(表接触)"和"在……上(表示被支撑)"义项,以及作为副词的"在……过程中&q... 空间介词"on"的多义性是从"on"的空间意义着手,将"on"的空间意义分解为三个义素,即作为介词的"在……上(表接触)"和"在……上(表示被支撑)"义项,以及作为副词的"在……过程中"义项。在此基础上,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应用术语动体、界标、路径可解析介词"on"的语义拓展过程,并给出"on"的语义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图式 空间介词“on” 语义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义模式分解的英语介词语义分析和汉译 被引量:3
15
作者 关晓薇 高庆狮 张荣鑫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59-161,共3页
在研究英语介词相关短语和句式的基础上,给出了语义模式的概念,构建了介词相关短语语义模式库、相关句式语义模式库、主虚量库和固定搭配知识库。根据介词相关短语语义模式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模式分解的介词语义分析和汉译算法,结... 在研究英语介词相关短语和句式的基础上,给出了语义模式的概念,构建了介词相关短语语义模式库、相关句式语义模式库、主虚量库和固定搭配知识库。根据介词相关短语语义模式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模式分解的介词语义分析和汉译算法,结合相关句式语义模式库和固定搭配知识库,对英语介词进行语义分析和汉译。实验表明,利用该文方法能有效解决英语介词汉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模式 语义模式分解 介词 实量 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介词短语的自动识别 被引量:14
16
作者 干俊伟 黄德根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23,共7页
本文运用规则和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构造了一个汉语介词短语识别算法。首先,根据介词和介词短语右边界组成的搭配模板自动提取可信搭配关系,并用这些搭配关系对介词短语进行识别。之后,用基于词性的三元边界统计模型和规则相结合的方法识... 本文运用规则和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构造了一个汉语介词短语识别算法。首先,根据介词和介词短语右边界组成的搭配模板自动提取可信搭配关系,并用这些搭配关系对介词短语进行识别。之后,用基于词性的三元边界统计模型和规则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其它未处理的介词短语。通过对含有7323个介词短语的语料作交叉测试,精确率达到87·48%,召回率达到87·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中文信息处理 短语识别 介词短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解特征视角下英语介词“in”和“on”的方向义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于善志 王文斌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40,共6页
本文从不可解特征的视角讨论了英语介词"in"和"on"的词汇义和功能方向义问题。认为功能性短语pP的中心语包含了一个方向性不可解特征,方向性意义的产生来自介词从词汇性中心语向功能性中心语的移位。移位是由p中的... 本文从不可解特征的视角讨论了英语介词"in"和"on"的词汇义和功能方向义问题。认为功能性短语pP的中心语包含了一个方向性不可解特征,方向性意义的产生来自介词从词汇性中心语向功能性中心语的移位。移位是由p中的不可解特征需要核查而被激发的。p上的方向性不可解特征既可以通过与其具有c-统领关系的词汇性介词进行赋值,也可以通过方向性动词的内在语义特征进行赋值。当p上的不可解特征由动词的内在语义特征进行赋值时,"in"和"on"可以在不发生任何移位的情况下便具有了方向义,但其所在句法结构的中心语必须与其前面的动词形成相邻关系。文章最后还讨论了方向性动词和方向性小品词在传达方向时的一些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简方案 不可解特征 赋值 介词 方向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介词短语附着决策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铁军 方高林 李生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6-40,共5页
提出了ID3决策树和WordNet语义知识相结合的方法 ,用此来确定英语介词短语附着对象。首先将介词附着问题抽象成词汇和语义元组的组合问题 ,然后转化为对每个词汇和语义元组属性值的决策。单个介词附着决策的正确率达 85.15%。此外 ,该... 提出了ID3决策树和WordNet语义知识相结合的方法 ,用此来确定英语介词短语附着对象。首先将介词附着问题抽象成词汇和语义元组的组合问题 ,然后转化为对每个词汇和语义元组属性值的决策。单个介词附着决策的正确率达 85.15%。此外 ,该方法可用于处理多重介词附着的两个显著问题 :数据稀疏和附着歧义更大 ,即提出了递归运用前面的决策结果来解决多重介词附着问题的算法。实验表明 ,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消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短语附着 多重介词短语附着 WordNet语义网 决策树算法 文字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词的语法性质和介词研究的系统方法 被引量:18
19
作者 周小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10-116,共7页
本文尝试用新方法对介词进行分析,说明介词的语法性质、划分标准、跟动词连词的区别以及某些介词的多种功能。在提出介词研究系统方法的基础上,对介词及其涉及的多种句成分之间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 介词 介词结构 共变 层次切分 替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语介词“代”的功能及其来源 被引量:8
20
作者 马贝加 陈伊娜 《汉语学报》 2006年第3期35-42,共8页
瓯语介词“代”[de^(22)]有六个功能:引进交互者、言谈者、所为者、所对者、处置者和求索者。[de^(22)]的本字应该是“代”,而不是“逮”。“代”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近代汉语介词“替”。当强势方言影响弱势方言时,可能会产生“同义替换... 瓯语介词“代”[de^(22)]有六个功能:引进交互者、言谈者、所为者、所对者、处置者和求索者。[de^(22)]的本字应该是“代”,而不是“逮”。“代”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近代汉语介词“替”。当强势方言影响弱势方言时,可能会产生“同义替换”的现象。宋元时期,在江淮方言、北部吴语中有一个十分活跃的介词“替”,南部吴语引进介词“替”时,由于没有相应的词汇,用同义词“代”来表示“替”的意义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 “替” 介词 温州方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