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渭南宋家北沟新近纪/第四纪三门组介形类化石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焯 王平 王曦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40,44,共7页
基于对陕西渭南宋家北沟露头剖面的实测,详细描述了新近纪/第四纪三门组的岩性地层及介形化石的垂向分布特征和化石组合划分,鉴定出介形类化石12属27种,识别了线星介-骊山介组合(Lineocypris-Lishania Assemblage)及土星介-小玻璃介组合... 基于对陕西渭南宋家北沟露头剖面的实测,详细描述了新近纪/第四纪三门组的岩性地层及介形化石的垂向分布特征和化石组合划分,鉴定出介形类化石12属27种,识别了线星介-骊山介组合(Lineocypris-Lishania Assemblage)及土星介-小玻璃介组合(Ilyocypris-Candoniella Assemblage).通过介形类化石电镜扫描观察,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介形类化石做了壳体表面纹饰研究,划分出多边形近圆网纹纹饰、圆窝形网纹纹饰、锯齿形网纹纹饰、线条状条纹类型、指纹状条纹类型和斑点状纹饰6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组 新近耋己/第四纪 介形类化石 壳表纹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吉盆地白垩纪介形类化石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叶得泉 张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11,共5页
本文对延吉盆地介形类化石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介形类化石的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据此将其划分为三个介形类化石带,六个亚带。通过东西部露头与钻井岩心中介形类对比,解决了盆地内东、西部露头对比问题。建立了新的地层层序。
关键词 延吉盆地 白垩纪 介形类化石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河湾的介形类化石与古环境变迁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清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1期78-84,共7页
以河北省蔚县七普1孔及阳原县的红崖村扬水站剖面和虎头梁剖面为主的介形类化石组合变化可将本区巨厚的河湖相沉积物划分为上新统石匣组、早更新统泥河湾组、中更新统虎头梁组、晚更新统西水地组及全新统打渔湾组.这一划分打破了原来泥... 以河北省蔚县七普1孔及阳原县的红崖村扬水站剖面和虎头梁剖面为主的介形类化石组合变化可将本区巨厚的河湖相沉积物划分为上新统石匣组、早更新统泥河湾组、中更新统虎头梁组、晚更新统西水地组及全新统打渔湾组.这一划分打破了原来泥河湾组的传统时代观念.根据介形类组合的生态习性可以推测本区从上新世至晚更新古湖水盐度有4次高低的变化,总的发展趋势是振荡式上升,其古气候也相应地呈现冷暖干湿的交替变化,并向干寒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化石 环境变迁 泥河湾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介形类化石层次化识别 被引量:6
4
作者 安玉钏 陈雁 +3 位作者 黄玉楠 李平 蒋裕强 王占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3-684,共12页
介形类化石对地质年代的确定、古湖泊和古海洋的研究、古环境的重建以及海底石油资源的勘探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识别化石颗粒的方法费时费力,准确率也有待提高。鉴于介形类化石颗粒的类别具有科、属、种的层次结构,种类数... 介形类化石对地质年代的确定、古湖泊和古海洋的研究、古环境的重建以及海底石油资源的勘探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识别化石颗粒的方法费时费力,准确率也有待提高。鉴于介形类化石颗粒的类别具有科、属、种的层次结构,种类数量庞大,所以笔者等提出了一种层次化识别方法。首先进行目标检测,实现介形类化石的定位与属类划分;之后在目标检测模块的基础上进行智能识别,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提取属类下更细微的种类特征,实现化石种类划分。实验结果表明,笔者等提出的分层次识别模型能检测出化石图像中所有化石颗粒的位置信息并对其进行分类,分类准确率可达95%,且相较于未进行分层次识别的模型,能将识别准确率提升1.8%~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化石 层次识别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智能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介形类化石识别及岩芯分析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文 陈学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5-99,共5页
介绍了在石油勘探中用于识别介形类化石及分析岩芯图象的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讨论了以Hopfield网络为基本模型的加深联想记忆神经网络及加速的反向传播模型(Back-Propagation Model),将其应用于介形类化石的识别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并成... 介绍了在石油勘探中用于识别介形类化石及分析岩芯图象的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讨论了以Hopfield网络为基本模型的加深联想记忆神经网络及加速的反向传播模型(Back-Propagation Model),将其应用于介形类化石的识别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并成功地实现了岩芯中的空隙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化石 石油勘探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石薄片分析的介形类化石赋存状态及地质意义——以济阳坳陷始新统泥页岩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存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07-1416,共10页
首次利用岩石薄片观察和统计介形类化石的赋存状态,对济阳坳陷页岩的沉积环境及层序进行了研究。根据介形类化石在层面上的分布特征,将化石分布形式分为均匀分布、零星分布、条带状分布三种,按其保存状况分为双瓣、单瓣、破碎及压扁变... 首次利用岩石薄片观察和统计介形类化石的赋存状态,对济阳坳陷页岩的沉积环境及层序进行了研究。根据介形类化石在层面上的分布特征,将化石分布形式分为均匀分布、零星分布、条带状分布三种,按其保存状况分为双瓣、单瓣、破碎及压扁变形四种类型,化石丰度分为丰富(>100瓣/4cm2)、中等(30~100瓣/4cm2)和稀少(<30瓣/4cm2)三种。介形类化石的赋存状态与古盐度、岩相、层序及页岩中碳酸盐含量密切相关。研究表明:1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纯下亚段(Es4cx)——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Es3x)沉积期水体环境经历了由咸变淡的过程,盐度变化与化石丰度变化一致;2碳酸盐含量处于50%~60%范围内,最有利于介形类化石的保存;3纹层状灰质泥岩相和纹层状泥质灰岩相化石丰度高,但纹层状构造形成时期沉积速率慢,沉积基底较坚实,不利于介形虫死亡后的埋藏和保存,因此化石多以破碎为主。4介形类化石的盛衰与地层层序关系密切,一个层序内化石丰度呈现为出现-繁盛-衰退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于低位体系域、湖扩展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该方法解决了常规分析中难以观察到的化石原始保存和分布状态的问题,实现化石信息获取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薄片 介形类化石 赋存状态 古盐度 碳酸盐含量 岩相 层序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井中早石炭世介形类化石
7
作者 王易农 程淑薇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9年第3期298-304,共7页
记述了塔里木盆地下石炭统介形类化石。化石主要采自塔北井下双峰灰岩之上的央拜希组。自上而下有3个组合(1)ParaparchiteMicrocheilinelaBairdia;(2)Paracarboprimiti... 记述了塔里木盆地下石炭统介形类化石。化石主要采自塔北井下双峰灰岩之上的央拜希组。自上而下有3个组合(1)ParaparchiteMicrocheilinelaBairdia;(2)ParacarboprimitiaCavelina;(3)HealdianelaBythocypris。化石组合的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央拜希组 下石炭统 介形类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芦草沟组介形类化石生油特征的扫描电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金 王剑 +3 位作者 张晓刚 罗正江 尚玲 王桂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9-686,共8页
为深化准噶尔盆地东部芦草沟组生烃母质认识,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与X射线能谱表征技术对介形类富有机质泥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芦草沟组介形类生物化石分为钙质壳体和几丁质壳体两类。钙质壳体化石由白云石外壳、似蜂巢状几丁质中... 为深化准噶尔盆地东部芦草沟组生烃母质认识,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与X射线能谱表征技术对介形类富有机质泥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芦草沟组介形类生物化石分为钙质壳体和几丁质壳体两类。钙质壳体化石由白云石外壳、似蜂巢状几丁质中间层及内层层状几丁质三部分组成,几丁质壳体化石仅由几丁质组成。扫描电镜下芦草沟组有机质孔在20 nm~5μm之间,发育于有机质碎屑之间,呈不规则状、狭缝状,有机质孔为几丁质碎屑缩聚形成的碎屑间孔隙及有机质碎屑边缘生烃形成的生烃孔隙的混合孔隙。介形类来源的有机质在低成熟-成熟热演化阶段形成有机质孔,并发生了大量生烃活动,介形类富有机质泥岩游离烃S_(1)均值1.20 mg·g^(-1),壳体内部及壳体上见有大量生成的黑色重质组分油。研究结果打破了准噶尔盆地东部芦草沟组生烃母质主要为菌藻类的单一认识,对芦草沟组生烃母质的全面认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同时对国内其它盆地介形类化石生烃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化石 生烃母质 扫描电镜 芦草沟组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嫩江组介形类毛孔显微构造特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清华 徐静慧 张艳芯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0-32,共3页
本文对松辽盆地白垩纪嫩江组介形类化石壳体表面毛细管孔的显微构造特征研究表明,白垩纪嫩江组沉积时期,松辽古湖盆应为一陆相沉积体系,其水体性质应为淡水—少盐水的古湖泊环境。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白垩纪 嫩江组 介形类化石 显微构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惠民凹陷东营组尾花介科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10
作者 费安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6-601,T001,共7页
在山东惠民凹陷渐新统东营组二段发现了浪花介超科尾花介科Recticytherura ualisicosta gen.etsp.nov.——U形脊直尾花介(新属、新种),化石产于该段近底部含生物砂质灰岩中。这是本区乃至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尾花介科化石的首次发现。对... 在山东惠民凹陷渐新统东营组二段发现了浪花介超科尾花介科Recticytherura ualisicosta gen.etsp.nov.——U形脊直尾花介(新属、新种),化石产于该段近底部含生物砂质灰岩中。这是本区乃至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尾花介科化石的首次发现。对该新属、新种进行了描述并据铰合构造、尾突、放射毛细管及壳壁构造等特征判断其为海相介形类。与之共生的介形类的组合特征、壳壁的元素组成特征及围岩的碳、氧同位素特征反映了微咸一半咸水的沉积环境,并由古湖泊的扩张和古气候分析认为东营组二段沉积初期在惠民凹陷发生了一次短暂海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花 早第三纪 沉积环境 介形类化石 渐新世 东营组 山东 惠民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微体化石丰度与天然气源岩 被引量:2
11
作者 门相勇 孙镇城 +3 位作者 曹丽 张海泉 乔子真 孙乃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3-369,共7页
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坳陷上新统—第四系自生自储的天然气藏,已成为我国四大天然气产区之一。与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古近系—新近系原油伴生气与凝析气不一样,三湖坳陷生物成因气的气源岩母质主要是浅水湖泊动植物的有机质。在该区诸多门... 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坳陷上新统—第四系自生自储的天然气藏,已成为我国四大天然气产区之一。与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古近系—新近系原油伴生气与凝析气不一样,三湖坳陷生物成因气的气源岩母质主要是浅水湖泊动植物的有机质。在该区诸多门类的生物群落中,具有双壳易于保存为化石的微体动物介形类的丰度,与生物成因气源岩的分布密切相关,介形类化石丰度高低变化基本上反映了气源岩的好坏或有无。本文以三湖坳陷介形类化石丰度纵横向变化,提出了三湖坳陷进一步勘探天然气的方向向坳陷北、东和南部比向西部红三旱四号方向较有利,因为该坳陷西部湖水含盐量太高,介形类等水生生物能生存者不多,生烃母质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湖坳陷 天然气勘探 介形类化石 化石丰度 生物成因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音查干凹陷古生态及古气候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寿军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3,共3页
从介形类化石群的成分、产状与丰度、个体形态特征及孢粉组合特征等多方面对白音查干凹陷的古生态及古气候进行了探讨,认为阿尔善组沉积期为白音查干凹陷中生代断陷湖盆发育初期,湖盆地形高差大,物源丰富,生物不发育,气候为较干燥的热... 从介形类化石群的成分、产状与丰度、个体形态特征及孢粉组合特征等多方面对白音查干凹陷的古生态及古气候进行了探讨,认为阿尔善组沉积期为白音查干凹陷中生代断陷湖盆发育初期,湖盆地形高差大,物源丰富,生物不发育,气候为较干燥的热带—亚热带型;腾格尔组沉积期,湖盆面积扩大,水体加深,生物活动加强,气候为干旱的热带—亚热带型;都红木组沉积期,湖盆范围进一步扩大,水深进一步增加,水体盐度适于生物生长,生物种类繁多,数量丰富,气候逐步转为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型,其中都二段沉积期为该凹陷湖盆发育的最鼎盛时期;赛汉塔拉组时期,盆地回返,湖盆逐渐消亡,生物不发育,气候转为干燥的热带—亚热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化石 孢粉 古生态 古气候 白音查干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