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经》介宾结构位置的考察
1
作者 史舒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20-25,共6页
介宾结构的位置几乎在任何一本古汉语语法书中都要提及。通常是说:古汉语介宾结构,既可放在谓语的前面作状语,也可以放在谓语的后面作补语。这些话原则上当然是不错的。但是,对于某个时期,某部著作、特别是某一具体的介词来说,未免过于... 介宾结构的位置几乎在任何一本古汉语语法书中都要提及。通常是说:古汉语介宾结构,既可放在谓语的前面作状语,也可以放在谓语的后面作补语。这些话原则上当然是不错的。但是,对于某个时期,某部著作、特别是某一具体的介词来说,未免过于笼统。对于各个介词所构成的介宾结构,其位置究竟在何处,完全有必要作具体的分析。本文在对《诗经》的全部介词作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选取了“文言里应用最广的介词,所表示的关系也最繁多”的“于”字进行剖析,并试作一些必要的对比统计,力求从一个方面如实地反映《诗经》介宾结构位置用法的情况。同时,希望通过解剖这只麻雀,为上古汉语介宾结构位置及其后来的发展提供一份翔实的资料,以便更好地揭示汉语史的真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宾结构 《诗经》 词“于” 公刘 青蝇 文王 句子 肃肃 动作行为 小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梦寐以求”和“夜以继日”中的“以”字谈文言文里的介宾结构倒置
2
作者 路志伟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84年第1期54-56,共3页
有同志问“梦寐以求”和“夜以继日”中的“以”字是不是连词“而”字之意?如若不是,又该作何解释?还有的同志问可不可把这两个“以”字视作衍文(多余的字)?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以”字在文言文中具有多种用法,但多数是用作介词(prep-osi... 有同志问“梦寐以求”和“夜以继日”中的“以”字是不是连词“而”字之意?如若不是,又该作何解释?还有的同志问可不可把这两个“以”字视作衍文(多余的字)?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以”字在文言文中具有多种用法,但多数是用作介词(prep-osition),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拿、把、用、因、按,以及“凭借”、“依靠”和“认为”等意思。上述两个成语中的“以”字都属于介词,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拿或用的意思。但既然相当于拿或用,怎么把“梦寐以求”和“夜以继日”改成“梦寐拿求”、“梦寐用求”、“夜拿继日”、“夜用继日”仍讲不通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宾结构 现代汉语 动词性词组 偏正结构 梁惠王 长句 庄暴见孟子 《琵琶行》 中第 壶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词结构中被忽略的种类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丽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7年第10期32-33,共2页
介词结构中被忽略的种类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社科部李丽华“介词结构就是介词和它的宾语组成的,充当句子成份的词组”,许多语法专著这样断言。绝大多数教师这样向学生传授,似乎成了人人公认不容置疑的公理,然而,语言的实践却突破了这... 介词结构中被忽略的种类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社科部李丽华“介词结构就是介词和它的宾语组成的,充当句子成份的词组”,许多语法专著这样断言。绝大多数教师这样向学生传授,似乎成了人人公认不容置疑的公理,然而,语言的实践却突破了这个公理,请看下面的例子:(1)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介宾结构 语法功能 结构组合 句子成份 结构助词 定语 结构修饰 名词性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所字结构”和“所”字词性的综述
4
《理论探讨》 1987年第6期105-107,共3页
一、关于“所字结构”1.语法分析 a.“所字结构”的构成。 通过对《孟子》218例“所字结构”的调查考稽。“N·所·V”是其基式,其余的结构形式皆由此式而演化派生出来。一般说来,或隐去N,成了“所·V”式;或在“所·V... 一、关于“所字结构”1.语法分析 a.“所字结构”的构成。 通过对《孟子》218例“所字结构”的调查考稽。“N·所·V”是其基式,其余的结构形式皆由此式而演化派生出来。一般说来,或隐去N,成了“所·V”式;或在“所·V”之间加上介词、介宾结构、副词、形容词等;或在“N·所”之间加个结构助词“之”,成了“N·之所·V”式,等等。 b.“所字结构”的语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字结构 “所” 语法分析 介宾结构 词性 结构助词 《孟子》 语法功能 结构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词“于”及同“于”相关的几个词
5
作者 胡滢晔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8期4-5,共2页
"于"是古汉语中最常用的一个介词。它所构成的介宾结构通常位于谓语之后。其用法主要如下:1、指示动作的处所或方向,可译为"在……"、"到……"、"从……"等。如:(1)王坐于堂上。(《孟子·... "于"是古汉语中最常用的一个介词。它所构成的介宾结构通常位于谓语之后。其用法主要如下:1、指示动作的处所或方向,可译为"在……"、"到……"、"从……"等。如:(1)王坐于堂上。(《孟子·梁惠王上》)一齐宣王坐在堂上。(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宾结构 梁惠王 语法作用 施事者 动句 句尾 昭公 桓公 楚人 公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殷墟甲骨刻辞中“于”的连词用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逢彬 杨蓉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6-77,共2页
不少名家认为殷墟甲骨刻辞中“于”字可以用为连词,其所举例句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司岁于协遘”实际应断为“司岁,于协遘”,“于”字充作介宾结构;第二类“蒸于主乙于后主乙”应断为“蒸于主乙,于后主乙(蒸)”,这类句子实际上是复句... 不少名家认为殷墟甲骨刻辞中“于”字可以用为连词,其所举例句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司岁于协遘”实际应断为“司岁,于协遘”,“于”字充作介宾结构;第二类“蒸于主乙于后主乙”应断为“蒸于主乙,于后主乙(蒸)”,这类句子实际上是复句;第三类“余其从多田于多白征盂方”因极为罕见,“多白”有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是误刻。由此观之,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于”是连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甲骨刻辞 连词 复句 用法 "于"字 介宾结构 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语能愿词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忠建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3-83,共11页
西夏语能愿词之研究马忠建在笔者阅读过的西夏文文献里,有一类颇为特殊而又可以列举的词,现在能够确认的总共十个:(1)(见附页例字①,下同)nut能、善(于)wmo可、堪rla得ha能,可wZe会、能、善(于)fan应、... 西夏语能愿词之研究马忠建在笔者阅读过的西夏文文献里,有一类颇为特殊而又可以列举的词,现在能够确认的总共十个:(1)(见附页例字①,下同)nut能、善(于)wmo可、堪rla得ha能,可wZe会、能、善(于)fan应、当、该dZI6肯、许big欲k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语 否定副词 语法范畴 介宾结构 第二人称 助词 语法特点 完成体动词 作用和意义 判断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语序问题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定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81-87,共7页
1.概述 语序,按一般的理解,是指句中各成分或句中的语词的排列次序。本文所谈的语序,既包括复句中分句的次序,又包括某些同素异序词语素的次序;既包括书面语语序,又包括口语语序。语序作为语法手段,表示词、短语或句子的某种语法功能,... 1.概述 语序,按一般的理解,是指句中各成分或句中的语词的排列次序。本文所谈的语序,既包括复句中分句的次序,又包括某些同素异序词语素的次序;既包括书面语语序,又包括口语语序。语序作为语法手段,表示词、短语或句子的某种语法功能,就是说,语序变了,词、短语、句子的语法功能都可能发生变化。语序也能作为修辞手段,表示强调、感叹、惊讶等色彩,还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体色彩,并与回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序 结构关系 同素异序词 谓语 语音停顿 易位句 介宾结构 词法结构 语素 词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汉语的语序倒置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梦韶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19-130,共12页
古代汉语句子的语序多倒置,这是大家所知道的。一个句子有五大成分:主语、谓语、宾语,是主要成分;定语、状语,是附加成分。所谓语序倒置,是针对“主谓宾”正常语序说的。倘主语倒在谓语后面。如《史记·孙吴列传》:“美哉乎山河之固... 古代汉语句子的语序多倒置,这是大家所知道的。一个句子有五大成分:主语、谓语、宾语,是主要成分;定语、状语,是附加成分。所谓语序倒置,是针对“主谓宾”正常语序说的。倘主语倒在谓语后面。如《史记·孙吴列传》:“美哉乎山河之固”,便是主谓倒装句式。倘谓语倒在宾语后面,如《书经·大诰》:“民献有十夫予翼”,便是谓宾倒装句式。至于附加成分中的介宾结构,若介词放在它的宾语前边,就是正常语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介宾结构 语序倒置 谓语动词 句式 主语 正常语序 倒装句 定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以”字用法的考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子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58-65,71,共9页
《孟子》是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其语言比较接近当时的大众口语,所以,从汉语语法研究的角度来说,它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语法现象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以《孟子》中全部“以”字用例为基本材料,对《孟子》中“以”字的用法作一定性定... 《孟子》是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其语言比较接近当时的大众口语,所以,从汉语语法研究的角度来说,它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语法现象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以《孟子》中全部“以”字用例为基本材料,对《孟子》中“以”字的用法作一定性定量的分析,试图描绘出《孟子》中“以”字用法的概貌.通过对《孟子》中“以”字用例的分析,作者对“以”字词类的发展脉络、连词“以”与介词“以”的划分标准以及介词“以”带宾语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和补语时用法的异同等易产生模糊看法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以” “以”字 《孟子》 介宾结构 “以为” 补语 用法 “之” 以……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字兼词说质疑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立军 王永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22-126,共5页
“焉”字兼词说产生以来,从之者甚众。不仅某些古代汉语语法专著及高校教材大张其说①,而且现行中学课本也广泛采用,影响非浅。似乎“焉”为兼词已成为无可争辩之事实。而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未必就是定论,还有必要进一步商讨。一、从“... “焉”字兼词说产生以来,从之者甚众。不仅某些古代汉语语法专著及高校教材大张其说①,而且现行中学课本也广泛采用,影响非浅。似乎“焉”为兼词已成为无可争辩之事实。而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未必就是定论,还有必要进一步商讨。一、从“焉”字兼词说的根基看“焉”字兼词说主要有三种,即:兼“于之(于是、于此)”、兼“于何”、兼“于其间”。三者都是以训诂材料为其立说的基础的。主张“焉”兼“于之”者以杨树达《词诠》为代表,该说直接源自《马氏文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词 马氏文通 古代汉语语法 古汉语语法 高校教材 训诂材料 介宾结构 说者 杨树达 经传释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汉语为动用法浅议
12
作者 戴云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7-89,共3页
古代汉语为动用法浅议戴云云一般地说,动词与宾语的关系是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但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动词和它后面紧跟着的名词或代词,却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这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有时既不能拿使动用法,也不能拿意动用... 古代汉语为动用法浅议戴云云一般地说,动词与宾语的关系是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但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动词和它后面紧跟着的名词或代词,却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这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有时既不能拿使动用法,也不能拿意动用法去解释。请看下面两例:①禹劳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为动用法 结构 间接 直接 不及物动词 关系 谓语动词 动作行为 介宾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的词性
13
作者 公林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8-18,共1页
《语文建设》1988年第4期发表了常新同志的一篇文章:《动词“作为”的陈述对象》。文章分析了这样一句话:“作为烈士,我钦敬徐锡麟大无畏的伟大精神;作为诗人,我佩服作者力重千钧的铁笔。”谁作为烈士,谁作为诗人,是“我”还是徐锡麟?... 《语文建设》1988年第4期发表了常新同志的一篇文章:《动词“作为”的陈述对象》。文章分析了这样一句话:“作为烈士,我钦敬徐锡麟大无畏的伟大精神;作为诗人,我佩服作者力重千钧的铁笔。”谁作为烈士,谁作为诗人,是“我”还是徐锡麟?这一问题,作者分析得颇为透辟,笔者赞同。而句中的两个“作为”,作者认为是动词,笔者则不敢苟同。查《现代汉语词典》,“作为”列两大义项:第一大义项基本上是名词的用法,如“大有作为”等。第二大义项又有两个小~罢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述对象 现代汉语词典 徐锡麟 《语文建设》 语文建设 千钧 介宾结构 有作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古汉语特殊语序与汉民族原始思维方式的关系
14
作者 暴拯群 《学习论坛》 1999年第3期45-46,共2页
语言是人类思维与交际的工具,作为代表语言结构规律的语法,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的结果,语法规则的形成和发展,是伴随着人类思维规律的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语言形成初期的语法形态与人类原始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与形态丰富的印欧... 语言是人类思维与交际的工具,作为代表语言结构规律的语法,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的结果,语法规则的形成和发展,是伴随着人类思维规律的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语言形成初期的语法形态与人类原始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与形态丰富的印欧语系的语言不同,汉语基本上没有形态变化,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主要是由语序和虚词来体现的,因此语序是汉语语法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上古汉语的特殊语序便是在汉民族早期思维方式的制约下产生的。 如《春秋公羊传·僖公十六年》:“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原始思维 特殊语序 春秋左传 汉民族 语法功能 思维方式 形成和发展 介宾结构 春秋公羊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字用法及辨识
15
作者 于明伟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3期7-7,共1页
在古汉语中,"焉"在不同的语境里可作代词、连词、语气词等。(一)"焉"用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相当于介宾结构"于是"或"于此",指代动作的范围、处所或引进比较对象。因为位于句末,同时也具有句... 在古汉语中,"焉"在不同的语境里可作代词、连词、语气词等。(一)"焉"用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相当于介宾结构"于是"或"于此",指代动作的范围、处所或引进比较对象。因为位于句末,同时也具有句末语气词的作用。1、指代处所,相当于"在……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代词 介宾结构 反问句 句尾 间句 晋语 承上 公族 欣然自喜 公元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记念刘和珍君》中两处疑点
16
作者 许振兴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30-31,共2页
试析《记念刘和珍君》中两处疑点安徽巢湖市黄麓中学许振兴一、"惊心动魄的伟大""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对句中"惊心动魄的伟大"陈述对象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 试析《记念刘和珍君》中两处疑点安徽巢湖市黄麓中学许振兴一、"惊心动魄的伟大""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对句中"惊心动魄的伟大"陈述对象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争论的焦点是句中"这"所指代的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念刘和珍君》 主谓短语 介宾结构 短语 试析 鲁迅先生 安徽巢湖 主语 挽歌 语气副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对译中句子成分的变换
17
作者 杨虹 《征信》 1999年第3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句子成分 英汉对译 汉语被动句 英语状语 表达方式 主语 介宾结构 定语 被动式 主动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语言的时代性──从一个“病句”谈起
18
作者 胡念耕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43-44,共2页
注意语言的时代性──从一个“病句”谈起安徽蚌埠二中胡念耕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中有一句话“在这一点上,足可以证明《水浒》当其尚为口头文学的时候是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贾超英在《对“求疵”的补充与商榷... 注意语言的时代性──从一个“病句”谈起安徽蚌埠二中胡念耕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中有一句话“在这一点上,足可以证明《水浒》当其尚为口头文学的时候是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贾超英在《对“求疵”的补充与商榷》(载《中学语文教学》94年第2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主语 短语 语言单位 《现代汉语词典》 病句 承前省略 文学语言 介宾结构 中学语文教学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90-94,共5页
文言虚词是古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为了帮助中学语文教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本刊从我校古汉语虚词词典编写组正在编写的《常用文言虚词词典》中,选择一些词目,陆续刊载。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可译 介宾结构 左传 柳宗元 文言虚词 孔子 史记 动作行为 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语词序的发展
20
作者 潘允中 《学术研究》 1979年第6期32-37,共6页
一、词序固定是汉语的一大特点,但不是唯一特点在古汉语里,“主语——谓语”和“主——动——宾”的词序,一般说来是固定的,而且具有很久远的历史传统性,自殷周秦汉一直到现代,基本上都是这样。因此,词序便构成汉语语法的一大特点。例如... 一、词序固定是汉语的一大特点,但不是唯一特点在古汉语里,“主语——谓语”和“主——动——宾”的词序,一般说来是固定的,而且具有很久远的历史传统性,自殷周秦汉一直到现代,基本上都是这样。因此,词序便构成汉语语法的一大特点。例如(主语及其附属语用~~~~表示,谓语及其附属语用——表示,宾语用=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词序 汉语语法 动词 介宾结构 古汉语 现代汉语 谓语 语法结构 汉语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