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对药物装载和可控释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蔚 张吉喜 古宏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5-800,共6页
近年来,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MSN)以其均一的孔道结构、高比表面积、较大的孔容量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与传统载药系统相比,MSN展示了更高的药物负载量、可控的药物控释性能、可设计的靶向特性、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等优... 近年来,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MSN)以其均一的孔道结构、高比表面积、较大的孔容量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与传统载药系统相比,MSN展示了更高的药物负载量、可控的药物控释性能、可设计的靶向特性、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等优势。本文通过对MSN对药物的负载机理、药物控释机理等方面的介绍,对MSN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 药物装载 控制释放 刺激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D肽修饰的pH响应型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小宁 巩志强 +2 位作者 闫梦茹 梁晓燕 马远涛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9期25-31,共7页
以聚多巴胺(PDA)为反应平台,对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HMSN)进行RGD肽和聚(2-乙基-2-噁唑啉)(PEOz)双重修饰,构建了RGD肽和PEOz共同修饰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体(HMSN-PEOz-RGD),以盐酸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构建载药体系DOX@HMSN... 以聚多巴胺(PDA)为反应平台,对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HMSN)进行RGD肽和聚(2-乙基-2-噁唑啉)(PEOz)双重修饰,构建了RGD肽和PEOz共同修饰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体(HMSN-PEOz-RGD),以盐酸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构建载药体系DOX@HMSN-PEOz-RGD,用红外光谱法(FTIR)对载体进行结构表征,考察载药体系的载药量、包封率及载体的形态、粒径及Zeta电位,通过体外释药实验研究载药体系在不同pH值下的响应性释放,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模型,考察载体的生物相容性及载药体系的细胞毒性及细胞摄取过程。结果表明,HMSN-PEOz-RGD的平均粒径为(256.1±26.5)nm,粒径分布较均匀;DOX@HMSN-PEOz组和DOX@HMSN-PEOz-RGD组的体外释药都表现出明显的pH依赖性,即酸性(pH值5.0)条件下药物快速释放,而在生理pH值(pH值7.4)条件下药物释放缓慢;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显示,各载体在2.5~80μg·mL^(-1)的浓度范围内,与MCF-7细胞共培养24 h后,细胞存活率均在89%以上,表明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余载药制剂组,DOX@HMSN-PEOz-RGD组细胞的生长明显得到抑制,RGD修饰显著促进了DOX的细胞摄取。本研究所构建的纳米载体能够特异性靶向递送DOX,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氧化硅纳米粒子 盐酸阿霉素 RGD肽 聚(2-乙基-2-噁唑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尚宏周 王皓卿 +3 位作者 孙晓然 韩利华 江悦 王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75-2479,2484,共6页
综述了刺激响应型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包括氧化还原型释药、磁响应型释药、温度响应型释药、pH响应型释药、酶响应型释药和联合刺激响应型释药,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介孔二氧化硅粒子的... 综述了刺激响应型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包括氧化还原型释药、磁响应型释药、温度响应型释药、pH响应型释药、酶响应型释药和联合刺激响应型释药,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介孔二氧化硅粒子的功能化修饰以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纳米粒子 刺激响应 药物递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癌症检测和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叶喜阳 尹丰 李子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621-1622,共2页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是纳米医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纳米材料,其作为药物载体对癌症诊断和治疗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本综述总结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作为诊断剂和药物载体在癌症治疗方面的...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是纳米医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纳米材料,其作为药物载体对癌症诊断和治疗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本综述总结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作为诊断剂和药物载体在癌症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 诊断 治疗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药物控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郑林萍 许光宇 +2 位作者 石莹莹 宋仕永 张普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9-104,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三乙醇胺为碱性沉淀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制备了介孔结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以硅烷偶联剂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对介孔二氧化硅进行表面修饰,以...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三乙醇胺为碱性沉淀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制备了介孔结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以硅烷偶联剂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对介孔二氧化硅进行表面修饰,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具有pH响应性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聚甲基丙烯酸(MSNs@PMAA)复合微球。利用小角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MSNs@PMAA复合微球平均直径为167 nm,具有长程有序介孔孔道,MSNs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分别从1 081 m^2/g、1.756cm^3/g和3.2 nm减小至506 m^2/g、1.340 cm^3/g和1.7 nm。以多柔比星(DOX)为模型药物,MSNs@PMAA复合微球显示了较高的载药率和包封率,在体外有明显的p H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纳米粒子 溶胶-凝胶法 环境响应性 药物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姚琳通 刘娅婷 +1 位作者 刘雅静 陈真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2-191,共10页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因其具有独特介孔结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大的比表面积及明确的表面性质,在生物医学领域备受关注。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药物递送系统已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研究...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因其具有独特介孔结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大的比表面积及明确的表面性质,在生物医学领域备受关注。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药物递送系统已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讨论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与多肽、抗体以及抗体片段、核酸适体、免疫治疗应用相结合后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局限性和挑战。最后,对目前介孔二氧化硅药物输送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纳米粒子 药物递送 肿瘤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聚合物门控的介孔二氧化硅基刺激响应性药物递送系统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星火 汤钧 杨英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43,共16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以聚合物体系作为门控构筑的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刺激响应性药物控释体系,并根据聚合物类别将门控体系分为聚合物刷、聚合物交联网络和聚合物包裹层三类.根据聚合物“阀门”与无机纳米粒子的共价或非共价连接方式... 本文主要介绍了以聚合物体系作为门控构筑的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刺激响应性药物控释体系,并根据聚合物类别将门控体系分为聚合物刷、聚合物交联网络和聚合物包裹层三类.根据聚合物“阀门”与无机纳米粒子的共价或非共价连接方式,综述了这些杂化材料在不同外界刺激作用下的药物控制释放行为,并给出该领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响应药物递送系统 大分子 聚合物刷 聚合物交联网络 聚合物包裹层 纳米阀门 超分子化学 靶向给药 氧化硅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硅基纳米粒子对重金属去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陶疆辉 亢玉龙 +2 位作者 樊荣荣 王亚斌 丁秀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DMSNs)独特的三维中心辐射状孔道结构使其具有出色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表面硅羟基官能团可作为功能化活性位点。已有研究表明,DMSNs基新型吸附剂材料能够替代传统二氧化硅材料(如MCM-41和SBA-15),对重金属...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DMSNs)独特的三维中心辐射状孔道结构使其具有出色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表面硅羟基官能团可作为功能化活性位点。已有研究表明,DMSNs基新型吸附剂材料能够替代传统二氧化硅材料(如MCM-41和SBA-15),对重金属离子具有优异的去除作用。综述总结了DMSNs基新型吸附剂材料的功能化方法,比较了其和功能化MCM-41或SBA-15对不同重金属离子(Pb^(2+)、Cr^(6+)、Hg^(2+)等)和放射性金属离子(U(Ⅵ)、Th(Ⅳ)等)的吸附性能,以期为设计具有优越重金属离子去除能力的DMSNs基新型吸附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氧化硅纳米粒子 吸附剂 重金属去除 功能化氧化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xZn/MSN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丙烷脱氢性能
9
作者 王文欣 单译欧 +6 位作者 宋佳欣 范晓强 于学华 孔莲 肖霞 解则安 赵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130,共9页
随着社会对丙烯需求的增长,发展高效丙烯生产技术无论对于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铂基催化剂由于具有较高的丙烷C—H键活化能力和丙烯选择性,在丙烷脱氢(PDH)反应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在丙烷脱氢反应过程中,由于Pt的烧结及积... 随着社会对丙烯需求的增长,发展高效丙烯生产技术无论对于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铂基催化剂由于具有较高的丙烷C—H键活化能力和丙烯选择性,在丙烷脱氢(PDH)反应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在丙烷脱氢反应过程中,由于Pt的烧结及积碳导致催化剂快速失活.高稳定性小尺寸Pt基催化剂的开发至关重要.本文以具有限域作用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为载体,利用过渡金属锌为助剂调控活性组分Pt的电子性质及几何结构,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锌含量的PtxZn/MSN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N2气吸附-脱附实验、拉曼光谱、CO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PDH性能.结果表明,锌的加入使Pt颗粒分割为更小的Pt物种,提高了Pt的分散度,从而减少了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当锌负载量为0.5%(质量分数)时,Pt0.5Zn/MSN催化剂展示了最高的PDH性能,其中,丙烷初始转化率为47.9%,丙烯选择性为97.0%,反应6 h后,丙烷转化率仍保持在45.8%,选择性在97.0%,丙烯生成速率为0.82 mmol/min·gc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基催化剂 过渡金属锌助剂 氧化硅纳米粒子 丙烷脱氢 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氨蝶呤控释给药系统的构建及治疗效果
10
作者 康旭 郭婷婷 +3 位作者 欧阳先进 任思凡 郭蓓 常明明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91-95,共5页
【目的】旨在构建一种甲氨蝶呤(MTX)控释给药系统并考察其对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MTX控释给药系统并进行表征,评价MTX释放行为和治疗效果;【结果】成功制备甲氨蝶呤控释给药系统,制备的MSNs孔径为7 nm,包封率和... 【目的】旨在构建一种甲氨蝶呤(MTX)控释给药系统并考察其对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MTX控释给药系统并进行表征,评价MTX释放行为和治疗效果;【结果】成功制备甲氨蝶呤控释给药系统,制备的MSNs孔径为7 nm,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96.0%和48.2%。DA最适聚合条件为5 mg MSNs在5 mL Tris(pH8.5)+5 mg DA溶液中反应1 h。体外释放试验表明,在pH 5.0、6.5和7.4的释放液中MTX 48 h的累积释放量分别为87.8%、76.8%和50.4%。在体试验表明,该给药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小鼠足趾部位肿胀程度;【结论】成功制备了甲氨蝶呤控释给药体系,该体系包封率高,载药量大,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较好的控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纳米粒子 PH敏感 甲氨蝶呤 聚多巴胺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