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无机氧化硅空心球的合成及VOCs吸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红宁 黄丽 +3 位作者 清江 马腾洲 黄维秋 陈若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91-1000,I0001-I0004,共14页
介孔有机–无机复合氧化硅空心球(MOSs)在碱性条件下以反向胶束为模板经过正硅酸乙酯(TEOS)和1,2-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乙烷(BTSE)共缩合被成功合成,并通过不同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MOSs用于去除挥发性有机物(VOCs),研究其... 介孔有机–无机复合氧化硅空心球(MOSs)在碱性条件下以反向胶束为模板经过正硅酸乙酯(TEOS)和1,2-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乙烷(BTSE)共缩合被成功合成,并通过不同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MOSs用于去除挥发性有机物(VOCs),研究其对水蒸气、正己烷、甲苯和92#汽油的静态吸附性能,并以商业硅胶(SG)和活性炭(AC)为参考。实验结果发现,初始BTSE/(BTSE+TEOS)摩尔比为10%时,(MOS-10%)的样品具有均匀的中空介观结构和最大的VOCs吸附容量(1.28g·g^(–1)正己烷,1.25g·g^(–1)甲苯和1.14g·g^(–1) 92#汽油),静态水蒸气吸附量最小(0.630 g·g^(–1))。通过穿透曲线评估单一组分VOC(正己烷或甲苯)在MOS-10%上的动态吸附行为,动态正己烷和甲苯吸附结果以及高湿度条件下的正己烷吸附性能表明,与商业吸附剂相比,MOS-10%具有最佳的穿透时间、吸附能力和疏水性。对于二元组分同时吸附(正己烷和甲苯),MOS-10%的正己烷吸附性能优于甲苯。介孔有机–无机复合氧化硅空心球的动态VOCs吸附容量较大归因于有机基团、表面积和孔体积的共同作用。MOSs的VOCs去除能力强和可回收性优良,显示出巨大的VOCs捕获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有机–无机氧化硅空心球 VOCs吸附 稳定性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的形貌控制:螺旋纳米纤维,纳米介孔球和多级结构空心球
2
作者 王金桂 陈铁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0期13-17,共5页
报道了不同形貌(包括螺旋纳米纤维、纳米球和多级结构空心球)的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和表征。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级溴化铵为模板,在两相体系中合成了螺旋纳米介孔纤维。这类螺旋纳米纤维中的六方排列介孔孔道围绕纤维轴向... 报道了不同形貌(包括螺旋纳米纤维、纳米球和多级结构空心球)的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和表征。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级溴化铵为模板,在两相体系中合成了螺旋纳米介孔纤维。这类螺旋纳米纤维中的六方排列介孔孔道围绕纤维轴向呈螺旋状盘绕,同时,纤维整体也可进一步盘绕出更高一级的螺旋结构。以N-酰基氨基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合成了具有中-D辐射孔道结构的单分散二氧化硅纳米球,球的尺度可以通过合成体系的酸度调节。还以一种简单的乳液模板方法合成了同时具有蠕虫介孔球壳和层状结构芽式结构的空心球,并讨论其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 形貌 纳米纤维 纳米 空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甲基甲酰胺对介孔二氧化硅空心球结构参数和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发谦 金效齐 +2 位作者 张燕娜 韩静 武霞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80-1184,1197,共6页
采用聚酚醛树脂球(RF)为硬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软模板,考察不同N,N-二甲基甲酰胺(DMF)含量以及晶化温度对介孔二氧化硅空心球(H-BMMs)合成的影响。采用XRD、TEM、低温N2吸附-脱附和FTIR分析产物的结构、形貌、孔道织构... 采用聚酚醛树脂球(RF)为硬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软模板,考察不同N,N-二甲基甲酰胺(DMF)含量以及晶化温度对介孔二氧化硅空心球(H-BMMs)合成的影响。采用XRD、TEM、低温N2吸附-脱附和FTIR分析产物的结构、形貌、孔道织构参数和骨架结构,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考察了H-BMMs装载布洛芬(IBU)的性能。研究表明,制备的H-BMMs具有较高的比面积(1 100 m2/g),并且壁上有孔径大小均匀的蠕虫状短孔道(2.3 nm)。随着DMF含量的增加,H-BMMs的介孔孔道逐渐减小,并且过高的晶化温度会破坏HBMMs的介孔结构。载药动力学研究发现,H-BMMs有较高的载药率(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空心 N N-二甲基甲酰胺 布洛芬 晶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中空二氧化硅及硅基微球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冯雪风 金卫根 +1 位作者 刘芬 罗建勋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14,共3页
介孔中空材料有特定孔道结构,具有中空、密度小、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因而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吸附性、筛分分子能力和光学性能,成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热点研究材料。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新型功能材料介孔中空二氧化硅及硅基微球主要制备方... 介孔中空材料有特定孔道结构,具有中空、密度小、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因而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吸附性、筛分分子能力和光学性能,成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热点研究材料。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新型功能材料介孔中空二氧化硅及硅基微球主要制备方法,包括表面沉积法、层层组装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喷雾法、微乳液法。同时介绍了合成的介孔、中空二氧化硅和硅基微球的形貌特点及应用。指出不同方法、不同制备条件对材料的形貌、孔径大小、孔形状及材料晶形有很大影响,条件温和、步骤简单、环境友好的制备方法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 硅基微 材料 空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负载氧化钴催化剂催化氧化甲苯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秋娜 罗明生 +1 位作者 刘清龙 杨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52-1063,共12页
以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DMSNs)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钴负载量的催化剂,利用XRD、SEM、TEM、BET、H_(2)-TPR、O_(2)-TPD、XPS、EPR、Raman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同时考察了催化剂对甲苯... 以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DMSNs)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钴负载量的催化剂,利用XRD、SEM、TEM、BET、H_(2)-TPR、O_(2)-TPD、XPS、EPR、Raman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同时考察了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氧化活性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钴基DMSNs催化剂具有高比表面积和有序介孔结构,有利于活性组分的分散及活性位与反应物的接触;随着Co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活性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0%Co/DMSNs催化剂活性最佳,甲苯转化率为90%时的温度(T_(90))达到268℃(质量空速为15000 mL/(g·h)、甲苯初始体积分数为50μL/L),并且表现了优异的抗水性能和稳定性。该催化剂活性组分主要以Co^(2+)形式存在,拥有更多的氧空位和高活性氧物种,有利于甲苯催化氧化反应的进行。而载体特殊的形貌结构和钴氧物种与载体较强的相互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催化氧化 氧化 树枝状氧化硅纳米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介孔氧化硅球的制备方法
6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3-23,共1页
一种纳米介孔氧化硅球制备方法,从无机硅源出发,先制得酸性活性二氧化硅溶胶,然后再与水溶性有机溶剂、模板剂充分混合均匀,在氨水作用下,酸性活性二氧化硅溶胶在模板剂作用下,经一段时间充分反应即得介孔二氧化硅球。本发明是一... 一种纳米介孔氧化硅球制备方法,从无机硅源出发,先制得酸性活性二氧化硅溶胶,然后再与水溶性有机溶剂、模板剂充分混合均匀,在氨水作用下,酸性活性二氧化硅溶胶在模板剂作用下,经一段时间充分反应即得介孔二氧化硅球。本发明是一种较为经济、工艺简单的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溶胶 纳米 制备方法 有机溶剂 混合均匀 模板剂 水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性能探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大林 王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23,共6页
利用单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活性剂包覆染料并将其转相到水中,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以荧光染料为核、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为壳的荧光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利用DLS探讨了正硅酸乙酯、表面活性剂、氨水、染料浓度对... 利用单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活性剂包覆染料并将其转相到水中,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以荧光染料为核、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为壳的荧光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利用DLS探讨了正硅酸乙酯、表面活性剂、氨水、染料浓度对粒子粒径的影响,利用SEM、TEM、TG、UV、PL光谱分析手段对复合纳米粒子结构、形貌、热稳定性、光谱进行了表征和探讨。结果表明,随着正硅酸乙酯和氨水用量增多,粒子粒径增加;表面活性剂用量较少时粒径会较大;染料浓度较低时对粒径影响较小;制备出的粉体可以在100nm左右可控;荧光强度提高、染料与二氧化硅最佳掺杂质量比为1.5×10-3;由于是物理包覆所以热稳定性提高有限,但抗紫外耐老化性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 荧光染料 溶胶-凝胶法 有机/无机复合荧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氧化硅分子筛吸附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振海 李滨 +1 位作者 郭春垒 范景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5-270,共6页
介孔氧化硅分子筛具有比表面积高、孔容大、孔道介孔化及表面硅羟基丰富的特点,通过功能化改性,被广泛应用于吸附法治理环境问题。从吸附过程影响因素、吸附机理、吸附性能及吸附剂结构出发,概述了介孔氧化硅分子筛在吸附无机物(重金属... 介孔氧化硅分子筛具有比表面积高、孔容大、孔道介孔化及表面硅羟基丰富的特点,通过功能化改性,被广泛应用于吸附法治理环境问题。从吸附过程影响因素、吸附机理、吸附性能及吸附剂结构出发,概述了介孔氧化硅分子筛在吸附无机物(重金属离子和CO_(2))和有机化合物(有机染料、硫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表明,吸附性能主要由氧化硅结构类型和改性条件决定,制备高选择性吸附剂、提高吸附剂可复用性及开发吸附成套工艺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分子筛 吸附 无机 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条件对SiO_2介孔空心微球形貌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廖世军 杨旭 +1 位作者 梁华根 杜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1,共6页
以十二胺为主模板剂、聚乙二醇1000为辅助模板剂合成了具有介孔孔壁、比表面积高达951m2/g的空心二氧化硅微球(HSSM).考察了温度、浓度、溶剂等合成条件对HSSM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温度及溶剂对HSSM的结构及形貌影响显著... 以十二胺为主模板剂、聚乙二醇1000为辅助模板剂合成了具有介孔孔壁、比表面积高达951m2/g的空心二氧化硅微球(HSSM).考察了温度、浓度、溶剂等合成条件对HSSM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温度及溶剂对HSSM的结构及形貌影响显著;最佳的水/乙醇体积比为5∶2,此条件下可得到外表光滑、有序度高的空心微球;水/乙醇体积比高于6∶1时,空心微球形貌不规整,有序度也较低;水/乙醇体积比低于4∶3时,得到有序度良好的褶皱状形貌介孔材料;最佳的合成温度约为30~40℃,低于该温度时合成的样品难以形成空心微球结构,而高于该温度时空心微球结构将受到破坏;混合模板剂浓度增加到0.038mol/L及以上时,可以得到空心微球,否则只能得到实心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 氧化硅 形貌 合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丝素蛋白微球为模板制备介孔SiO_2空心微球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鼎 朱晶心 +1 位作者 陈松 贾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6-220,共5页
以自组装方法制备的丝素蛋白(SF)微球为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直接在SF微球表面涂覆硅层,随后高温锻烧制备介孔二氧化硅(SiO_2)空心微球并研究了氨水用量对SF微球表面沉积SiO_2胶粒的影响。通过SEM表征显示,随着氨水用量的增加,SiO_2胶粒... 以自组装方法制备的丝素蛋白(SF)微球为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直接在SF微球表面涂覆硅层,随后高温锻烧制备介孔二氧化硅(SiO_2)空心微球并研究了氨水用量对SF微球表面沉积SiO_2胶粒的影响。通过SEM表征显示,随着氨水用量的增加,SiO_2胶粒在SF微球表面的沉积量增大;SF/SiO_2复合微球锻烧后经TEM和比表面积测试表明,SiO_2微球具有良好的空腔结构,比表面积为92.127m^2/g,孔体积为0.477cm^3/g,孔径为4.56nm。研究证明,在没有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或偶联剂条件下,SF能够诱导SiO_2胶粒沉积,为制备介孔SiO_2空心微球提供了一条简单有效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氧化硅 空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高比表面的介孔Co-SiO_2微球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萍 刘云凌 +5 位作者 白妮 付云龙 李守贵 孟祥举 丁红 庞文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466-1469,共4页
在碱性条件下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为结构导向剂 ,以含氨基有机硅烷与过渡金属离子 Co( )形成的配合物 Co( ) -APTMOS为金属离子前驱体 ,合成了含金属元素钴的介孔 Co-Si O2 微球 .运用 XRD,TEM以及 N2 -吸附等技术对所制... 在碱性条件下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为结构导向剂 ,以含氨基有机硅烷与过渡金属离子 Co( )形成的配合物 Co( ) -APTMOS为金属离子前驱体 ,合成了含金属元素钴的介孔 Co-Si O2 微球 .运用 XRD,TEM以及 N2 -吸附等技术对所制备的产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产物为具有高比表面、孔道无序的介孔微球 .同时阐述了金属离子以配合物 Co-APTMOS形式加入反应体系的优越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表面 Co-SiO2微 合成 表征 金属离子-氨基有机硅烷配合物 钴(Ⅲ) 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SiO_2的有机化修饰及其对环氧树脂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焦剑 刘攀博 邹亮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6,共6页
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及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共缩聚合成了蠕虫状的介孔二氧化硅(Si O2);研究了有机化修饰对介孔Si O2结构的影响;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环氧树脂/介孔Si O2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AP... 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及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共缩聚合成了蠕虫状的介孔二氧化硅(Si O2);研究了有机化修饰对介孔Si O2结构的影响;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环氧树脂/介孔Si O2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APTMS的引入使介孔Si O2的有序性变差,孔径、孔容及比表面积减小,当介孔Si O2中APTMS的含量达到20%时,介孔结构消失;当介孔Si O2的用量为2%~10%时,环氧树脂/介孔Si O2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韧性提高较为显著,但断裂伸长率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 有机化修饰 环氧树脂 有机-无机互穿网络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官能化介孔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饶红红 杜新贞 +1 位作者 王雪梅 薛林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3-488,共6页
采用一步法在碱性条件下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用正硅酸乙酯(TEOS)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直接缩合制备了甲基改性的无机/有机介孔复合材料(Me-MCM-41),并用红外光谱(FTIR)、小角X射线衍射(SAXRD)、热重分析(TGA)、... 采用一步法在碱性条件下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用正硅酸乙酯(TEOS)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直接缩合制备了甲基改性的无机/有机介孔复合材料(Me-MCM-41),并用红外光谱(FTIR)、小角X射线衍射(SAXRD)、热重分析(TGA)、透射电镜(TEM)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甲基成功键合至介孔材料孔道表面形成了无机/有机介孔复合体,该复合体不仅保持了MCM-41高度有序的的二维六方孔道结构,而且还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较高的热稳定性,以及较大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该材料作为固相微萃取的涂层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具有较高的萃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 无机/有机复合材料 合成与表征 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mSiO2空心微球的制备及SERS标记性能
14
作者 任志宇 李忠涛 +3 位作者 杜世超 吴君 孔令俊 付宏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41-1545,共5页
以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经过原位还原和种子生长过程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包覆银(Ag)纳米粒子;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导向下实现介孔二氧化硅(mSiO2)可控包覆,去除模板得到Ag/mSiO2空心微球.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 以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经过原位还原和种子生长过程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包覆银(Ag)纳米粒子;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导向下实现介孔二氧化硅(mSiO2)可控包覆,去除模板得到Ag/mSiO2空心微球.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附-脱附分析结果表明,SiO2壳层厚度约为20 nm,介孔孔径为2.1 nm,孔道分布均匀.进一步利用虹吸作用使对巯基苯胺(4-ATP)分子进入微球内与Ag粒子结合,构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标记材料.SERS测试结果表明,该标记材料检测限达到10-7mol/L,SERS增强因子达到3.7×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 空心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黄-壳结构Fe_3O_4@SiO_2@PMO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对漆酶的固定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段秉怡 王宇 +3 位作者 郭宁宁 王润伟 张宗弢 裘式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0-215,共6页
以蛋黄-壳结构的Fe3O4@SiO_2@PMO磁性微球作为载体,采用交联法对漆酶进行固定,考察了戊二醛浓度等对固定效果的影响,并对固定后漆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蛋黄-壳结构的磁性微球负载漆酶仅需6 h,磁性微球对漆酶的固载量高达475 mg... 以蛋黄-壳结构的Fe3O4@SiO_2@PMO磁性微球作为载体,采用交联法对漆酶进行固定,考察了戊二醛浓度等对固定效果的影响,并对固定后漆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蛋黄-壳结构的磁性微球负载漆酶仅需6 h,磁性微球对漆酶的固载量高达475 mg/g.固定后漆酶的稳定性显著提高,在pH=2. 5~4. 5的强酸性条件下,固定后漆酶酶活仍可保持70%以上,即使温度升高至60℃,固定后漆酶的相对酶活仍保持65%以上.这说明漆酶经所合成的材料固定后,其耐酸和耐热能力都明显优于游离漆酶.包覆的Fe_3O_4粒子使得材料很容易经磁铁分离法回收,固定后漆酶经磁分离循环使用10次后仍然能保留85%的酶活,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有效降低了漆酶的使用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无机-有机杂化二氧化硅 蛋黄-壳结构磁性微 漆酶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纤维形纳米球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亚斌 郭敏 +3 位作者 史时辉 呼科科 张耀霞 刘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596-3605,共10页
树枝状纤维形二氧化硅纳米球(KCC-1,类似于MCM-41命名规则)是继MCM-41、SBA-15之后,又一种里程碑式的介孔材料。与传统介孔二氧化硅相比,KCC-1具备三维中心辐射状孔道和多级孔结构,因而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更大的孔体积、更高的孔渗透... 树枝状纤维形二氧化硅纳米球(KCC-1,类似于MCM-41命名规则)是继MCM-41、SBA-15之后,又一种里程碑式的介孔材料。与传统介孔二氧化硅相比,KCC-1具备三维中心辐射状孔道和多级孔结构,因而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更大的孔体积、更高的孔渗透性、粒子内表面更易接触等优点。在KCC-1中,客体物质(如贵金属纳米粒子和生物大分子等)能够沿着中心辐射状孔道进行负载和/或输送,因此,KCC-1在纳米催化剂载体方面极具应用前景。近年来,KCC-1的成功开发掀起了树枝状纤维形纳米球及其催化剂的研究热潮。一方面,人们尝试基于其他本体材质构建树枝状纤维形纳米球,制备出树枝状纤维形二氧化钛纳米球、树枝状纤维形硅钛杂化纳米球、树枝状纤维形碳纳米球、树枝状纤维形碳氮杂化纳米球、树枝状纤维形硅铝杂化纳米球、树枝状纤维形硅铜铝杂化纳米球等。另一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以树枝状纤维形结构为基础的核-壳型、空心型、蛋黄-蛋壳型等新颖结构纳米催化剂也被成功开发,并在特定体系中展现出优越的催化性能。本文从构成树枝状纤维形纳米球的本体材料(元素)出发,对具有三维中心辐射状孔道和多级孔结构的纳米球催化剂进行分类,总结了各自的结构特征、催化对象及催化性能,综述了近几年树枝状纤维形纳米球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树枝状纤维形纳米球催化剂的研究思路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KCC-1 树枝状 纤维形 纳米 催化剂 氧化硅纳米 氧化钛纳米 碳纳米 硅铝杂化纳米 核-壳结构 空心结构 蛋黄-蛋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机固体吸附剂在天然气脱水领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石涵 袁标 沈鹏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8,66,共9页
天然气在进入管网输送之前必须经过脱水处理,目前常用的天然气脱水方法主要有冷干法、液体吸收法和固体吸附法。用于天然气脱水的固体吸附剂主要包括分子筛、氧化铝、介孔二氧化硅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等。随着更多海上气田的勘探开... 天然气在进入管网输送之前必须经过脱水处理,目前常用的天然气脱水方法主要有冷干法、液体吸收法和固体吸附法。用于天然气脱水的固体吸附剂主要包括分子筛、氧化铝、介孔二氧化硅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等。随着更多海上气田的勘探开发,分子筛和氧化铝等传统吸附剂已无法满足对大量天然气的净化需求,需要使用具有更高负载能力的吸附剂。介孔二氧化硅和MOFs具有高化学稳定性、低密度、高孔隙度的优点,且使用寿命长,避免了频繁更换,作为天然气脱水吸附剂具有潜在优势。围绕高比表面积、孔体积、亲水性和再生能力等综述了介孔二氧化硅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在天然气脱水方面的研究进展。介孔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机械稳定性,可在高压力范围内使用,提升处理装置的效率。然而介孔二氧化硅主要是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老化时间较长,且传统的蒸发干燥法无法保持完全凝胶的结构。未来有望通过超临界流体干燥法获得具有更好物化性质和孔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进一步提高介孔二氧化硅的吸附能力。MOFs作为无机物和有机物结合形成的多孔材料,具有高度规则的孔结构和可调的性质,且金属离子与配体官能团的自由电子对之间的化学或物理相互作用,使其具有较高的天然气吸附脱水效率和优异的再生循环性能。最后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复杂工况下的MOFs吸附脱水能力、长周期运行稳定性以及高压工况、造粒及不同分离过程(变压吸附和变温吸附)对MOFs的影响,并开发MOFs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实现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固体吸附剂 氧化硅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天然气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