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Mo介孔复合材料的一步制备及催化性能表征
1
作者 郑燕英 窦涛 +2 位作者 何广湘 段爱军 赵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在强碱性条件下,通过加入辅助模板剂HAcac,制备得到高Mo掺杂的MoSiOx介孔复合材料。XRD、N2吸附-脱附、ICP-AES、Py-FTIR表征结果表明,MoSiOx具有较规整的孔道结构、较大孔道尺寸、很大的孔容以及大的比表面积。MoSiOx中Mo物种高度分散... 在强碱性条件下,通过加入辅助模板剂HAcac,制备得到高Mo掺杂的MoSiOx介孔复合材料。XRD、N2吸附-脱附、ICP-AES、Py-FTIR表征结果表明,MoSiOx具有较规整的孔道结构、较大孔道尺寸、很大的孔容以及大的比表面积。MoSiOx中Mo物种高度分散,且载量最高可达6.3%以上。以L酸中心为主的酸分布特征使MoSiOx材料呈中强酸-强酸酸性。柴油HDS性能评价结果表明,MoSiOx具有很高的柴油HDS活性,加氢后柴油中含硫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低于10×10-6。对合成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HAcac及NaOH用量对复合材料的物化性能影响很大。因此,合成时应严格控制HAcac以及NaOH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Ox 介孔复合材料 加氢脱硫 强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石基介孔复合材料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心怡 程宏飞 +2 位作者 赵炳新 胡棉舒 贾晓辉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56-1764,共9页
碳排放量的快速增长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因此研发制备可行高效的二氧化碳(CO_(2))捕获材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高岭石为原材料,采用煅烧-碱活化-酸刻蚀的方法,制备出介孔氧化硅载体(KNH),再将KNH经过... 碳排放量的快速增长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因此研发制备可行高效的二氧化碳(CO_(2))捕获材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高岭石为原材料,采用煅烧-碱活化-酸刻蚀的方法,制备出介孔氧化硅载体(KNH),再将KNH经过五乙烯六胺(PEHA)修饰后制备出介孔复合材料(KNH-PEHA)。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_(2)物理吸附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并进一步对样品进行CO_(2)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EHA的浸渍修饰并未改变载体的结构,但显著提高了介孔复合材料对CO_(2)的吸附能力。吸附温度为25℃,KNH的CO_(2)吸附量为147.39 cm^(3)/g,而PEHA质量分数为30%的KNH(KNH-P-30)平衡时的CO_(2)吸附量达到389 cm^(3)/g,远高于未经PEHA修饰的KNH的吸附量,同时提出了该固体吸附剂对CO_(2)的吸附机理,为高岭石在气体吸附领域的应用提供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介孔复合材料 五乙烯六胺 二氧化碳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溶蚀作用对介孔结构形成及微-介孔复合材料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民 夏海渤 +3 位作者 张亚东 孙永 王荣源 刘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5-210,共6页
采用碱溶解沸石法制备微-介孔复合材料Y/MCM-41,通过改变原沸石碱处理时间调控沸石结构溶蚀程度,研究碱溶蚀作用对介孔相形成及微-介孔复合材料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原沸石碱溶蚀程度加深,晶体骨架脱硅现象明显,微孔结构破坏度逐渐... 采用碱溶解沸石法制备微-介孔复合材料Y/MCM-41,通过改变原沸石碱处理时间调控沸石结构溶蚀程度,研究碱溶蚀作用对介孔相形成及微-介孔复合材料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原沸石碱溶蚀程度加深,晶体骨架脱硅现象明显,微孔结构破坏度逐渐加重,同时从沸石晶体表面溶解出的硅铝物种数量增多,有助于高稳定性介孔相组装形成,从而构成微-介双孔级复合材料;原沸石碱溶蚀程度对制得的复合材料的孔结构和酸性质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介孔复合材料 碱溶解 沸石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制备介孔硅酸锌复合材料及其对亚甲基蓝的高效吸附
4
作者 汪冬梅 丁开振 +3 位作者 徐光青 郭敏娜 韩渺 吕珺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01-10007,共7页
铁尾矿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功能化利用越来越受关注和期待。本文以铁尾矿为原料,引入锌离子水热合成了介孔硅酸锌复合材料,包括由层状纳米片组装而成的花瓣状硅酸锌类物质(zincsilite)和异晶锌(hemimorphite)复合材料,以及由短棒组装... 铁尾矿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功能化利用越来越受关注和期待。本文以铁尾矿为原料,引入锌离子水热合成了介孔硅酸锌复合材料,包括由层状纳米片组装而成的花瓣状硅酸锌类物质(zincsilite)和异晶锌(hemimorphite)复合材料,以及由短棒组装而成的椭球状硅锌矿(willemite)复合材料。其中,花瓣状异晶锌复合材料具有典型的片状粒子聚集形成的狭缝孔结构,孔隙宽度约为3.385 nm,比表面积为96.15 m^(2)/g。该复合材料对染料亚甲基蓝(MB)有高效吸附效应,10 min内去除率接近100%,在染料废水处理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硅酸锌复合材料 水热反应 亚甲基蓝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球形高纯度介孔硅胶复合材料在茂金属聚乙烯催化剂中的应用
5
作者 亢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8-193,共6页
以工业原料水玻璃和硫酸为主要原料,通过球磨打浆技术、高效节能环保除杂质技术和具有尾气回收系统的离心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出2种日产量12000 kg的用于聚乙烯催化剂的载体高纯度球形介孔硅胶复合材料。2种复合材料在硅胶无序堆积孔中均拥... 以工业原料水玻璃和硫酸为主要原料,通过球磨打浆技术、高效节能环保除杂质技术和具有尾气回收系统的离心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出2种日产量12000 kg的用于聚乙烯催化剂的载体高纯度球形介孔硅胶复合材料。2种复合材料在硅胶无序堆积孔中均拥有有序的介孔孔道且球体度均匀,二氧化硅纯度均在99.5%以上。新型材料在负载聚乙烯催化剂后仍然保持良好微观形貌及其特有的介孔材料孔道结构。高压乙烯聚合小试试验结果表明,2种催化剂对乙烯聚合的活性均高于工业用催化剂的活性,催化反应后得到的聚乙烯粉料的重要物性参数均优于工业用948硅胶粉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复合材料 茂金属乙烯聚合 除杂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铁铝/蒙脱土复合材料:解离柱撑制备、结构及催化羟基化性能(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春晖 童东绅 +3 位作者 葛忠华 李杰 罗锡平 李小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7-624,共8页
利用极稀悬浮液中蒙脱土的解离作用并结合柱化技术过程,制备了介孔结构的铝铁/蒙脱土复合材料(Fe-Al/mmt);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氮等温吸脱附、傅立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及苯酚催化羟基化反应表征了其结构和性能。结果显示... 利用极稀悬浮液中蒙脱土的解离作用并结合柱化技术过程,制备了介孔结构的铝铁/蒙脱土复合材料(Fe-Al/mmt);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氮等温吸脱附、傅立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及苯酚催化羟基化反应表征了其结构和性能。结果显示,铁铝聚合前驱液中铁/铝比影响复合材料中蒙脱土的解离程度,且仅当低铁/铝比时(即Fe/(Fe+Al)物质的量的比介于0.05-0.3),嵌入解离的蒙脱土片层间的混合铁铝物种呈现能耐温350℃的热稳定性;氮等温吸脱附分析反映出这种解离的蒙脱土堆积结构呈现介孔特征,孔径分布窄,介于2.0-2.3nm;红外分析表明材料表面具有L酸和B酸位,并且L酸位量与嵌入解离的蒙脱土结构中的混合铁铝物种相关;由于结构中混合铁铝物种的存在及相应的Si-O→Fe、Al-O→Fe间的电子跃迁,Fe-Al/mmt材料在紫外区呈现宽泛的能量吸收特征。这些结果说明,由于混合铁铝物种嵌入于解离的蒙脱土片层堆积结构中,形成了“卡片屋”式介孔结构。实验条件下,Fe/(Fe+Al)物质的量的比为0.3的Fe-Al/mmt呈现较佳的催化羟基化性能,苯酚转化率为36.7%,二酚产物选择性32.3%;并且初步表明铝掺杂后,通过铁铝比和表面酸性的调整,材料的部分选择氧化性能可以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解离结构 介孔复合材料 柱化剂 苯酚羟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介孔SiO_2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8
7
作者 焦剑 张佳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7-62,共6页
分别采用水玻璃(SS)和正硅酸乙酯(TEOS)自组装制备了两种大孔径的虫状介孔二氧化硅(SiO_2)MSU-J-SS以及 MSU-J-TEOS;分别制备了介孔 SiO_2含量为2%~10%的橡胶态及玻璃态的环氧树脂介孔复合材料;对介孔SiO_2的物理结构及环氧树脂介孔复... 分别采用水玻璃(SS)和正硅酸乙酯(TEOS)自组装制备了两种大孔径的虫状介孔二氧化硅(SiO_2)MSU-J-SS以及 MSU-J-TEOS;分别制备了介孔 SiO_2含量为2%~10%的橡胶态及玻璃态的环氧树脂介孔复合材料;对介孔SiO_2的物理结构及环氧树脂介孔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硅源及合成条件将影响介孔 SiO_2的物理结构,相对于 MSU-J-TEOS,MSU-J-SS 表现出更好的结构规整性,具有较大的平均孔径,较小的比表面积、孔容及壁厚;相对于纯环氧树脂,橡胶态和玻璃态环氧树脂介孔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均提高,并且由平均孔径较大的 MSU-J-SS 制备的介孔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没有降低,体现出增韧的效果;相对于 MSU-J-TEOS,MSU-J-SS 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更为均匀,其拉伸试样表现出相对韧性的断口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环氧树脂 介孔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分散法制备高分散纳米锡/介孔碳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薛海荣 赵建庆 +4 位作者 王涛 郭云霞 李国显 胡园园 何建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01-1608,共8页
以间苯二酚和糠醛聚合而成的可溶性树脂为碳源,SnCl2为锡源,表面活性剂F127为模板剂,通过乳液分散法将锡源原位复合嵌入于介孔碳材料中,制备了纳米锡基材料高度分散于介孔碳中的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 以间苯二酚和糠醛聚合而成的可溶性树脂为碳源,SnCl2为锡源,表面活性剂F127为模板剂,通过乳液分散法将锡源原位复合嵌入于介孔碳材料中,制备了纳米锡基材料高度分散于介孔碳中的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吸脱附(BET)、循环伏安(CV)等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锡基材料在介孔碳中较为密集,分布均匀,粒径小于5 nm。介孔碳丰富的孔道结构有效限制和缓解了锡基材料的生长、团聚和体积膨胀,同时高比表面积增加了电解液与锡基活性材料的接触,提供了更多的反应活性点,从而获得了更高的电化学活性。充放电测试结果显示,700℃热处理后,锡/介孔碳纳米复合材料经过50次循环后实际放电比容量达203.4 mAh.g-1,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分散法 锂离子电池 锡/碳纳米复合材料 高分散性 充放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余传柏 韦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63,共4页
简述了聚合物基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的研究动态,介绍了聚合物基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介孔分子筛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技术,综述了环氧树脂基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聚烯烃基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及其它树脂基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的... 简述了聚合物基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的研究动态,介绍了聚合物基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介孔分子筛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技术,综述了环氧树脂基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聚烯烃基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及其它树脂基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聚合物基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基分子筛复合材料 分子筛 制备方法 分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模板剂的溶胶凝胶法合成介微孔复合材料
10
作者 韩伟 贾玉心 +1 位作者 熊国兴 杨维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380-382,共3页
在不使用介孔模板剂的条件下,从粒度均一的Silicalite-1沸石前体溶胶出发,利用真空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介微孔复合材料,对试样进行了X射线衍射、氮吸附脱附等温线、红外光谱、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表征,结果显示试样中均一的介孔... 在不使用介孔模板剂的条件下,从粒度均一的Silicalite-1沸石前体溶胶出发,利用真空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介微孔复合材料,对试样进行了X射线衍射、氮吸附脱附等温线、红外光谱、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表征,结果显示试样中均一的介孔由silicalite-1沸石前体溶胶颗粒堆积形成,其孔道为虫孔状结构,孔壁为部分晶化的silicalite-1沸石结构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模板剂 溶胶凝胶法 复合材料 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助介孔TiO_2/CoFe_2O_4磁性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凯 底兰波 +1 位作者 张丽娟 张秀玲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9-83,共5页
采用离子液体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可磁分离光催化材料IL-TiO2/CoFe2O4。采用VSM、XRD、BET、TEM表征样品的磁性能、结构和形貌。以亚甲基蓝为模拟污染物,在模拟太阳光下考察样品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样品IL-TiO2/CoFe2O4在350℃... 采用离子液体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可磁分离光催化材料IL-TiO2/CoFe2O4。采用VSM、XRD、BET、TEM表征样品的磁性能、结构和形貌。以亚甲基蓝为模拟污染物,在模拟太阳光下考察样品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样品IL-TiO2/CoFe2O4在350℃焙烧后具有介孔结构,比表面积达125.7m2/g,远高于相同条件下无离子液体辅助制备样品TiO2/CoFe2O4(46.1m2/g)的比表面积。在350℃焙烧温度下IL-TiO2/CoFe2O4光催化活性优于其它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是相同焙烧温度下TiO2/CoFe2O4光催化活性的6倍。IL-TiO2/CoFe2O4磁饱和强度为2.19×10-2 T,可在外磁场作用下实现催化材料的回收,循环使用3次仍能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磁性 离子液体 介孔复合材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微孔复合材料Beta-MCM-41的制备及其正庚烷临氢异构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荔 石志远 +3 位作者 吴保玉 赵澎 赵宁 王文静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2-101,共10页
采用纳米组装法将经NaOH溶液处理后的HBeta沸石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组装制得介微孔复合材料Beta-MCM-41(记作BM-41),将BM-41与NH 4Cl进行离子交换,得到氢型复合材料HBeta-MCM-41(记作HBM-41),以HBM-41为载体制... 采用纳米组装法将经NaOH溶液处理后的HBeta沸石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组装制得介微孔复合材料Beta-MCM-41(记作BM-41),将BM-41与NH 4Cl进行离子交换,得到氢型复合材料HBeta-MCM-41(记作HBM-41),以HBM-41为载体制得Pt负载量(w)为0.4%的催化剂Pt HBM-41,并应用于正庚烷临氢异构化反应。利用X射线衍射、N 2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在温度为240℃、压力为常压、质量空速为2.46 h-1的反应条件下对催化剂进行评价。反应结果表明,在Pt负载量相同的3种催化剂Pt HBeta,Pt MCM-41,Pt HBM-41中,Pt HBM-41表现出较高的异构化选择性(87.01%)和较高的正庚烷转化率(78.75%),并具有最高的异庚烷收率(68.52%)。这归结于Beta-MCM-41集合了MCM-41二维六方介孔结构优良的扩散性能和Beta沸石优越的酸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庚烷 临氢异构 复合材料 Beta-MCM-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PAA-PNIPA/APS-SBA-15的制备及其药物缓释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志平 孔祥涛 +1 位作者 盛维琛 朱申敏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4-548,共5页
采用功能性聚合物对氨基改性的介孔氧化硅SBA-15进行负载改性,将丙烯酸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引入孔道内,经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功能性介孔纳米材料PAA-PNIPA/APS-SBA-15.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氮气吸附脱附技术、傅立叶红外光谱... 采用功能性聚合物对氨基改性的介孔氧化硅SBA-15进行负载改性,将丙烯酸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引入孔道内,经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功能性介孔纳米材料PAA-PNIPA/APS-SBA-15.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氮气吸附脱附技术、傅立叶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该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药物释放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负载在介孔材料的孔道中实现了双重复合改性,复合后介孔材料的孔体积为0.313 1 cm3/g,比表面积为171.4 m2/g,该复合材料仍然保持了介孔材料的有序结构,具有药物缓释特性,可同时具有pH敏感性和温度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SBA-15 介孔复合材料 制备 改性 药物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PMMA/SBA-15复合材料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程 张发爱 余彩莉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2-267,共6页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SBA-15介孔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用量介孔硅SBA-15(0、1%、2.5%、5%)对PMMA/SBA-15介孔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IR)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成功制备了PMMA/SBA-15复合材料。以...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SBA-15介孔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用量介孔硅SBA-15(0、1%、2.5%、5%)对PMMA/SBA-15介孔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IR)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成功制备了PMMA/SBA-15复合材料。以乳液聚合法制备的PMMA/SBA-15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单体转化率和固体含量,随着SBA-15用量的增加,聚合过程中凝聚率增大、粘度减小,复合乳液具有较大的粒径及更宽的粒径分布。动态力学分析(DMA)测试表明:PMMA/SBA-15复合材料储能模量和杨氏模量明显增大,且在SBA-15用量为2.5%时复合材料模量最高。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表明:随着SBA-15用量增加,复合材料玻璃化温度提高。热重分析(TGA)结果证实复合材料热稳定性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介孔复合材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SBA-15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硅介孔材料对水中Cr^(6+)和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祝建中 殷同昕 +6 位作者 武婧 孙胜浩 丁莹 郭艳华 沈烨 陈靓 俞学如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4-468,473,共6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和碳源,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介孔氧化硅(MCM-41),再加浓硫酸,经过干燥、煅烧、水洗,得到介孔碳硅复合材料。考察其对环境水体中Cr^(6+)和苯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吸附苯酚的...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和碳源,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介孔氧化硅(MCM-41),再加浓硫酸,经过干燥、煅烧、水洗,得到介孔碳硅复合材料。考察其对环境水体中Cr^(6+)和苯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吸附苯酚的最适条件:30℃,pH=5,吸附时间24 h,此时饱和吸附量为7~11 mg/g;吸附Cr^(6+)的最适条件:20℃,pH=8,吸附时间24 h,饱和吸附量为15~20 mg/g。用材料吸附微污染水中Cr^(6+)和苯酚,去除率分别达到70%和7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碳硅复合材料 苯酚 六价铬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发的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合成方法获发明专利
16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75-875,共1页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助力茂名石化新产品开发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与茂名石化进行半年一次的技术交流,在交流会上双方确定2012年的合作项目将达10项以上,其中包括开发高熔体强度聚丙烯、丙丁共聚丙烯等新产品,以及用浅冷油吸收技...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助力茂名石化新产品开发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与茂名石化进行半年一次的技术交流,在交流会上双方确定2012年的合作项目将达10项以上,其中包括开发高熔体强度聚丙烯、丙丁共聚丙烯等新产品,以及用浅冷油吸收技术对炼厂干气回收装置进行改造等项目。茂名石化和北京化工研究院在新产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完成的一种具有介观结构的大孔网状球形二氧化硅材料合成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科研人员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脱醇的酸性体系中形成连续乳状液,一步法直接制备出具有高度有序介观结构的大孔网状球形二氧化硅材料。该技术实现了材料在大孔和介孔两个尺度上的精确控制,制备过程简便,可大量合成此类大孔/介孔复合材料,从而克服了层叠技术因聚苯乙烯乳胶离子密堆积体难以在大面积范围内得以实现、不适合大量制备大孔/介孑L复合材料的缺点,也解决了以胶体微粒和嵌段共聚物为模板制备过程速率慢、溶剂蒸发后材料收缩率大以及产生裂纹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化工研究院 二氧化硅材料 介孔复合材料 中国石油 合成方法 发明专利 新产品开发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多级复合孔TiO_2薄膜的合成及吸附DNA的性能 被引量:7
17
作者 邹永存 陆凤国 李国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2,共3页
Titania thin films with hierarchically macro-mesoporous were prepared by the addition of bulky organic molecule(1,3,5-trimethylbezenze) in aqueous solution of F127(EO106PO70EO106). After calcined at 673 K,ordered thin... Titania thin films with hierarchically macro-mesoporous were prepared by the addition of bulky organic molecule(1,3,5-trimethylbezenze) in aqueous solution of F127(EO106PO70EO106). After calcined at 673 K,ordered thin films with cubic meso-structure and macropores were formed. DNA(Cytochrome c) was used as probe to study the adsorption ability of macromolecules on this film. The hierarchically macro-mesoporous films show high adsorption ability of DNA molecule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itania films and mesoporous titania films,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presence of macropo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薄膜 有序 介孔复合材料 DNA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官能化介孔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饶红红 杜新贞 +1 位作者 王雪梅 薛林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3-488,共6页
采用一步法在碱性条件下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用正硅酸乙酯(TEOS)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直接缩合制备了甲基改性的无机/有机介孔复合材料(Me-MCM-41),并用红外光谱(FTIR)、小角X射线衍射(SAXRD)、热重分析(TGA)、... 采用一步法在碱性条件下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用正硅酸乙酯(TEOS)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直接缩合制备了甲基改性的无机/有机介孔复合材料(Me-MCM-41),并用红外光谱(FTIR)、小角X射线衍射(SAXRD)、热重分析(TGA)、透射电镜(TEM)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甲基成功键合至介孔材料孔道表面形成了无机/有机介孔复合体,该复合体不仅保持了MCM-41高度有序的的二维六方孔道结构,而且还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较高的热稳定性,以及较大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该材料作为固相微萃取的涂层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具有较高的萃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无机/有机介孔复合材料 合成与表征 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介孔氮掺杂TiO_2的合成与表征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19
作者 王璐 黑晓慧 陶红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6期79-82,共4页
以碱处理后的13X分子筛、硅酸钠为原料,加入模板剂和钛酸四丁酯,同时引入氮源,在水热条件下晶化生成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的新型微/介孔氮掺杂TiO2复合材料。通过XRD、TEM、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 以碱处理后的13X分子筛、硅酸钠为原料,加入模板剂和钛酸四丁酯,同时引入氮源,在水热条件下晶化生成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的新型微/介孔氮掺杂TiO2复合材料。通过XRD、TEM、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实验检测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和影响复合材料合成中的各项因素,如硅铝比、氮钛比、合成体系pH、晶化时间、煅烧温度等,确定了最佳的制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通过氮掺杂能引起复合材料的激发吸收光谱明显红移并具有较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复合材料 合成 表征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碳/NiOOH/Ni(OH)_2-活性炭混合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
20
作者 马静 刘卫国 +2 位作者 李亚娜 刘春玲 董文生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6-320,共5页
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介孔碳/Ni OOH/Ni(OH)2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图片显示,Ni OOH/Ni(OH)2在介孔碳表面上形成了多孔结构。通过改变反应物的加入量得到不同比例介孔碳和Ni OOH/Ni(OH)2的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电极材料M... 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介孔碳/Ni OOH/Ni(OH)2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图片显示,Ni OOH/Ni(OH)2在介孔碳表面上形成了多孔结构。通过改变反应物的加入量得到不同比例介孔碳和Ni OOH/Ni(OH)2的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电极材料MCN/Ni-30性能最佳,首次放电比电容可达1 358.8 F/g。分别以MCN/Ni-30和活性炭为正负极组装成混合电容器,通过改变正负极质量比研究介孔碳/Ni OOH/Ni(OH)2-活性炭混合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正负极质量比为1∶1.5时,电流密度为200 m A/g,混合电容器在1 mol/L KOH电解液中的比电容为126.5 F/g,比能量达到44.96 Wh/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NiOOH/Ni(OH)2复合材料 活性炭 混合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