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介孔二氧化硅囊泡结构的调变
1
作者 伍宏玉 赖彩浪 +1 位作者 李海涛 张友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7-262,共6页
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P123)对有机溶剂均三甲苯(TMB)的增容作用,合成了大孔径介孔二氧化硅囊泡材料,首次通过控制有机溶剂TMB与无机硅源正硅酸四乙酯(TEOS)的投料时间间隔t,实现... 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P123)对有机溶剂均三甲苯(TMB)的增容作用,合成了大孔径介孔二氧化硅囊泡材料,首次通过控制有机溶剂TMB与无机硅源正硅酸四乙酯(TEOS)的投料时间间隔t,实现对介孔二氧化硅囊泡材料结构的调变。通过小角X射线衍射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TEM)检测技术对酸性P123模板体系中的材料结构转变过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变TMB与TEOS的投料时间间隔,能够实现介孔囊泡结构的调变,同时提出"协同囊泡模板"(cooperative vesicle templating,CVT)和"协同作用机制"(cooperative formation mechanism,FM)共存。通过简单合理的设计合成不同结构的介孔材料,以期开拓其在催化、分离以及医学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也为合成其他介孔材料提供简单合理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容作用 介孔二氧化硅囊泡材料 协同模板 协同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稻壳灰为硅源合成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侯贵华 罗驹华 陈景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8-530,共3页
用稻壳灰为硅源,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模板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成功地合成了有序介孔SiO2材料MCM-41。利用XRD、N2吸附曲线、SEM、TEM等测试方法分别对稻壳灰及介孔SiO2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稻壳灰为非晶体,呈粒状的多... 用稻壳灰为硅源,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模板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成功地合成了有序介孔SiO2材料MCM-41。利用XRD、N2吸附曲线、SEM、TEM等测试方法分别对稻壳灰及介孔SiO2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稻壳灰为非晶体,呈粒状的多孔结构,其比表面积为250m^(2)/g;在酸性条件下合成的MCM-41具有周期性规则排列的介孔结构,最可几孔径为2.4nm,比表面积为1100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纳米二氧化硅 稻壳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HMSNs)的合成及其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郑昆 杨红 +3 位作者 温刚 张元新 葛雅琨 隋新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8-151,共4页
以CaCO_3为模板合成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HMSNs),并通过透射电镜(TEM)和小角X射线粉末衍射(SAXRD)对样品进行表征,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HMSNs样品对A549的细胞内吞能力及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CaCO_3-HMSNs是以CaCO_3为核,介孔二氧化... 以CaCO_3为模板合成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HMSNs),并通过透射电镜(TEM)和小角X射线粉末衍射(SAXRD)对样品进行表征,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HMSNs样品对A549的细胞内吞能力及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CaCO_3-HMSNs是以CaCO_3为核,介孔二氧化硅为壳的纳米粒子;当材料的质量浓度为62.5μg/mL时,细胞的存活率为100%;有92.80%的细胞吸收了样品HMSNs,即HMSNs具有较高的细胞内吞能力及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二氧化硅纳米材料 生物相容性 细胞内吞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高度有序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SNs)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昆 杨红 +2 位作者 张元新 葛雅琨 李世军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0-513,共4页
通过调解正硅酸乙酯(TEOS)和NH_3·H_2O的加入量,采用共沉淀法可控地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粒径(80~320 nm),且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SNs),并利用小角X射线衍射(SA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N_2吸附-脱... 通过调解正硅酸乙酯(TEOS)和NH_3·H_2O的加入量,采用共沉淀法可控地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粒径(80~320 nm),且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SNs),并利用小角X射线衍射(SA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N_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均具有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为典型的MCM-41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采用合成后水热处理方法可提高材料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纳米材料 粒径 共沉淀法 水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接枝胶原杂化材料的制备和表征(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曹勇 周钰明 +2 位作者 单云 鞠熀先 薛学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1-336,共6页
利用接枝胶原与介孔二氧化硅制备一种新型生物无机杂化材料.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接枝剂对胶原进行共聚改性制得接枝胶原.以正硅酸乙酯为模板,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用一个简单的热处理过程制得介孔二氧化硅.介孔二氧化硅-接... 利用接枝胶原与介孔二氧化硅制备一种新型生物无机杂化材料.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接枝剂对胶原进行共聚改性制得接枝胶原.以正硅酸乙酯为模板,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用一个简单的热处理过程制得介孔二氧化硅.介孔二氧化硅-接枝胶原杂化材料通过超声分散接枝胶原与介孔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制得,其三维结构用X射线衍射表征,晶格参数a,b和c分别为0.68,0.37和1.64 nm,为正交晶型.氮气吸附-解吸等温线显示杂化材料的比表面积可达273 m2·g-1,孔体积为0.13 cm3·g-1,平均孔径3.4 nm,分布窄.该杂化材料在8~14μm波长的红外发射率可低至0.323,在光电子学器件和红外隐身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枝 二氧化硅 杂化材料 超声分散 制备 共聚改性 表征 十二烷 烷基 正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与pDNA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昆 杨红 +3 位作者 葛雅琨 隋新 温刚 张元新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16-1320,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高度有序、分散性良好的氨基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Am-MSNs),并研究其吸附和保护质粒DNA(pDNA,PEGFP-N3)的性质,测定样品材料对A549和HeLa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Am-MSNs能有效吸附PEGFP-N3,并保护PEGFP-N3...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高度有序、分散性良好的氨基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Am-MSNs),并研究其吸附和保护质粒DNA(pDNA,PEGFP-N3)的性质,测定样品材料对A549和HeLa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Am-MSNs能有效吸附PEGFP-N3,并保护PEGFP-N3免受限制性内切酶的消化;Am-MSNs对A549和HeLa细胞表现出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当材料的质量浓度为125μg/mL时,两种细胞的存活率均约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化二氧化硅纳米材料 质粒DNA 吸附 保护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分散性对293T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田迎 滕兆刚 +1 位作者 卢光明 郑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esoporous silica nanomaterials,MSNs)的理化性质如分散性会影响细胞摄取率,可能造成细胞凋亡。文中采用体外培养方法观察2种分散性不同的MSNs对293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2种分散性不同的纳米材料MSN-1... 目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esoporous silica nanomaterials,MSNs)的理化性质如分散性会影响细胞摄取率,可能造成细胞凋亡。文中采用体外培养方法观察2种分散性不同的MSNs对293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2种分散性不同的纳米材料MSN-1和MSN-2;透射电镜观察293T细胞对2种材料的吞噬;选择0、100、150、200和250μg/mL共5种浓度与293T细胞体外孵育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反应。结果与MSN-1比较,MSN-2的分散性较好;293T细胞约吞噬10%的MSNs;与0μg/mL比较,100、150、200、250μg/mL的MSN-1与293T细胞共孵育引起细胞凋亡反应明显(P<0.05),而MSN-2并未引起明显的凋亡反应。结论在一定剂量下,分散性较佳的MSN-2在293T细胞内性能稳定,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纳米材料 分散性 293T 吞噬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干凝胶和气凝胶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冯乙巳 张立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9-621,625,共4页
 综述近年来介孔二氧化硅干凝胶和气凝胶同金属、半导体和其它功能性材料组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理化特性研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是当前纳米材料研究的热点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其进行理论和应用研究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干凝胶 气凝胶 纳米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Nafion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酸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郑净植 胡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6期59-61,共3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正硅酸四乙酯和Nafion在碱性条件下共缩合制备介孔二氧化硅/Na-fion复合材料,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TGA)、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对其酸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正硅酸四乙酯和Nafion在碱性条件下共缩合制备介孔二氧化硅/Na-fion复合材料,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TGA)、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对其酸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孔道有序结构,Nafion树脂被引入到介孔二氧化硅骨架中;作为固体酸催化剂,对苯甲醛和乙二醇的加成反应表现出了较高的酸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NAFION 复合材料 酸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贺旷驰 王蒙 +1 位作者 赵斌 何丹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3-37,共5页
介绍了近年来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研究趋势与发展方向。介孔二氧化硅材料作为研究时间最长、技术最成熟的介孔材料,对整个介观材料的理论和材料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主要合成方法及其原理,着重从材料复合方式... 介绍了近年来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研究趋势与发展方向。介孔二氧化硅材料作为研究时间最长、技术最成熟的介孔材料,对整个介观材料的理论和材料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主要合成方法及其原理,着重从材料复合方式以及相应材料的特点、相关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现有的问题,并且对未来介孔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材料 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粒子表面改性及其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章月芳 杨晋涛 +3 位作者 黄凌琪 陈枫 范萍 钟明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7-132,共6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纤维状的SBA-15型介孔二氧化硅粒子,并对其表面和孔道改性用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研究了其在聚合物发泡中的异相成核作用。结果表明,该介孔粒子在PMMA发泡过程能够起到一定的异相成核作用,有助... 采用水热法合成纤维状的SBA-15型介孔二氧化硅粒子,并对其表面和孔道改性用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研究了其在聚合物发泡中的异相成核作用。结果表明,该介孔粒子在PMMA发泡过程能够起到一定的异相成核作用,有助于提高泡孔密度,降低泡孔尺寸。该异相成核作用在发泡温度和压力较低时更加明显。同时介孔粒子的表面特性对成核作用有很大的影响,与KH550改性的粒子相比,含氟硅烷改性的粒子具有较高的成核效率。考察发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现其拉伸模量较纯聚合物发泡材料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与未发泡比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粒子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 异相成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烯烃弹性体/棕榈酸/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园 许国栋 +3 位作者 黄河 樊冬娌 刘杰 曹宇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96,101,共7页
以聚烯烃弹性体(POE)为支撑框架,棕榈酸(PA)为热能存储单元,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SiO_(2))为定形增强剂,制备了一系列POE/PA/SiO_(2)定形相变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 以聚烯烃弹性体(POE)为支撑框架,棕榈酸(PA)为热能存储单元,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SiO_(2))为定形增强剂,制备了一系列POE/PA/SiO_(2)定形相变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样品的形貌、结构、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O_(2)的加入有效提高了定形相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且当SiO_(2)质量分数增加到5%时,封装效果最优,熔融结晶焓分别为143.9J/g和147.6J/g;经过多次冷热循环测试材料依然能保持较高的焓值,说明该定形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循环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聚烯烃弹性体 中空二氧化硅微球 定形相变材料 热能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酰胺对有序介孔二氧化硅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党文修 韩书华 +2 位作者 许军 闫欣 侯万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9-682,共4页
O引言1992年Mobil的研究人员首先报道了在水热条件下以表面活性剂胶束为模板合成出孔道有序的M41S介孔分子筛[1],引起了在介孔材料的合成、表征、形成机理以及孔道修饰和应用方面的研究热潮[2,3].
关键词 甲酰胺 二氧化硅 表面活性剂 胶束 分子筛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在分析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婵媛 杜卓 李攻科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1年第2期20-30,共11页
功能化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具有均一可调的介孔孔径、规则的孔道、稳定的骨架结构、易于修饰的内表面和较高的比表面积、高的吸附容量等特性,可用于生物、医药、环境样品等复杂基体中痕量分析物的高选择性分离与富集,因此在样品前处理... 功能化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具有均一可调的介孔孔径、规则的孔道、稳定的骨架结构、易于修饰的内表面和较高的比表面积、高的吸附容量等特性,可用于生物、医药、环境样品等复杂基体中痕量分析物的高选择性分离与富集,因此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特别引人瞩目。简要介绍了功能化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功能化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在分离富集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以及生物大分子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 有序二氧化硅材料 样品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虫状有序介孔二氧化硅合成实验的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海文 殷馨 +1 位作者 龙应钊 孔爱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28,32,共4页
采用廉价的环境友好的工业化生产的阳离子烷基糖苷作为模板剂,在pH 9的弱碱性条件下水解正硅酸乙酯得到了蠕虫状有序的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1℃,各反应物的质量比CAPG∶水∶氨水∶TEOS=0.9∶20.0∶... 采用廉价的环境友好的工业化生产的阳离子烷基糖苷作为模板剂,在pH 9的弱碱性条件下水解正硅酸乙酯得到了蠕虫状有序的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1℃,各反应物的质量比CAPG∶水∶氨水∶TEOS=0.9∶20.0∶1.1∶2.0。所得到的二氧化硅材料具有规则的蠕虫状结构,有较好的水热及热稳定性,经550℃焙烧4 h和100℃水热处理54 h后,蠕虫状孔道结构仍保持良好,表明其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催化剂载体。此方法所选用的导向剂具有绿色、天然、低毒、低刺激等优点,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并有利于将其向工业化生产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二氧化硅 蠕虫状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中空二氧化硅及硅基微球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冯雪风 金卫根 +1 位作者 刘芬 罗建勋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14,共3页
介孔中空材料有特定孔道结构,具有中空、密度小、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因而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吸附性、筛分分子能力和光学性能,成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热点研究材料。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新型功能材料介孔中空二氧化硅及硅基微球主要制备方... 介孔中空材料有特定孔道结构,具有中空、密度小、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因而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吸附性、筛分分子能力和光学性能,成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热点研究材料。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新型功能材料介孔中空二氧化硅及硅基微球主要制备方法,包括表面沉积法、层层组装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喷雾法、微乳液法。同时介绍了合成的介孔、中空二氧化硅和硅基微球的形貌特点及应用。指出不同方法、不同制备条件对材料的形貌、孔径大小、孔形状及材料晶形有很大影响,条件温和、步骤简单、环境友好的制备方法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硅基微球 材料 空心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介孔二氧化硅中空纤维的合成 被引量:4
17
作者 党文修 亓贯林 +2 位作者 李晶 王仁亮 韩书华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16-18,共3页
以十六烷基氯化吡啶(C16PyCl)为模板剂,原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甲酰胺为共溶剂,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了纳米介孔二氧化硅中空纤维,并使用扫描电镜(SEM)、小角X 射线衍射(SXRD)和N2气体吸附仪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样品呈中空纤维... 以十六烷基氯化吡啶(C16PyCl)为模板剂,原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甲酰胺为共溶剂,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了纳米介孔二氧化硅中空纤维,并使用扫描电镜(SEM)、小角X 射线衍射(SXRD)和N2气体吸附仪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样品呈中空纤维形态,中空管内径约0.5-1μm,管壁厚度0.5μm左右,纤维长度可达50μm。中空纤维具有 MCM-41的有序六方孔道结构;煅烧后的样品显示典型的Ⅳ型吸附等温线和H1型滞后环,孔径分布很窄,BJH最可几孔径为2.72 nm,BET表面积1 212 m2·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二氧化硅 形貌 模板合成 甲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风 朱桂茹 高从堦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4-138,共5页
以2-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CTES)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采用共缩聚法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了氰基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硅.通过XRD、SEM、氮气吸附脱附、FT-IR和元素分析等技术对样品的... 以2-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CTES)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采用共缩聚法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了氰基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硅.通过XRD、SEM、氮气吸附脱附、FT-IR和元素分析等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孔性质和官能团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硅源的混合方式对氰基的引入量和分布有一定影响,其中以直接混合方式所得样品中基团含量最高,其分布也最均匀.另外,随着氰基引入量的增加,样品的形貌与孔结构略有变化.当CTES加入量超过20mol%时,材料的介孔由圆柱形的直孔道向瓶颈型的孔道结构发生转变.同时随着材料中氰基含量增大,样品的孔容由0.70 cm3/g降到0.22 cm3/g、表面积从666 m2/g降到312 m2/g,孔径由4.2 nm减小到2.7 nm,表明氰基分子占据了部分孔道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二氧化硅 功能化 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屈文山 夏至 +2 位作者 郭浩乾 李晓峰 窦涛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0-202,207,共4页
首先利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囊泡体系,然后在囊泡体系中pH=9.2条件下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作为硅源,合成了介孔二氧化硅。用动态光散射仪(DLS),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 首先利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囊泡体系,然后在囊泡体系中pH=9.2条件下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作为硅源,合成了介孔二氧化硅。用动态光散射仪(DLS),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低温氮吸附仪等对囊泡体系和介孔二氧化硅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浓度均为0.01 mol·L-1的AES溶液与CTAB溶液体积比为1∶1时得到了直径约为50 nm的囊泡体系。在2.88°处出现了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特征衍射峰。测得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平均孔径为3.5 nm,比表面积为670 m2·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二氧化硅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铈-二氧化硅介孔材料制备及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友凤 敖克厚 +1 位作者 樊磊磊 黄志刚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4-39,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和沉淀浸渍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铈-二氧化硅(CeO2-SiO2)介孔材料吸附剂,主要考察了其对水中铜离子(Cu^2+)的吸附行为。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氮吸附(BET)等手段对合成的介孔材料进行了性能表征,并通过静态吸附... 采用共沉淀法和沉淀浸渍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铈-二氧化硅(CeO2-SiO2)介孔材料吸附剂,主要考察了其对水中铜离子(Cu^2+)的吸附行为。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氮吸附(BET)等手段对合成的介孔材料进行了性能表征,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分析了溶液pH、溶液初始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等条件对介孔材料吸附Cu^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CeO2-SiO2介孔材料对Cu^2+的去除效果较沉淀浸渍法要好;当溶液pH=7.0时CeO2-SiO2介孔材料对Cu^2+的吸附效果最好,20 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溶液初始Cu^2+浓度增大Cu^2+去除率降低,Cu^2+累计吸附量增大;随着吸附剂用量增加Cu^2+去除率增大,当CeO2-SiO2吸附剂用量为0.15 g/L时对Cu^2+的去除率趋于稳定;CeO2-SiO2吸附剂对不同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u^2+、Fe^2+、Mn^2+,该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二氧化硅 材料 铜离子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