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治疗法的实验模拟原理 被引量:5
1
作者 谭哲东 岑人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81-85,共5页
主要阐述了介入治疗法的实验模拟原理和设计,为进行有关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介入治疗法 流场 实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P-胶体介入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2
作者 张文书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68-68,共1页
耳廓假性囊肿是来自软骨内浆液的积聚.由于没有明确的囊壁,因此称为假性囊肿。其治疗一般采用穿刺抽液加压固定、腔内注射消炎药、理疗和冷冻、甚至切开引流等方法,但复发率较高。自1996年以来.我科采用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 耳廓假性囊肿是来自软骨内浆液的积聚.由于没有明确的囊壁,因此称为假性囊肿。其治疗一般采用穿刺抽液加压固定、腔内注射消炎药、理疗和冷冻、甚至切开引流等方法,但复发率较高。自1996年以来.我科采用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放射性核素印一胶体介入治疗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63例,并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假性囊肿 ^32P-胶体 介入治疗法 放射性核素 加压固定 穿刺抽液 腔内注射 切开引流 消炎药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atzer堵闭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吕彩红 古汉礼 +2 位作者 蒋威 梁屹胜 黄永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21-21,3,共2页
目的 评价Amplatzer堵闭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的效果。 方法 经导管堵闭PDA患儿 15例 ,男 4例 ,女 11例 ,年龄 (1~ 14 )岁 ,体重 (7~ 30 )Kg。 结果 14例成功 ,1例失败。与术前肺动脉压 (6 3 2... 目的 评价Amplatzer堵闭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的效果。 方法 经导管堵闭PDA患儿 15例 ,男 4例 ,女 11例 ,年龄 (1~ 14 )岁 ,体重 (7~ 30 )Kg。 结果 14例成功 ,1例失败。与术前肺动脉压 (6 3 2± 2 3 5mmHg)相比 ,术后即时肺动脉压 (2 0 5± 8 7mmHg)显著下降 (t=9 4 3,P <0 0 0 1)。术后 2 4小时超声心动图 ,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 ,随访 1月时超声心动图显示分流消失。全组病例随访 2年 ,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Amplatzer堵闭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微创、疗效肯定的非开胸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ATZER堵闭器 动脉导管未闭 小儿外科 介入治疗法 临床应用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荧光光谱识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谷怀民 邢达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9-652,共4页
采用氩离子激光为激发光源 ,分别研究了离体正常动脉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液等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 结果表明 ,正常动脉壁样品组的荧光光谱强度最大值明显高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样品组 ;斑块的荧光光谱在 5 16nm处存在一个小波谷 ,... 采用氩离子激光为激发光源 ,分别研究了离体正常动脉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液等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 结果表明 ,正常动脉壁样品组的荧光光谱强度最大值明显高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样品组 ;斑块的荧光光谱在 5 16nm处存在一个小波谷 ,而正常动脉组织的荧光光谱则无此波谷 ;斑块组织在 5 98nm处与 5 78nm处的荧光强度比值R(I598nm/I578nm)远低于正常动脉壁的比值 ;血红蛋白含量是引起粥样斑块与正常动脉壁的R(I598nm/I578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血管成形术 心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法 激光诱导荧光光谱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动脉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