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Seminar”教学模式在介入放射专业人才培训中的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肖 肖越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4-256,共3页
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既不同于临床专业,又不同于影像诊断专业。"PBL-Seminar"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全面提高介入放射专业人才临床、科研及学术交流能力,保证学员整体素质全面发... 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既不同于临床专业,又不同于影像诊断专业。"PBL-Seminar"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全面提高介入放射专业人才临床、科研及学术交流能力,保证学员整体素质全面发展。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人才培养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纵隔型支气管动脉瘤破裂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一焯 周方程 +1 位作者 潘建军 肖叶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68,共2页
病例男,62岁,主诉:反复咳嗽1年,加重伴胸痛1天。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痰,1天前咳嗽加重,出现阵发性胸痛,呼吸时疼痛加重,无咯血、咽痛、鼻塞、流涕。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闻及湿罗音。急诊胸部CT平扫提示左... 病例男,62岁,主诉:反复咳嗽1年,加重伴胸痛1天。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痰,1天前咳嗽加重,出现阵发性胸痛,呼吸时疼痛加重,无咯血、咽痛、鼻塞、流涕。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闻及湿罗音。急诊胸部CT平扫提示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并感染,中纵隔迂曲血管影伴纵隔、左侧胸腔积血;胸部CTA检查提示左侧支气管动脉瘤(Bronchial artery aneurysm,BAA)破裂伴纵隔血肿(图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肿瘤 动脉瘤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术后拔管反应原因分析与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希云 梁永娟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12期725-726,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性放射摄影术 拔管反应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结合介入手段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洋 李桂英 +2 位作者 赵相轩 卢再鸣 郭启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18-122,共5页
介入方式治疗肝癌以创伤小、局部作用明显等优势成为非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因药物疗效、肝癌的生物学特性等原因,其疗效不尽如人意。中药与介入手段结合治疗肝癌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治疗方式的角度,回顾了近十年来中药... 介入方式治疗肝癌以创伤小、局部作用明显等优势成为非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因药物疗效、肝癌的生物学特性等原因,其疗效不尽如人意。中药与介入手段结合治疗肝癌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治疗方式的角度,回顾了近十年来中药结合介入手段治疗肝癌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指出中药结合介入手段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中草药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介入时桡动脉痉挛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艺 周玉杰 +3 位作者 贾德安 李月平 成万钧 聂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介入时,引起桡动脉痉挛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尤其是与桡动脉闭塞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1427例。术前行双侧桡动脉超声检查。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预后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桡动...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介入时,引起桡动脉痉挛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尤其是与桡动脉闭塞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1427例。术前行双侧桡动脉超声检查。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预后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桡动脉痉挛分为桡动脉痉挛组(112例)和非桡动脉痉挛组(1315例),比较2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差异。结果 112例(7.8%)患者发生桡动脉痉挛。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桡动脉痉挛的独立预测因素为女性、桡动脉直径、糖尿病、反复穿刺和桡动脉变异。术后1个月有1361例患者完成了随访(失访率4.6%),较多桡动脉痉挛患者存在持续前臂中重度疼痛(16.1% vs 6.8%,P=0.001)。结论桡动脉痉挛主要是由桡动脉细小、变异和术中反复穿刺导致。桡动脉痉挛常合并持续前臂疼痛,但并不增加桡动脉闭塞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危险因素 冠状血管造影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臂CT在介入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6
作者 肖运平 肖恩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9-252,共4页
C臂CT是平板探测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的一种新技术,在介入室同一工作床上能提供透视、摄影、DSA及容积CT成像,已在血管性及非血管介入诊疗中开始发挥其独特作用,本文介绍C臂CT在介入诊疗应用中的潜力、限度与前景。
关键词 C臂CT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动静脉内瘘血栓后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明志兵 丁文彬 袁瑞凡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顺行介入置管溶栓在开通血液透析造瘘管阻塞中的疗效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患侧肱动脉顺行插管,先行导丝、导管松解、碎裂血栓,再行造瘘管置管溶栓,术中团注10万U尿激酶,再以微泵2万U/h维持溶栓,狭窄处行球囊成形术,并...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顺行介入置管溶栓在开通血液透析造瘘管阻塞中的疗效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患侧肱动脉顺行插管,先行导丝、导管松解、碎裂血栓,再行造瘘管置管溶栓,术中团注10万U尿激酶,再以微泵2万U/h维持溶栓,狭窄处行球囊成形术,并分析不同时期血栓介入开通的疗效。结果:23例经介入置管溶栓及球囊成形后22例开通,开通率达95.6%,血栓形成时间<48h者21例,24h内溶通21例(100%),尿激酶用量在(22~70)万U;血栓形成时间>48h者2例,1例部分溶通,以球囊扩张后开通,1例溶栓超过48h后出现肌间血肿,放弃溶栓。结论:经肱动脉介入顺行碎栓、溶栓在维持血透管通畅方面安全、有效、简便而且微创。尤其在血栓形成时间<48h中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血栓栓塞 血栓溶解疗法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肾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禹 盖鲁粤 +6 位作者 杨庭树 李天德 沈宏 计达 陈练 任艺虹 苏绍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对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未能有效开通的病例,进行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70岁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 segmentelevatio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STE AMI...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对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未能有效开通的病例,进行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70岁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 segmentelevatio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STE AMI)患者5 2例(≥70岁组) ,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若判定梗死相关动脉未能有效开通,则即行冠状动脉造影,若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为非TIMI 3级灌注、同时患者仍有较明显胸痛和(或)梗死对应心电图导联ST段抬高,并除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禁忌证,即进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补救性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同时与<70岁的6 7例(<70岁组)STE 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70岁组患者比较,≥70岁组的STE AMI患者在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后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有效开通比例低,同时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绝对数较大;但梗死相关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比例两组无差异,同时,在≥70岁组,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后,再行PCI的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并未见增加。结论 ≥70岁组患者静脉溶栓有效开通比例较低,进行补救性PCI成功比例与<70岁组的STE AMI患者相同,在严密监测出、凝血参数情况下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栓溶解疗法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7
9
作者 程红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3-8,共6页
介入治疗已成为中期肝癌首选的治疗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载药微球、放射微球等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对目前已有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认为联合治疗能使肝癌患者获益更大,规范化的介入治疗是未来的发展... 介入治疗已成为中期肝癌首选的治疗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载药微球、放射微球等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对目前已有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认为联合治疗能使肝癌患者获益更大,规范化的介入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前白蛋白测定的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明 吴伟成 +1 位作者 王祁 苏延平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0期1048-104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肝功能储备及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分析90例接受动脉介入化疗栓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PAB水平与肝功能损伤程度、介入治疗方式及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关系。结果:90...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肝功能储备及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分析90例接受动脉介入化疗栓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PAB水平与肝功能损伤程度、介入治疗方式及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关系。结果:90例肝癌患者术前血清PAB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患者术前血清PAB值有显著差异(P<0.01),为Child A>Child B>Child C,血清PAB值与肝功能Child分级一致。对于肝功能Child B和Child C级患者,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术后血清PAB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PAB值可较为敏感而准确地反映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肝脏储备能力及肝功能损害程度,观察血清PAB值变化可及时发现肝功能衰竭,并为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白蛋白 肝肿瘤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步中的介入神经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宝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51-1254,共4页
在临床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改进,作为微创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经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并具备患者痛苦小、治疗效益高的优势,逐渐被广大患者和临床医生所接受。经过近30年... 在临床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改进,作为微创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经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并具备患者痛苦小、治疗效益高的优势,逐渐被广大患者和临床医生所接受。经过近30年的努力,国内的神经介入工作已形成了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血管外科和放射科医生组成的强强组合,遵循着有效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4条原则,不断提高对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的认知和处理水平,使神经系统重要血管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成为快速发展的脑神经医学的重要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脑血管障碍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脑血管介入术致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继红 郭慧荣 +1 位作者 陈新娟 桂莲花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12期726-727,共2页
关键词 心脑血管 介入性放射摄影术 迷走神经反射 护理 治疗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叠参考图像透视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步春 徐亚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09-2010,共2页
关键词 冠状血管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联合人工血管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1例
14
作者 田锦林 王伟 +3 位作者 李云松 杜亚辉 李春雷 陈硕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2期160-161,共2页
患者男,68岁,主因左下肢持续性疼痛、发凉2个月,左踝部破溃7天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下肢疼痛、麻木、发凉,在当地医院输液后好转。入院查体:左小腿中下段发绀,皮肤色素沉着,左下肢皮温减低,触痛明显,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人工血管 动脉闭塞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上缘变异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经验
15
作者 路军良 李京雨 +1 位作者 徐力扬 刘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5期456-457,共2页
支气管动脉起源变异是引起介入操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起源于主动脉弓上缘的支气管动脉更是一种少见变异。现回顾性分析我科近3年接受支气管动脉介入操作的患者,对其中起源于主动脉弓上缘的变异支气管动脉进行分析。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诊疗室间隔缺损中应用两种剂量对比剂的显像效果
16
作者 刘先凡 何玲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观察儿童室间隔缺损(VSD)介入诊治中采用两种对比剂剂量进行造影的图像质量,探讨使用小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5例先天性VSD介入治疗成功患儿的影像资料,按对比剂用量分为1.0 ml/kg组(n=96)和1.5 ml/kg组(n=109),注射速率... 目的观察儿童室间隔缺损(VSD)介入诊治中采用两种对比剂剂量进行造影的图像质量,探讨使用小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5例先天性VSD介入治疗成功患儿的影像资料,按对比剂用量分为1.0 ml/kg组(n=96)和1.5 ml/kg组(n=109),注射速率为体质量(kg)×1 ml/s,分别评价影像质量;统计VSD宽度和封堵器柱状部直径的差值;对两组病例的影像质量得分、对比剂用量、曝光时间、造影图像显示帧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的影像质量(P=0.338)、VSD宽度和封堵器柱状部直径的差值(P=0.9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可满足介入诊疗的要求;1.0 ml/kg组较1.5 ml/kg组对比剂量减少33.33%,曝光时间缩短15.38%,造影像帧数减少34.88%(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VSD介入诊疗中,使用1.0 ml/kg体质量对比剂量1 s内注射,可满足诊疗要求,缩短曝光时间,减少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间隔缺损 心室 对比剂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影像增强技术StentBoost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评价
17
作者 杨菲菲 王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45-1046,共2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PCI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然而,无论是裸支架还是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测的并发症,如支架术后再狭窄或血栓形成.许多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支架扩张不完全或贴壁不良是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支架 X线影像增强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新技术
18
作者 田锦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2期144-147,共4页
对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传统的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因存在较高的再狭窄率而受到严重挑战,促使大量新技术不断涌现,以降低术后再狭窄率。这些新技术包括各种新型球囊及支架的使用、完全闭塞性病变开通装置的使用、返回真腔装置... 对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传统的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因存在较高的再狭窄率而受到严重挑战,促使大量新技术不断涌现,以降低术后再狭窄率。这些新技术包括各种新型球囊及支架的使用、完全闭塞性病变开通装置的使用、返回真腔装置的使用、激光成形术、斑块旋切术等,本文就这些新技术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闭塞性动脉硬化 下肢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支保护技术用于脑血管介入治疗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羌帅帅 贾玉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83-383,共1页
患者男,75岁,晨起后间歇性左手抓握不能5 h,无明显头晕、头痛、言语不利等;既往高血压10年余,未经规律治疗,血压控制欠佳。查体:左侧口角低垂,左鼻唇沟浅,双侧巴宾斯基征(+)。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颈部血管超声: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 患者男,75岁,晨起后间歇性左手抓握不能5 h,无明显头晕、头痛、言语不利等;既往高血压10年余,未经规律治疗,血压控制欠佳。查体:左侧口角低垂,左鼻唇沟浅,双侧巴宾斯基征(+)。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颈部血管超声: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并斑块形成。颅脑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示右侧基底核、放射冠区新发梗死(图1A);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局限性狭窄,远端分支稀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动脉重度狭窄的影像学表现及经肝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对策略 被引量:2
20
作者 房星宇 于淼 +1 位作者 宋海洋 杨倚天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3期133-137,共5页
目的分析腹腔动脉重度狭窄的CTA及DSA表现,探讨对该类患者行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的应对策略。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腹部CTA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DSA确诊的腹腔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评估其腹腔动脉狭窄的原因、程度,侧支循环和介入手术的处理... 目的分析腹腔动脉重度狭窄的CTA及DSA表现,探讨对该类患者行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的应对策略。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腹部CTA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DSA确诊的腹腔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评估其腹腔动脉狭窄的原因、程度,侧支循环和介入手术的处理。结果 11例患者腹腔动脉狭窄均为中弓韧带压迫所致,均有明显的侧支循环形成;对其中10例采用不同方法成功进行了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结论行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腹腔动脉狭窄时,适宜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术前腹部CTA对于该类患者的后续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