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化疗栓塞术对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振磊 邹晓平 +1 位作者 诸葛宇征 朱浩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栓塞术对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介...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栓塞术对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生化指标[甲胎蛋白(alpha-fetal protein,AFP)、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及预后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D4^+水平和CD4^+/CD8^+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CD4^+水平和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FP、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1年及3年生存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切除治疗相比,介入化疗栓塞术在保证预后的前提下,可明显改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临床上应根据个体化原则,为患者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化疗栓塞术 老年 原发性肝癌 细胞免疫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老年晚期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老年晚期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消化外科住院部老年晚期肝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化疗,研究组采用... 目的:探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老年晚期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消化外科住院部老年晚期肝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化疗,研究组采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ic Transaminase,AST)与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amino Transferase,ALT)等肝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DBil、TBil、AST与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上述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研究组上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副反应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满意,有助于明显改善肝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 还原型谷胱甘肽 老年 晚期肝癌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介入化疗栓塞术前后血氧变化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肖书萍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5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患者的血氧在术后不同时间的变化,以便及早发现低氧血症,指导术后氧疗和护理,提高患者舒适度和TACE疗效。方法采取自身对照法,分别测定TACE患者术前、术后1h、6h、24hSpO2,术前、术后1...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患者的血氧在术后不同时间的变化,以便及早发现低氧血症,指导术后氧疗和护理,提高患者舒适度和TACE疗效。方法采取自身对照法,分别测定TACE患者术前、术后1h、6h、24hSpO2,术前、术后1h、24h血气分析。结果术后1h患者SpO2和PaO2即有下降,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6h、24hSpO2、PaO2较术前显著下降(均P<0.05);pH值术后1h、24h显著高于术前(均P<0.05)。结论TACE可引起术后患者血氧下降,使机体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对于TACE术后患者应常规进行血氧持续监测,以及时发现患者的血氧改变,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 低氧血症 氧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艾注射液联合介入化疗栓塞对晚期肝癌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清VEGF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黄文 曾茹雪 +6 位作者 钟辉 王友杰 罗琴 钏冬媚 陈荔川 卿翔 张忠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380-1382,共3页
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介入化疗栓塞对晚期肝癌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介入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康艾注射液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 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介入化疗栓塞对晚期肝癌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介入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康艾注射液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甲胎蛋白(AFP)阳性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GEF水平在治疗3d后均迅速升高,然后呈下降趋势,在治疗7d后观察组明显下降至治疗前水平,而对照组仍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胆红素升高、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肝癌能有效缓解病情,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提高介入化疗栓塞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化疗栓塞术 康艾注射液 肝癌 凝血功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综合治疗肝癌87例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元生 尹鲜花 +1 位作者 李蓉 焦丽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及3D-CRT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肝癌的近期疗效. 方法对52例原发性肝...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及3D-CRT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肝癌的近期疗效. 方法对52例原发性肝癌先采用TACE治疗1次,休息2周后进行3D-CRT, 肿瘤剂量2~3 Gy/次,每天1次或隔日1次,3~5次/周,剂量范围42.2~60.0 Gy,平均52.2 Gy,放疗结束后再进行2次TACE.对35例转移性肝癌先化疗1个周期,然后行3D-CRT,放疗结束后再巩固化疗2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有效者继续化疗3个周期,共6个周期. 结果完全缓解(CR)23.0%(20/87),部分缓解(PR)39.1%(34/87),病情稳定(SD)34.5%(30/87),进展(PD)3.4%(3/87).有效(RR)62.1%(54/87). 结论 3D-CRT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和3D-CRT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肝癌能够提高局部控制率,近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化疗 三维适形放疗 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生性肝癌的血供特点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13
6
作者 游勇 谢宗贵 +3 位作者 陈树平 黄云龙 吴涓 胡元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2期719-721,共3页
目的探讨外生性肝癌血供特点及经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疗效。方法5例外生性肝癌经股动脉插管,肿瘤供血动脉造影、化疗栓塞治疗,用榄香烯350 mg肿瘤血管内热灌注化疗和顺铂60~80 mg加碘油8~15 ml乳剂及明胶海绵化疗栓塞。结果5例... 目的探讨外生性肝癌血供特点及经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疗效。方法5例外生性肝癌经股动脉插管,肿瘤供血动脉造影、化疗栓塞治疗,用榄香烯350 mg肿瘤血管内热灌注化疗和顺铂60~80 mg加碘油8~15 ml乳剂及明胶海绵化疗栓塞。结果5例患者共行10次经血管途径的化疗栓塞术。造影显示肿瘤供血动脉以肝外血管为主,肝动脉部分参与供血。5例患者术后瘤体缩小30%~50%,4例AFP下降。结论外生性肝癌有不同于肝内肝癌的血供特点,经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外生性肝癌同样有效,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外生长 介入治疗 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微球TACE联合全身系统治疗方案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杰 张景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95-999,共5页
目的评价载药微球经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D-TACE)联合全身治疗方案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简阳市人民医院和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 目的评价载药微球经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D-TACE)联合全身治疗方案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简阳市人民医院和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采用D-TACE联合系统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系统治疗。观察两组间肝内病灶疗效、整体疗效、肝内无疾病进展时间、整体无疾病进展时间、进展部位、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整体化疗周期及次均费用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肝内病灶总缓解率为76%比36%、整体总缓解率为48%比20%、肝内病灶无疾病进展时间为(6.80±0.56)个月比(4.84±0.35)个月、整体无疾病进展时间为(4.76±0.34)个月比(3.84±0.29)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17、4.367,t=9.243、4.312,均P<0.05)。实验组患者肝内进展例数少于对照组分别为7例和14例(χ^(2)=4.023,P=0.045)。实验组患者的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和发热多于对照组分别为48%比20%、36%比12%、56%比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67、3.947、13.235,均P<0.05)。实验组化疗周期数为(4.28±1.31)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4,P=0.103)。对照组为(3.64±1.41)次,实验组次为(26311.24±7646.89)元,对照组为(9187.92±1711.3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26,P<0.01)。结论D-TACE联合全身系统治疗方案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中的疗效确切,在提高患者肝内病灶的控制率的同时也有助于整体疾病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微球 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 消化道肿瘤 肝转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