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视频宣教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新华 孔方 王慧群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4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微视频宣教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手术认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80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宣教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视频宣教。比较2组患者对肝癌介入治疗手术的认知程度及护... 目的探讨微视频宣教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手术认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80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宣教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视频宣教。比较2组患者对肝癌介入治疗手术的认知程度及护理宣教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对肝癌介入治疗手术认知程度及护理宣教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宣教中加入微视频宣教,可规范宣教内容,提高患者手术知识认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视频 肝癌 介人治疗 认知能力 健康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3岁肾功能不全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闻多 吴军 +1 位作者 孙福成 许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36-136,共1页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患者 经皮冠状动脉 介人治疗 心电图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介入治疗剖宫产后出血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华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子宫动脉介人治疗 剖宫产 产后出血 明胶海绵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坏死介入治疗15例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明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1期86-,共1页
2001年以来,我院对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5例行介入治疗。现将疗效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4~68岁,病程2~6个月。长期饮酒4例,有激素治疗史3例,有不同程度外伤史4例(其中1例股骨颈骨折伴有双侧股骨头坏死、... 2001年以来,我院对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5例行介入治疗。现将疗效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4~68岁,病程2~6个月。长期饮酒4例,有激素治疗史3例,有不同程度外伤史4例(其中1例股骨颈骨折伴有双侧股骨头坏死、患侧股骨颈及大小转子坏死),不明原因4例。 方法:利多卡因局麻,Sel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并送入5FCobra导管,选插对侧髂总动脉,超选髂内动脉行DSA检查。观察髂内动脉股骨头供血情况,然后缓慢注入,前列腺素E_120μg尿激酶10万U,复方丹参10ml。以上3种药物均用0.9%生理盐水稀释到80ml,注药时间尽可能的延长,一般不少于30min。再将导管送至股深动脉行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供血 尿激酶 前列腺素 蛋白酶 女用避孕药 介人治疗 骼内动脉 复方丹参
全文增补中
介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5
作者 汤金荣 李建玲 卞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5期79-,共1页
布加氏综合征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肝小叶静脉以上、右心房入口处以下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引进的腹胀、肝肿大及腹水等症状的综合征。自2000年以来,我院对8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布加氏综合征 护理体会 介人治疗
全文增补中
血管介入手术中动脉鞘直径及术后压迫时间对穿刺点血肿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奇花 严家嫦 +2 位作者 陈凤慈 高伶娇 吴群英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4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鞘直径和术后压迫时间与血管介入手术后穿刺点血肿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160例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各40例。A组采用5F型穿刺针穿刺,术后压迫2 h;B组采用5F型穿刺针穿刺,术后压迫... 目的探讨动脉鞘直径和术后压迫时间与血管介入手术后穿刺点血肿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160例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各40例。A组采用5F型穿刺针穿刺,术后压迫2 h;B组采用5F型穿刺针穿刺,术后压迫6 h;C组采用6F型穿刺针穿刺,术后压迫2 h;D组采用6F型穿刺针穿刺,术后压迫6 h。结果 A组与B组患者术后穿刺点血肿发生率均低于C组及D组(P<0.05)。A组与B组之间,C组与D组之间穿刺点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术中动脉鞘直径可有效降低患者穿刺点血肿发生率,减少术后压迫时间并不会增加患者穿刺点血肿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鞘直径 术后压迫时间 经股动脉穿刺 介人治疗 穿刺点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抑郁障碍及心理干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方江 张凡 +5 位作者 岳炳红 王永丽 徐涛 宋郁珍 李会贤 杨文粹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3期56-57,共2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抑郁障碍情况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5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抑郁障碍调查评分。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前后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心理...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抑郁障碍情况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5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抑郁障碍调查评分。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前后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SDS评分无显著差异。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抑郁障碍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SDS评分分别为(36.54±4.25)和(46.17±6.42)(P<0.01),手术前后对照组抑郁发生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冠脉介入术后抑郁障碍发生率为35.6%,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抑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人治疗 抑郁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43例次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相关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业发 程红岩 +3 位作者 陈栋 徐爱民 陈汉 吴孟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总结经股动脉穿刺插管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 ,并对各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 5 90 8例肝胆疾病患者共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介入治疗 10 0 4 3例次。年龄5岁~ 86岁 ,平均 4 5 7岁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 目的 总结经股动脉穿刺插管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 ,并对各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 5 90 8例肝胆疾病患者共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介入治疗 10 0 4 3例次。年龄5岁~ 86岁 ,平均 4 5 7岁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1次~ 13次 ,人均 1 7次。其中伴明显动脉粥样硬化 10 7例 ,双侧髂动脉严重钙化狭窄 2例。 结果 股动脉穿刺插管成功率为 99 8% ,首次插管第一针穿刺成功率为 95 % ,多次插管后第一针穿刺成功率为 76 %。并发症 2 78例 ,股动脉穿刺处局部出血或血肿 2 11例 (2 1% ) ;导丝或导管进入血管周围间隙 13例 ,进入下腔静脉 17例 ;动脉夹层 11例 ;术中股动脉痉挛 5例 ;导管未送入 18例 ,改对侧股动脉穿刺插管成功 16例 ,2例因双侧髂动脉严重钙化狭窄改肱动脉穿刺插管成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操作死亡。 结论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是安全、便捷的有效途径 ,熟练掌握穿刺插管技术是减少各项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并发症 介人治疗 肝胆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妊娠相关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和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明吉 何建彤 +2 位作者 张桐艳 李荣 肖艳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妊娠相关蛋白A(APAP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的意义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观察5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前1h及术后24hhs—CRP、PAPP...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妊娠相关蛋白A(APAP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的意义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观察5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前1h及术后24hhs—CRP、PAPP—A和BNP水平变化。PCI术中冠脉造影确定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目,分析PCI对hs—CRP、PAPP—A和BNP变化的影响及hs—CRP、PAPP—A、BNP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51例急诊PCI手术均获得成功。PCI术后hs—CRP、PAPP—A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BN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支和三支病变患者hs—CRP、PAPP—A、BNP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结论PCI可导致体内hs—CRP和PAPP—A表达增加,hs—CRP、PAPP—A和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诊冠脉介人治疗 妊娠相关蛋白A 高敏C反应蛋白 B-型钠尿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围手术期的循证护理干预 被引量:8
10
作者 叶翠玲 苏建薇 +2 位作者 梁清梅 苏二川 梁桂喜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4期133-135,共3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围手术期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间,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术前积极控制血压和休克处理,避免夹层血肿发展,实施疼痛护理和心理干预...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围手术期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间,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术前积极控制血压和休克处理,避免夹层血肿发展,实施疼痛护理和心理干预;术后做好循环系统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患者手术顺利实施,经治疗和护理后顺利出院。结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确保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治疗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夹层动脉瘤 循证护理 手术治疗 介人治疗 支架植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疾病影像学诊断技术进展
11
作者 乙军 胡道旭 +3 位作者 陈徐杰 朱兵 侯曼莉 王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8期38-40,共3页
基础医学研究从分子水平阐明了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缺血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高新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显著提高了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水平.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冠状动脉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成果及... 基础医学研究从分子水平阐明了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缺血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高新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显著提高了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水平.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冠状动脉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成果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影像学 心肌灌注显像 声学密度 负荷显像 冠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磁共振 介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富梅 孙红军 +1 位作者 李科民 梅廷方 《淮海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177-178,共2页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及/或静脉注射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3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0例和替罗非班组(治疗组)53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PCI治...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及/或静脉注射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3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0例和替罗非班组(治疗组)53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PCI治疗;在此基础上替罗非班组在PCI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术后以维持量0.1μg·kg^-1·min^-1由静脉微泵维持泵入24-48 h;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和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测量法,评估PCI术后即刻结果、临床疗效、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 PCI后,TIMI血流3级获得率,替罗非班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46)。结论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介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冠状动脉导丝开通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越姓敬 曹慧丽 +4 位作者 王亚辉 张珈旗 陈帅奇 邓兴强 杨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导丝与亲水涂层导丝在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57例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病例,按术中所用导丝的不同随机分为冠状动脉导丝组共29例和亲水涂层导丝组共28例...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导丝与亲水涂层导丝在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57例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病例,按术中所用导丝的不同随机分为冠状动脉导丝组共29例和亲水涂层导丝组共28例.结果冠状动脉导丝组手术成功率96.6%、并发症发生率6.9%、手术时间(116.4±37.5)min、手术射线曝光时间(99.1±36.1)min;亲水涂层导丝组手术成功率为78.6%、并发症发生率28.6%、手术时间(140.0±45.6)min、手术射线曝光时间(126.6±45.7)min.两组比较冠状动脉导丝组手术成功率高于亲水涂层导丝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亲水涂层导丝组,冠状动脉导丝组的手术时间、手术曝光时间较亲水涂层导丝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导丝在锁骨下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慢性闭塞 冠状动脉导丝 介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第13卷主题词索引 被引量:2
14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53-1168,共16页
说明:(1)本索引主题词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同主题词的文章按页码顺序排列。(2)在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数字、英文字母、希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3)缩略语及未译出的原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在各(字母)部之首。(4)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 说明:(1)本索引主题词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同主题词的文章按页码顺序排列。(2)在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数字、英文字母、希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3)缩略语及未译出的原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在各(字母)部之首。(4)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经皮冠状动脉 介人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老年 心力衰竭 老年高血压患者 心脑血管病 中华 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第11卷主题词索引
15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89-1004,共16页
说明:(1)本索引主题词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同主题词的文章按页码顺序排列。(2)在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数字、英文字母、希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3)缩略语及未译出的原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在各(字母)部之首。(4)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 说明:(1)本索引主题词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同主题词的文章按页码顺序排列。(2)在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数字、英文字母、希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3)缩略语及未译出的原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在各(字母)部之首。(4)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人治疗 老年冠心病患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老年高血压患者 老年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心肌细胞凋亡 阿托伐他汀钙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心脑血管病 中华 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第8卷主题词索引
16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65-880,共16页
说明:(1)本索引主题词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同主题词的文章按页码顺序排列。(2)在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数字、英文字母、希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3)缩略语及未译出的原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在各(字母)部之首。(4)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 说明:(1)本索引主题词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同主题词的文章按页码顺序排列。(2)在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数字、英文字母、希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3)缩略语及未译出的原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在各(字母)部之首。(4)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老年冠心病患者 老年 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介人治疗 心房颤动 心房纤颤 心脑血管病 中华 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年第12卷主题词索引
17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53-1168,共16页
说明:(1)本索引主题词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同主题词的文章按页码顺序排列。(2)在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数字、英文字母、希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3)缩略语及未译出的原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在各(字母)部之首。(4)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 说明:(1)本索引主题词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同主题词的文章按页码顺序排列。(2)在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数字、英文字母、希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3)缩略语及未译出的原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在各(字母)部之首。(4)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介人治疗 阿托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力衰竭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冠状动脉病变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立普妥 基因多态性 遗传多态性 老年高血压患者 心肌梗死患者 老年 心房颤动 心房纤颤 高血压 支架内再狭窄 半胧氨酸 心肌细胞凋亡 心脑血管病 杂志 2010 中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overview of PCI in the very elderly 被引量:22
18
作者 Vimalraj Bogana Shanmugam Richard Harper Ian Meredith Yuvaraj Malaiapan Peter J Psaltis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74-184,共11页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in particular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HD), is a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very elderly (〉 80 years) worldwide. These patients represent a rapidly growing cohort p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in particular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HD), is a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very elderly (〉 80 years) worldwide. These patients represent a rapidly growing cohort presenting for percn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now constituting more than one in five patients treated with PCI in real-world practice. Furthermore, they often have greater ischemic burden than their younger counterparts, suggesting that they have greater scope of benefit from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therapy. Despite this, the very elderly are frequently under-represented in clinical revascularization trials and historically there has been a degree of physician reluctance in referring them for PCI procedures, with perceptions of disappointing outcomes, low success and high complication rates. Several issues have contributed to this, including the tendency for older patients with IHD to present late, with atypical symptoms or non-diagnostic ECGs, and reservations regarding their procedural risk-to-benefit ratio, due to shorter life expectancy, presence of comorbidities and increased bleeding risk from antiplatelet and anticoagulation medications. However, advances in PCI technology and techniques over the past decade have led to better outcomes and lower risk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existing body of evidence now indicates that the very elderly actually derive more relative benefit from PCI than younger populations. Importantly, this applies to all PCI settings: elective, urgent and emergency.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role of PCI in the very elderly presenting with chronic stable IHD, non 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t also addresses the clinical challenges met when considering PCI in this cohort and the ongoing need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further improve outcomes in these challenging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GINA Antithrombotic therapy Myocardial infarction OCTOGENARIAN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e elderl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