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一组旧照看张子谦在今虞琴社创社前后的琴学活动
- 1
-
-
作者
王静
袁奕雯
-
机构
上海图书馆
上海古琴学会
-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7-123,共7页
-
文摘
文章通过对古琴家张子谦先生上世纪30至40年代刊载在近代期刊上的一组照片进行文字解读、人物辨识、文献比对,评估了这组照片对于近代古琴史的史证意义。作者认为有关张子谦的这组照片,对当时古琴雅集依托大众媒体传播,与“今虞琴社”创社具有较大关联,且其公开发表时间早于“今虞琴社”及其他相关报道,能够作为张子谦在今虞琴社创社前后琴学活动的史证文献之一。
-
关键词
张子谦
古琴琴学
今虞琴社
中国传统音乐
图像学
-
分类号
J609
[艺术—音乐]
-
-
题名近代琴家吴振平家世、生平及琴事探微
- 2
-
-
作者
章华英
-
机构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4,共7页
-
基金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人文社科重大项目“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学术史”(项目编号:2021-01-07-00-02-E00136)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吴振平是近现代上海琴学历史发展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西泠印社创始人吴隐之子,曾师从民国画坛海派巨擘吴徵学习书画,亦曾就读于国立音专,师从平湖派琵琶名家朱英。吴振平擅长古琴、琵琶、笛子、昆曲,也精于书画、篆刻、治印。1956年以后,吴振平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古琴教师、今虞琴社社长。他是最早打谱《碣石调·幽兰》《广陵散》的琴家之一,为古琴的教学、打谱及今虞琴社的历史发展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关键词
吴振平
吴隐
古琴
今虞琴社
-
分类号
J609
[艺术—音乐]
J603
[艺术—音乐]
-
-
题名二十世纪东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中的中国古琴艺术
被引量:9
- 3
-
-
作者
林友仁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0年第3期13-22,共10页
-
文摘
楔子“历史”,无需多加说明,总是指向“过去”。因此,历史学家也就很自然地把脖子扭转180°向后看,他们所考察的对象的时间范畴,大致分为古代、近现代和当代三个大的历史分期。一般来说,音乐史学家各自选择一个历史时期,或古代史,或近现代史,或当代史进行研究。近几年,也有根据现实存在的。
-
关键词
古琴艺术
琴人
琴乐
历史分期
指法谱
当代史
文化冲突
琴史
上海民族乐团
今虞琴社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J91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虞山琴派创始人——严澂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刘忆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8年第2期27-28,共2页
-
文摘
严澂(公元1547-1625)号天池,又字道澈,江苏常熟人,明代虞山琴派的代表人物。严澂的父亲严讷做过宰相,他自己于公元1604年任邵武府知府。在他上任前,先到郡邑城隍神前发誓:“必不携邵武—钱归,神其鉴诸。”到任后,抵制一切贿赂活动。当地有着相沿已久的习惯,就是要向知府供奉丰盛的茶果银子,严微坚辞不获,诸公一再苦劝作为薪水费用,在任三年,攒了若干钱,决定拿这些银子用来修整桥梁,凡郡邑内倾坏的桥梁均修治一新,使群众得到方便,(见《柳南随笔》)严澂归里后,以琴自娱。
-
关键词
虞山派
琴谱
虞山琴派
徐天民
琴学
今虞琴社
琴曲
琴人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近代琴坛领袖查阜西
- 5
-
-
作者
许健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2年第2期54-55,共2页
-
文摘
前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查阜西先生是中国近代琴坛的领袖人物。查阜西(1895—1976)名镇湖,又名夷平,字阜西,江西修水人,二十年代开始在苏州、上海活动,三十年代他在上海创办了“今虞琴社”,五十年代又在北京创办了“北京古琴研究会”,他到那里,那里的古琴界就活跃起来,进而推动了整个古琴工作。他自幼生活在民族音乐的环境里,熟悉民歌小调,会吹笛箫,对昆曲、民间戏曲也很在行,特别对古琴更有感情,十三岁就开始弹唱琴歌,二十多岁在上海向沈草农学奏《平沙落雁》、《秋塞吟》
-
关键词
查阜西
古琴音乐
北京古琴研究会
今虞琴社
平沙落雁
民歌小调
中国音乐家协会
民族音乐
琴歌
民间戏曲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J91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