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源《诗经·国风》次第研究与今文经学理论的建构
1
作者 李树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1,共7页
魏源《诗古微》有两种版本,一种是道光初年刻二卷本,另一种是道光二十年二刻二十卷本。《诗古微》初刻本与二刻本关于《诗经·国风》次第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其初刻二卷本《国风》次第不同于《毛诗》《左传》和《诗谱》,是一种全新... 魏源《诗古微》有两种版本,一种是道光初年刻二卷本,另一种是道光二十年二刻二十卷本。《诗古微》初刻本与二刻本关于《诗经·国风》次第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其初刻二卷本《国风》次第不同于《毛诗》《左传》和《诗谱》,是一种全新的顺序,在二刻二十卷本中,魏源放弃了这一次第,而借鉴了郑玄《诗谱》的次第,并对其义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魏源《国风》次第研究前后的差异与其今文经学理论的探索密切相关。魏源《诗古微》关于《国风》次第的研究对于现代的《诗经》学研究仍然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古微》 初刻本 二刻本 《诗经·国风》次第 今文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与今文经学 被引量:7
2
作者 郑师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00-106,共7页
梁启超与今文经学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众所周知,康有为是清代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他正是在公羊“三世说”的名义下,发动了戊戌维新运动。作为康有为的高足与得力助手,梁启超在戊戌时期及其后,对今文经学持何态度,无疑是... 梁启超与今文经学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众所周知,康有为是清代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他正是在公羊“三世说”的名义下,发动了戊戌维新运动。作为康有为的高足与得力助手,梁启超在戊戌时期及其后,对今文经学持何态度,无疑是值得重视的课题。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今文经学 康有为 《饮冰室文集》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清代学术概论》 戊戌时期 章太炎 湖南时务学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有为的孔子观与今文经学的终结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学照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2期126-132,共7页
康有为的孔子观是他维新变法论的重要依据。其基本内核和哲理性层面是“素王──教主”论。其要在重新给孔子和儒学以政治性和宗教性定位。其功能性层面和三大思想支柱为意志主义、宗教主义和现代主义。他根据《公羊》微言大义中的唯意... 康有为的孔子观是他维新变法论的重要依据。其基本内核和哲理性层面是“素王──教主”论。其要在重新给孔子和儒学以政治性和宗教性定位。其功能性层面和三大思想支柱为意志主义、宗教主义和现代主义。他根据《公羊》微言大义中的唯意志论思想考认孔子“改制托古”所具有的革新精神。以神秘性说孔子,主张将“孔教复原”为“基督化的儒教”。他以进化论、民权说等西方思想阻孔,“托”孔推行现代主义。康有为光大了个文经学的孔子观并使其异化,这既是今文经学的丰碑,又是今文经学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孔子观 今文经学 基本内容 功能性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有为今文经学的嬗变与维新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3-139,共7页
康有为今文经学"通经致用"的特质是近代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面对汹涌而至的东传科学,古老的中华文明面临最严峻的挑战。康有为对近代中国的设计,不管是在思想层面,还是在制度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清末民初,康有为... 康有为今文经学"通经致用"的特质是近代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面对汹涌而至的东传科学,古老的中华文明面临最严峻的挑战。康有为对近代中国的设计,不管是在思想层面,还是在制度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清末民初,康有为今文经学思想的嬗变经历着痛苦的挣扎与艰难的抉择,可以窥见近代中国维新变法的时代必然性,其"经世致用"的价值指向也促成了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经学 通经致用 维新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王”与“受命”——廖平对今文经学“受命”说的改造与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长春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44,共5页
"素王改制"之说是晚清今文经学所要努力达到的学术目标之一。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和廖平的《知圣篇》算是论述"素王改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从总体上看,两书的主旨极为相似:它们都认定孔子身位应为"素王"而非"先师";它们都... "素王改制"之说是晚清今文经学所要努力达到的学术目标之一。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和廖平的《知圣篇》算是论述"素王改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从总体上看,两书的主旨极为相似:它们都认定孔子身位应为"素王"而非"先师";它们都声称孔子定六艺乃是"作新经"而非"述旧史";它们都坚信儒家经书中暗寓着孔子为后世所立的"一王大法",即所谓"素王之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经学 素王 《孔子改制考》 廖平 改造 学术目标 康有为 经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戌前后湖南今文经学的学术播迁及其影响——以王闿运和皮锡瑞为始末 被引量:3
6
作者 彭平一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47,共6页
戊戌前后湖南今文经学的地域间学术播迁以王闿运主讲四川成都尊经书院为开端。以其学生廖平为中心形成了今文经学蜀学派。康有为受廖平的直接影响,形成了其公羊学思想体系,并以此授徒,形成了今文经学粤学派。康有为的思想又通过梁启超... 戊戌前后湖南今文经学的地域间学术播迁以王闿运主讲四川成都尊经书院为开端。以其学生廖平为中心形成了今文经学蜀学派。康有为受廖平的直接影响,形成了其公羊学思想体系,并以此授徒,形成了今文经学粤学派。康有为的思想又通过梁启超和谭嗣同影响了湖南维新运动。同时,皮锡瑞上承王闿运今文经学,并通过梁启超接受了康有为和廖平的公羊学影响,又通过主讲江西南昌经训书院,促使江西学风的转变。这使他不仅成为湖南今文经学最后一位大师,而且成为清末以湖南为中心的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这一学术播迁反映了咸同以来士绅势力发展的新动向,同时对湖南维新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经学 学术播迁 戊戌维新 王闿运 皮锡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廖平1880年并未转向今文经学——“庚辰以后,厌弃破碎,专事求大义”辨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吴仰湘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47,共5页
廖平入读尊经书院后学思两变,自称第二变是"庚辰以后,厌弃破碎,专事求大义",学术界据此认为廖平自1880年开始,在王闿运影响下,厌弃汉学考据,转向今文经学。但细检相关史料后发现,研究者推证廖平学思二变的契机发自王闿运入主... 廖平入读尊经书院后学思两变,自称第二变是"庚辰以后,厌弃破碎,专事求大义",学术界据此认为廖平自1880年开始,在王闿运影响下,厌弃汉学考据,转向今文经学。但细检相关史料后发现,研究者推证廖平学思二变的契机发自王闿运入主尊经讲席的证据虚空不实。廖平从1881年至1886年间一直从事文字训诂之业,并且始终强调"治经之道,不能离声音训诂"。廖平"厌弃破碎,专事求大义"的真正意蕴,是主张跳出琐碎的名物考订,着力推寻经书条例、解证经典大义,由勤学变为深思会悟,但他的经学立场和治经方法并无明显变化,直到经学二变后才一度转向今文经学。廖平治学在庚辰以后得入新境,既要归功于他对专治小学训诂弊端的自省,又是他不喜记诵、长于悟思的个体特性自然发展的结果,与刚到尊经书院的王闿运没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王闿运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尚书》辨伪与清今文经学——《尚书》辨伪与清今文经学及近代疑古思潮研究(上) 被引量:5
8
作者 邱志诚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61-271,共11页
清今文经学的复兴及近代疑古思潮的蔚成大国是由历代学者《尚书》辨伪研究所催发的。由疑文献之伪进到疑史实之伪,至康有为乃谓尧舜、三代历史不可信。近代胡适、顾颉刚援实验主义方法而承其绪,更以全部古史皆伪。由于《尚书》辨伪的影... 清今文经学的复兴及近代疑古思潮的蔚成大国是由历代学者《尚书》辨伪研究所催发的。由疑文献之伪进到疑史实之伪,至康有为乃谓尧舜、三代历史不可信。近代胡适、顾颉刚援实验主义方法而承其绪,更以全部古史皆伪。由于《尚书》辨伪的影响,适会近代中国中西思想交汇,中国传统史学自疑古开始了现代化的转型,而这一过程是以科学化为实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辨伪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疑古思潮 史学的现代转型 史学科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派今文经学与谶纬关系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郑杰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7-20,共4页
汉初传儒经者多为齐经生。齐经生解经更加具有神秘色彩,与汉代谶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从汉代齐经生所传、所解《易》学、《书》学、《诗》学、《春秋》学与谶纬间的密切关系中可以看出。其中原因,主要在于两者同受上古山川守文化的... 汉初传儒经者多为齐经生。齐经生解经更加具有神秘色彩,与汉代谶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从汉代齐经生所传、所解《易》学、《书》学、《诗》学、《春秋》学与谶纬间的密切关系中可以看出。其中原因,主要在于两者同受上古山川守文化的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派今文经学 谶纬 山川守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常州学派对今文经学的复兴——以庄存与、刘逢禄、宋翔凤为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康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0,共7页
清代中期,常州学派对汉代今文经学进行复兴,其目的在于让经学摆脱清前期由于考据学极度兴盛而出现的内在积弊,如考据难寻"义理",时常陷入"泥古"泥潭,解经学说琐碎、空疏,发展走向有悖于儒家经世致用传统等。庄存与... 清代中期,常州学派对汉代今文经学进行复兴,其目的在于让经学摆脱清前期由于考据学极度兴盛而出现的内在积弊,如考据难寻"义理",时常陷入"泥古"泥潭,解经学说琐碎、空疏,发展走向有悖于儒家经世致用传统等。庄存与、刘逢禄、宋翔凤等人高扬公羊学、义理解经、经世学风等,使得清代经学面貌焕然一新。它直接启蒙了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后世今文经学家解经理路,促进了清代《论语》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晚清否定古文经学运动的基础,并拉开了经学近现化发展的序幕,为传统儒家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使之重又焕发青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学术 常州学派 今文经学 庄存与 刘逢禄 宋翔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功篇》无今文经学观念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开国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3-117,共5页
房德邻认为《民功篇》有今文经学,但其提出的三个新论点都不能成立。《民功篇》关于改革社会制度的思想,确与龚自珍的"自改革"相近,但由此推不出就是今文经学的结论;《民功篇》确有对上古怀疑的只言片语,但总体肯定上古帝王功... 房德邻认为《民功篇》有今文经学,但其提出的三个新论点都不能成立。《民功篇》关于改革社会制度的思想,确与龚自珍的"自改革"相近,但由此推不出就是今文经学的结论;《民功篇》确有对上古怀疑的只言片语,但总体肯定上古帝王功绩,而与《孔子改制考》的"上古茫昧不可考"观念根本不同;《民功篇》确有将中国自秦代以后的政治黑暗归结为"经义不明"之义,但并没有否定古文经学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民功篇》 今文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今文经学与晚清文学革命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再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73,共6页
今文经学对于近代文学的影响在戊戊变法前后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春秋》公羊学为主体的今文“微言”既是康有为、梁启超鼓吹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也是他们开展文学革命运动的精神动因和思想资源。主张输入西方的“意境”和“语句”,造“... 今文经学对于近代文学的影响在戊戊变法前后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春秋》公羊学为主体的今文“微言”既是康有为、梁启超鼓吹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也是他们开展文学革命运动的精神动因和思想资源。主张输入西方的“意境”和“语句”,造“新声”以“新民”,同时坚持依经立义,借经术以文饰政论的文学言说方式,这种文学革命话语的生成及其表现形态与康、梁等人托古改制,援采西学以改造儒学的经学——政治学阐释和运作明显地存在着异质同构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梁启超 今文经学 文学革命 晚清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前的今文经学与经世致用思潮
13
作者 李喜所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02-109,共8页
嘉庆道光年间,知识分子中的一些人对远离现实的乾嘉考据学发起了猛烈的批评,开始转向今文经学。今文经学的勃兴为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广奠定了基础。鸦片战争前经世致用社会思潮还缺乏系统性,但仍不乏明确的指向,这就是:(1)批评时... 嘉庆道光年间,知识分子中的一些人对远离现实的乾嘉考据学发起了猛烈的批评,开始转向今文经学。今文经学的勃兴为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广奠定了基础。鸦片战争前经世致用社会思潮还缺乏系统性,但仍不乏明确的指向,这就是:(1)批评时政,揭露矛盾;(2)重视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世致用 今文经学 鸦片战争前夕 知识分子 包世臣 龚自珍 洪亮吉 《皇朝经世文编》 古文经学 梁启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读《清代今文经学新论》
14
作者 杨世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9-171,共3页
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经学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对经学的研究著作也汗牛充栋,指不胜屈.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国学热”,将经学研究推向学术前沿.对清代经学的研究,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已经不少,但是,真正能够超越前贤、提出新见的著作... 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经学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对经学的研究著作也汗牛充栋,指不胜屈.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国学热”,将经学研究推向学术前沿.对清代经学的研究,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已经不少,但是,真正能够超越前贤、提出新见的著作其实并不多见.清代经学,除乾嘉朴学之外,今文经学则为大宗,占据清代学术的半壁江山.尤其是晚清今文经学,由于其与古今中西之争、变法维新之政、尊孔反孔之教相纠葛,更突显出其学术思想史意义.最近出版的著名经学史研究专家黄开国教授主编的《清代今文经学新论》(以下简称《新论》)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经学 清代学术 中国学术 研究著作 “国学热” 思想史意义 学术前沿 经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今文经学的兴盛与科举考试的变革
15
作者 冯建民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82,共4页
在110年前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宣布停废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尽管科举制的利与弊都非常明显,但是其采用的考试选才办法要优于世卿世禄制和察举推荐制;"学而优则仕"原则虽然有其局限性,但远比&q... 在110年前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宣布停废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尽管科举制的利与弊都非常明显,但是其采用的考试选才办法要优于世卿世禄制和察举推荐制;"学而优则仕"原则虽然有其局限性,但远比"学而劣则仕"或"不学而仕"更好,这是科举制存在1300余年的最大合理性。不仅如此,作为官员选拔制度的科举制对隋唐到明清的文化教育、社会历史和社会习俗等进程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现代中国也还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充分认识并深入研究科举制,在今天仍有相当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经学 科举考试 世卿世禄 选拔制度 推荐制 现代中国 选才 光绪三十一年 三科九旨 试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研究应超越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理论视阈
16
作者 李树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73,共4页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划分作为一种理论框架是清末学者建构而成的,它深深地渗透到现代《诗经》研究中。现代《诗经》研究界认为《毛诗》属于古文经学,《鲁诗》、《齐诗》和《韩诗》三家诗属于今文经学,它们在汉代斗争激烈,处处立异。由...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划分作为一种理论框架是清末学者建构而成的,它深深地渗透到现代《诗经》研究中。现代《诗经》研究界认为《毛诗》属于古文经学,《鲁诗》、《齐诗》和《韩诗》三家诗属于今文经学,它们在汉代斗争激烈,处处立异。由于这种理论过度强调对立性而不能对汉代经学做客观的描述,对《诗经》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极影响。《诗经》研究应该超越这种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今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有为谭嗣同经学佛哲学思想新论 上篇·论康有为的今文经学改革思想
17
作者 何新 《学习与探索》 1982年第5期47-56,共10页
(一)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康有为与谭嗣同是处于启蒙时期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们同属于维新派,即所谓“新党”。但在哲学、历史哲学及社会学思想上,康氏虽曾称谭氏为“私淑弟子”,实际上则各具特色,很有不同。综观他们的思想... (一)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康有为与谭嗣同是处于启蒙时期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们同属于维新派,即所谓“新党”。但在哲学、历史哲学及社会学思想上,康氏虽曾称谭氏为“私淑弟子”,实际上则各具特色,很有不同。综观他们的思想体系,无论就理论来源看,抑就结构组成看,都包括三种成分:a、今文经学派的中国传统儒学b、禅宗、华严宗、唯识学的佛哲学c、以进化论为纲的近代西方人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今文经学 谭嗣同 古文经学 哲学思想 思想体系 十九世纪 康氏 知识分子阶层 梁启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意象思维论析——兼谈今文经学的解经特点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铁松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7,共8页
孔子意象思维,主要表现于他对《诗》《易》的认识,以及思想、表达思想上对"联想比类"的自觉,对"以象喻意""观象索意"方法的娴熟运用。今文经学家以"六艺折中于孔子"为经典解释原则,以破译密码... 孔子意象思维,主要表现于他对《诗》《易》的认识,以及思想、表达思想上对"联想比类"的自觉,对"以象喻意""观象索意"方法的娴熟运用。今文经学家以"六艺折中于孔子"为经典解释原则,以破译密码的方式,阐发孔子微言大义,与其对孔子这种思维特征的体认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意象思维 《诗》学 《易》学 今文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源以“变易”为主轴的今文经学思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素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3-79,共7页
关键词 魏源 今文经学 春秋公羊学 微言大义 《春秋》 主轴 公羊春秋 《海国图志》 科举制度 庆历新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中叶今文经学派学术思想论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义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57-65,共9页
清代乾、嘉、道、咸时代的今文经学,在政治哲学和学术思想两方面对古文经学展开激烈攻击。在学术上,清代中叶的今文经学家对《春秋》三传、《尚书》、《诗经》、《礼经》等儒家经典,以及中国经学史、学术史上若干重要问题,均提出了自己... 清代乾、嘉、道、咸时代的今文经学,在政治哲学和学术思想两方面对古文经学展开激烈攻击。在学术上,清代中叶的今文经学家对《春秋》三传、《尚书》、《诗经》、《礼经》等儒家经典,以及中国经学史、学术史上若干重要问题,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识,并进行了大量论证。由于时代的变迁,清代今文经学在诸多方面均与汉代的今文经学有着明显的区别。清代中叶的今文经学对中国近代的学术思想也产生了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刘歆 庄存与 刘逢禄 宋翔凤 魏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