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压力控制到社会支持:仇恨犯罪的治理转型
被引量:
4
1
作者
高玥
单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2-294,共3页
在当前仇恨犯罪频发、犯罪风险高涨及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往源自"压力维稳"的"压力控制"政策愈发不适应犯罪治理的新形势。借助底层视角分析仇恨犯罪,底层抗拒构成了仇恨犯罪频发的深层社会原因;化解底层...
在当前仇恨犯罪频发、犯罪风险高涨及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往源自"压力维稳"的"压力控制"政策愈发不适应犯罪治理的新形势。借助底层视角分析仇恨犯罪,底层抗拒构成了仇恨犯罪频发的深层社会原因;化解底层抗拒的社会支持政策应获得高度重视,从压力控制到社会支持构成了仇恨犯罪治理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恨犯罪
压力控制
底层抗拒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仇恨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的比较研究——在中国语境下的考察
被引量:
7
2
作者
兰迪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6-142,共7页
虽然仇恨犯罪概念源自美国,但仇恨犯罪现象具有普遍性。仇恨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的区别表现在成立要件的四个方面上。当有组织的暴力犯罪兼具偏见动机与政治目的时,可能产生仇恨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的竞合现象。这是因为二者具有相互影响...
虽然仇恨犯罪概念源自美国,但仇恨犯罪现象具有普遍性。仇恨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的区别表现在成立要件的四个方面上。当有组织的暴力犯罪兼具偏见动机与政治目的时,可能产生仇恨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的竞合现象。这是因为二者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唆、煽动性仇恨犯罪具有引发恐怖主义犯罪的危险;恐怖主义犯罪会激化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进而可能引发新的仇恨犯罪。恐怖主义犯罪是我国现阶段惩防犯罪的重点,因恐怖袭击诱发的族群间紧张关系应该得到妥善处理。为了遏制恐怖主义犯罪,必须祛除偏见、歧视的极端主义;为了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需要化解恐怖袭击后族群间的误解与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恨犯罪
恐怖主义
犯罪
区别
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仇恨犯罪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德法
唐子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65,共4页
仇恨犯罪自古就有,其真正引起我国法学界关注始于2009年美国出台《联邦地方执行仇恨犯罪预防法》。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仇恨犯罪,在内涵和外延上要广于英美国家的偏见犯罪或敌意犯罪,包括所有在仇视、怨恨心理支配下对特定对象或社会实施...
仇恨犯罪自古就有,其真正引起我国法学界关注始于2009年美国出台《联邦地方执行仇恨犯罪预防法》。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仇恨犯罪,在内涵和外延上要广于英美国家的偏见犯罪或敌意犯罪,包括所有在仇视、怨恨心理支配下对特定对象或社会实施的犯罪。仇恨犯罪在犯罪动机上有别于其他犯罪,具有犯罪心理的不平衡性、诱因的复杂性、指向的特定性、涉及罪名的多样性和危害的严重性等特点。仇恨犯罪的治理,除了编织严密的刑事法网外,还应在深入探究仇恨犯罪的诱因和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化解、减少社会矛盾的途径、方法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恨犯罪
基本特点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压力控制到社会支持:仇恨犯罪的治理转型
被引量:
4
1
作者
高玥
单勇
机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2-294,共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4BFX04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820013)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Y14G030059)
文摘
在当前仇恨犯罪频发、犯罪风险高涨及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往源自"压力维稳"的"压力控制"政策愈发不适应犯罪治理的新形势。借助底层视角分析仇恨犯罪,底层抗拒构成了仇恨犯罪频发的深层社会原因;化解底层抗拒的社会支持政策应获得高度重视,从压力控制到社会支持构成了仇恨犯罪治理的新趋势。
关键词
仇恨犯罪
压力控制
底层抗拒
社会支持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仇恨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的比较研究——在中国语境下的考察
被引量:
7
2
作者
兰迪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6-142,共7页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恐怖主义犯罪成因与防控机制研究"(14XNH009)
文摘
虽然仇恨犯罪概念源自美国,但仇恨犯罪现象具有普遍性。仇恨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的区别表现在成立要件的四个方面上。当有组织的暴力犯罪兼具偏见动机与政治目的时,可能产生仇恨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的竞合现象。这是因为二者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唆、煽动性仇恨犯罪具有引发恐怖主义犯罪的危险;恐怖主义犯罪会激化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进而可能引发新的仇恨犯罪。恐怖主义犯罪是我国现阶段惩防犯罪的重点,因恐怖袭击诱发的族群间紧张关系应该得到妥善处理。为了遏制恐怖主义犯罪,必须祛除偏见、歧视的极端主义;为了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需要化解恐怖袭击后族群间的误解与对立。
关键词
仇恨犯罪
恐怖主义
犯罪
区别
联系
Keywords
Hate crime, Terrorism, Differences, Associations
分类号
D924.30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仇恨犯罪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德法
唐子石
机构
郑州大学法学院
兰州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65,共4页
文摘
仇恨犯罪自古就有,其真正引起我国法学界关注始于2009年美国出台《联邦地方执行仇恨犯罪预防法》。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仇恨犯罪,在内涵和外延上要广于英美国家的偏见犯罪或敌意犯罪,包括所有在仇视、怨恨心理支配下对特定对象或社会实施的犯罪。仇恨犯罪在犯罪动机上有别于其他犯罪,具有犯罪心理的不平衡性、诱因的复杂性、指向的特定性、涉及罪名的多样性和危害的严重性等特点。仇恨犯罪的治理,除了编织严密的刑事法网外,还应在深入探究仇恨犯罪的诱因和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化解、减少社会矛盾的途径、方法和机制。
关键词
仇恨犯罪
基本特点
防治对策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压力控制到社会支持:仇恨犯罪的治理转型
高玥
单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仇恨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的比较研究——在中国语境下的考察
兰迪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我国仇恨犯罪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刘德法
唐子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