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东北仁里-传梓源铌钽矿床隐伏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鹏 周芳春 +3 位作者 李建康 刘翔 黄志飚 张立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6-500,共15页
幕阜山复式花岗岩基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交接处的江南隆起带中段,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矿集区。仁里‒传梓源超大型铌钽矿床位于幕阜山复式花岗岩基南缘的冷家溪群片岩中,是我国少有的高品位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床,其下盘隐伏花岗岩为... 幕阜山复式花岗岩基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交接处的江南隆起带中段,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矿集区。仁里‒传梓源超大型铌钽矿床位于幕阜山复式花岗岩基南缘的冷家溪群片岩中,是我国少有的高品位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床,其下盘隐伏花岗岩为粗中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隐伏岩体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列,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i)。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该隐伏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146.2±0.2 Ma)。岩石的εHf(t)值和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0.8~−5.3和1884~1537 Ma。结果表明,仁里‒传梓源铌钽矿床隐伏花岗岩原岩源于中元古代地壳的熔融,并受到一定程度下地壳物质的影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该岩体形成于陆内挤压造山阶段结束后,挤压环境向伸展环境转变的大地构造背景,深部物质的加入也为仁里‒传梓源铌钽矿床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仁里‒传梓源铌钽矿床 幕阜山复式花岗岩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平江县仁里超大型伟晶岩型铌钽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81
2
作者 刘翔 周芳春 +13 位作者 黄志飚 李建康 周厚祥 肖国强 包云河 李鹏 谭黎明 石威科 苏俊男 黄小强 陈虎 汪宣民 林跃 刘晓敏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5-243,共9页
湖南平江县仁里铌钽多金属矿床是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311大队新发现的高品位超大型伟晶岩型稀有多金属矿床,经过多年的地质勘查,在幕阜山复式花岗岩体西南缘的仁里矿区查明伟晶岩脉140条,发现铌钽矿脉14条。对主要矿脉进行了地表槽探和... 湖南平江县仁里铌钽多金属矿床是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311大队新发现的高品位超大型伟晶岩型稀有多金属矿床,经过多年的地质勘查,在幕阜山复式花岗岩体西南缘的仁里矿区查明伟晶岩脉140条,发现铌钽矿脉14条。对主要矿脉进行了地表槽探和深部钻探验证,具有北铌钽南锂的特征,铌钽矿体具规模大、矿体形态简单、连续性好,矿化较均匀,品位富、埋藏浅,矿石质量优及资源潜力大等特点。矿区估算(333+334)Ta2O5资源量10791 t,Nb2O5:14057 t,平均品位Ta2O5:0.036%,Nb2O5:0.047%,达到超大型规模。仁里超大型铌钽多金属矿床的发现,突破以往对大岩基难以形成和找到超大型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既往认识,提出幕阜山矿集区定位于构造岩浆隆起带,仁里矿床大型层状构造与燕山期岩浆岩联合控矿、含铌钽矿伟晶岩脉形成于区域后造山构造环境的伸展构造体制的新认识,分析了区域上的找矿方向,丰富和发展了稀有金属成矿理论,为华南地区稀有金属矿产找矿实现了重大突破,使幕阜山地区有望成为我国一个新的重要铌钽等稀有金属资源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伟晶岩 中生代构造岩浆隆起带 幕阜山稀有金属矿集区 找矿意义 仁里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仁里铌钽矿床矿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36
3
作者 周芳春 李建康 +6 位作者 刘翔 李鹏 黄志飚 石威科 苏俊男 陈虎 黄小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2-1404,共13页
仁里超大型铌钽矿床处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交汇之江南隆起造山带、幕阜山岩体西南缘,是我国东部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高品位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为了查明矿体中伟晶岩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总结区内稀有金属成矿特征,为幕阜山地区乃... 仁里超大型铌钽矿床处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交汇之江南隆起造山带、幕阜山岩体西南缘,是我国东部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高品位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为了查明矿体中伟晶岩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总结区内稀有金属成矿特征,为幕阜山地区乃至华南地区稀有金属找矿与研究提供经验,本次选取5号主矿脉钻孔ZK1616中5-2号矿体的13个矿样进行了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测试结果:SiO2:70.2%~90.1%, Al2O3:5.23%~16.4%, Na2O+K2O:3.49%~11.5%, A/CNK:1.42~3.28,稀碱总量:202.0×10^-6~1155.9×10^-6,稀土元素含量极低,部分超出了测量精度的下限,A/CNK明显高于花岗岩A/CNK指数,具有较高的分异指数。研究表明矿体中伟晶岩跟其围岩(花岗岩)均属高分异、富硅、过铝质、钙碱性花岗质岩石,稀有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与花岗岩分异演化程度有良好的一致性,稀有金属成矿受岩浆的分异演化控制,分异晚期富含F、H2O、CO2的气、热液流体对围岩的稀有金属元素的释出→迁移,对稀有金属成矿产生了叠加作用。多阶段、分带性较复杂的伟晶岩更有利于铌钽等稀有金属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地球化学特征 稀有金属 5-2号矿体 仁里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仁里铌钽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4
作者 周芳春 黄志飚 +11 位作者 刘翔 苏俊男 黄小强 王臻 陈虎 张宗栋 雒小荣 李建斌 李振红 张立平 曾乐 李旭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6-485,共10页
仁里铌钽矿床是我国东部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高品位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已探明的Ta2O5资源量10791 t,Nb2O5资源量14057 t,Ta2O5平均品位0.036%,Nb2O5平均品位0.047%,矿床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为了厘定铌钽等稀有金属矿的成矿年龄,研... 仁里铌钽矿床是我国东部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高品位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已探明的Ta2O5资源量10791 t,Nb2O5资源量14057 t,Ta2O5平均品位0.036%,Nb2O5平均品位0.047%,矿床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为了厘定铌钽等稀有金属矿的成矿年龄,研究其成矿物质来源,为下一步勘查及成矿预测指明方向,本次对5号主矿脉钻孔ZK1616中的4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的4件辉钼矿Re-Os平均模式年龄为130.5±1.1 Ma(MSWD=0.17),4件辉钼矿中Re含量为76.59~106.33μg/g,平均值为96.81μg/g。综合研究表明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发生在中生代早白垩世,成矿年龄为130.5 Ma左右,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合源,以及岩浆演化晚期富F、Cl热液流体对冷家溪群地层稀有金属元素的释出、迁移和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型矿床 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 成矿物质来源 湖南仁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仁里-传梓源5号伟晶岩脉云母和长石成分的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晗 陈振宇 +4 位作者 李建康 李鹏 熊欣 王臻 周芳春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1-866,共16页
5号稀有金属伟晶岩脉是仁里-传梓源矿区规模最大的伟晶岩脉,地表分带性良好。文章选取仁里5号脉深部钻孔开展矿物学研究,研究其深部的分带规律。根据对深部钻孔(ZK708)岩芯的矿物学特征研究认为,5号伟晶岩脉深部可划分为4个带:Ⅰ、Ⅱ、... 5号稀有金属伟晶岩脉是仁里-传梓源矿区规模最大的伟晶岩脉,地表分带性良好。文章选取仁里5号脉深部钻孔开展矿物学研究,研究其深部的分带规律。根据对深部钻孔(ZK708)岩芯的矿物学特征研究认为,5号伟晶岩脉深部可划分为4个带:Ⅰ、Ⅱ、Ⅲ、Ⅳ带。Ⅰ带主要为微斜长石和石英,典型特征为文象结构;Ⅱ带主要为微斜长石和钠长石;Ⅲ带主要为钠长石和白云母;Ⅳ带主要为钠长石和石榴子石。云母和长石的成分特征显示,从外带(Ⅰ、Ⅱ带)至内带(Ⅲ、Ⅳ带)云母由白云母系列逐渐向锂云母系列转变;由Ⅰ带→Ⅱ带→Ⅳ带→Ⅲ带,云母中的Li、F、Cs、Ta、Sn、Nb含量升高,Sr、Ba含量下降;钾长石的中Li、Rb、Cs呈现类似的上升趋势,指示伟晶岩分异演化程度升高。碱性长石中P的含量呈现出由Ⅰ~Ⅱ带略微降低,Ⅲ带升高而Ⅳ带呈略微降低的趋势,Ⅲ带内发育铌钽铁矿,表明P元素的升高可能与铌钽的富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稀有金属伟晶岩 矿物学 化学成分 仁里-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仁里稀有金属矿田206号锂辉石伟晶岩脉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时代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立平 李鹏 +8 位作者 黄志飚 刘翔 李建康 黄小强 苏俊男 周芳春 曾乐 陈虎 姜鹏飞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67-1284,共18页
湖南仁里稀有金属矿田是中国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重要的花岗伟晶岩型铌、钽、锂等稀有金属矿产地,文章针对矿田含锂伟晶岩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时代及其与花岗岩的关系,选取传梓源锂铌钽矿床内规模最大的206号锂辉石伟晶岩脉开展地球化学... 湖南仁里稀有金属矿田是中国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重要的花岗伟晶岩型铌、钽、锂等稀有金属矿产地,文章针对矿田含锂伟晶岩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时代及其与花岗岩的关系,选取传梓源锂铌钽矿床内规模最大的206号锂辉石伟晶岩脉开展地球化学和白云母Ar-Ar定年工作,并与区内其他伟晶岩、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时代对比分析。传梓源206号锂辉石伟晶岩属高分异稀有金属伟晶岩,形成时代为(135.4±1.4)Ma,岩石地球化学表现为高硅、高铝、低钙、相对富碱、钙碱性及过铝质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很低,以轻稀土元素为主;微量元素富集Cs、Rb、U、Ta、Nb、Zr、Hf,相对亏损Ba、Ti,Zr/Hf、Nb/Ta比值低且集中。幕阜山地区稀有金属成矿可分为2期:第1期稀有金属成矿时代约145 Ma,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有关;第2期稀有金属成矿时代135~125 Ma,为主成矿期,该期稀有金属伟晶岩与燕山晚期的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存在成因联系,两者为同源岩浆连续结晶分异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稀有金属富集成矿经历了岩浆-热液两阶段作用,Be、Nb、Ta、Li、Rb、Cs等稀有元素的富集多发生于岩浆结晶分异晚期,热液作用使Ta、Li、Rb、Cs再次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仁里矿田 锂辉石伟晶岩 白云母Ar-Ar年代学 成矿作用 梓源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