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仁智要录·调子品》与古琴“调意”之渊源与流变 被引量:5
1
作者 丁承运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共6页
日传唐筝谱《仁智要录》卷首载有"调子品"的筝调调弦方法与"弦合""拨合""调子"三种由浅入深的调弦小曲,其体裁与传世琴曲的"调意"颇为相似。研究发现,二者的名称、内容、形式在唐宋... 日传唐筝谱《仁智要录》卷首载有"调子品"的筝调调弦方法与"弦合""拨合""调子"三种由浅入深的调弦小曲,其体裁与传世琴曲的"调意"颇为相似。研究发现,二者的名称、内容、形式在唐宋时代有着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的密切关系。尽显唐代琴、筝音乐之博大精深,与雅俗互通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智要录 调子品 古琴 调品 调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谦三为何改动《仁智要录》平调、盘涉调的声名? 被引量:3
2
作者 于韵菲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8-154,共7页
在比对《仁智要录》调子品原文之后,可以发现,林谦三在《东亚乐器考》中改动了平调与盘涉调的声名,即把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分别改成了羽、变宫、宫、商、角、变徵、徵。本文认为:(1)作为深谙中国乐律的日本专家,林谦三所不... 在比对《仁智要录》调子品原文之后,可以发现,林谦三在《东亚乐器考》中改动了平调与盘涉调的声名,即把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分别改成了羽、变宫、宫、商、角、变徵、徵。本文认为:(1)作为深谙中国乐律的日本专家,林谦三所不言明的改动,非但无误,且意义深远;(2)这一改动,揭示了日本"律"体系中的平调、盘涉调实为中国羽调的实质,由此反推,将中国的羽呼为宫正是日本"律"的成因;(3)日本"律"的形成虽有"宫羽相犯"之形式,却无"宫羽相犯"之实质,可谓不彻底的"犯调";(4)与带有"婴商、婴羽"等声名的日本"律"相比较,《仁智要录》平调和盘涉调定弦反映了日本"律"的早期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谦三 仁智要录 平调 盘涉调 “律” 羽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智要录》与《三五要录》所阐述的中国乐调理论——十二世纪后期中国七声音阶在日本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吴国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6-82,共7页
本文是 2 0 0 1年笔者在香港城市大学举办的太平洋邻里协会周年会议中发表的论文的中文译本。全文以藤原师长 (1138- 1192 )编纂的两部乐谱集—《仁智要录》与《三五要录》为参考蓝本 ,探讨中国唐代(6 18- 90 7)的乐调在传入日本后 ,于... 本文是 2 0 0 1年笔者在香港城市大学举办的太平洋邻里协会周年会议中发表的论文的中文译本。全文以藤原师长 (1138- 1192 )编纂的两部乐谱集—《仁智要录》与《三五要录》为参考蓝本 ,探讨中国唐代(6 18- 90 7)的乐调在传入日本后 ,于日本平安时期 (794 - 1192 )后期的应用状况 ,其中以探求中国七声音阶理论在日本平安后期的变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智要录 《三五要录 七声音阶 调子 调弦 调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宋节拍的异同与过渡
4
作者 庄永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1期68-74,202,共7页
我国节拍、节奏的厘定,是由唐代以均拍为主的"字单位制",向唐后期及宋代以吟诵性自由节拍形式为主的"节单位制"过渡,最终形成明代点定"板眼"的工尺谱节拍形式。这种变化与文学上唐盛行的近体诗;唐后期及... 我国节拍、节奏的厘定,是由唐代以均拍为主的"字单位制",向唐后期及宋代以吟诵性自由节拍形式为主的"节单位制"过渡,最终形成明代点定"板眼"的工尺谱节拍形式。这种变化与文学上唐盛行的近体诗;唐后期及宋繁盛的词;元明的曲与戏曲声腔,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研究节拍、节奏的变迁,必须以留存的各种古谱为本,这是音乐节拍、节奏最主要的载体。然后,再结合有关的古代文献记载,才能得出明确和合理的结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乐谱 五弦谱 三五要录 仁智要录 博雅笛谱 字单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乐与“唐乐计划” 被引量:1
5
作者 喻辉(译)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4,164,共12页
文章是劳伦斯·皮肯编著《唐朝传来的音乐》系列丛书绪论的译文。唐乐的乐谱保存了一种比当代唐乐表演更贴近中国音乐风格的音乐形式。这些手稿很可能为我们保留了唐朝末年之前(不晚于公元841年)从中国宫廷传来的谱集。由于整个日... 文章是劳伦斯·皮肯编著《唐朝传来的音乐》系列丛书绪论的译文。唐乐的乐谱保存了一种比当代唐乐表演更贴近中国音乐风格的音乐形式。这些手稿很可能为我们保留了唐朝末年之前(不晚于公元841年)从中国宫廷传来的谱集。由于整个日本琵琶的演奏传统在延续,劳伦斯·皮肯团队启动“唐乐计划”尝试通过古乐实践反映八世纪下半叶中国音乐的表演。中国的宫廷音乐曾经是中亚、南亚(印度)、东南亚和东亚(韩国)音乐的集大成者,是亚洲“中世纪”早期乐曲的聚集地。“唐乐计划”任务是揭示迄今为止一直被隐藏的东西,我们要找回的不仅仅是遗忘的旋律,还包括多样的音乐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乐计划 三五要录 仁智要录 敦煌琵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一均七调”的新观念
6
作者 翁志文 周纯一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7,共7页
为使编钟的演奏合乎礼制、仪式,阶级,以及颗数最少的需要;周纯一由雅乐团音乐的长期实践中,悟出"一均七调"的观念,与林谦三"之、为调式"不同,可解读中国宫调理论的一些争论性问题。作者最初认为,这大概是一种赞成... 为使编钟的演奏合乎礼制、仪式,阶级,以及颗数最少的需要;周纯一由雅乐团音乐的长期实践中,悟出"一均七调"的观念,与林谦三"之、为调式"不同,可解读中国宫调理论的一些争论性问题。作者最初认为,这大概是一种赞成或反对黄翔鹏"同均三宫"的说法;但经研究后,发觉对于宫调理论的认识,能启重新思考之效,或者至少可以因而看懂某些文章。而且,此一观念有可能乃中国古代早已存在的一种音阶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调 编钟 雅乐音阶 仁智要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