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砷暴露致人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基因甲基化及DNA氧化损伤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黎媛 张爱华 +2 位作者 于春 董学新 黄晓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了解人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hOGG1)基因DNA甲基化水平和机体氧化应激及DNA氧化损伤情况与砷中毒的关系。方法以贵州省兴仁县燃煤型砷中毒病区207名砷暴露者为砷暴露组(包括病区非患者46名、砷中毒轻度46名、中度60名、重度组55名)... 目的了解人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hOGG1)基因DNA甲基化水平和机体氧化应激及DNA氧化损伤情况与砷中毒的关系。方法以贵州省兴仁县燃煤型砷中毒病区207名砷暴露者为砷暴露组(包括病区非患者46名、砷中毒轻度46名、中度60名、重度组55名),在非砷暴露村选择64名健康村民作为对照组。采集观察对象的外周血,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其hOGG1基因甲基化水平,化学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尿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含量;依据甲基化状态将上述观察对象分为hOGG1基因甲基化组(34名)和hOGG1基因非甲基化组(237名),分析其hOGG1基因DNA甲基化及氧化应激与砷中毒的关系。结果病区非患者、轻、中、重度砷中毒组砷暴露者外周血中hOGG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4.35,13.04,15.00和29.09%,其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外周血中hOGG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1.56%,且hOGG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随着砷中毒程度的加重而增加;hOGG1基因甲基化组的血清SOD〔(85±25)kU·L-1〕、GSH-Px〔(70±26)kU·L-1〕活力、尿8-OHdG含量〔(22.5±6.8)μg·L-1〕明显低于非甲基化组〔118±41,171±56和(28±6.5)μg·L-1〕,hOGG1基因甲基化组与非甲基化组血清MD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砷暴露可导致人机体hOGG1基因高甲基化和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从而引起DNA氧化损伤,是促进砷中毒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人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 dna甲基化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基因低表达增加肺腺癌细胞对博来霉素的敏感性
2
作者 吴媚 张遵真 +1 位作者 车望军 李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2-317,共6页
目的研究DNA碱基切除修复基因人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hOGG1)低表达增加肺腺癌细胞对博来霉素(BLM)的敏感性的作用,为化疗增敏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方法以肺腺癌A549细胞和通过稳定转染hOGG1核酶而获得的hOGG1低表达的A549-R细胞为研... 目的研究DNA碱基切除修复基因人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hOGG1)低表达增加肺腺癌细胞对博来霉素(BLM)的敏感性的作用,为化疗增敏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方法以肺腺癌A549细胞和通过稳定转染hOGG1核酶而获得的hOGG1低表达的A549-R细胞为研究对象,用MTT试验和集落形成抑制试验测定不同浓度BLM处理后两种细胞的存活率和形成集落的能力;体外微核试验及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两种细胞微核率及DNA损伤与修复的差异。结果BLM作用下A549-R细胞的IC50及集落形成率显著低于A549细胞;BLM可诱导两种细胞的微核率增高,而在相同浓度下A549-R细胞微核率较A549细胞更高;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BLM作用下两种细胞均有不同程度DNA损伤,A549-R细胞的拖尾率和DNA迁移长度显著大于A549细胞;损伤后A549细胞修复发生较A549-R早,与A549细胞相比A549-R细胞更不易修复。结论hOGG1低表达使肺腺癌细胞DNA修复能力降低,从而使其对BLM的敏感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人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 博来霉素 腺癌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中氧化性DNA损伤标志物8-硝基鸟嘌呤和8-羟基脱氧鸟苷的检测及与iNOS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元姣 马宁 +3 位作者 玄超 张贝贝 冯海燕 木村真理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3-378,共6页
8-硝基鸟嘌呤(8-nitroguanine,8-NitroG)和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是2个氧化性DNA损伤生物标志物,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病理状态下催化细胞合成与氧化性DNA损伤有关的氧自由基NO.本研究通过检测... 8-硝基鸟嘌呤(8-nitroguanine,8-NitroG)和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是2个氧化性DNA损伤生物标志物,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病理状态下催化细胞合成与氧化性DNA损伤有关的氧自由基NO.本研究通过检测鼻咽癌组织中8-NitroG、8-OHdG和iNOS的免疫反应强度,初步探究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是否与氧化性DNA损伤有关以及8-NitroG、8-OHdG与iNOS表达的关系.利用多克隆抗体8-NitroG和单克隆抗体8-OHdG、iNOS,采用双色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8-NitroG、8-OHdG和iNOS的免疫反应,秩和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鼻咽癌和慢性咽炎鼻咽组织之间8-NitroG、8-OHdG和iNOS免疫反应强度的差异.结果显示,19例鼻咽癌组织细胞中,8-NitroG、8-OHdG和iNOS均为强免疫反应,8-NitroG和8-OHdG阳性率100%,iNOS阳性率94.7%,与13例慢性咽炎组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与氧化性DNA损伤有关,其原因与炎症等病理刺激下鼻咽组织高表达的iNOS催化细胞合成氧自由基NO引起的8-NitroG和8-OHdGDNA损伤密切相关.另外,8-NitroG和8-OHdG有望成为辅助鼻咽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8-硝基鸟嘌呤 8-羟基脱氧鸟苷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氧化性dna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氧化损伤8-羟鸟嘌呤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岩 王晨鑫 +7 位作者 杨天明 李春爽 张丽宏 杜冬妮 王若曦 王静 魏民 巴雪青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6-477,共12页
有氧代谢有机体细胞无法避免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伤害。ROS会造成多种形式的DNA损伤,其中鸟嘌呤G的氧化产物8-羟鸟嘌呤(8-oxoG)是频度最高的一种DNA氧化损伤,由特异性的糖苷酶OGG1识别并开启碱基切除修复通路完成修复... 有氧代谢有机体细胞无法避免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伤害。ROS会造成多种形式的DNA损伤,其中鸟嘌呤G的氧化产物8-羟鸟嘌呤(8-oxoG)是频度最高的一种DNA氧化损伤,由特异性的糖苷酶OGG1识别并开启碱基切除修复通路完成修复。8-oxoG如果没有及时修复,可能会在复制的过程中引入G:C配对到T:A配对的碱基颠换突变。因此8-oxoG的积累或OGG1修复功能异常被认为会影响基因功能,进而导致肿瘤或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然而直接实验证据却极为有限。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表明,8-oxoG倾向于产生在基因的调控区,在这种情形下,8-oxoG可视为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而OGG1则是这一信息的特异性读取者,OGG1对底物的识别、结合或切除会引发DNA构象或组蛋白修饰的改变,进而引起基因表达的上调或下调。因此,除了潜在的遗传毒性,鸟嘌呤氧化损伤与肿瘤的关联与其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引发基因表达的异常密切相关。本文对8-oxoG及修复酶OGG1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联机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旨在提示研究人员从新的视角解读DNA氧化损伤与肿瘤的关系,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鸟嘌呤 8-鸟嘌呤dna糖苷酶1 表观遗传调控 基因表达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添加剂诱导8-羟基鸟嘌呤糖基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柯跃斌 庾蕾 +1 位作者 陈裕明 吴丽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食品添加剂KBrO3对哺乳类组织中 8 羟基鸟嘌呤糖基酶的氧化诱导作用。方法 比较用KBrO3处理大鼠后 ,其肾和肝中修复酶活性的变化规律。酶活性分析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法。结果 腹膜下给予 80mg kg剂量KBrO3后 ,在肾... 目的 探讨食品添加剂KBrO3对哺乳类组织中 8 羟基鸟嘌呤糖基酶的氧化诱导作用。方法 比较用KBrO3处理大鼠后 ,其肾和肝中修复酶活性的变化规律。酶活性分析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法。结果 腹膜下给予 80mg kg剂量KBrO3后 ,在肾脏发现酶活性在 3h时显著升高 ,而在 6h时 ,其活性达到高大值 (1 2 5± 0 14 )pmol,该值是 0h的 6倍。然后 ,活性开始下降并在 12h回到 0h水平 ;不加处理时 ,其活性只有 (0 2 0± 0 0 6 )pmol,而在 2 0、4 0、80及 16 0mg kgKBrO3腹膜下给予时 ,其活性分别是 (0 33± 0 0 9)、(0 5 3± 0 10 )、(0 75± 0 13)及 (1 30± 0 0 8)pmol,在 4 0mg kg以上时活性显著增高 ,且显示剂量反应关系。在肾中观察到该酶活性变化是时间与剂量依赖性的 ,而在肝中未发现这种变化。结论 哺乳类组织中 8 羟基鸟嘌呤糖基酶能被氧化诱导 ,提示DNA中氧化损伤的修复是机体在有氧环境中生存的重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B 8-羟基鸟嘌呤 诱导作用 腹膜 酶活性 实验研究 剂量 O3处理 变化规律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AM-1和8-OHdG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宏英 魏海峰 +5 位作者 王卫芳 周晓晶 郭艳霞 米旭光 刘磊 方艳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53-956,961,共5页
目的:观察ICAM-1和8-OHdG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的表达与肾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肾癌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6例肾癌组织和18例远离癌组织的正常肾组织中ICAM-1和8-OHdG的表达... 目的:观察ICAM-1和8-OHdG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的表达与肾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肾癌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6例肾癌组织和18例远离癌组织的正常肾组织中ICAM-1和8-OHdG的表达,通过阳性染色强度及阳性细胞百分比进行综合评分,观察不同组织者中两者的表达差异,同时分别统计分析ICAM-1和8-OHdG的表达与肾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期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ICAM-1在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多为弱阳性或阴性表达,而在肾癌组织中ICAM-1阳性表达增加(占比82. 6%),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0. 05或P<0. 01)。绝大多数正常肾组织中8-OHdG呈阴性表达,而肾癌组织中8-OHdG阳性表达增加(占比63%),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以及无进展生存期(PFS)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 05或P<0. 01)。结论:ICAM-1和8-OHdG在肾癌组织中高表达,二者在肾癌的发生和进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细胞间黏附分子-1 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 氧化应激 炎症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氧化损伤产物及其检测方法 被引量:13
7
作者 蔡凌霜 曾昭睿 吴采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8-93,共6页
介绍了DNA氧化损伤对生物体的影响 ,主要的DNA氧化损伤产物8_羟基鸟嘌呤和5_羟基胞嘧啶的形成及其检测方法 ,并对目前DNA氧化损伤产物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氧自由基 dna 氧化 损伤 8-羟基鸟嘌呤 5-羟基胞嘧啶 检测 癌症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DNA氧化损伤及其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箐漪 栾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48,共2页
自由基引起的晶状体氧化损伤及生化改变是晶状体损伤的主要机制。高糖一方面导致过度的糖化氧化反应,致活性氧自由基增多,另一方面使内源性抗氧化保护机制减弱,加剧了氧化应激。本研究检测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代表DNA氧化损伤的标志... 自由基引起的晶状体氧化损伤及生化改变是晶状体损伤的主要机制。高糖一方面导致过度的糖化氧化反应,致活性氧自由基增多,另一方面使内源性抗氧化保护机制减弱,加剧了氧化应激。本研究检测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代表DNA氧化损伤的标志物8-羟基鸟嘌呤(8-oxoguanine,8-oxoG)和代表DNA氧化损伤修复的标志物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8-oxoguanineDNAglycosylase,OGG1)的表达,探讨糖尿病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中DNA氧化损伤及修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氧化损伤 晶状体前囊膜 年龄相关性 损伤修复 白内障患者 8-羟基鸟嘌呤 活性氧自由基 晶状体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GG1基因Ser326Cys位点多态性与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吴志勇 王梦洪 +3 位作者 漆红梅 吴美华 盛国太 李华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77-1482,共6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h OGG1基因Ser326Cys位点多态性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糖尿病患者共323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每位患者的h OGG1基因Ser326Cys位点多态性。同...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h OGG1基因Ser326Cys位点多态性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糖尿病患者共323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每位患者的h OGG1基因Ser326Cys位点多态性。同时检测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根据患者h OGG1基因Ser326Cys多态性分为3组:Cys/Cys基因型(85例)、Ser/Ser基因型(121例)和Ser/Cys基因型(117例)。由2名心血管医师对冠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按评判标准统计冠脉病变支数、病变复杂程度、Gensini评分和SYNTAX评分。分析h OGG1基因Ser326Cys多态性对h OGG1 mRNA表达和血8-OHd G水平的影响,以及对冠脉病变产生的影响。结果:(1)Cys/Cys基因型、Ser/Ser基因型和Ser/Cys基因型血8-OHd G水平差异显著(P<0.05)。组间两两比较,Cys/Cys基因型高于Ser/Ser基因型和Ser/Cys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er/Ser基因型与Ser/Cys基因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Cys/Cys基因型h OGG1 mRNA的表达低于Ser/Ser基因型和Ser/Cys基因型(P<0.05)。而Ser/Ser基因型与Ser/Cys基因型比较,h OGG1 mRNA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3)Cys/Cys基因组出现3支病变的概率为37.6%,Ser/Cys基因型出现冠脉1支病变的概率为35.9%,但3组病变支数概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4)Cys/Cys基因型的Gensini和SYNTAX评分分别为48.7±15.3和39.5±17.2,冠脉复杂病变概率为73.0%,均高于Ser/Ser基因型和Ser/Cys基因型,差异显著(P<0.05)。而Ser/Ser基因型和Ser/Cys基因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 OGG1基因Ser326Cys位点多态性与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有关,其中Cys/Cys基因型与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其机制可能是Cys/Cys基因型的h OGG1表达水平下降,识别和切除DNA双链中的8-OHd G能力降低,修复DNA氧化损伤的能力下降,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GG1基因 基因多态性 8-羟基脱氧鸟嘌呤 糖尿病 冠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ogg1基因参与家蝇体内氧化还原平衡的维持
10
作者 张玉明 邵梦华 +3 位作者 李亚静 冯琴 魏丽亚 柳峰松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60,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克隆鉴定家蝇Musca domestica中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1(8-hydroxyguanine glycosylase 1,OGG1)编码基因Mdogg 1,明确其是否参与家蝇氧化应激调控。【方法】根据家蝇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克隆Mdogg 1基因cDNA序列,并进... 【目的】本研究旨在克隆鉴定家蝇Musca domestica中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1(8-hydroxyguanine glycosylase 1,OGG1)编码基因Mdogg 1,明确其是否参与家蝇氧化应激调控。【方法】根据家蝇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克隆Mdogg 1基因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检测Mdogg 1在家蝇不同发育阶段(卵、1-3龄幼虫、蛹和成虫)的表达变化、3龄幼虫不同组织(血细胞、肌肉、肠道和脂肪体)中的表达分布以及不同胁迫处理[2.5~100 mmol/L CdCl 2胁迫24 h,0.1 g/L盐酸阿霉素(DOX)浸泡30 min并恢复培养6,12和24 h,以及280-315 nm紫外线(UV)(强度5 J/cm 2)处理5~30 min]后2龄幼虫中的转录水平变化;通过RNAi技术敲低家蝇2龄幼虫Mdogg 1表达,并检测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8-羟基鸟嘌呤(8-oxoguanine,8-oxoG)含量的变化。【结果】Mdogg 1(GenBank登录号:AYK27449.1)cDNA序列全长1062 bp,编码353个氨基酸,该蛋白的理论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41.08 kD和9.02。MdOGG1氨基酸序列中含有螺旋-发夹-螺旋(HhH)结构域,并包含核酸内切酶Ⅲ保守结构域ENDO3c。qRT-PCR结果显示,Mdogg 1主要在家蝇卵和3龄幼虫脂肪体中呈高水平表达。2龄幼虫暴露于2.5~100 mmol/L CdCl 2下,Mdogg 1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趋势,并伴有8-oxoG含量的持续升高。2龄幼虫浸泡于0.1 g/L DOX 30 min并恢复培养12和24 h以及UV照射30 min后,Mdogg 1表达量较未处理对照均显著上调。利用RNAi技术敲低家蝇2龄幼虫体内Mdogg 1的表达后,家蝇幼虫体内的ROS水平、MDA含量和8-oxoG含量较注射ds GFP的对照组显著增高,而SOD活性下降。【结论】Mdogg 1参与家蝇氧化还原平衡的维持,具有保护机体抵抗氧化损伤的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 基因克隆 RNA干扰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基切除修复基因OGG1对紫外线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鹏飞 罗家伟 +5 位作者 康丽华 张国伟 茅馨木 吴安然 张文怡 管怀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67-272,共6页
目的探讨碱基切除修复基因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OGG1)对紫外线(UVB)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LEC)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UVB照射人LEC(SRA01/04细胞株)诱导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利用siRNA敲降技术针对靶基因OGG1设计3个siRNA(分别为siOGG... 目的探讨碱基切除修复基因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OGG1)对紫外线(UVB)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LEC)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UVB照射人LEC(SRA01/04细胞株)诱导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利用siRNA敲降技术针对靶基因OGG1设计3个siRNA(分别为siOGG1#1、siOGG1#2和siOGG1#3)。同时,为了验证出敲降效率最高的siOGG1,依据转染情况将细胞分为siOGG1#1组、siOGG1#2组、siOGG1#3组、siNC组和空白对照组(不转染)。后续为了验证OGG1的表达下调对氧化损伤环境下细胞的作用,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UVB组、UVB+siNC组和UVB+siOGG1#2组,观察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UVB+siNC组和UVB+siOGG1#2组中受损DNA的标记物15A3的荧光强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DNA氧化损伤情况,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UVB照射时间为10 min时,OGG1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结果显示随着UVB照射时间的延长,细胞内OGG1蛋白相对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下降。因此,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采用UVB照射10 min处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siNC组相比,靶向设计的转染siOGG1组的三个亚组中细胞OGG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均为P<0.001),siOGG1#2组降低最为明显。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UVB+siNC组相比,UVB+siOGG1#2组15A3(染色反应底物是8-oxoG,它是OGG1的修复作用靶点)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多。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UVB+siNC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UVB+siOGG1#2组细胞活力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UVB+siNC组相比,转染后UVB+siOGG1#2组细胞促进凋亡的蛋白BAX表达明显增加,而抑制凋亡的蛋白BCL-2表达则明显下降(均为P<0.001)。结论OGG1基因在UVB诱导的LEC氧化损伤模型中通过BER通路参与受损DNA的修复过程,调控LEC内受损DNA的修复和细胞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氧化损伤 紫外线 碱基切除修复基因 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