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患者DNA损伤修复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唐耘天 李辛平 +3 位作者 刘天奇 杨建荣 罗建强 梁中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2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PCR-RFLP法检测150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和1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DNA损伤修复酶基因的表型,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癌组XRCC1 Arg399Gln位点野生型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PCR-RFLP法检测150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和1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DNA损伤修复酶基因的表型,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癌组XRCC1 Arg399Gln位点野生型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XRCC1(Arg194Trp、Arg280His)、hOGG1Ser326Cys位点多态性型别在两组中出现的频率相近(P>0.05);各基因位点不同表型者的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相比,P均>0.05。结论 DNA修复酶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无明确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DNA修复基因 基因多态性 DNA氧化损伤 8-羟基脱氧鸟苷 X线修复交叉互补组1基因 人8-羟基鸟嘌呤修复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与肿瘤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小兵 袁玉梅 赵桂森 《食品与药品》 CAS 2005年第02A期15-17,共3页
DNA修复酶O6 -甲基鸟嘌呤 -DNA甲基转移酶 (MGMT)是机体修复烷基加合物的关键酶。该酶结构与功能异常与肿瘤发生、发现、有效治疗及肿瘤耐药性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 肿瘤 MGMT蛋白 基因结构 DNA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基切除修复基因OGG1对紫外线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鹏飞 罗家伟 +5 位作者 康丽华 张国伟 茅馨木 吴安然 张文怡 管怀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67-272,共6页
目的探讨碱基切除修复基因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OGG1)对紫外线(UVB)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LEC)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UVB照射人LEC(SRA01/04细胞株)诱导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利用siRNA敲降技术针对靶基因OGG1设计3个siRNA(分别为siOGG... 目的探讨碱基切除修复基因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OGG1)对紫外线(UVB)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LEC)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UVB照射人LEC(SRA01/04细胞株)诱导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利用siRNA敲降技术针对靶基因OGG1设计3个siRNA(分别为siOGG1#1、siOGG1#2和siOGG1#3)。同时,为了验证出敲降效率最高的siOGG1,依据转染情况将细胞分为siOGG1#1组、siOGG1#2组、siOGG1#3组、siNC组和空白对照组(不转染)。后续为了验证OGG1的表达下调对氧化损伤环境下细胞的作用,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UVB组、UVB+siNC组和UVB+siOGG1#2组,观察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UVB+siNC组和UVB+siOGG1#2组中受损DNA的标记物15A3的荧光强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DNA氧化损伤情况,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UVB照射时间为10 min时,OGG1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结果显示随着UVB照射时间的延长,细胞内OGG1蛋白相对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下降。因此,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采用UVB照射10 min处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siNC组相比,靶向设计的转染siOGG1组的三个亚组中细胞OGG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均为P<0.001),siOGG1#2组降低最为明显。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UVB+siNC组相比,UVB+siOGG1#2组15A3(染色反应底物是8-oxoG,它是OGG1的修复作用靶点)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多。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UVB+siNC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UVB+siOGG1#2组细胞活力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UVB+siNC组相比,转染后UVB+siOGG1#2组细胞促进凋亡的蛋白BAX表达明显增加,而抑制凋亡的蛋白BCL-2表达则明显下降(均为P<0.001)。结论OGG1基因在UVB诱导的LEC氧化损伤模型中通过BER通路参与受损DNA的修复过程,调控LEC内受损DNA的修复和细胞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氧化损伤 紫外线 碱基切除修复基因 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小鼠心肌肥厚过程中心肌组织Prx-2、8-OHdG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若楠 范玉磊 +4 位作者 梁婷婷 耿小番 刘璇 姚程 孙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小鼠心肌肥厚过程中心肌组织硫氧环蛋白过氧化物酶2(Prx-2)、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 G)蛋白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N小鼠分为观察组40只和对照组20只,观察组采用两肾一夹(2K1C)法制备高血压心肌肥厚模... 目的探讨高血压小鼠心肌肥厚过程中心肌组织硫氧环蛋白过氧化物酶2(Prx-2)、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 G)蛋白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N小鼠分为观察组40只和对照组20只,观察组采用两肾一夹(2K1C)法制备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对照组只分离左肾动脉,不放置肾动脉夹。两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8、12周测量尾动脉收缩压;术后2、4、8、12周分别随机选择10只观察组小鼠及5只对照组小鼠处死,计算全心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Prx-2、8-OHd G蛋白表达;分析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Prx-2、8-OHd G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两组术前尾动脉收缩压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4、8、12周尾动脉收缩压、全心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均呈升高趋势,且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均<0.05);证实建模成功。观察组术后2、4、8、12周左心室心肌组织Prx-2蛋白相对表达量及8-OHd G蛋白表达均呈升高趋势,且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均<0.05)。观察组术后2、4、8、12周左心室心肌组织8-OHd G和Prx-2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5、0.97、0.97和0.95,P均<0.01)。结论高血压小鼠心肌肥厚过程中左心室心肌组织Prx-2、8-OHd G蛋白表达均升高,二者分别通过抗氧化和促氧化作用参与心肌肥厚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硫氧环蛋白过氧化物2 8-羟基脱氧鸟嘌呤 心肌肥厚 活性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郑长青 季守平 +4 位作者 宫锋 李安民 邰军利 王颖丽 章扬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DNA修复基因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和错配修复基因(MMR)(hMLH1、hMSH2)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对患者预后和烷化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39例脑胶质瘤和6例正常脑组织MGMT...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DNA修复基因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和错配修复基因(MMR)(hMLH1、hMSH2)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对患者预后和烷化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39例脑胶质瘤和6例正常脑组织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其蛋白表达。绘制Kaplan-merier生存曲线。结果脑胶质瘤组织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46.2%、10.3%和20.5%,而正常脑组织相应基因启动子区未发生甲基化;三种基因启动子未甲基化模式与其对应蛋白表达模式相似。MGMT基因甲基化的脑胶质瘤患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甲基化者(P<0.05);MMR基因甲基化患者中MGMT基因甲基化与未甲基化者的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MLH1、hMSH2及MGMT甲基化是脑胶质瘤发生过程中常见的分子事件;联合检测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可判断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及其对烷化剂化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启动子CPG岛甲基化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 错配修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氡吸入染毒对大鼠肺组织的DNA氧化损伤效应 被引量:3
6
作者 聂继华 武彦文 +3 位作者 陈志海 吴昭昭 杜厚兵 童建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研究吸入放射性气体氡及其子体对大鼠肺组织的DNA损伤效应。采用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动物整体暴露于多功能生态氡室,吸入氡及其子体的累积剂量分别达到64、121和236工作水平月(Working level month,WLM)。激光共... 研究吸入放射性气体氡及其子体对大鼠肺组织的DNA损伤效应。采用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动物整体暴露于多功能生态氡室,吸入氡及其子体的累积剂量分别达到64、121和236工作水平月(Working level month,WLM)。激光共聚焦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species,ROS)水平,ELISA法检测肺组织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G)含量、RT-PCR检测肺组织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型(8-oxoguanine DNA-glycosylase type 1,OGG1)mRNA和8-羟基脱氧三磷酸鸟嘌呤核苷酶(Nucleoside diphosphate linked moiety X-type motif 1,MTH1)mRNA相对表达水平。氡吸入染毒后肺组织8-OHdG含量显著升高,BALF细胞ROS增加,OGG1和MTH1表达呈下降趋势。氡及其子体吸入可导致肺组织细胞的DNA氧化损伤,主要表现为8-OHdG含量的增加和修复酶活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氡及其子体 活性氧 8-羟基脱氧鸟苷 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1型 8-羟基脱氧三磷酸鸟嘌呤 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MT和ERCC1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7
作者 阎慧娟 米建强 +1 位作者 王盛超 杜趁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产物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GMT和ER-CC1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结果 MGMT蛋白...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产物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GMT和ER-CC1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结果 MGMT蛋白在轻度异型增生胃黏膜的表达率高于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ERCC1在正常胃黏膜的表达率高于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MGMT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ERCC1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胃癌中MGMT表达与ERCC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GMT、ERCC1可能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