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伊德技术哲学:“人—技术—世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舒红跃
-
机构
湖北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6-278,共3页
-
文摘
通过对已有技术理论的“悬置,”伊德直接从技术与人和世界的相关性研究技术,认为不存在纯粹的技术本身,技术是一种关系性存在;技术既改变了人对宏观世界的认识,也改变了人对微观世界的感知,使用技术的知觉与不使用技术的知觉具有本质的区别。
-
关键词
伊德
人-技术-世界
相关性
技术哲学
-
Keywords
Don Ihde
Human-instrument-World
Relevance
-
分类号
B82-057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互联网+”时代学习环境重构:技术后现象学的视角
被引量:19
- 2
-
-
作者
尹睿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
出处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16-25,共10页
-
基金
华南师范大学"价值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科研平台项目
-
文摘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学习环境变革与创新的期待日益强烈。课堂学习环境是学习者最基本的"学习场"。传统以实体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导致课堂学习环境研究遮蔽了"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习环境的技术植根性及其对学习者活动经验的规限性,决定了"技术与学习者关系"是课堂学习环境研究中不可规避的核心问题。技术后现象学主张关系本体,"从人与技术的关系切入"、"凸显变更-多重稳定"、"强调技术化身体"和"关注技术为中介的实践",建构起"人-技术-世界"三者融合统一的关系图景,为"互联网+"时代课堂学习环境的重构提供了新颖的方法论基础。循着技术后现象学独特的理论框架,"互联网+"时代课堂学习环境重构趋向三条推进路径:创设身体"在场"的具身参与环境,创设灵活多变的适应性环境以及创设以知识人造物为中介的创造性环境。
-
关键词
“互联网+”
技术后现象学
学习环境
人-技术-世界
理论框架
重构途径
-
Keywords
"Internet Plus"
Postphenomenology of Technology
Learning Environment
Human-Technology-World
Theoretical Framework
Reconstruction Approach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