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12基因疫苗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及体内抗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楚荷莹 王华启 +4 位作者 陈闪闪 赵国强 王建辉 雷小婷 张国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5-257,共3页
目的:研究人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12(MAGE-12)基因疫苗pEGFP-C3-MAGE-12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及体内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小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疫苗组、空质粒组和生理盐水(NS)组接种Lewis肺癌瘤组织制备Lewis肺癌小鼠... 目的:研究人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12(MAGE-12)基因疫苗pEGFP-C3-MAGE-12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及体内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小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疫苗组、空质粒组和生理盐水(NS)组接种Lewis肺癌瘤组织制备Lewis肺癌小鼠模型。接种癌组织前14d、7d、0d,疫苗组按每次每只0.2mL(75ng/L)于右下肢内侧肌肉群内注射pEGFP-C3-MAGE-12;空质粒组和NS组每只每次注入pEGFP-C3空质粒或NS;空白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每3d观察并记录1次肿瘤大小。接种瘤组织后14d每组取10只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MAGE-12-Ab,余小鼠(每组10只)自然死亡,记录生存时间。结果:3组7d成瘤率均为100%。空质粒组、NS组及疫苗组生存期分别为(27.0±0.3)d,(27.2±0.3)d和(28.9±0.6)d;肿瘤体积分别为(179.775±9.085)mm3,(173.172±9.085)mm3和(144.923±9.528)mm3;疫苗组血清MAGE-12-Ab水平为(711.16±174.78),其他3组未检测到MAGE-12-Ab;与空质粒组、NS组比较,疫苗组生存期短(P<0.05),肿瘤体积小(P<0.05),体内抗体水平高(P<0.05)。结论:MAGE-12基因疫苗具有免疫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12 肺癌 免疫治疗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抗原编码基因家族新成员MAGE-D1的组织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成岗 贺福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5-171,共7页
MAGE D1是黑色素瘤抗原编码基因家族 (MAGE)中MAGE D亚家族的新成员 .为了研究该基因的性质及其可能功能 ,采用Northernblot和Dotblot杂交技术研究了其组织表达谱 .结果发现 ,该基因在多种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均广泛表达 .在所检测的 ... MAGE D1是黑色素瘤抗原编码基因家族 (MAGE)中MAGE D亚家族的新成员 .为了研究该基因的性质及其可能功能 ,采用Northernblot和Dotblot杂交技术研究了其组织表达谱 .结果发现 ,该基因在多种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均广泛表达 .在所检测的 4 8种肿瘤组织中 ,经与对应正常组织进行比较发现 ,该基因在 13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 ,而在 7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则显著降低 .进一步分析提示该基因在多种胚胎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成年组织 .由于MAGE A、 B、 C亚家族均具有在肿瘤组织 睾丸中特异表达的特点 ,而作为MAGE D亚家族成员的MAGE D1并非在肿瘤组织中特异表达 ,提示需要对MAGE基因家族进行深入的功能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抗原编码基因家族 MAGE-d1 组织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抗原-1、3基因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卢欣 赵海涛 +4 位作者 桑新亭 毛一雷 陈蓉蓉 钟守先 黄洁夫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研究黑色素瘤抗原(MAGE)-1和MAGE-3基因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AGE-1、MAGE-3基因与IHCC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RT-PCR方法检测20例IHCC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MAGE-1、MAGE-3基因表达,对全部RT-PCR扩增产物... 目的研究黑色素瘤抗原(MAGE)-1和MAGE-3基因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AGE-1、MAGE-3基因与IHCC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RT-PCR方法检测20例IHCC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MAGE-1、MAGE-3基因表达,对全部RT-PCR扩增产物中目的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以证实其为MAGE-1、MAGE-3基因。分析MAGE-1、MAGE-3基因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有无包膜、肿瘤形态以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等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20例IHCC患者癌组织中MAGE-1、MAGE-3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5%和4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P<0·01)。IHCC患者癌组织中MAGE-1、MAGE-3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有无包膜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指标均无关(P>0·05);MAGE-3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形态有关(P<0·05)。结论MAGE-1、MAGE-3基因在IHCC患者肝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MAGE-1、MAGE-3基因可能成为IHCC患者免疫治疗的攻击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黑色素瘤抗原-1 3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AGEA1的定位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的鉴定
4
作者 李瑜颖 钟子琳 陈建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65-771,共7页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家族A1蛋白(melanoma associated antigen family A1,MAGEA1)在生殖细胞和多种组织学来源的肿瘤中有表达,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构建带Flag和GFP标签的MAGEA1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将其转染至HeLa、HEK293T细胞...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家族A1蛋白(melanoma associated antigen family A1,MAGEA1)在生殖细胞和多种组织学来源的肿瘤中有表达,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构建带Flag和GFP标签的MAGEA1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将其转染至HeLa、HEK293T细胞内。利用Western印迹、免疫细胞荧光法、免疫共沉淀、细胞核蛋白质与细胞质蛋白质分离和线粒体提取等技术,检测其在细胞内的表达与定位以及与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情况。免疫细胞化学和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过表达的MAGEA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并部分与线粒体共定位。通过免疫共沉淀验证了MAGEA1与TRIM31、SNW1、HDAC1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发现MAGEA1可能主要与位于细胞质中的HDAC1相互作用。以上研究表明,MAGEA1可能参与不同的细胞内调节途径,部分与线粒体共定位;与TRIM31、SNW1、HDAC1相互作用,且可能主要与位于细胞质中的HDAC1蛋白相互作用,推测其可能参与到蛋白质泛素化和Notch信号通路。本研究的结果为后续深入研究MAGEA1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家族A1 亚细胞定位 线粒体 E3泛素连接酶TRIM31 组蛋白去乙酰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与疫苗株抗原相关性和S1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任海松 张秀美 +4 位作者 崔言顺 许传田 杨少华 李建亮 胡北侠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78,共5页
本实验挑选8株近年来山东省IBV分离株与疫苗株H120和491,利用SPF鸡分别制备了高免阳性血清,进行鸡胚交叉中和试验,计算其抗原相关系数,鉴定其血清型,并结合S1基因序列分析,研究其血清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SDWF0608、SDLY0612... 本实验挑选8株近年来山东省IBV分离株与疫苗株H120和491,利用SPF鸡分别制备了高免阳性血清,进行鸡胚交叉中和试验,计算其抗原相关系数,鉴定其血清型,并结合S1基因序列分析,研究其血清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SDWF0608、SDLY0612、SDLY0701与疫苗株H120同属Mass血清型的不同亚型,其它5个分离株与H120和491不属于同一个血清型。结合S1基因序列分析发现,S1基因序列分析与血清中和结果二者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8个分离株分属三个基因群,其中SDTA06111与H120等同属一个基因群,但血清中和实验显示它们不属于一个血清型;CK/CH/SD09/005与一个参考株独自构成一个基因群,其S1基因变异程度较大,并且能够与两个疫苗株发生交叉中和实验,但不属于一个血清型,它可能是一个基因重组后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S1基因序列分析 血清中和实验 抗原相关系数(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RACE技术获得全长人新基因MAGE-D1 被引量:27
6
作者 邢桂春 张成岗 +1 位作者 魏汉东 贺福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3-208,共6页
c DNA末端快速扩增 (RACE)技术是快速获得新基因 5′和 3′端未知序列的有效手段 .鉴于新报导的人肿瘤基因 MAGE家族成员之一 MAGE- D1的 c DNA序列不完全 ,从而拟用 RACE技术获得 MAGE- D1的全长 c DNA序列 .结果显示 ,MAGE- D1的 c DN... c DNA末端快速扩增 (RACE)技术是快速获得新基因 5′和 3′端未知序列的有效手段 .鉴于新报导的人肿瘤基因 MAGE家族成员之一 MAGE- D1的 c DNA序列不完全 ,从而拟用 RACE技术获得 MAGE- D1的全长 c DNA序列 .结果显示 ,MAGE- D1的 c DNA全长为 2 80 0个碱基 ,编码778个氨基酸 .同时对 RACE技术应用时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 人黑色素瘤抗原相关基因d1 全长CdNA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srs19d基因敲除株的构建及其在宿主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分析
7
作者 牛水珠 潘明 +1 位作者 葛层层 黄思扬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7,共8页
为探究弓形虫表面抗原1相关序列(SRS)蛋白家族新成员SRS19D的功能,本试验以弓形虫Ⅱ型Pru虫株为亲本,运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相关蛋白9(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PruΔsrs 19 d敲除虫株,并进行了噬斑试验、细胞内增殖试验、体... 为探究弓形虫表面抗原1相关序列(SRS)蛋白家族新成员SRS19D的功能,本试验以弓形虫Ⅱ型Pru虫株为亲本,运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相关蛋白9(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PruΔsrs 19 d敲除虫株,并进行了噬斑试验、细胞内增殖试验、体外缓殖子转化试验、小鼠毒力试验和小鼠脑包囊检测试验。噬斑试验和细胞内增殖试验结果显示,与Pru虫株相比,PruΔsrs 19 d敲除虫株在人包皮成纤维(HFF)细胞上形成的噬斑显著变小(P<0.05),纳虫泡内形成的速殖子个数显著减少(P<0.05)。体外缓殖子转化试验发现,与Pru虫株相比,PruΔsrs 19 d敲除虫株的体外缓殖子转化率极显著降低(P<0.01)。小鼠毒力试验结果显示,与Pru虫株相比,弓形虫PruΔsrs 19 d敲除虫株不会引起ICR小鼠的死亡(P<0.05)。小鼠脑包囊检测试验结果显示,与Pru虫株相比,PruΔsrs 19 d敲除虫株感染小鼠后形成的脑包囊数量极显著减少(P<0.01)。本试验成功构建了弓形虫PruΔsrs 19 d敲除虫株,发现srs 19 d基因在弓形虫的体外生长、复制、毒力和慢性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SRS19D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表面抗原1相关序列(SRS) srs19d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相关蛋白9(CRISPR/Cas9)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10基因对细胞中PCNA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曹晓敏 庞战军 +1 位作者 全松 邢福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14,共5页
【目的】确定F10基因表达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明确F10基因的功能。【方法】构建F10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重组pRc-CMV2-F10质粒于肺癌细胞系A549,筛选并获得稳定表达F10基因的细胞克隆A549-F10。通过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检测F10对细胞生... 【目的】确定F10基因表达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明确F10基因的功能。【方法】构建F10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重组pRc-CMV2-F10质粒于肺癌细胞系A549,筛选并获得稳定表达F10基因的细胞克隆A549-F10。通过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检测F10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细胞中增殖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的表达。【结果】转基因的G418抗性克隆能够检测到F10表达。MTT和流式结果显示F10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阳性克隆的细胞株中PCNA和cyclinD1相对较高水平的表达。【结论】F10基因通过上调PCNA和cyclinD1的表达,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10基因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周期素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例B细胞淋巴瘤的T细胞基因CD4 V4突变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9
作者 苏祖兰 金亦 +5 位作者 张子康 邵春奎 吴秋良 赵美卿 冯志英 侯景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98-101,共4页
【目的】检测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T细胞的CD4V4基因突变情况及其相应病例的Fas/FasL、CD4、bcl 2和CyclinD1蛋白表达特征。【方法】PCR SSCP技术筛选检测 5 6例B细胞淋巴瘤CD4分子的V4外显子突变状况。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有突变的B细胞淋... 【目的】检测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T细胞的CD4V4基因突变情况及其相应病例的Fas/FasL、CD4、bcl 2和CyclinD1蛋白表达特征。【方法】PCR SSCP技术筛选检测 5 6例B细胞淋巴瘤CD4分子的V4外显子突变状况。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有突变的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L2 6 ,UCHL1,CD3,Fas ,FasL ,bcl 2和CyclinD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8例 / 5 6例(14 2 % )T细胞CD4V4外显子有变异。其中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smalllymphocytelymphoma,SLL)和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ymphoblasticlymphoma ,LBL)的Fas,FasL和CD4蛋白均为弱或无表达 ;滤泡性淋巴瘤 (follicularlymphoma ,FL) 3项均强表达 ;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 ,DLBL)和 1例套细胞淋巴瘤 (mantlecelllymphoma ,MCL)Fas和FasL强表达 ,CD4无或弱表达。Fas和FasL双强表达的 4例 ,均有bcl 2和 /或CyclinD1过表达。【结论】B细胞淋巴瘤中CD4V4基因有突变 ,并提示这种突变与细胞死亡和细胞周期调控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4/遗传学 突变 FASL蛋白 原癌基因蛋白质cbcl2 细胞周期蛋白d1 淋巴瘤 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敲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可减缓裸鼠喉鳞癌移植瘤生长并降低其转移能力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舟 周建荣 +1 位作者 王致娟 柏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94-1199,共6页
目的通过RNA干扰(RNAi)技术,观察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对裸鼠喉鳞癌移植瘤生长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MTA1的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干扰载体,进行包装与转染Hep-2细胞。将无关shRNA对照组和MTA1shRNA感染的Hep-2细胞接种于裸鼠... 目的通过RNA干扰(RNAi)技术,观察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对裸鼠喉鳞癌移植瘤生长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MTA1的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干扰载体,进行包装与转染Hep-2细胞。将无关shRNA对照组和MTA1shRNA感染的Hep-2细胞接种于裸鼠爪垫,每组5只。复制人喉癌移植瘤淋巴转移模型,9周后处死裸鼠,取下肿瘤组织及腹股沟淋巴结,进行HE染色形态学观察,反转录PCR检测MTA1、β联蛋白(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mRNA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TA1、β-catenin、MMP-9、cyclin D1蛋白水平。结果慢病毒MTA1干扰载体筛选成功;2组人喉癌裸鼠爪垫移植瘤100%成瘤;MTA1 shRNA转染细胞裸鼠肿瘤体积在同一时间点均明显小于无关shRNA对照组;MTA1 shRNA转染细胞5只裸鼠爪垫肿瘤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无关shRNA对照组5只裸鼠腹股沟淋巴结切片均可见喉癌细胞;与无关shRNA对照组相比,MTA1 shRNA转染细胞MTA1、β-catenin、MMP-9、cyclin D1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抑制MTA1基因能够减缓裸鼠喉鳞癌的生长并降低其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 转移 β联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细胞周期蛋白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QA1基因拷贝数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不同转归的易感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卫 郜玉峰 +1 位作者 饶建国 李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l基因拷贝数变异(CNV)与中国汉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转归和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AccuC opy CNV检测技术检测825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和287例急性自限性HBV感染者的HLA-DQAl基因CNV,采用χ...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l基因拷贝数变异(CNV)与中国汉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转归和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AccuC opy CNV检测技术检测825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和287例急性自限性HBV感染者的HLA-DQAl基因CNV,采用χ2检验等分析HLA-DQA1 CNV与HBV感染后慢性化和疾病进展的发病风险。结果在HBV感染后急慢性转归方面,急性自限性HBV感染组HLA-DQA1拷贝数>2的比例显著高于慢性HBV感染组(15.3%vs 6.9%,χ2=25.22,P<0.001)。在慢性HBV感染后疾病进展方面,随疾病进展,HLA-DQAl基因拷贝数<2的比例在慢性乙型肝炎(CHB)组、肝硬化(LC)组和肝癌(HCC)组3组间逐渐增加,分别为10.1%,15.3%和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6,P<0.001)。根据E抗原分组分析显示,E抗原阳性患者组和E抗原阴性患者组HLA-DQA1 CNV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LA-DQA1基因CNV是HBV感染慢性化的遗传易感因素,HLA-DQA1基因拷贝数减少可能是HBV感染慢性化和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dQA1 拷贝数变异 基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筛查并鉴定乳腺癌细胞中MAGE-A11的相关基因 被引量:1
12
作者 谷丽娜 桑梅香 +5 位作者 李娟 刘飞 王芃堉 尹丹静 吴云艳 单保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04-912,共9页
目的:应用高通量基因芯片技术筛查乳腺癌细胞中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elanoma antigen,MAGE)-A11的相关基因,并从数量和功能两方面加以验证。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乳腺癌MCF-7、MDA-MB-231和BT-549中MAGE-A11下游靶基因的m RNA的差异... 目的:应用高通量基因芯片技术筛查乳腺癌细胞中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elanoma antigen,MAGE)-A11的相关基因,并从数量和功能两方面加以验证。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乳腺癌MCF-7、MDA-MB-231和BT-549中MAGE-A11下游靶基因的m RNA的差异表达,对有代表性的基因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利用q RT-PCR进行验证。以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AGE-A11对乳腺癌细胞中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的影响。结果:3种乳腺癌细胞过表达MAGE-A11导致1 608个下游基因差异表达,主要涉及蛋白泛素化、细胞增殖和凋亡、肿瘤侵袭和转移。基因芯片中典型高表达的ZNF-451、CENPTJ、CDK13、API5和LMO7在q RT-PCR在验证结果中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低表达的SHPRH、PML、MARK2、LIMA1和ANGPTL4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转染MAGE-A11组的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和BT-549 72 h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均P<0.01),培养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AGE-A11的3种细胞划痕出现明显愈合(P<0.05或P<0.01),穿膜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均P<0.01)。结论:在MCF-7、MDA-MB-231和BT-549三种乳腺癌细胞中筛查到涉及蛋白泛素化、细胞增殖和凋亡、肿瘤侵袭和迁移等生物功能众多的表达差异基因,对其中10种典型差异基因从数量和功能两方面进行验证,并得到初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11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的构建及其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贵方 吴小兵 +3 位作者 俞守义 董小岩 陈清 候云德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3-556,共4页
目的构建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并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方法采用PCR法从PTHBV-1质粒中扩增HBsAg基因(ayw 亚型);将PCR扩增产物插入腺相关病毒(AAV)表达质粒pSNAV中,构建重组质粒pSNAV-HBsAg;用脂... 目的构建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并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方法采用PCR法从PTHBV-1质粒中扩增HBsAg基因(ayw 亚型);将PCR扩增产物插入腺相关病毒(AAV)表达质粒pSNAV中,构建重组质粒pSNAV-HBsAg;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重组质粒转入BHK-21细胞中,G418筛选得到转入重组质粒并能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系BHK-HBsAg;用具有rAAV包装功能的HSV-1- HSV1-rc/△UL2感染BHK-HBsAg,纯化后得到rAAV-HBsAg;ELISA检测重组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BHK-21细胞和293细胞中的表达;用rAAV-HBsAg免疫BalB/C小鼠,RIA法检测血清中表面抗体的滴度。结果ELISA法检测到混合细胞系BHK-HBsAg中HBsAg的表达量为(28.6±6.7)ng/5×106细胞;rAAV-HBsAg感染BHK-21细胞和293细胞后均能检测到HBsAg的表达,表达量随感染复数的增加而升高;rAAV-HBsAg免疫的BalB/C小鼠能产生表面抗体(抗-HBs抗体)。结论rAAV-HBsAg在体外能表达,免疫动物能诱导体液免疫反应的产生。rAAV-HBsAg有希望成为乙型肝炎候选疫苗,也可以进一步用于探索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基因表达 重组腺相关病毒 PCR法 PTHBV-1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处理相关运载体等位基因与I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
14
作者 盛谨年 朱振欧 +5 位作者 王保龙 周昭勤 许绍国 王伟 王震 陆伟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7-429,共3页
目的 :探讨抗原处理相关运载体 (transporterassociatedwithantigenprocessing ,TAP)等位基因与I型糖尿病 (DM1)的关联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 ,对 5 2例DM1患者及 6 1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TAP1、TAP2... 目的 :探讨抗原处理相关运载体 (transporterassociatedwithantigenprocessing ,TAP)等位基因与I型糖尿病 (DM1)的关联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 ,对 5 2例DM1患者及 6 1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TAP1、TAP2等位基因变异位点氨基酸表型频率分析。结果 :DM1患者TAP1333位Ile Ile、6 37位Asp Asp、TAP2 379位Val Val纯合子表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 (P <0 0 0 5 ) ,DM1患者TAP1333位Ile Val、6 37位Asp Gly、TAP2 379位Ile Val杂合子表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 (P <0 0 0 5 )。TAP基因的其它变异位点氨基酸表型频率在DM1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TAP1333位Ile Ile、6 37位Asp Asp、TAP2 379位Val Val纯合子表型可能是DM1的保护基因。TAP1333位Ile Val、6 37位Asp Gly、TAP2 379位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处理相关运载体基因 I型糖尿病 相关 TAP d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岭牛TBC1D 7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鹏程 张继 +5 位作者 邱淦远 龚俞 李雪松 李维 张依裕 刘若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853-2863,共11页
为探究TBC1蛋白家族第7成员(TBC1 domain family member 7,TBC1D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关岭牛生长性状的影响,试验选取116头贵州关岭牛,测定其8项生长性状指标,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并利用DNA混池扩增TBC1D 7基因全部外显子,通过直... 为探究TBC1蛋白家族第7成员(TBC1 domain family member 7,TBC1D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关岭牛生长性状的影响,试验选取116头贵州关岭牛,测定其8项生长性状指标,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并利用DNA混池扩增TBC1D 7基因全部外显子,通过直接测序法筛查SNP。利用不同独立样本DNA扩增SNP位点对应外显子并测序,以验证位点并进行基因分型。利用SPSS 19.0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TBC1D 7基因不同基因型和关岭牛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TBC1D 7基因第5、6和8外显子上共发现5个SNPs位点:g.12972 T>C、g.12984 A>G、g.20538 C>T、g.20577 T>C和g.24807 G>A,均存在3种基因型;χ2检验结果显示,5个SNPs位点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发现,5个SNPs位点杂合度较高,多态信息含量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关联性分析结果发现,关岭牛TBC1D 7基因g.24807 G>A位点GA基因型个体体斜长、胸围和后臀围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在本试验群体中,5个SNPs存在6种单倍型(H1~H6)和9种双倍型(H1H1、H2H2、H2H3、H2H6、H3H3、H3H4、H3H5、H3H6和H5H5),其中H3和H2为优势单倍型,H3H3、H2H2和H2H3为优势双倍型;双倍型关联分析结果显示,H3H6和H5H5个体体斜长和后臀围相比其他双倍型个体占有明显优势,可能是有利基因型。结果表明,TBC1D 7基因g.24807 G>A位点为影响关岭牛生长发育的重要多态位点,本研究为筛选有助于关岭牛生长发育的分子标记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岭牛 TBC1d 7基因 SNPS 生长性状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肿瘤相关抗原RCAS1 被引量:2
16
作者 洪学军 王青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78-581,584,共5页
RCA S1(receptor-b ind ing cancer an tigen expressed on S iSo ce lls)是一种新近发现的肿瘤相关抗原,为Ⅱ型跨膜蛋白,表达在多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表面,而且RCA S1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侵袭性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并提示不良预后。... RCA S1(receptor-b ind ing cancer an tigen expressed on S iSo ce lls)是一种新近发现的肿瘤相关抗原,为Ⅱ型跨膜蛋白,表达在多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表面,而且RCA S1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侵袭性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并提示不良预后。最近研究表明,RCA S1能诱导活化后的免疫细胞发生凋亡,这可能是RCA S1表达在肿瘤细胞表面进而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蛋白质类 RCAS1/EBAG9 肿瘤相关抗原 分子/基因结构 表达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素瘤相关抗原D4(MAGE-D4)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霞琼 邓芸婷 +5 位作者 顾永耀 高精洧 罗育 林文珍 谢小薰 贺菽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84-889,共6页
目的分析黑素瘤相关抗原D4(MAGE-D4)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构建MAGE-D4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MAGE-D4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以MAGE-D4/pMAL-C2原核重组质粒为模板,经PCR扩增、酶切后与pEGFP-C1真核表... 目的分析黑素瘤相关抗原D4(MAGE-D4)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构建MAGE-D4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MAGE-D4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以MAGE-D4/pMAL-C2原核重组质粒为模板,经PCR扩增、酶切后与pEGFP-C1真核表达质粒连接,转化大肠杆菌。连接产物经抗生素筛选、酶切、测序鉴定后,通过脂质体转染A549肺癌细胞。结果MAGE-D4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具有多个功能性修饰位点,主要定位在细胞核。SLLLVILGV可能为MAGE-D4来源的HLA-A*0201限制性T细胞表位。与MAGE-D4存在潜在相互作用的前3位蛋白依次是染色体成分4非结构维持蛋白同源物A(NSMCE4A)、T细胞识别的黑素瘤抗原1(MLANA/MART-1)、黑素瘤B抗原5(BAGE5)。测序结果证实重组质粒含有MAGE-D4的全长编码序列(CDS),能成功转染A549肺癌细胞。结论MAGE-D4蛋白为不稳定核蛋白,可通过与多种黑素瘤相关蛋白相互作用而发挥功能,其来源的短肽可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并构建了MAGE-D4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相关抗原d4(MAGE-d4) 生物信息学分析 PEGFP-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RSV感染后猪TAP1基因定位表达改变及相关分析
18
《中国猪业》 2012年第2期72-72,共1页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TAP)将抗原肽从细胞质转移到内质网管腔.并且在组织相容性复合物1分子介导的抗原递呈路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个研究猪TAP1基因被映射到猪染色体7(SSC7)并且与标记SSC2802紧密相连(存留率=43%,LOD=15.1...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TAP)将抗原肽从细胞质转移到内质网管腔.并且在组织相容性复合物1分子介导的抗原递呈路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个研究猪TAP1基因被映射到猪染色体7(SSC7)并且与标记SSC2802紧密相连(存留率=43%,LOD=1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基因 PRRSV感染 相关分析 定位表达 TA 抗原递呈 组织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肿瘤抗原1与乳腺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琼 严婷婷 陆劲松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5-468,共4页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家族是近年发现的由某些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组成的家族,而作为该家族中首个被发现的基因,转移性肿瘤抗原1(metastatic tumor antigen 1,MTA1)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过度表达,并且与人类肿瘤的恶性特征密切相关...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家族是近年发现的由某些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组成的家族,而作为该家族中首个被发现的基因,转移性肿瘤抗原1(metastatic tumor antigen 1,MTA1)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过度表达,并且与人类肿瘤的恶性特征密切相关。MTA1基因在乳腺的激素调控和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MTA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检测可能成为乳腺癌新的临床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乳腺癌 转移性肿瘤抗原1 转移向肿瘤抗原1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多态性与儿童1型糖尿病关联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静 焦周阳 +5 位作者 李瑞珍 罗强 刘玉峰 安金斗 王怀立 李振彪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7-573,581,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18岁以下年龄组人群中T淋巴细胞毒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多态性(A49G)与1型糖尿病的遗传关联性。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纳入标准及检索策略,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 目的系统评价18岁以下年龄组人群中T淋巴细胞毒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多态性(A49G)与1型糖尿病的遗传关联性。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纳入标准及检索策略,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Highwire Press、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截止到2015年12月。根据Cochran Q检验为基础的异质性分析结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借助R-2.7.1软件汇总数据,并选择OR值及其95%CI作为该关联性分析的评估指标,同时采用Egger’s法和Begg’s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偏倚估计。结果根据统一的纳入和剔除标准,共纳入16篇文献(包含17个研究数据),其中儿童1型糖尿病者3 202例,对照组4 348例。多种遗传模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CTLA4rs231775位点错义突变能够增加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等位基因分析:OR=1.33,95%CI:1.16-1.53,P〈0.01;加性模型:OR=1.89,95%CI:1.39-2.56,P〈0.01;隐性模型:OR=1.53,95%CI:1.23-1.90,P〈0.01;显性模型:OR=1.41,95%CI:1.17-1.70,P〈0.01)。提示CTLA4rs231775位点多态性与儿童1型糖尿病相关;亚组分析显示研究规模超过300例以上者,CTLA4rs231775位点多态性与儿童1型糖尿病相关。结论大样本数据证实CTLA4rs231775多态性与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G等位基因是儿童1型糖尿病的危险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毒相关抗原-4 基因多态性 1型糖尿病 儿童 关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