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pdtaA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副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张正艳 李长正 +2 位作者 李静 王艳 路承彪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DpdtaA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SH-SY5Y细胞用终浓度分别为0.156、0.312、0.625、1.250、2.500、5.000μmol/L DpdtaA处理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计算增殖抑制率。SH-SY5Y细胞... 目的:探讨DpdtaA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SH-SY5Y细胞用终浓度分别为0.156、0.312、0.625、1.250、2.500、5.000μmol/L DpdtaA处理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计算增殖抑制率。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给予二甲基亚砜)和DpdtaA组(0.5μmol/L DpdtaA),处理24 h后采用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采用荧光探针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另取细胞,分4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pdtaA与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单独及联合作用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ALG-2相互作用蛋白X(Alix)的表达。结果:DpdtaA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SH-SY5Y细胞增殖,半数抑制浓度为(0.54±0.13)μmol/L。与对照组比较,DpdtaA组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细胞凋亡增多(P<0.05);DpdtaA组细胞核周围有大量空泡,线粒体肿胀,ROS水平升高,提示可能发生副凋亡。DpdtaA处理后Alix蛋白表达水平下降;NAC预处理后,Alix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DpdtaA能够抑制SH-SY5Y细胞增殖,引起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和副凋亡,部分机制可能与上调ROS及抑制Alix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dtaA 神经母细胞 SH-SY5Y细胞 增殖 副凋亡 氧化应激 凋亡相关基因2相互作用蛋白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伴神经母细胞瘤样分化1例
2
作者 刘叶青 朱坤 +5 位作者 刘洋 杨敏 赵曼丽 胡佳慧 顾伟忠 汤宏峰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7-428,共2页
患儿男性,12岁。2021年12月因“血尿2天”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体格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尿常规示:尿红细胞11个/HPF,肾功能正常。全腹部CT示:盆腔内膀胱直肠间前列腺部位见软组织肿块,大小为8.9 cm×6.8 cm×6.7 ... 患儿男性,12岁。2021年12月因“血尿2天”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体格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尿常规示:尿红细胞11个/HPF,肾功能正常。全腹部CT示:盆腔内膀胱直肠间前列腺部位见软组织肿块,大小为8.9 cm×6.8 cm×6.7 cm(图1A)。腹膜后、盆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行腹腔镜肿瘤活检。大体示:灰白灰红软组织1块,大小为1.0 cm×0.7 cm×0.6 cm,切面质韧。镜下示:小圆蓝肿瘤细胞成片分布,细胞圆形或卵圆形,核偏大,胞质少,核分裂象易见,伴出血、坏死,散在厚壁血管(图1B)。免疫组织化学示:CD99(图1C)及Fli-1(图1D)弥漫阳性,NSE部分阳性,PHOX2B阴性,INI-1存在,CD45、SMA、Desmin、MyoD1、EMA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 神经母细胞 融合基因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在儿童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美娇 修文丽 +7 位作者 吴雄伟 张天一 苏南 王菲菲 杨霞 张桓瑜 王雪峰 董蒨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5-350,共6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在儿童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3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应用Hisense CAS进行三维重建...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在儿童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3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应用Hisense CAS进行三维重建,将患儿分为二维CT组(n=17)和三维重建组(n=16),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患儿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三维重建组手术时长(131.40±41.60)min,短于二维CT组的(169.39±57.82)min;术中失血量20(10.0,27.5)mL,少于二维CT组的30(20.0,60.0)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也短于二维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随访至2024年4月,二维CT组中3例复发、1例死亡。三维重建组患儿术中情况与术前三维重建结果高度一致,均完整切除肿瘤,无一例残留,随访期间均存活,无一例复发与转移。结论采取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进行三维重建,通过对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进行术前影像评估,可以辅助设计和优化手术方案,使手术更加精准、安全,对儿童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细胞神经母细胞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腐酚诱导SK-N-SH人神经母细胞瘤铁死亡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褚红丹 王振华 +3 位作者 王凡 梁正 贺红军 许波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70-179,共10页
目的:探讨黄腐酚(xanthohumol,XN)对SK-N-SH人神经母细胞瘤增殖抑制和死亡方式的影响,并从氧化还原稳态角度探究SK-N-SH细胞的死亡机制。方法:用SRB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XN的作用浓度,用流式细胞术检测XN对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用荧光显... 目的:探讨黄腐酚(xanthohumol,XN)对SK-N-SH人神经母细胞瘤增殖抑制和死亡方式的影响,并从氧化还原稳态角度探究SK-N-SH细胞的死亡机制。方法:用SRB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XN的作用浓度,用流式细胞术检测XN对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用荧光显微镜观察XN对细胞内Fe2+水平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XN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铁蛋白重链1(ferritin heavy chain 1,FTH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XN可以显著抑制SK-N-SH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死亡,XN处理后细胞脂质过氧化应激水平显著升高,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和谷胱甘肽水平显著降低,Fe2+超载,GPX4、FTH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铁死亡特异性抑制剂(Fer-1)可逆转XN导致的细胞增殖抑制及损伤,且显著减轻XN所致的氧化应激水平及Fe2+超载。结论:XN通过触发氧化还原稳态失调和Fe2+超载诱导SK-N-SH细胞发生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腐酚 神经母细胞 氧化还原稳态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神经母细胞瘤辅助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雅雯 朱珠 +1 位作者 王金湖 龚方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神经母细胞瘤作为儿童期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恶性程度高,总体生存率低,临床预后差。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增强,人工智能在疾病诊断、影像医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本文围绕人工智能在神经母细胞瘤早期诊断、分类分型... 神经母细胞瘤作为儿童期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恶性程度高,总体生存率低,临床预后差。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增强,人工智能在疾病诊断、影像医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本文围绕人工智能在神经母细胞瘤早期诊断、分类分型、预后预测等辅助诊断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目前人工智能在临床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诊断 治疗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生存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6
作者 陈伟明 白建喜 +2 位作者 张炳 吴典明 方一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49,共7页
目的构建用于评估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生存预后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收集2000—2019年间公开发布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 目的构建用于评估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生存预后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收集2000—2019年间公开发布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将筛选后的数据按2∶1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预后相关因素,构建神经母细胞瘤预后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辨别和校准能力,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列线图的临床实用性。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5岁(HR=3.595,95%CI:2.122~6.091)或≥5岁(HR=4.556,95%CI:2.566~8.091)、肿瘤长径≥7.5 cm(HR=1.934,95%CI:1.347~2.777)、肿瘤位于肾上腺和腹膜后(HR=1.520,95%CI:1.029~2.247)、肿瘤转移(HR=5.263,95%CI:2.146~12.907)和未接受手术治疗(HR=1.866,95%CI:1.225~2.833)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上述变量纳入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进行1、3、5年的总生存率预测。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C指数分别为0.803和0.785,训练集中ROC曲线在1、3、5年的总生存率预测AUC值分别为0.782、0.829、0.842,验证集中分别为0.748、0.807、0.855。DCA曲线表明,列线图的预测概率阈值在0.1~0.6之间时,使用列线图预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预后更准确。结论年龄≥1岁、肿瘤长径≥7.5 cm、肿瘤原发于肾上腺和腹膜后、存在远处转移和未接受手术治疗是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预后,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列线图 预后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妥昔单抗β治疗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安全性分析
7
作者 陈继军 林素娜 +2 位作者 李林洁 陶肇堃 茅君卿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本中心达妥昔单抗β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反应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2022年以来接受达妥昔单抗β免疫治疗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总结并分析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评估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及患儿的耐受性。结果达妥... 目的探讨本中心达妥昔单抗β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反应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2022年以来接受达妥昔单抗β免疫治疗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总结并分析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评估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及患儿的耐受性。结果达妥昔单抗β治疗过程中主要有发热、疼痛、胃肠道反应(腹泻/恶心/呕吐)、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眼毒性、支气管痉挛、皮疹、血液学毒性及感染等不良反应,基本都是3级及以下的不良反应,通过一些常见药物的对症治疗或调整达妥昔单抗β的输注速度后均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安全性较高;患者随着治疗周期推进,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好。结论应用达妥昔单抗β治疗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随着治疗周期的增加,不良反应逐步减少甚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妥昔单抗β 神经母细胞 免疫治疗 不良反应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3)I-MIBG xSPECT/CT定量参数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王晓雅 王观筠 +3 位作者 周子昂 阚英 王巍 杨吉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6-291,共6页
目的探讨定量^(123)I-MIBG xSPECT/CT显像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61例经病理证实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123)I-MIBGxSPECT/CT图像,分析骨转移病... 目的探讨定量^(123)I-MIBG xSPECT/CT显像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61例经病理证实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123)I-MIBGxSPECT/CT图像,分析骨转移病灶及正常骨定量参数的部分影响因素,比较两者的标准化摄取值(SUV)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avg)、最小标准化摄取值(SUVmin)和峰值标准摄取值(SUVpeak)对骨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不同体质参数间的正常骨SU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0.204~0.071,P均>0.05)。骨转移病灶的SUVmax、SUVavg、SUVmin、SUVpeak显著高于正常骨(Z=-10.118~-9.703,P<0.0001);Curie评分不同分区间骨转移病灶SUV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226、0.107、0.149、0.342,P均>0.05)。SUVmax、SUVavg、SUVmin和SUVpeak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9(95%CI 0.884~0.974)、0.948(95%CI 0.906~0.989)、0.935(95%CI 0.890~0.981)、0.942(95%CI0.899~0.985);敏感度分别为90.9%、90.2%、93.7%、92.3%,特异度分别为86.9%、93.4%、85.2%、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SUVmax、SUVavg、SUVmin和SUVpeak的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0.39 g/ml、0.33 g/ml、0.20 g/ml、0.33 g/ml。结论当SUVavg高于0.33 g/ml临界值时,对骨转移病灶具有高度提示性。x SPECT/CT定量指标提高了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诊断的特异性,证明了^(123)I-MIBG xSPECT/CT显像定量分析的高诊断效能及其作为视觉评估诊断辅助的潜在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转移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标准化摄取值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的增量价值研究
9
作者 梁泓中 周庆陆 +4 位作者 陈夏宜 郭睿 张学梅 肖运平 覃滢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增量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PCNSL及48例GBM患者术前增强T1WI、增强T2 FLAIR图像。比较PCNSL组和GBM组在增强T1WI、增强T... 目的:探讨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增量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PCNSL及48例GBM患者术前增强T1WI、增强T2 FLAIR图像。比较PCNSL组和GBM组在增强T1WI、增强T2 FLAIR上强化特征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增强T1WI、增强T2FLAIR强化特征鉴别PCNSL和GBM的诊断效能。结果:2组在增强T1WI的强化比例和强化均匀度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增强T2 FLAIR的边缘强化和中心强化上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使用增强T1WI强化特征和增强T2 FLAIR强化特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显著高于单独使用增强T1WI强化特征、增强T2 FLAIR强化特征的AUC值(P<0.05)。结论: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PCNSL和GBM有一定增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胶质母细胞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膀胱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1例
10
作者 刘晨 马晓辉 刘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5-686,共2页
患儿男,10岁8个月,因车祸外伤接受检查发现膀胱占位1周,无膀胱刺激征、肉眼血尿及发热。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均阴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尿细菌培养阴性;尿常规红细胞、... 患儿男,10岁8个月,因车祸外伤接受检查发现膀胱占位1周,无膀胱刺激征、肉眼血尿及发热。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均阴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尿细菌培养阴性;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和尿蛋白均阴性。盆腔CT(图1A~1C):膀胱左上方见6 cm×5 cm×3 cm不规则密度欠均匀分叶状肿块,CT值29 HU,局部膀胱壁受压、凹陷,与肿块分界不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相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
11
作者 李司琪 刘俊 +1 位作者 王观筠 杨吉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神经母细胞性肿瘤(neuroblastic tumors,NTs)作为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可以引发某些综合征,或在某些综合征中罹患风险增加。系统了解NTs相关综合征,可以加深对NTs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有助于NTs及其相关综合征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神经母细胞性肿瘤(neuroblastic tumors,NTs)作为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可以引发某些综合征,或在某些综合征中罹患风险增加。系统了解NTs相关综合征,可以加深对NTs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有助于NTs及其相关综合征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从而进行早期干预,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NTs相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性肿 神经母细胞 综合征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左肾上腺先天性囊性神经母细胞瘤1例
12
作者 何予姝 王刚 +1 位作者 潘婷 马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9-679,共1页
孕妇23岁,孕1产0;孕33周超声提示胎儿腹腔占位;既往无特殊病史。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孕39周超声:胎儿左下腹近肾门处2.32cm×2.13cm×1.74cm形态规则的囊性无回声,囊壁较厚,与肾脏分界清晰,周围见大血管包绕(图1A、1B);考虑... 孕妇23岁,孕1产0;孕33周超声提示胎儿腹腔占位;既往无特殊病史。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孕39周超声:胎儿左下腹近肾门处2.32cm×2.13cm×1.74cm形态规则的囊性无回声,囊壁较厚,与肾脏分界清晰,周围见大血管包绕(图1A、1B);考虑囊性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孕39周经剖宫产娩出一男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神经母细胞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孔蛋白93在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梁敏婷 杨洋 +5 位作者 刘晓君 梁惠雅 张晗毅 孙一涵 史修羽 杨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0-430,共11页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筛选神经母细胞瘤(NB)诊断和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探讨关键基因核孔蛋白93(NUP93)在NB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从GEO数据库中获取NB基因芯片数据(GSE73517、GSE49710、GSE19274),筛选高风...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筛选神经母细胞瘤(NB)诊断和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探讨关键基因核孔蛋白93(NUP93)在NB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从GEO数据库中获取NB基因芯片数据(GSE73517、GSE49710、GSE19274),筛选高风险组共同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结合R2基因组分析和可视化平台进一步分析在MYCN扩增组中共同上调的DEGs的预后价值,筛选出关键基因;最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60例NB、25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GNB)和26例神经节神经瘤(GN)组织中NUP93的表达水平。【结果】(1)筛选出25个高风险组共同上调的DEGs,其中10个在MYCN扩增组中高表达(P<0.05),分别为SIVA1、NUP93、STIP1、LSM4、RAI14、MYOZ3、KNTC1、TNFRSF10B、TACC3、CEP152;生存分析显示,NUP93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显著缩短(HR=4.0,95%CI:3.0,5.3,P=1.80×10^(-34)。(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UP93在NB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GN和GNB(P<0.001),且与高有丝分裂-核碎裂指数(MKI)(P=0.040)、低分化程度(P<0.001)及MYCN表达(r_(s)=0.793,P<0.001)呈正相关。【结论】经筛选获得的关键基因NUP93的高表达与高MKI及分化程度低相关,并预示NB患儿的不良预后,可能通过调控MYCN促进肿瘤进展,有望成为NB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核孔蛋白93 分化 预后 生物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胎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
14
作者 李玲峰 袁华 +1 位作者 祁丽琴 杜莉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76,共1页
孕妇27岁,孕1产0,孕39周产前超声提示胎儿腹膜后占位;无特殊病史及家族史。产前超声:胎儿右肾与右肾上腺间近脊柱处见45 mm×29 mm×25 mm偏强回声团(图1A),边界尚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CDFI示其内边缘为主的血流信号(图... 孕妇27岁,孕1产0,孕39周产前超声提示胎儿腹膜后占位;无特殊病史及家族史。产前超声:胎儿右肾与右肾上腺间近脊柱处见45 mm×29 mm×25 mm偏强回声团(图1A),边界尚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CDFI示其内边缘为主的血流信号(图1B)。产前MRI:胎儿右肾近脊柱前缘处哑铃状异常信号,边界清,局部呈尖端指向椎间孔的锐角,T1WI及T2WI均呈等信号(图1C),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信号降低;考虑腹膜后来源,神经源性肿瘤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 神经母细胞 胎儿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核素显像呈假阴性1例
15
作者 张珂宇 王晓雅 杨吉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2-303,共2页
女性患儿,1岁,站立不稳伴间断肢体、眼球阵挛2个月,否认近期其他病史及家族史。查体:双眼眼震水平位,无法独自站立,站立位头颈无法直立,可独坐、翻身,语言发育停滞;符合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综合征(opsoclonusmyoclonus-ataxia syndro... 女性患儿,1岁,站立不稳伴间断肢体、眼球阵挛2个月,否认近期其他病史及家族史。查体:双眼眼震水平位,无法独自站立,站立位头颈无法直立,可独坐、翻身,语言发育停滞;符合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综合征(opsoclonusmyoclonus-ataxia syndrome,OMAS),OMAS评定量表8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斜视性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体生物合成因子BMS1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16
作者 郭金鑫 贾安娜 +4 位作者 战世佳 张瑶 张璇 郭永丽 常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6-305,共10页
目的探究核糖体生物合成因子BMS1在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增殖中的功能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R2数据库分析BMS1表达与NB患儿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 目的探究核糖体生物合成因子BMS1在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增殖中的功能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R2数据库分析BMS1表达与NB患儿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BE(2)、BE(2)-C、IMR-32和正常细胞hTERT RPE-1(人永生化视网膜上皮细胞)、IMR-90(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BMS1 mRNA水平。利用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靶向瞬时敲低NB细胞SK-N-BE(2)、BE(2)-C和正常细胞hTERT RPE-1中BMS1 mRNA的表达,RT-qPCR检测BMS1敲低效果及细胞内MYCN mRNA和p53 mRNA水平,并通过结晶紫染色、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real time cellular analysis,RTCA)、克隆形成实验、免疫荧光等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分析R2数据库中GSE85047(NRC-283)和Westermann-144数据集发现BMS1在MYCN基因扩增的NB样本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YCN基因非扩增的NB样本(P<0.05),且BMS1高表达的NB患儿总体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BMS1在NB细胞SK-N-BE(2)、BE(2)-C、IMR-3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细胞hTERT RPE-1、IMR-90(P<0.05)。靶向瞬时敲低NB细胞SK-N-BE(2)和BE(2)-C内BMS1导致细胞内MYCN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下降(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SK-N-BE(2)和BE(2)-C细胞中BMS1敲低组(siBMS1-1#和siBMS1-2#)的p53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然而,在正常细胞hTERT RPE-1内敲低BMS1,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结论BMS1在MYCN基因扩增的NB样本中表达上调,且BMS1高表达的NB患儿预后较差;干扰BMS1的表达可转录激活NB细胞内p53从而抑制NB细胞增殖。BMS1能够促进NB的增殖,有望成为NB潜在治疗靶点,尤其是MYCN基因扩增型N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S1 神经母细胞 细胞增殖 P53 MY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超声诊断双胎之一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例
17
作者 唐海琼 郑霜 +2 位作者 刘连娣 郑东平 陈然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4,共2页
病例孕妇,31岁,孕1产0,IVF-ET,移植前双亲相关遗传学检查无异常。孕8周+4超声检查:早孕(双活胎,双绒双羊)。孕早期及中期产前筛查均正常,无身体不适,孕期血压、血糖控制尚可。孕31周+6超声检查:胎儿B右侧肾上腺区见2.0 cm×1.6 cm... 病例孕妇,31岁,孕1产0,IVF-ET,移植前双亲相关遗传学检查无异常。孕8周+4超声检查:早孕(双活胎,双绒双羊)。孕早期及中期产前筛查均正常,无身体不适,孕期血压、血糖控制尚可。孕31周+6超声检查:胎儿B右侧肾上腺区见2.0 cm×1.6 cm不均质回声包块,内见少许血流信号(图1a,1b),考虑胎儿B右侧肾上腺区占位(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血肿不排除),胎儿A未见明显异常。此后多次复查超声检查,胎儿B肾上腺区占位大小均较前次增大,胎儿A未见异常,孕36周+2行剖宫产,术后新生儿均呈早产儿外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肾上腺肿 超声检查 产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的胶质母细胞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无创鉴别模型构建及验证
18
作者 宋婷婷 洪士强 +3 位作者 祝贺 郑蕾 吴昌顺 冯虹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49,72,共10页
目的针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影像学鉴别难题,探讨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两者术前无创性鉴别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173例经病理或诊断... 目的针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影像学鉴别难题,探讨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两者术前无创性鉴别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173例经病理或诊断性放疗确诊的颅内占位患者病例(GBM 118例,PCNSL 55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n=121)与验证集(n=52)。收集术前临床数据(血清学指标、影像学表现)及多模态MRI序列[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ontrast-enhanced T1-weighted imaging,CE-T1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T2-FLAIR)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b=1000 s/mm^(2))、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勾画肿瘤核心区(排除瘤周水肿)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通过Z-score标准化后,联合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筛选关键特征,采用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分类器及10折交叉验证法建模并验证。建立临床模型、4个单一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比较以上各个模型预测效能,选出最佳模型。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评估模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AUC差异,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拟合能力,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83(95%CI:0.76~0.90)和0.74(95%CI:0.61~0.87)。影像组学模型中,多模态的T1+ADC+T2+DWI Model表现最佳,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93(95%CI:0.88~0.98)和0.84(95%CI:0.72~0.96)。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进一步提升诊断效能,训练集AUC 0.94(95%CI:0.90~0.98)(准确度90.2%,敏感度96.7%),验证集AUC 0.85(95%CI:0.74~0.96)(准确度88.6%,敏感度83.3%),其预测准确性及临床净获益均显著优于单一模型。结论临床-多模态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可精准区分GBM与PCNSL,其无创性诊断效能为术前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有望减少活检需求并优化诊疗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临床特征 影像组学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物组学研究揭示miR⁃3910促进神经母细胞瘤进展
19
作者 李佳佳 贾艳梅 +3 位作者 刘玉玲 刘菲 王惠茹 陈利荣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9-1030,共12页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作为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其高度恶性特征和不良预后亟待深入研究。近年来,微小RNA(miRNA)作为重要的转录后调控分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将重点关注miR-3910,探讨其...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作为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其高度恶性特征和不良预后亟待深入研究。近年来,微小RNA(miRNA)作为重要的转录后调控分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将重点关注miR-3910,探讨其在NB细胞系SH-SY5Y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其分子调控机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转录物组测序技术,我们发现了miR-3910的潜在关键靶分子,从而为NB的精准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基因靶点。在本研究中,运用qRT-PCR检测转染mimic nc与miR-3910 mimic后的SH-SY5Y细胞中miR-3910表达水平,与nc组相比,mimic组的SH-SY5Y细胞中miR-3910表达显著上调(P<0.01);采用CCK-8法和细胞划痕试验定量分析miR-3910对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细胞增殖能力在48 h显著提高(P<0.05),迁移能力在48 h明显增强(P<0.01);借助流式细胞术测定miR-3910对细胞周期进程的作用,细胞周期进展加速,G_(0)/G_(1)期细胞百分数减少(P<0.01),S期细胞显著增加(P<0.05)。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高通量转录物组测序技术预测miR-3910过表达后SH-SY5Y细胞中的关键分子变化。经转录物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EIF3CL(EIF3C)、RNF103-CHMP 3(VPS24)、SULT1A 4(SULT1A4)、CORO7-PAM 16(CORO7)、H4C 12(Histone H4)、TBC1D 3(TBC1D3A/B/C)等6个(别名来自GeneCards数据库)与NB相关基因,且qRT-PCR和Western印迹验证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P<0.01)。综上所述,miR-3910过表达显著促进SH-SY5Y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周期进展,并揭示了一系列潜在的靶向关键分子,为深入理解NB发病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为NB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潜在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微RNA-3910 SH-SY5Y 转录物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16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凌玉楠 马晶晶 +5 位作者 林之光 马燕 李情 康惠 张梦雪 陈波斌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预后,探究其对临床诊治产生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经骨髓流式判...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预后,探究其对临床诊治产生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经骨髓流式判定骨髓存在克隆性B细胞的PCNSL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的辅助检查资料,包括血常规、生化常规、骨髓穿刺及活检、头颅MR增强、全身PET-CT等检查结果,随访患者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共纳入223名初诊PCNSL患者,有187例完成骨髓穿刺及活检评估,通过流式细胞术发现有16例(8.56%)患者骨髓存在克隆性B细胞;2例骨髓活检示B淋巴瘤累及骨髓;所有患者均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方案。16位骨髓存在克隆性B细胞的患者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11.1个月;171位骨髓正常患者组的中位PFS为12.6个月。两组中位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NSL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患者临床特征无特异性,骨髓流式细胞术显示克隆性B细胞。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方案对其有效。骨髓克隆性B细胞的存在对于PCNSL患者PFS无影响。PCNSL患者骨髓中克隆性B细胞的出现可能由于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累及骨髓及存在共同前体细胞等。疑诊PCNSL患者的初始评估中应进行骨髓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PCNSL) 骨髓克隆性B细胞 共同前体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