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社会进程中农民工的人际传播网络与城市融入 被引量:16
1
作者 梁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农民工进入城市,脱离了家乡政府的管理,原有的生产技能失效,可用的社会资源和信息渠道急剧减少,因此重建人际网络的需求强烈。信息社会背景下,手机、网络等信息传播产品的普及,为农民工突破政策壁垒建设人际网络提供新的途径。并进而打... 农民工进入城市,脱离了家乡政府的管理,原有的生产技能失效,可用的社会资源和信息渠道急剧减少,因此重建人际网络的需求强烈。信息社会背景下,手机、网络等信息传播产品的普及,为农民工突破政策壁垒建设人际网络提供新的途径。并进而打通职业上升通道、提高自我认同,促进了城市融入的进程。本文在对回答了农民工在寻求支持时为什么选择人际网络而非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网络之后,对农民工人际传播网络的现状进行了讨论,包括影响因素和人群差异两部分。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农民工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人际信息传播网络的更新直到城市融入进程加快的理论框架,并画出理论框架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人际传播网络 自我认同 城市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人际传播的修辞学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家新 王慧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5-160,共6页
网络人际传播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介互联网联结的人际交流,这一新兴的人际传播方式为传播学与修辞学提供了边缘研究的契合点。网络聊天语言作为网络人际传播的典型文本,是相对日常生活的"零度"人际传播的偏离。网络人际传播具有... 网络人际传播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介互联网联结的人际交流,这一新兴的人际传播方式为传播学与修辞学提供了边缘研究的契合点。网络聊天语言作为网络人际传播的典型文本,是相对日常生活的"零度"人际传播的偏离。网络人际传播具有特殊的三重语境,它的传播语言是体现形式义和引申义的言语链,传受双方在构建和解构语言的过程中体验语词与叙说的快感,隐匿现实身份的同时又极度张扬自我的真实心态。网络人际传播"追随偏离"的读解方式,使它处于"零度与偏离"的循环的动态逆转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度 偏离 网络人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人际传播效果研究的基本框架、主导范式与多学科传统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放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67,共7页
网络人际传播效果研究始终呈现出明显的基本框架、主导范式和多学科传统:其基本框架为线索消除进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超人际模型和SIDE模型两大理论基石;其主导范式为经验主义研究范式,具有承认客观规律、运用科学方法、通过重复检验... 网络人际传播效果研究始终呈现出明显的基本框架、主导范式和多学科传统:其基本框架为线索消除进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超人际模型和SIDE模型两大理论基石;其主导范式为经验主义研究范式,具有承认客观规律、运用科学方法、通过重复检验并证伪假设、重视个体和小群体研究、追求价值中立等特征。同时,由于传播学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着的学科交叉性,该领域研究又具有多学科的研究传统,包括最为主流的心理学,占有一席之地的语言学,以及近年来进入的文化人类学。在今后的研究中,促进不同传统的多学科研究的交叉渗透、相互整合,将是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人际传播 效果研究 理论框架 研究范式 学科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语言传播缺失下的网络人际传播 被引量:13
4
作者 唐英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3-74,共2页
从传播的意义表达系统层面看,网络人际传播之不同于直接性人际传播的关键在于非语言传播的相对缺失。由于许多场域性信息均在非语言系统里,而非语言又不容易媒介化,导致网络人际传播的间接性至少在情感层面的传播效果上远不及直接性人... 从传播的意义表达系统层面看,网络人际传播之不同于直接性人际传播的关键在于非语言传播的相对缺失。由于许多场域性信息均在非语言系统里,而非语言又不容易媒介化,导致网络人际传播的间接性至少在情感层面的传播效果上远不及直接性人际传播。不过,如果非语言传播完全像在直接性人际传播中一样进入网络人际传播,也许会导致我们依托于网络的人际传播之梦也因此被惊醒乃至击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人际传播 直接性人际传播 非言语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真实身份在网络人际传播中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石磊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59,共3页
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特征,在日益持续和深入的网络人际传播过程中将会逐渐被肢解,传播主体的个人真实身份属性也将随之逐渐显现出来,这是传播主体的需要,也是传播动机的需要,更是传播效果的需要。网络人际传播最终摆脱不了人际传播的本... 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特征,在日益持续和深入的网络人际传播过程中将会逐渐被肢解,传播主体的个人真实身份属性也将随之逐渐显现出来,这是传播主体的需要,也是传播动机的需要,更是传播效果的需要。网络人际传播最终摆脱不了人际传播的本质,因此,传播主体的个人身份属性依然是影响网络人际传播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人际传播 个人身份 虚拟性 匿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人际传播及其对网民知行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弋飞 韩有业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3期56-60,共5页
网络平台包含着大众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传播形式。网络交流沟通类应用形式的出现集中代表了"面对面"人际传播方式在网络世界中的移植和复制。网络人际传播应用是互联网介入真实生活的重要渠道,这种方... 网络平台包含着大众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传播形式。网络交流沟通类应用形式的出现集中代表了"面对面"人际传播方式在网络世界中的移植和复制。网络人际传播应用是互联网介入真实生活的重要渠道,这种方式正深刻改变着现实中人的思维特征和行为模式,集中呈现出"思维碎片化"、"信息自我暴露"、"时间自由选择"、"关注议题公共性"等一系列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人际传播 网民行为 知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世界中的真实交流──试析网络人际传播 被引量:4
7
作者 石蓉蓉 《当代传播》 2001年第6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网络人际传播 种类 网上交流者 虚拟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人际传播中网民的分裂心态及自我调适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泳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网络人际传播是网络空间的一种特有的新型人际传播方式。当前网络人际传播中网民的心态呈现出隐匿与披露、信任与怀疑、飘移与沉醉等分裂的态势。这种分裂心态给个体和社会都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关键词 网民 分裂心态 自我调适 网络人际传播 网络空间 情感 人际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