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珊瑚羟基磷灰石负载含BMP-2纳米缓释微球体系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于鹏 纪志华 +2 位作者 贾丙申 周立义 付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负载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纳米缓释微球体系在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从骨移植患者中收集hMSCs,分离培养后使用BMP-2... 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负载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纳米缓释微球体系在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从骨移植患者中收集hMSCs,分离培养后使用BMP-2纳米微球作为载体,装载到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 hydroxyapatite,CHA)支架上。将CHA-BMP-2-hMSCs与CHA-hMSCs分别植入两组小鼠的L4和L5横向软组织中,10周后检测小鼠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Runx2蛋白与骨桥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显微镜观察骨质生长情况。结果 CHA-BMP-2-hMSCs小鼠的支架上骨组织覆盖面积显著大于CHA-hMSCs小鼠,ALP活性显著高于非缓释组小鼠,骨钙素、Runx2蛋白与骨桥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非缓释组小鼠。结论 CHA-BMP-2-hMSCs缓释系统有利于在较长时间内诱导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羟基磷灰石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人间充质干细胞 对照研究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早期HOX家族基因转录的表观遗传调控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珍东 谭江 +1 位作者 陆军 黄百渠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人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是一类具有多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体内外可以被人工定向诱导分化成多种不同的细胞.有报道表明,在干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质发生重塑.HOX家族基因作为一类转录因子,在... 人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是一类具有多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体内外可以被人工定向诱导分化成多种不同的细胞.有报道表明,在干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质发生重塑.HOX家族基因作为一类转录因子,在胚胎发育以及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通过体外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对比分化前后细胞中HOX家族基因的表达状况,发现HOX家族基因的表达水平在hMSCs早期成骨分化过程中显著下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HOX家族基因的这种表达变化是由其启动子区的组蛋白H3-Lys9乙酰化和二甲基化水平发生变化而导致的.一系列实验证据表明,在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过程中,HOX家族基因表达受到抑制,而这种抑制作用是与其分化过程中发生的染色质重塑事件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 成骨分化 染色质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及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邓方阁 张秀英 +1 位作者 曲丽梅 李玉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hMSCs),探讨hMSCs体外向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CM)定向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方法:取人的骨髓血,用Percoll(1.073g/ml)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筛选结合的方法体外培养扩增hMSCs... 目的: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hMSCs),探讨hMSCs体外向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CM)定向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方法:取人的骨髓血,用Percoll(1.073g/ml)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筛选结合的方法体外培养扩增hMSCs,并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鉴定其免疫学表型,以未加一抗只加二抗的hMSCs作为平行对照组。选用生长良好、纯度达到95%的P5代hMSCs,用不同诱导浓度的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1、5、10和20μmol/L进行诱导,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心肌特异性标志TroponinⅠ及Desmin的免疫组化鉴定。结果: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出hMSCs,其CD44阳性率平均为93.26%±2.48%,与平行对照组(3.42%±1.09%)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经5和10μmol/L5-Aza诱导分化的hMSCs表达心肌特异性标记TroponinⅠ、Desmin;10μmol/L5-Aza诱导分化的hMSCs阳性率明显高于5μmol/L组;在20μmol/L组中,诱导后超过50%的细胞脱落死亡。结论:hMSCs可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并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5-Aza最佳诱导浓度为1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 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 心肌细胞(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与损伤条件下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邓方阁 郭连峰 +1 位作者 马英智 李玉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3期228-230,I0001,共4页
目的体外观察正常及损伤状态下的心肌细胞(CMs)培养上清液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MSCs及乳鼠原代CMs,制备正常搏动状态及损伤状态下的CMs培养上清液,分别对传代hMSCs培养诱导27~30d... 目的体外观察正常及损伤状态下的心肌细胞(CMs)培养上清液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MSCs及乳鼠原代CMs,制备正常搏动状态及损伤状态下的CMs培养上清液,分别对传代hMSCs培养诱导27~30d。倒置显微镜观察两组的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两组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TnI及Desmin的表达。结果hMSCs经正常搏动CMs上清诱导培养后,只有少数细胞变宽大,部分细胞表达cTnI,但不表达Desmin;经损伤CMs上清诱导培养后,hMSCs变为宽大,大部分细胞表达cTnI,部分细胞表达Desmin。定量分析,正常与损伤状态下培养上清液诱导细胞表达cTnI、desmin的阳性百分比及阳性表达强度OD值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正常与损伤状态下CMs培养上清液均可诱导h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CMs损伤状态下的细胞培养上清液更有利于促进其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 心肌样细胞 细胞分化 cTnI DESM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载体在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强 单建林 +5 位作者 许建中 何清义 罗飞 周强 王序全 尹芝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644-1647,共4页
目的探讨微载体在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成骨诱导中的作用,建立一种大量、快速获得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方法.方法将普通培养瓶培养的第3代hMSCs分别应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和微载体成骨诱导培养,分别于培养的第2、4、6、8、10、1... 目的探讨微载体在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成骨诱导中的作用,建立一种大量、快速获得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方法.方法将普通培养瓶培养的第3代hMSCs分别应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和微载体成骨诱导培养,分别于培养的第2、4、6、8、10、12、14天检测诱导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与普通成骨诱导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细胞增殖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细胞增殖速度(细胞数/d).结果接种24 h后,88%的hMSCs细胞粘附于微载体并铺展,3 d后生长加速,约8~9 d后生长达最大值,最终细胞收获密度为接种时的16~22倍.细胞增殖速度约为普通培养法的3.2倍(P<0.05).诱导细胞的ALP的活性在第12天达最大值,且微载体成骨诱导培养的细胞ALP活性与普通培养法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微载体技术可成功地进行hMSCs的成骨诱导培养和快速扩增,能满足骨组织工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载体 人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肝脏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常静 雷寒 +2 位作者 陈建斌 贾锋鹏 黄仁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研究来源于胎儿肝脏的间充质干细胞(FMSCs)移植到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的存活及分化情况。方法:从平均胎龄为9周的胎儿肝脏中分离培养出FMSCs,将该细胞移植到大鼠梗死心脏模型中,分别于移植后第7及第14天时取出心脏,通过荧光原位杂... 目的:研究来源于胎儿肝脏的间充质干细胞(FMSCs)移植到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的存活及分化情况。方法:从平均胎龄为9周的胎儿肝脏中分离培养出FMSCs,将该细胞移植到大鼠梗死心脏模型中,分别于移植后第7及第14天时取出心脏,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及心肌分化情况。结果:FMSCs具有稳定的抗原表达谱,阳性表达CD29、CD44、CD166、CD105、SH3、SH4,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抗原如CD14、CD34、CD45。荧光原位杂交显示,将细胞移植到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7天后,有较多细胞在心肌组织中存活;但至移植后第14天,移植细胞从心肌组织中消失。免疫组化染色未发现存活的植入细胞发生向心肌方向的分化。结论:本实验成功分离培养出了FMSCs,将其移植到梗死心肌模型中能短暂存活,但不发生向心肌方向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干细胞移植 心肌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研究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枯否细胞极化的影响
7
作者 李亮 彭琼 +1 位作者 蔡亦红 戴夫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大鼠枯否细胞(KCs)发生极化改变,之后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M SCs)与LPS诱导的KCs在Transwell内共培养,以观察huM SCs对KCs极化偏移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分为KCs组、KCs+LPS组、KCs+LPS+MSCs组。对各组的白... 目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大鼠枯否细胞(KCs)发生极化改变,之后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M SCs)与LPS诱导的KCs在Transwell内共培养,以观察huM SCs对KCs极化偏移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分为KCs组、KCs+LPS组、KCs+LPS+MSCs组。对各组的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等上清因子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6(STAT-3、STAT-6)、核因子kappaB(NF-κB)用Western bolt进行检测,同时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对以上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KCs+LPS组促炎因子TNF-α、IL-6分泌增加,KCs+LPS+MSCs组抑炎因子IL-10、IL-4分泌增加;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KCs+LPS组中iN OS升高,NF-κB p65入核增高;而KCs+LPS+MSCs组高表达Arg-1,同时pS TAT-3、pS TAT-6表达增加。结论 huM SCs能诱导已经发生M1极化的KCs向M2表型偏移,考虑可能与huM SCs分泌细胞因子有关,起到一种免疫调节作用,huM SCs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的分子机制可能与通过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否细胞 人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单核细胞增殖和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孔祥伟 刘向辉 程义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研究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单核细胞增殖和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外泌体的免疫调节功能。方法离心法培养hMSCs,收集培养的hMSCs上清液,利用试剂盒提取外泌体,电镜下观察其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其CD63和CD81的... 目的研究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单核细胞增殖和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外泌体的免疫调节功能。方法离心法培养hMSCs,收集培养的hMSCs上清液,利用试剂盒提取外泌体,电镜下观察其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其CD63和CD81的表达水平。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培养的单核细胞中加入外泌体,MTT法检测单核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的分泌量。结果 hMSCs来源的外泌体在透射电镜下呈小球状,Western blot显示外泌体CD63和CD81表达阳性。MTT检测显示,在LPS的刺激下,单核细胞增殖增加;加入外泌体后单核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外泌体具有促进单核细胞凋亡的作用。ELISA检测结果表明,外泌体能够抑制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及IL-8的分泌。结论 h MSCs来源的exosmes能够抑制单核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同时抑制了单核细胞分泌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及IL-8。初步证明了h MSCs来源的外泌体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单核细胞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NAi建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细胞模型
9
作者 杨晓苏 胡益民 +2 位作者 肖波 杨期东 赵惠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08-1112,共5页
目的:应用RNA干扰沉默SMN1基因的表达建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细胞模型。方法:将pshRNA-SMN1重组质粒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经G418筛选得到能稳定表达目的shRNA的单克隆细胞系后将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NLCs)建立SMA细... 目的:应用RNA干扰沉默SMN1基因的表达建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细胞模型。方法:将pshRNA-SMN1重组质粒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经G418筛选得到能稳定表达目的shRNA的单克隆细胞系后将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NLCs)建立SMA细胞模型组。同期设立转染重组质粒pshRNA-0的对照组和未转染重组质粒的空白对照组。观察NLCs的细胞形态,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NLCs的NSE和NF蛋白表达,用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NLCs的SMN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诱导后各组细胞呈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形态且NSE和NF蛋白表达阳性;其fl-SMN mRNA,△7-SMN mRNA及fl-SMN蛋白表达均较诱导前增加(P<0.05),但SMA细胞模型组的fl-SMN mRNA及蛋白表达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诱导后△7-SMN mRNA的表达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N1 mRNA及其蛋白被抑制的MSCs诱导分化为NLCs后可以作为SMA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运动神经元生存蛋白 脊肌萎缩症 人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骨软骨仿生支架浸提液对种子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刘伟 王晨昱 +4 位作者 常旭东 欧阳成伟 董燕 戴刚 李敏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8-845,共8页
为了观测自制胶原涂层羟基磷灰石纳米晶/聚磷酸钙纤维/L-聚乳酸基含“界层结构”仿生一体化关节骨软骨复合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种子细胞增殖活性及相关分化功能的影响,采用CCK-8、流式细胞仪检测及体外分化诱导培养,分别检测新型支架材... 为了观测自制胶原涂层羟基磷灰石纳米晶/聚磷酸钙纤维/L-聚乳酸基含“界层结构”仿生一体化关节骨软骨复合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种子细胞增殖活性及相关分化功能的影响,采用CCK-8、流式细胞仪检测及体外分化诱导培养,分别检测新型支架材料浸提液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及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增殖活性、凋亡及成骨、成软骨分化能力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成骨及成软骨分化诱导后ALP、Osterix、Runx2、COL1A1及COL2A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新型支架材料浸提液对hBMSCs及hUCMSCs的增殖活性及凋亡均无显著影响;体外分化诱导后均可呈现成骨及成软骨分化表型,5种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支架材料浸提液处理后,其成骨及成软骨分化能力更明显,5种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更显著.提示自制新型仿生一体化支架材料可保持hBMSCs及hUCMSCs种子细胞良好的增殖活性及成骨、成软骨分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组织工程 关节软骨 仿生支架材料 人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胁迫下Peroxiredoxin2蛋白的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虓 周华山 +2 位作者 陈芬 田强 胡火珍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4-870,F0004,共8页
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一直以来都是细胞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Peroxiredoxin 2(Prdx2)蛋白是过氧化物酶的其中一个亚型,分布于细胞质中。为了研究它在高氧条件诱导的细胞衰老及凋亡中的保护作用,我们分别将大鼠来源的Pr... 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一直以来都是细胞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Peroxiredoxin 2(Prdx2)蛋白是过氧化物酶的其中一个亚型,分布于细胞质中。为了研究它在高氧条件诱导的细胞衰老及凋亡中的保护作用,我们分别将大鼠来源的Prdx2基因转染进人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和HEK293T细胞中,并建立了稳定表达Prdx2蛋白的HEK293T细胞系,利用SA-β-gal染色(Senescence-Associated β-Galactosidase Assay)、TUNEL染色及磷酸化p53蛋白的免疫印迹来检测高氧处理后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高氧处理细胞后,转染了Prdx2的hMSCs和HEK293T细胞其衰老和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都有较为明显的减少,暗示Prdx2蛋白在细胞抵抗氧化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充质干细胞 HEK293T细胞 PEROXIREDOXIN 2 衰老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