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进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术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细节优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达红 罗珍卢 李涤清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期267-268,共2页
目的:探讨对进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术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细节优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至12月期间在铜陵市人民医院接受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术的9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conference组和observa... 目的:探讨对进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术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细节优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至12月期间在铜陵市人民医院接受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术的9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conference组和observation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在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均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observation组患者进行细节优化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内瘘阻塞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治护后,与conference组患者相比,observation组患者内瘘阻塞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更低,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更高(P <0.05)。结论:对进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术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细节优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降低其内瘘阻塞的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治疗 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术 细节优化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武亮 祁桠楠 +2 位作者 焦文翠 严鹏 温会欣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0例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所行术式不同分为PTA组60例及外科组20例,PTA组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外科组行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0例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所行术式不同分为PTA组60例及外科组20例,PTA组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外科组行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3 d时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的超声参数,包括内径(D)、横断面积(S)、狭窄部位峰值流速(Vmax)、肱动脉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流速(PSV);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初级通畅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 d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两组术前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D、S、Vmax、RI、P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3 d两组D、S均升高,Vmax、RI、PSV均下降(P均<0.05);与外科组术后3 d比较,PTA组D、S均升高,Vmax、RI、PSV均下降(P均<0.05)。两组手术技术成功率、手术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6、9个月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血清MCP-1、VEGF-A、IL-6、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7 d血清MCP-1、VEGF-A、IL-6、hs-CRP均下降(P均<0.05);与外科组术后7 d比较,PTA组血清MCP-1、VEGF-A、IL-6、hs-CRP均下降(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临床效果良好,且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超声介入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garty导管取栓术在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伍强 杨铁城 +3 位作者 孙艳 张海燕 曾海鸥 罗敏虹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4期342-343,共2页
目的:观察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慢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搭桥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5年6月~2009年1月12例尿毒症患者Core-Tex膨体聚四氟乙烯(PTFE)人造血管搭桥前臂动静脉内瘘因血栓形成失功行Fogarty导管取栓... 目的:观察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慢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搭桥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5年6月~2009年1月12例尿毒症患者Core-Tex膨体聚四氟乙烯(PTFE)人造血管搭桥前臂动静脉内瘘因血栓形成失功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使用EdwardsLifesciences公司4F~7FFogarty导管,切开管腔直视下将血栓取出。确保血栓全部取出后开放血流和缝合血管。术后予低分子肝素抗凝。结果:12例患者人造血管内瘘血栓均被完全取出,开放血管夹后血流恢复。内瘘失功至手术间隔最长时间为12d。7例术后内瘘保持通畅至今1~3年余。3例术后约1年再次发生血栓形成,1例取栓后继续使用,2例虽然再次取栓成功,次日又发生堵塞,予改建另侧血管通路。2例术中发现动脉端近吻合口处有结节样钙化,人造血管内膜变粗糙,虽取栓成功,术后第2天再次堵塞,患者难以再建立血管通路,予改行腹膜透析。1例术中出现上臂贵要静脉破裂,3例导管球囊破裂,无1例发生肺栓塞。结论:应用Fogarty导管能取出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取栓后内瘘能否保持通畅与血管自身条件和回流静脉有无狭窄有关,血管钙化是影响人造血管内瘘通畅的因素之一。确保血栓全部取出是防止肺栓塞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GARTY导管 人造血管 动静脉内瘘 血栓形成 尿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穿型人造血管与肝素涂层人造血管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中的长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丽红 詹申 +1 位作者 肖光辉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10期701-704,共4页
目的比较即穿型人造血管与肝素涂层人造血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中的长期效果。方法选择自2016年10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行人造血管内瘘成形术的患者,按选用血管类型分为即... 目的比较即穿型人造血管与肝素涂层人造血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中的长期效果。方法选择自2016年10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行人造血管内瘘成形术的患者,按选用血管类型分为即穿型人造血管组(观察组)及肝素涂层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内瘘首次穿刺时间、通畅率及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组患者120例,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75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用药情况、相关化验指标及吻合血管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穿刺时间短(t=0.682, P<0.001);6个月、12个月原发通畅率低(x^2值分别为6.645, 8.632;P值分别为0.018,0.004);6个月、12个月原发辅助通畅率低(x^2值分别为14.665,10.371;P值分别为<0.001,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6个月,12个月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1.11%,88.89%和100%, 94.67%,,12个月累积通畅率差别无统计学差异(x^2=1.354 P=0.293)。2组间感染、通路相关缺血、假性动脉瘤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4例有人造血管分层现象。结论即穿型人造血管允许早期穿刺,但其原发通畅及原发辅助通畅较肝素涂层人造血管低,在临床应用需权衡利弊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人造血管 通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痉挛21例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义德 施辉 +2 位作者 吴建华 袁莉 王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77-77,共1页
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净化的关键.目前,自身动静脉内瘘已成为首选的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并被广泛使用.然而,术中和术后均可出现血管痉挛及血栓而影响维持性血液净化的顺利进行.2009年7月~2010年12月,我们共实施动静脉内瘘术39例... 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净化的关键.目前,自身动静脉内瘘已成为首选的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并被广泛使用.然而,术中和术后均可出现血管痉挛及血栓而影响维持性血液净化的顺利进行.2009年7月~2010年12月,我们共实施动静脉内瘘术39例,发生血管痉挛21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血管痉挛 血液净化 血管通路 2009年 维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 被引量:11
6
作者 文玉先 李运梅 +5 位作者 李家莲 徐立 莫国华 韦丽玲 冯小顺 曹晶晶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24期2279-228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数字减影造影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数字减影造影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功能不良患者,在治疗前后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综合干预,...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数字减影造影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数字减影造影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功能不良患者,在治疗前后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综合干预,并观其护理效果。结果 26例病例中,25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6.2%;成功病例3个月随访血流量均可达230~250mL以上,并发症发生率11.5%;经积极处理后,并发症均治愈,未影响内瘘的扩张效果。结论综合全面、有个性化的护理及精湛的穿刺技术是手术成功及治疗效果重要保障,并可以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 自体动静脉内瘘 经皮血管腔内数字减影造影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小血管动静脉内瘘术方案选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凡 陶杰 +4 位作者 王涛 吴晓波 莫立稳 程悦 朱军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11期681-685,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前臂细小血管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最佳手术方案。方法按术前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选择动、静脉直径均〈2.0mm,但≥1.5mm的拟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的患者共224例纳入本研究。术中根据血管条件选择端端吻合(2...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前臂细小血管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最佳手术方案。方法按术前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选择动、静脉直径均〈2.0mm,但≥1.5mm的拟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的患者共224例纳入本研究。术中根据血管条件选择端端吻合(21例)、动静脉双吻合(14例)、端侧吻合(110例)及改良端侧吻合(79例)等四种手术方式;术后测定吻合口直径及监测成熟指标,直至瘘成熟或达12周。研究分析术式及吻合口直径与手术成功率及成熟率的相关性。结果端端吻合术式成功率57.1%,成熟率58.3%;动静脉双吻合术式成功率78.6%,成熟率63.6%;端侧吻合术式成功率80.9%,成熟率84.3%;改良端侧吻合术式成功率89.9%,成熟率94.4%。改良端侧吻合方式在手术成功率和成熟率上均明显优于端端吻合手术方式(P〈0.01),和常规端侧吻合术式比较,手术成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成熟率有明显差异(P〈0.05);10~15mm吻合口直径在细小血管内瘘术中成功率和成熟率均较直径较小者高,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细小血管动静脉内瘘术的最佳术式为改良端侧吻合,术中将吻合口直径扩大到10~15mm有利于内瘘成功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自体血管 细小血管 方案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的护理 被引量:6
8
作者 陈丹 赵余晓 赵俐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7期13-14,共2页
目的总结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U"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8例"U"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溶栓前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溶栓成功... 目的总结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U"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8例"U"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溶栓前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溶栓成功,内瘘恢复血流,3例无效;2例出现穿刺点出血,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加强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 血栓 溶栓治疗 多点穿刺 尿激酶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炎性脊髓病的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分析
9
作者 王起 才丽娜 +2 位作者 刘海超 杨静 王培福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9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治方法和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对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被误诊为炎性脊髓病的SDAVF 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分别因渐进性双下肢麻木、力弱伴尿便障碍...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治方法和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对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被误诊为炎性脊髓病的SDAVF 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分别因渐进性双下肢麻木、力弱伴尿便障碍5月余,以及行走不稳50 d、加重伴颈痛、呕吐45 d入院。均误诊为炎性脊髓病,误诊时间分别为5月余及50 d。后经仔细阅片发现磁共振影像上可见髓周流空信号影,完善脊髓血管造影后确诊为SDAVF。1例于等待院外介入治疗过程中死亡,1例行介入治疗后院外死亡。结论 SDAVF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仔细询问病史、查体,认真阅影像片,必要时行脊髓血管造影是避免该病误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 误诊 炎性脊髓病 磁共振成像 脊髓 血管造影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对称二等分叶小血管吻合法在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亚高 魏军祥 +1 位作者 梁保中 李庆周 《中国血液净化》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梯形对称二等分叶小血管吻合法施行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门诊采用梯形对称二等分叶法吻合头静脉桡动脉形成内瘘 44例。结果 术后 44例中 42例内瘘通畅良好 ,1例因术后血管危象而失败行二次手术后内瘘... 目的 探讨应用梯形对称二等分叶小血管吻合法施行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门诊采用梯形对称二等分叶法吻合头静脉桡动脉形成内瘘 44例。结果 术后 44例中 42例内瘘通畅良好 ,1例因术后血管危象而失败行二次手术后内瘘通畅 ,1例因血流量不足放弃使用 ,42例使用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 3~ 2 8个月 ,最多已穿刺达 2 0 0余次 ,内瘘使用仍良好。结论 采用梯形对称二等分叶法吻合头静脉桡动脉建立内瘘术 ,操作简便 ,吻合速度快 ,成功率高 ,效果满意 ,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对称二等分叶 血管吻合法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尿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蕊 朱莉敏 +1 位作者 李静 程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898-1901,共4页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DSA引导,观察组彩色多普勒超...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DSA引导,观察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统计两组患者行穿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管内径变化情况以及透析血流量变化情况,统计患者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5.4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管内径、透析血流量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管内径为(3.79±0.51)mm,透析血流量为(283.94±27.80)ml/min,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管内径(2.28±0.46)mm和透析血流量(211.47±23.65)ml/min,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31.2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能够明显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且透析效果良好,并能够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球囊扩张 维持性血液透析 超声引导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P灯辐射联合多磺酸基黏多糖乳膏外涂促进32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发育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严晓芳 王英 刘欣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133,共3页
探讨TDP灯(红外线热辐射仪)辐射配合多磺酸基黏多糖乳膏(喜辽妥乳膏)外涂,促进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发育的效果观察。抽取64名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的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观察组从内瘘术后一月至以后每次透... 探讨TDP灯(红外线热辐射仪)辐射配合多磺酸基黏多糖乳膏(喜辽妥乳膏)外涂,促进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发育的效果观察。抽取64名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的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观察组从内瘘术后一月至以后每次透析结束24h后用多磺酸基黏多糖乳膏外涂人造血管内瘘及吻合处的自身动静脉血管,并同时配合TDP灯照射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对照组也从内瘘术后一月至每次透析结束24h后只用多磺酸基黏多糖乳膏外涂进行护理,两组观察时间均为半年。比较两组血肿消退时间、血管弹性、内瘘杂音大小、血流量和局部硬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血管弹性、局部硬结发生率、内瘘杂音大小及血流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DP灯辐射配合多磺酸基黏多糖外涂能促进患者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皮下组织损伤的修复,促进血肿消退,减少硬节,减少内瘘狭窄等并发症,恢复血管通畅,增加内瘘血流量,提高穿刺成功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人造血管内瘘的早日成熟和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年限,提高透析质量,延长透析患者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 TDP灯辐射 多磺酸基黏多糖乳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前握力锻炼对拟行动静脉内瘘术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前臂血管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彭红梅 石钰 +3 位作者 邓俊娜 蒲诗 黄霞 李杨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10期696-701,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手术前握力锻炼对拟行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术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前臂血管内径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目的系统评价手术前握力锻炼对拟行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术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前臂血管内径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2月26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文献质量评价并进行交叉核对,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12篇,累计样本量34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锻炼后血管内径大于锻炼前血管内径(SMD=1.03,95%CI:0.62~1.45,P<0.01)。②加压锻炼增加血管内径(SMD=1.31,95%CI:0.26~2.36,P=0.01),非加压锻炼同样增加血管内经(SMD=0.92,95%CI:0.49~1.34,P<0.01)。③不同锻炼时间节点血管内径与锻炼前血管内径比较:锻炼第2周(SMD=0.72,95%CI:0.05~1.38,P=0.03)、第4周(SMD=1.60,95%CI:0.75~2.45,P<0.01)、第6~8周(SMD=1.47,95%CI:0.77~2.18,P<0.01)血管内径均大于锻炼前血管内径;④锻炼第8周血管内径与锻炼第4周血管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31,95%CI:-0.43~1.05,P=0.41)。结论手术前握力锻炼可增加拟行AVF手术的CKD患者前臂血管内径,加压锻炼与非加压锻炼均有利于血管内径的增加,可将握力锻炼时间提前到手术前4周或8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动静脉内瘘 前握力锻炼 血管内径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鞘血栓抽吸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性闭塞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海波 胡伟 +1 位作者 张训 斯光晏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鞘血栓抽吸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急性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血栓性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2014年3月~2020年7月因AVF急性...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鞘血栓抽吸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急性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血栓性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2014年3月~2020年7月因AVF急性血栓性闭塞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即血栓抽吸组(血栓抽吸联合PTA)和局部溶栓组(局部溶栓联合PTA),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成功率、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后的1年初级通畅率,通过Kaplan-Meier分析评价通畅率。结果共纳入61例患者,其中血栓抽吸组28例,局部溶栓组33例,血栓抽吸组患者的手术解剖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分别为100%、96.4%,高于局部溶栓组96.9%、90.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3,P=0.353;χ^(2)=0.753,P=0.385),血栓抽吸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稍高于局部溶栓组(6.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9,P=0.865);血栓抽吸组患者手术后第3、6、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6.3%、92.6%、74.1%,局部溶栓组分别为96.7%、76.7%、46.7%,2组一年初级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8,P=0.041)。结论经皮血管鞘血栓抽吸联合PTA是治疗急性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性闭塞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尤其适用于有溶栓禁忌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 溶栓 腔内血管成形 动静脉内瘘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脉血管内瘘形成术在尿毒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黎露 钟作树 黄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11期1170-1170,共1页
关键词 内瘘形成 尿毒症患者 临床应用 静脉血管 动静脉内瘘 端侧吻合 治疗 端端吻合 回顾性分析 长期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人造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后血栓形成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彤 许可 王云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0期190-190,共1页
患者男,43岁,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4年,透析4年,经多次直接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失败,自身血管无法利用,人造血管移植术是患者的选择之一.
关键词 人造血管移植 移植动静脉内瘘 血栓形成 超声诊断 动静脉内瘘吻合 慢性肾功能不全 尿毒症期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血管内瘘与自身动静脉内瘘术后近期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涛 刘子栋 《中国血液净化》 2006年第5期283-283,共1页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静脉移植物 血管内瘘 对比观察 后近期 自身 长期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患者 动-静脉内 慢性肾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球囊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28
18
作者 赵意平 郭相江 +5 位作者 施娅雪 梁卫 陈佳佺 张皓 张纪蔚 张柏根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总结高压球囊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应用高压球囊行球囊扩张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病例的治疗效果,通畅率及并发症。结果自2013年3月至2013年11月共计治疗24例病例,男... 目的总结高压球囊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应用高压球囊行球囊扩张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病例的治疗效果,通畅率及并发症。结果自2013年3月至2013年11月共计治疗24例病例,男7例,女17例,平均年龄65.9±14.6岁。病变部位人工血管静脉吻合口狭窄占60%,人工血管内狭窄占33.4%。球囊扩张技术成功率100%,扩张压力10~18atm,无出血等并发症。6个月血透通路初级通畅率75%。术后6个月狭窄部位初级通畅率为69.8%±9.5%,初级辅助通畅率分别为91.3%±5.9%。结论高压球囊是提高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病变球囊扩张术技术成功率的保障,尤其是人工血管内的狭窄。但是术后通畅率的提高,有赖于加强术后访视以及更多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人工血管动静脉 球囊扩张 高压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超声对自体动静脉造瘘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婉霞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第7期85-86,共2页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即为自体动静脉造瘘(AVF)。成功建立AVF,保持其功能良好,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1]。最近几年,随着尿毒症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肥胖的比例越来越高,都会提升动静脉内瘘操作的难度。为了提升手...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即为自体动静脉造瘘(AVF)。成功建立AVF,保持其功能良好,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1]。最近几年,随着尿毒症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肥胖的比例越来越高,都会提升动静脉内瘘操作的难度。为了提升手术成功几率,术前超声监察综合评估血管情况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价值探讨 血管超声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前超声 静脉 血管情况 锁骨下动脉 血管通路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血管搭桥动静脉转流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6例
20
作者 张虹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7年第5期268-269,共2页
采用人造血管搭桥行动静脉转流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6例,术后4~5周彩色多普勒示人造血管通畅,吻合口远端静脉可见动脉血流信号,46例均恢复正常工作。重点总结了术前心理护理、血管造影护理及术后体位护理、患肢局部血运观察... 采用人造血管搭桥行动静脉转流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6例,术后4~5周彩色多普勒示人造血管通畅,吻合口远端静脉可见动脉血流信号,46例均恢复正常工作。重点总结了术前心理护理、血管造影护理及术后体位护理、患肢局部血运观察、抗凝剂的正确应用等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血管 动静脉转流 血栓闭塞性 脉管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