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糊几何特征及其在人造目标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史泽林 王俊卿 黄莎白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8,15,共5页
提出具有模糊测度的几何基元特征的人造目标检测方法。根据相交直线段所组合构成的几何基元夹角的模糊测度,将单纯的几何基元特征扩展为模糊几何特征。应用方向算子检测图像边缘,并把边缘拟合成直线段集合;直线段集合扩展成几何基元集合... 提出具有模糊测度的几何基元特征的人造目标检测方法。根据相交直线段所组合构成的几何基元夹角的模糊测度,将单纯的几何基元特征扩展为模糊几何特征。应用方向算子检测图像边缘,并把边缘拟合成直线段集合;直线段集合扩展成几何基元集合,并根据所定义的模糊隶属函数,用几何基元的夹角构造成基元线段的隶属度列表;通过判断每个子区域内所有线段隶属度之和的最大值定位人造目标。检测自然背景下人造目标的实验表明,该方法检测率高达97%,整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并有很好的稳定性且易硬件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人造目标 几何特征 直线抽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散射机理分类与方位对称性判决的极化SAR人造目标提取 被引量:3
2
作者 徐牧 王雪松 +1 位作者 肖顺平 王涛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72,共5页
由于极化SAR人造目标电磁散射的复杂性,已有极化SAR人造目标提取方法难以完整地提取出感兴趣区域内不同类型的目标。针对这一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散射机理分类与方位对称性判决的提取新方法,充分利用目标与杂波在散射机理类型及方位对称... 由于极化SAR人造目标电磁散射的复杂性,已有极化SAR人造目标提取方法难以完整地提取出感兴趣区域内不同类型的目标。针对这一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散射机理分类与方位对称性判决的提取新方法,充分利用目标与杂波在散射机理类型及方位对称性上的差异进行提取。与已有方法相比,该方法对极化SAR图像中不同极化特征的人造目标都有较好的提取性能,提取结果更为完整和准确。利用全极化SAR实测数据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SAR 人造目标提取 散射机理 方位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叶簇UWB雷达人造目标简化电磁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蒋咏梅 梁甸农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61-572,共12页
穿透叶簇的 VHF/ UHF超宽带 ( UWB) SAR具有相对带宽很宽 ,积累角大的特点 ,可同时获得距离、方位的高分辨能力 ,能用于探测叶簇隐蔽的军用车辆等人造目标而有着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在 VHF/ U HF低频段 ,一般的人造目标可简单模化为目... 穿透叶簇的 VHF/ UHF超宽带 ( UWB) SAR具有相对带宽很宽 ,积累角大的特点 ,可同时获得距离、方位的高分辨能力 ,能用于探测叶簇隐蔽的军用车辆等人造目标而有着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在 VHF/ U HF低频段 ,一般的人造目标可简单模化为目标主侧面与地表面之间形成的直二面角。本文详细推导了二面角人造目标光学区的散射场 ,建立了低频 UWB雷达人造目标的光学区简化电磁模型 ,进而分析预测了二面角目标的散射特性。预测结果与外场试验分析得到的目标特性之间的一致性表明本文所建立的电磁模型是正确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 二面角人造目标 电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WB叶簇覆盖SAR人造目标特征信号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咏梅 匡纲要 梁甸农 《国防科技参考》 1999年第3期15-17,6,共4页
穿透叶簇的VHF/UHF超宽带(UWB)SAR具有相对带宽很宽,成像积累角大的特点,能同时获得距离、方位两个方向的高分辨能力,用于探测地面隐蔽人造目标。在VNF/UHF波段,一般的人造目标可简单模化为目标侧面与地面之间形成的一个长二面角。本文... 穿透叶簇的VHF/UHF超宽带(UWB)SAR具有相对带宽很宽,成像积累角大的特点,能同时获得距离、方位两个方向的高分辨能力,用于探测地面隐蔽人造目标。在VNF/UHF波段,一般的人造目标可简单模化为目标侧面与地面之间形成的一个长二面角。本文得出了二面角目标模型的散射回波信号形式,从理论上模拟产生了人造目标SAR图像,建立了特征信号库,可用于进一步的目标检测与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簇穿透 超宽带雷达 人造目标 SAR图像 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覆盖下人造目标PolInSAR图象的参数反演模型
5
作者 邹斌 蔡红军 +1 位作者 张腊梅 王国喜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46-950,990,共6页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InSAR)不仅可以用于地表参数反演,而且可以用于对森林覆盖下人造目标的参数估计。寻找适当的反演模型,对于有效实现人造目标探测具有重要意义。以L波段PolInSAR图象的应用为背景,针对带有隐藏人造目标的森林区...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InSAR)不仅可以用于地表参数反演,而且可以用于对森林覆盖下人造目标的参数估计。寻找适当的反演模型,对于有效实现人造目标探测具有重要意义。以L波段PolInSAR图象的应用为背景,针对带有隐藏人造目标的森林区域,推导了一个多层随机体散射模型。该模型在反映森林区域特性的同时,建立了雷达观测数据与目标物理参数之间的联系。文中利用简化的三层PolInSAR模型对带有人造目标的森林区域进行了仿真,然后利用仿真的PolInSAR数据对文中提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参数反演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是能够用于正确地提取森林及人造目标的真实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参数反演 散射模型 人造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WB叶簇覆盖SAR人造目标特征信号
6
作者 蒋咏梅 匡纲要 梁甸农 《电子科学学刊》 CSCD 1999年第4期553-556,共4页
穿透叶簇的VHF/UHF超宽带(UWB)SAR具有相对带宽很宽,积累角大的特点,能同时获得距离、方位两个方向的高分辨能力,用于探测地面隐蔽人造目标。在VHF/UHF低频段,一般的人造目标可简单模化为目标侧面与地面之间形成的一个长二面角。本文得... 穿透叶簇的VHF/UHF超宽带(UWB)SAR具有相对带宽很宽,积累角大的特点,能同时获得距离、方位两个方向的高分辨能力,用于探测地面隐蔽人造目标。在VHF/UHF低频段,一般的人造目标可简单模化为目标侧面与地面之间形成的一个长二面角。本文得出了二面角目标模型的散射回波信号形式,从理论上模拟产生了人造目标SAR图像,建立了特征信号库,可用于进一步的目标检测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HF/UHF UWBSAR 人造目标 雷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ar小波变换的水下小型沉底人造目标分割方法
7
作者 李轲 胡献君 +1 位作者 佟怡铄 张江平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109-113,共5页
根据水下小型沉底人造目标在傅里叶变换处理中容易丢失原本就很少的细节特征、导致图像分割效果较差的问题,在统计分析图像目标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用Haar小波变换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多分辨率处理以尽可能保留人造目标特征,然后在拟合... 根据水下小型沉底人造目标在傅里叶变换处理中容易丢失原本就很少的细节特征、导致图像分割效果较差的问题,在统计分析图像目标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用Haar小波变换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多分辨率处理以尽可能保留人造目标特征,然后在拟合指数型函数确定初始平滑区间的基础上,通过迭代的方式获得二值化阈值,根据图像中干扰物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统计8邻域灰度信息的干扰抑制方法。利用前面得到的阈值进行二值化分割及一次中值滤波,就可得到较为满意的目标分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 人造目标 图像分割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几何基元模型的人造目标提取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白锦球 王俊卿 史泽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给出了从自然景物背景中提取人造目标的一种方法。基于图像灰度的差分方向算子将一幅图像分离成不同灰度差分方向的直线线段子图像,再对每幅子图像做直线段的后处理,最终将几幅子图像构建成一幅不同差分方向的直线线段集合。基于直线段... 给出了从自然景物背景中提取人造目标的一种方法。基于图像灰度的差分方向算子将一幅图像分离成不同灰度差分方向的直线线段子图像,再对每幅子图像做直线段的后处理,最终将几幅子图像构建成一幅不同差分方向的直线线段集合。基于直线段集合图像给定区域内直线线段的结构文法及其所含几何基元数目和几何基元种类将人造目标从自然背景中提取出来。此算法可开发成实时硬件跟踪器应用于自动目标捕获。实验结果说明,对复杂的背景及低对比度情况下的红外目标图像,该方法提取人造目标的准确率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目标 几何基元 直线抽取 结构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目标散射结构的零极化辨识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国庆 陈思伟 +1 位作者 李永祯 王雪松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3-742,760,共11页
目标最优极化是雷达极化问题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目标零极化又称共极化零点,是目标最优极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目标零极化可以推导出目标的其他最优极化状态,其广泛应用于目标极化匹配接收、目标对比增强等领域.文中从目标结构辨识角... 目标最优极化是雷达极化问题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目标零极化又称共极化零点,是目标最优极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目标零极化可以推导出目标的其他最优极化状态,其广泛应用于目标极化匹配接收、目标对比增强等领域.文中从目标结构辨识角度首次揭示了零极化理论方法在人造目标散射结构辨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基于人造目标典型散射结构从理论上推导出典型散射结构的零极化矢量.将复极化比平面的极化表征方法与极化响应特征相结合,提出了零极化三维响应特征图可视化表征方法,揭示了典型散射结构的零极化差异,得到了零极化响应特征矢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人造目标散射结构的零极化辨识方法,通过提取极化雷达图像中人造目标的强散射中心,将散射中心的零极化响应特征矢量与典型散射结构进行匹配,从而确定散射中心的散射结构类型,实现人造目标结构辨识.结合车辆和无人机等典型人造目标的电磁计算数据,开展了目标结构辨识对比实验.与Cameron分解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零极化散射结构辨识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出散射中心的散射结构类型.特别对结构对称型人造目标,本文方法识别结果呈现的对称性更准确,更符合目标实际的散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极化 目标最优极化 人造目标 散射结构辨识 三维响应特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目标的后向散射特性:传统雷达分辨力理论的适用性
10
作者 湘彭 《现代电子》 1997年第2期24-37,共14页
雷达尚未实现其潜在性能。本文将就此说个究竟。人造目标的后向散射特性比其传统模型的复杂得多,在要求精细地分辨人造目标的场合,传统的分辨力理论就不再适用了;因这种理论使传统的信号处理和图象分析技术丢掉了雷达回波中的不少信息... 雷达尚未实现其潜在性能。本文将就此说个究竟。人造目标的后向散射特性比其传统模型的复杂得多,在要求精细地分辨人造目标的场合,传统的分辨力理论就不再适用了;因这种理论使传统的信号处理和图象分析技术丢掉了雷达回波中的不少信息。文中讨论了用真实数据所观察到的后向散射特性的类型以及它对分辨力性能有何影响;并且指出,人们必须分析复合图象,而不是强度图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分辨力理论 人造目标 后向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背景下对人造红外目标的分形检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晓东 周军 周凤岐 《航空兵器》 2006年第6期31-33,共3页
利用自然背景与人造目标在分形维数上的差异,提出了一种针对自然背景下的快速红外目标检测技术。通过对图像各个子图的改进不规则分形维数的计算,得到各个子图的指标函数J曲线;经过对J曲线的适当策略分析,可以得到目标最大可能存在的子... 利用自然背景与人造目标在分形维数上的差异,提出了一种针对自然背景下的快速红外目标检测技术。通过对图像各个子图的改进不规则分形维数的计算,得到各个子图的指标函数J曲线;经过对J曲线的适当策略分析,可以得到目标最大可能存在的子图区域,或者多目标可能存在的区域。仿真实验证明:算法可以快速检测出红外图像中人造目标可能出现的区域,为随后的识别跟踪等分析降低了计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自然背景 人造目标 红外图像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分形特征在目标特征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丽君 杨宜禾 +1 位作者 赵亦工 向健勇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71-278,共8页
将分形理论用于空中人造目标红外图像的分析,提取出用于区分目标和干扰物的新的分形特征缝隙特征.实验证明,此特征与传统特征相比具有较好的几何不变性。
关键词 高阶 分形特征 人造目标 红外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理论在空中目标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丽君 杨宜禾 +1 位作者 赵亦工 向健勇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7-270,共4页
以分形理论为基础,为空中人造目标的红外图像建立了一个新模型,提取出具有较好几何不变性的特征——目标和干扰物灰度曲面的分形维数随尺度的变化规律,并以这种规律作为识别特征.将分形特征与传统的特征作了比较.大量的实验及理论... 以分形理论为基础,为空中人造目标的红外图像建立了一个新模型,提取出具有较好几何不变性的特征——目标和干扰物灰度曲面的分形维数随尺度的变化规律,并以这种规律作为识别特征.将分形特征与传统的特征作了比较.大量的实验及理论分析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人造目标 目标识别 红外成像制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数据AT特征的SAR图像车辆目标超像素级CFAR方法
14
作者 张楚笛 唐涛 计科峰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34,共8页
根据自然地物和人造地物在单通道合成孔径雷达(SAR)复数据上表现出的实部与虚部统计特性差异,文中提出了一种衡量人造目标(AT)可能性的AT特征,并结合该特征设计一种超像素级恒虚警率(AS-CFAR)检测方法,包括三个步骤:首先,利用简单线性... 根据自然地物和人造地物在单通道合成孔径雷达(SAR)复数据上表现出的实部与虚部统计特性差异,文中提出了一种衡量人造目标(AT)可能性的AT特征,并结合该特征设计一种超像素级恒虚警率(AS-CFAR)检测方法,包括三个步骤:首先,利用简单线性迭代聚类超像素分割算法对SAR图像进行预分割;然后,利用SAR复数据的AT特征从超像素中找出潜在目标超像素和背景超像素;最后,仅对潜在目标超像素进行CFAR检测,且背景区域的选取也参考其AT特征,最大程度保证了背景区域的均匀性。对MiniSAR数据进行实验证明了文中提出的AS-CFAR算法在检测时间和检测目标像素数上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复数据 人造目标特征 恒虚警率 超像素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梯度向量流动态轮廓模型的图像检测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鹏博 刘晓利 白宏阳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30,36,共6页
针对人造目标图像检测现有算法逐点扫描、计算分形维效率低的缺点,提出了基于分形理论和改进梯度向量流(GVF)动态轮廓(Snake)模型的算法。该算法应用微分计盒快速算法确定Snake初始轮廓,基于改进GVF模型确定目标真实轮廓。实验表明,该... 针对人造目标图像检测现有算法逐点扫描、计算分形维效率低的缺点,提出了基于分形理论和改进梯度向量流(GVF)动态轮廓(Snake)模型的算法。该算法应用微分计盒快速算法确定Snake初始轮廓,基于改进GVF模型确定目标真实轮廓。实验表明,该算法克服了其他分形算法逐点扫描效率低的缺陷,并较好地从自然背景中提取了目标图像的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目标检测 人造目标 分形 微分计盒算法 梯度向量流 动态轮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装涂层红外偏振辐射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琛 王峰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90-894,共5页
伪装涂层的红外辐射强度信息较弱,但红外偏振信息相对较强,以钛合金为基底的伪装涂层样品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其红外偏振光谱特性及方向特性,设计实现了伪装涂层钛合金人造目标的红外偏振成像检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红外偏振成像检测... 伪装涂层的红外辐射强度信息较弱,但红外偏振信息相对较强,以钛合金为基底的伪装涂层样品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其红外偏振光谱特性及方向特性,设计实现了伪装涂层钛合金人造目标的红外偏振成像检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红外偏振成像检测技术能够实现对伪装涂层金属人造目标的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装涂层 人造目标 红外偏振 偏振特性 成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粗糙度变化对卫星光谱红化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邦伟 唐轶峻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92,共7页
在轨人造目标的地基观测光谱存在红化效应,影响对目标反射光谱的理解应用.目标在进入空间环境后外露材料表面粗糙度发生变化.本文结合材料的光谱散射特性、卫星轨道和观测条件,仿真分析了卫星表面材料粗糙度变化对红化效应的影响.基于... 在轨人造目标的地基观测光谱存在红化效应,影响对目标反射光谱的理解应用.目标在进入空间环境后外露材料表面粗糙度发生变化.本文结合材料的光谱散射特性、卫星轨道和观测条件,仿真分析了卫星表面材料粗糙度变化对红化效应的影响.基于文献中实验数据,设计不同粗糙度的卫星表面材料样本,模拟空间环境中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利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建立不同粗糙度材料样本的光谱散射模型.理论模拟结果表明,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变化会影响其光谱散射特性,散射光谱形态和散射分布取决于粗糙度及入射-反射几何关系.引入网格剖分和可见面片,利用材料双向反射分布函数,仿真计算卫星表面材料在不同粗糙度状态下,整个卫星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光谱信号.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卫星表面材料粗糙度的增加,其反射光谱在600 nm之后随波长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这表明空间环境中外露材料表面粗糙度变化是卫星产生红化效应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人造目标 光谱散射特性 红化效应 表面粗糙度 建模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被动式可见光与红外偏振成像系统
18
作者 高国龙 《红外》 CAS 2010年第1期21-21,共1页
电光成像系统在监视、搜索及援救任务中经常被用来探测各种有关的民用和军事目标。鉴于人造目标会以不同于自然背景的方式对光消偏振,若将光的偏振作为辅助信息加入到这种电光成像系统中,便有可能提高它们的目标鉴别性能。
关键词 成像系统 消偏振 可见光 被动式 红外 军事目标 自然背景 人造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